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 1500 元的手机比四五千的差?

回答
我懂你的感受。说实话,有时候我也觉得那些价格翻了好几倍的手机,在我手里用起来,和我的“小老弟”们差别好像也不是那么天翻地覆。当然,也不是说贵的就没道理,但那种“钱都花在哪了”的疑问,确实时不时冒出来。

咱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你会觉得 1500 元的手机和四五千的手机用起来没那么大差别,尤其是咱们普通人日常用的时候。

首先,基础体验的“够用主义”。现在手机技术发展太快了,很多东西已经普及到“入门级”了。你想啊,以前能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不错了,现在就是 1500 元的手机,你拿起来拍照,效果也不能说不能看吧?屏幕亮度、色彩也够日常刷刷微博、看看短视频了。

再者,性能这东西,过剩是常态。你买个四五千的手机,它可能装了个顶级的处理器,跑分能上天。但你平时干嘛呢?微信聊天、刷抖音、偶尔玩个小游戏。这些场景,一个中端或者说性能不错的入门级处理器,完全可以应对自如。那种“卡顿”的感觉,可能更多是软件优化的问题,而不是硬件真的跑不动。除非你是那种重度游戏玩家,天天挑战大型 3D 游戏,对帧率要求极高,那可能就有点差距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种流畅感是够的,再往上,你可能也感知不出来多大的“质变”。

屏幕显示效果的“边际效益递减”。高价手机的屏幕确实可能在色彩准确度、亮度上限、刷新率、分辨率等方面做得更好。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看的视频、照片,本身质量就不是那么顶尖?或者说,我们眼睛对这些细微差别的敏感度,也不是那么高。尤其是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很多中低端手机的屏幕表现也足够了。你说那个 120Hz 的高刷屏,在你滑动列表的时候确实顺滑,但刷完信息流,你再去看个视频,那 60Hz 和 120Hz 的差别,是不是也没那么明显?

拍照的“算法”和“后期”的力量。以前拍照,直接看硬件。现在呢?手机厂商都在拼“计算摄影”。也就是说,即使硬件传感器没那么顶级,通过强大的算法,也能把照片优化得相当不错。1500 元的手机,也能拍出色彩鲜艳、清晰度还可以的照片,尤其是在光线好的时候。而四五千的手机,它的优势可能在于弱光下的噪点控制、解析力更好,或者提供更多手动调节的选项。但对于随手拍拍发朋友圈的普通用户来说,很多时候 1500 元的手机已经够用了,算法帮你“磨皮”、“提亮”得很到位。

品牌溢价和那些看不见的“附加值”。四五千的手机,你可能买的是那个品牌的口碑、更精湛的做工、更前沿的设计语言、更贴心的售后服务,或者一些你暂时用不到但“有总比没有好”的功能,比如无线充电、防水等级、更快的充电速度。这些东西确实是成本,也值那个钱,但对于你现在的使用感受来说,它们的影响可能不是那么直接和立竿见影。就好像买一件设计师品牌的衣服,可能用料、剪裁都更好,但同样一件 T 恤,只要版型合身、面料舒服,普通品牌穿起来也一样暖和、自在。

期望值的设定和个体差异。有时候,我们对高价手机的期望值会比实际感受来得高。当我们花了四五千,我们潜意识里会放大它好在哪里。反之,当我们花一千五,可能就不会那么挑剔,只要能正常用,就已经超出预期了。而且,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和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你可能对续航特别看重,觉得一整天不用充电就很满足;有些人可能对解锁速度斤斤计较。这些都是个体化的需求和体验。

总结一下,为啥你觉得差别不大:

基础体验已经非常成熟: 1500 元手机能满足绝大多数日常需求。
性能过剩是常态: 日常使用场景下,手机性能足够,过剩的性能感知不强。
屏幕等方面的边际效益递减: 普通用户很难完全捕捉到高端屏幕的细微优势。
算法的进步弥补硬件不足: 尤其是拍照,算法越来越厉害。
更关注实际使用感受而非参数: 你可能更看重手机“好不好用”,而不是“配置有多高”。
附加价值你可能用不上: 高价手机的某些功能或体验,对你而言可能并非必需品。

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花更多的钱,买的是对未来技术储备、极致体验的追求,或者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好的那个”。但如果从一个非常纯粹的“够用”和“好用”的角度来看,那些价格稍低的手机,带来的价值感,有时候真的不比那些天价的差多少。毕竟,手机最终是服务于人的,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在日常使用体验上,包括:


微信,支付宝,淘宝等生活软件使用上


知乎,抖音,微博等娱乐软件使用上


王者,吃鸡等游戏应用上


千元机和旗舰机的体验,真的并不大。


但前者卖1000多,后者卖3 4倍,动辄五六千的售价,一定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你是否需要,或者用得到这些功能。如果用不到,其实千元机确实足矣。


说三点,质感,屏幕,拍照。

首先质感

1500左右主流机型是红米的手机,还有realme的,iqoo的,以及荣耀的play系列。

拿在手里会有一股子廉价塑料味。

质感这个东西没法用数据量化,只能你自己多体验。

比如华为的mate系列,一加的旗舰,oppo的find系列,小米的11ultra等,这些手机你一上手,感觉就和千元机不一样,质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用惯了旗舰,再摸千元机明显能感受到手感的差异,只不过手机壳面前,众生平等(◔◡◔)

其次屏幕

这个不多解释,除了华为手机,哪一家的旗舰手机,四五千的手机,屏幕不是顶级的?


