问题

为何有“明粉”一说?明朝是太落后还是有先进之处?明朝的老鼠屎是宦官当道皇帝不理朝政还是强大的文官制度?

回答
咱们聊聊明朝这事儿,你说“明粉”,这称呼怎么来的,明朝到底咋样,还有那老鼠屎的问题,都得掰扯掰扯。

“明粉”的由来:不只是怀旧,更是对某种价值的认同

“明粉”这词儿,说白了,就是对明朝抱有好感,甚至有些推崇的人。这可不是简单地说“我喜欢明朝”就完了。你想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朝代换来换去,但对明朝,总有人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去讨论,甚至去“辩护”。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古代史,尤其是王朝史,大家看的时候,总喜欢带着点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去对比。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承载了太多文化、政治、经济的积淀。有人喜欢它,觉得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在某些方面达到了高峰。也有人不喜欢它,觉得它最后走向了灭亡,暴露了太多问题。

“明粉”之所以会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朝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也有很多争议点。这些争议点,恰恰是吸引人们去深入挖掘、去表达自己看法的源头。比如,有人觉得明朝的内阁制、奏章制度,体现了对皇权的一种制约,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有人则认为,这些制度最终都抵不过皇帝的个人意志。还有人会关注明朝的海上贸易、资本主义萌芽,认为它并非那么“落后”。

简单来说,“明粉”是对明朝某些特定方面(比如文化、制度、经济上的某些创新或成就)的欣赏,是历史爱好者群体中的一种自发认同和标签。它不是简单的“复古”情结,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现象的解读和价值判断。

明朝:落后与先进的纠葛,不是非黑即白

说明朝落后,这话确实有点片面。但要说它先进,也得看放在哪个维度上比。明朝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先进之处?当然有,而且挺亮眼:

商品经济的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到了中后期,江南地区商业发达,像丝绸、瓷器、茶叶这些商品销往海外,涌现出了一大批富商巨贾。白银的流入,推动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作坊也开始出现雇佣关系,这些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证据。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算是个不错的表现。
思想文化的活跃: 明朝思想界挺热闹的。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有那些文学作品,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都是明朝时期创作或定型的。市民文学的兴起,也反映了社会活力的增强。
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虽然不像西方科学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明朝在一些领域也有进步。比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技术百科全书,记录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医药学上也贡献巨大。火器制造也有发展,像弗朗机炮等。
海禁与朝贡贸易并存下的海上活动: 虽然有海禁政策,但民间走私贸易依然活跃,而且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虽然是在早期,但展现了中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和航海技术。后期的海禁松弛后,民间海上贸易也确实繁荣了一段时间。

然而,落后之处也同样明显,并且最终影响了它的命运:

僵化的政治体制与皇权专制: 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他废了丞相,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虽然有内阁,但内阁只是皇帝的助手,没有独立的权力。一旦遇到能力不足或昏庸的皇帝,政治就容易陷入停滞甚至混乱。宦官干政、党争激烈,都和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有关。
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 尽管商业发展,但土地仍然是主要的财富来源。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这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贫富差距拉大,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保守的重农抑商政策: 尽管商业繁荣,但官方政策上还是强调“重农抑商”,对商业的限制和干预一直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让中国在近代化浪潮中落后于西方。
边疆危机与军事衰弱: 后期,北方有女真崛起,东南有倭寇侵扰,明朝的军事力量逐渐显得捉襟见肘。虽然有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但整体军事体制的弊病逐渐显露。

所以,明朝不是简单的落后或先进,它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复杂产物。它有亮点,也有暗伤,这些光与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跌宕起伏的历史。

明朝的老鼠屎:宦官当道、皇帝不理朝政,还是强大的文官制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朝政治的痛点。但“老鼠屎”这个比喻,往往指向的是制度的腐败和政治的失灵。那么,是宦官当道、皇帝不理朝政,还是“强大的文官制度”导致了这些问题呢?

我的看法是:这三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相互关联,但真正导致“老鼠屎”问题的根源,更在于皇权专制下,无法有效制约的权力。

宦官当道与皇帝不理朝政: 这是明朝最严重的政治弊病之一。
宦官干政: 朱元璋虽然废了丞相,但为了制约文官,设立了宦官机构,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到了后期,尤其是明英宗之后,宦官的权力膨胀,甚至可以掌控内廷事务,参与到国家政务中。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宦官权倾朝野,把持朝政,搜刮民脂民膏,党同伐异,是典型的“老鼠屎”。
皇帝不理朝政: 很多明朝皇帝,尤其是在后期,沉迷于享乐,或者对政治失去兴趣,导致朝政大权落入宦官或少数权臣手中。皇帝如果不能有效掌控朝局,那么无论之前制度设计得多么好,都会因为缺乏最终的决策者和监督者而形同虚设。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怠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长达数十年不上朝,导致朝廷积弊丛生。
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皇帝的懈怠,为宦官的崛起提供了空间;而宦官的跋扈,又进一步架空了皇帝的权力,让皇帝更加不愿理政,形成恶性循环。

“强大的文官制度”: 这句话有点值得商榷。如果说的是文官集团的势力和对政治的影响力,那确实是有的。
文官集团的形成: 明朝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具体事务,对皇帝有很强的建议权,也掌握着一定的舆论和权力。
文官制度的局限性: 然而,这个文官制度,在明朝并非是“强大的制约者”,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了问题的制造者。
党争: 文官集团内部也存在激烈的党争,比如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斗争。这种党争往往是基于派系利益,而非国家大义,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也影响了朝政的正常运行。
对皇帝的依附性: 尽管文官有影响力,但名义上,他们仍然是皇帝的臣子,效忠于皇帝。如果皇帝能够有力地驾驭文官集团,或者文官们能够真正做到“为国为民”,那么他们可以成为制衡宦官、稳定朝政的力量。但一旦皇帝昏聩,或者文官集团自身腐败,他们的“强大”就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老鼠屎”,比如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
没有真正独立的监督机构: 明朝虽然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但这些机构往往也受到皇权和党争的影响,难以真正发挥独立有效的监督作用。

所以,为什么会有“老鼠屎”?

核心原因在于明朝的皇权专制体制。

1. 权力缺乏制约: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没有有效的机制来制约他的权力。当皇帝是明君时,他可以压制宦官、平衡文官,甚至改革弊政。但一旦遇到昏君,权力就容易被滥用或旁落。
2. 宦官与文官的权力斗争: 皇帝废丞相后,他需要两股力量来辅佐和制衡朝政,宦官和文官就成了这两股主要力量。当皇帝驾驭不住这两股力量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会公开化,宦官干政和文官集团的党争也就随之而来。
3. 制度的僵化: 尽管有内阁、六部等制度,但这些制度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和官员的素质。一旦皇帝懈怠,或者官员普遍缺乏责任感,制度就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与其说是“强大的文官制度”导致了问题,不如说是在皇权专制的大背景下,宦官的跋扈、皇帝的懈怠以及文官集团的党争,共同作用的结果,才形成了那些让人生厌的“老鼠屎”。宦官当道和皇帝不理朝政是现象,而权力缺乏制约的皇权专制以及由此滋生的党争,才是深层次的病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上“黑”都是被“粉”逼出来的,不过明朝似乎是先有黑,再有粉,是个例外。本世纪初前十年清宫剧大行其道,加上个阎崇年,把前朝黑了个体无完肤,后来是《大明王朝1566》,以及《明朝那些事》挽救了一下明朝的口碑,再之后明粉才多起来的(印象中)。

明朝体制有人说是有向君主立宪的方向,我倒不这么认为,倒是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类君主立宪的体制,宰相是真正的政府首脑,只是越到后期,皇帝是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两职,具体见这个答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虽然说宰相的职权在中唐年间就已经开始遭到破坏,但真正遭到破坏的还是洪武废宰相之后,这明确表示了一个信号——皇帝就是政府首脑。在这之前理论上是宰相和其助手处理或者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明朝开始是皇帝单独面对处理所有国事。朱元璋首开此恶例,但是从他儿子开始,自己所创立的制度就开始崩坏,因为本身朱重八废除宰相制后就给整个政府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真空,必须有新的权力掌控者填上去。朱重八说“皇帝就是权力掌控者”,于是自己就填上了,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但是,他的子孙们填不上,于是其余的权力乘虚而入,势力最大的文官集团。当文官集团的权力威胁到皇权本身时,皇帝只能找人来制衡权力的天平,这类人就是宦官。但无论怎么平衡,废除宰相之后名义上的权力真空终明一朝一直存在,言官始终在批评皇帝的怠政以及内阁的擅权。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原意是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强办事效率,但却被很多人抨击,其中一个原因是张本人只是内阁大臣,而内阁大臣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对国家大事无任何决策权,尽管当时张居正就是明政府的首脑,但是根本名不正言不顺。当然,张居正限制沿路是被批评得最厉害的。