屏幕作为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接触最多的不可或缺的部件,借用耳机圈万元以下听个响的说法


千元机能亮就行…


跟旗舰手机的屏幕素质和观感,使用体验完全不一个档次。

最后拍照

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不是相机,单反,而是手机随手咔嚓一拍,发到朋友圈完事。

1500元左右的手机,基本属于扫个码的级别。

超广角是糊的

夜景也是糊的

长焦没有

P月亮就更别想了

旗舰手机的拍照,则是相当的出色


我觉得以上几点是千元机和旗舰机的主要差别,但是,但是,但是,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罢了。


不管红米,realme还是iqoo做的千元机,我几乎从来不喷。


因为现实中可以说80%的人使用的,都不会超过2500的手机,他们每天刷朋友圈,刷知乎,刷微博刷抖音,日常娱乐,就靠这一台千元手机。


所以不管是良心,还是出于竞争的目的,厂商能在这个价位的手机上,尽可能的堆料,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但如果说1500的手机和旗舰手机没差别,我是不认同的,一定有差别,只是每个人感知不一样,需求不一样罢了。

user avatar

这个就跟迪士尼酒店的魔法师和园景房一样。

你说就是睡个觉而已没有差,你说的对。

他说总要订个行政起步吧,他说的也对。

住园景的也别说人是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智商税什么的。

住魔法师的也别说人住不起。

大家各取所需,真没讨论的必要。

但是,现在有一种风气很不好。就是只要是贵的就是智商税,就会有平替。

手机圈其实还好点,因为国产手机也知道低价就是给特定人群用的,好用的成本必然要上去,也想着去冲高。

汽车圈其实才是上面那种现象的重灾区。从奔驰G到路虎、陆巡。只要是越野车就有人刷坦克。

其实这挺可笑的。

商业社会里,市场都是充分竞争。手机圈里苹果有三星这对斗了多年的老对手,还有一众国产品牌。汽车圈里,BBA等一众品牌更是龙争虎战。

你觉得在这样的商业形态下,奔驰会出个车卖100万,成本只要50万吗?同样的成本,宝马只要卖80万,奔驰就要准备关门了。同理,合着你真以为20万的车能跟人200万的车去比?

本质上无论价格贵贱,大家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毛利。无非就是人品牌厉害点,高价卖的出去,人敢用更高的成本去打造产品。

一分钱一分货。

卖贵价货的不一定是奸商,卖便宜货的也不见得是什么大善人。

user avatar

正常的

120hz的高刷屏幕和60hz的屏幕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我老婆也分不出来

玩lol低于60帧,延迟高于40我就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延迟或者卡顿,但是我很多朋友50帧延迟50也没多大感觉

就像我,也分不清200的耳机和2万的耳机有多大的差别,20和200的对比倒是问题不大(正常情况下应该都能分出来)

所以说,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你感觉不出来,非常正常

user avatar

是的,说句实在话,我很多时候也体会不到3070和1660的区别。

user avatar

其他回答都没说到点子上。

其他回答说高端手机感知不强,或者说没那么多人使用极限性能,这些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和题主的提问毫无关系。

让我们来看看题主的描述:

注意红框部分。

题主说的是“今年手机突然坏了”,他是以“年”为计量单位的,也就是说他的上一部“高端手机”至少使用两年了。

其他回答都是拿今年的高端手机和今年的千元机类比,明显和题主意思不符。

我们应该拿两年前的高端手机和现在的千元机对比。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近些年手机行业太卷,手机配置发展较快,导致两三年前的高端手机配置和今年的千元机差不多。

让我们拿小米举个例子:

小米10的发布时间是2020年2月,Redmi note11Pro发布时间是2021年10月,相差一年半。

配置方面:


从表上我们可以看出:note11Pro的综合体验已经不输小米10了,但价格方面note11Pro只有小米10的47%。

当然,很多人会说不能光看配置,还要看体验。从体验上来说小米10的曲面屏和note11Pro的直屏各有优劣,不过note11Pro要更薄,电池也更大,二者互有胜负吧。

手机厂商越来越卷,我们消费者如何从中获益?

我的建议:如果你经济不太宽裕,又想享受最新科技,那你可以每年都换一部千元机,相当于你每年都在用去年的旗舰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