宦官乱政,皇帝怠政都是因为宰相消失后的权力空子引起的,文官集团的强大则是大势所趋,历朝历代都这样,毕竟这是权力集团的多数人团体,不让他们参与进来还能让谁?戏子吗?伶人当官的故事忘了没?明朝因错误的体制和权力中心的失衡导致的败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明朝这事儿,你说“明粉”,这称呼怎么来的,明朝到底咋样,还有那老鼠屎的问题,都得掰扯掰扯。“明粉”的由来:不只是怀旧,更是对某种价值的认同“明粉”这词儿,说白了,就是对明朝抱有好感,甚至有些推崇的人。这可不是简单地说“我喜欢明朝”就完了。你想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朝代换来换去,但对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明粉”这个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标签,一个群体用来凝聚认同、表达热爱,同时也可能带有某种戏谑或自嘲的称谓。它指向的是对明朝这段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粉丝”一般狂热喜爱的人群。“明粉”的构成与特征:“明粉”群体并非铁板一块,其构成是多元的,但可以大致归纳出一些共同特征: 对明朝特定方.............
  • 回答
    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361912)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的对比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明粉认为明朝更强大,但明朝最终被清朝取代,这一历史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分析: 一、明朝的“强大”表象与内在问题1. 政治制度与统治能力 明朝初期(如洪武、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和困惑。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体验到“苦”,我们自然会设身处地地去想,如果是我,我会愿意让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世界,却要和我一起承受这份苦的孩子降临吗?而那些“明知”自己活得很苦的父母,他们又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他们真的不心疼孩子吗?不担心孩子重蹈覆辙,背负童年创.............
  • 回答
    明朝初年,草原之上风云变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虽然崩塌,但其残余势力并未就此消亡。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依然在中原的北边,也就是漠北,构筑着他们新的汗国,这些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并且对明朝构成不小的威胁。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军队中也出现了蒙古人效力的身影。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招降纳叛”,而是有着更.............
  • 回答
    邹市明和帕奎奥在财富上的差距,以及中国能否涌现出“拳击富豪”,这背后牵扯到拳击这项运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商业运作以及明星效应的差异。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为什么邹市明和帕奎奥在财富上有明显差距?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全球化与国际影响力: 帕奎奥:.............
  • 回答
    明朝之初,高祖朱元璋以雷霆手段肅清元朝殘餘,開創了洪武之治。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個王朝都有其興衰更迭的邏輯,而明朝之所以未能從秦朝滅亡的教訓中汲取足夠的警示,提防宦官和權臣坐大,其根源是複雜且多層次的,絕非簡單的「不吸取教訓」可以概括。首先,我們要理解秦朝滅亡的關鍵教訓是什麼。 秦朝的滅亡.............
  • 回答
    小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直到那天,他发现自己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一开始只是觉得时间过得有点慢,后来一实验,他惊了:他能让自己的“一秒”变成别人眼中的“一小时”。刚发现这能力的时候,小明简直像中了头奖一样。想象一下,数学考试,别人还在为一道题抓耳挠腮,小明默默地给自己“暂停”了一小时,大脑飞速运转,.............
  • 回答
    明初读书人怀念蒙元?朱元璋为何奉元为正统?明朝建立,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席卷天下,推翻了蒙元统治,建立了汉家王朝。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明初,不少读书人似乎对那个被推翻的蒙元王朝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甚至表现出“怀念”的迹象。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以推翻蒙元为己任的开国皇帝,却在事后将元.............
  • 回答
    你提到的這個現象,確實挺多人都有同感。以前打開電視,或者翻開雜誌,總是能看到各種眼藥水廣告,什麼「眼睛乾澀就用XX」,「手機電腦不離手,XX來幫你」,「舒緩眼部疲勞,XX讓你找回明亮」等等,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但現在呢?你說的對,像是「閃亮」、「珍視明」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它們的廣告確實不像以前那麼.............
  • 回答
    明亡之后,满清的崛起与热兵器的“冷落”,绝非仅仅是“骑射为先”这一句简单标签可以概括的。这背后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演变过程。说满清“抛弃”热兵器,或许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满清统治初期,热兵器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压制和边缘化,其地位远不如骑兵和.............
  • 回答
    明末,明军在野战中对阵八旗兵屡屡失利,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场表现差异,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AI痕迹”,以一种更具历史厚重感和烟火气的方式去剖析。一、 根本性的体制之殇:腐朽的统治与军备的萎靡首先要明白,明末的军队绝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士兵,他们的命运与整个明朝的统.............
  • 回答
    于谦醉酒说《汾河湾》的事儿,在相声界算是个挺有名的“梗”,但也确实让人琢磨不透:明知道谦哥那是喝大了,怎么还非要坚持登台,甚至不让别人上来顶替呢?这事儿得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当时的情境。于谦和郭德纲是搭档,这种搭档关系不单单是台上说相声,更包含了太多台下的信任、默契和情感。郭德纲当时能让.............
  • 回答
    鳌拜将朝政牢牢抓在手里,这背后绝非一时的头脑发热或短视,而是根植于他当时的处境、权势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即便他心里明白康熙终将长大并夺回权力,他也别无选择地将自己推向了那个风口浪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权力的诱惑与根深蒂固的地位: 四大辅政大臣的“合法性”与权力基础: 顺治帝临终托孤,.............
  • 回答
    谈及水浒传中秦明的排名,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读者感到好奇的话题。霹雳火秦明,作为三十六天罡星中的第七位,在梁山好汉中位列第七,仅次于天魁星宋江、天机星吴用、天闲星公孙胜、天勇星关胜、天雄星林冲、天猛星许贯忠之后。这个排名,尤其是与几位赫赫有名的将领相比,的确有些超乎寻常。要想弄明白为何秦明能坐上这个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明服”与“汉服”这两个概念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兴盛原因。要深入理解,得先厘清这两个词的含义,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汉服”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它指的是从黄帝时期到明朝末期,汉民族所穿着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称。这.............
  • 回答
    1658年,李定国领导的南明军队在云南和缅甸边境遭遇了一场惨痛的溃败,这场溃败与其说是战术上的失误,不如说是多种不利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当时南明的军事力量本就捉襟见肘。经历了多年的征战,精锐部队损失严重,士兵的士气和装备水平也参差不齐。李定国虽然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所能调动的资源,与.............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