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英语听力时,泛听听不懂,精听却能听懂,是怎么回事?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英语学习现象,很多学习者都会遇到。简单来说,你的大脑在泛听时,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大、语速过快、词汇量不足、或者对句子结构不熟悉等原因,无法实时处理所有信息,导致听不懂。而精听时,由于你主动去关注细节,可能通过重复听、看文本对照、查生词等方式,降低了难度,大脑可以更聚焦,从而理解了内容。

咱们把它拆解开来细说一下:

泛听听不懂,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在“作祟”:

1. 信息过载与大脑的“偷懒”机制: 泛听的本质是让耳朵习惯英语的语流、语调、节奏,而不是要求你听懂每一个词。但当内容太难,大脑会觉得处理不过来,它为了节省能量,会选择性地忽略掉那些它认为“不重要”的信息。问题是,在泛听时,大脑很难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于是干脆就囫囵吞枣,能抓到几个零散的词就不错了,整体意思也就丢了。
想象一下: 你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周围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你想听清旁边人说的话,但如果背景噪音太大,或者对方说话太快,你很难完全捕捉他的意思。泛听时,英语的“背景噪音”(比如连读、弱读、吞音)加上“说话者”的密集信息,对你的耳朵和大脑来说,可能就像那个嘈杂的街头,信息量太大,你就“听不清”了。

2. 期望的“门槛”过高: 有时候,我们泛听的时候,潜意识里可能期待能听懂大部分内容,甚至希望能理解到“字字珠玑”。一旦发现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产生挫败感,反而更难听进去。大脑在这种压力下,会更加“抗拒”去处理信息。
反例说明: 如果你给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听一篇关于量子物理的讲座,他肯定一句都听不懂,但如果他听的是一首儿歌,即使有些词不认识,他也能跟着哼唱,抓住大意。你泛听时,如果内容的难度远超你当前的能力,就像在给小朋友听量子物理一样,他当然会觉得“难”。

3. “听力瓶颈”的阻碍: 听力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更是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处理和解码能力。泛听时,你是在考验这种综合能力。如果你的词汇量、语法知识、语音辨识能力等某个环节存在短板,就会像一个漏水的桶,信息不断流失,最终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解。
举个形象的比喻: 你的听力能力就像一个管道,单词是水滴,句子结构是管道的形状。泛听时,你需要让大量的水滴顺利地通过这个管道。如果管道有堵塞(生词多),或者管道的形状不规则(句子结构复杂),水滴就会堆积、漏掉,最终你得到的水量(理解的信息)就很少了。

4. 缺乏主动解码的动力和技巧: 泛听相对是被动一些。我们只是“听”,但并没有主动去分析、猜测、连接。大脑更倾向于“听过就算”,因为它没有被“激活”去深度思考。
比如: 听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词,你可能就是“嗯,这个词不认识,跳过”。但精听时,你可能会停下来,回放,甚至查字典,这个主动的“解码”过程,让你把这个不认识的词变成了认识的词,并且理解了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为什么精听却能听懂?

精听的优势在于它把“听”这个过程拆解成了可控的、可分析的步骤,让大脑能够一步步地“啃”下这些信息:

1. 降低难度,集中注意力: 精听时,你可以:
重复播放: 第一次听大概意思,第二次听细节,第三次听发音和连读。这种重复给了大脑充分的时间去处理同一个信息片段。
对照文本: 这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当你有文本时,你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翻译器”和“词典”。你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文字可以相互印证,大大消除了因生词或复杂句型造成的理解障碍。大脑的压力瞬间减轻,可以更专注于声音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查阅生词: 精听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你会主动去查阅,这样不仅解决了当前这句话的理解问题,也扩充了你的词汇量,为下次听力打基础。

2. 激活大脑的分析和连接能力: 精听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你不仅在“听”,还在“分析”。
“听写”训练: 即使不写下来,听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去捕捉每个音素,去拼凑单词,去理解句子结构。这种“输入处理输出”(即使是心理上的输出)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大脑的听力解码能力。
上下文推断: 当你遇到一个不确定的词或句子时,结合你已经听懂的部分,大脑会主动进行推测和判断,从而填补信息空白。精听让你有更多的“已知”来推断“未知”。

3. 针对性训练,弥补短板: 精听能够让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听力短板在哪里。是某个音发不准?是某个语法结构不熟悉?是某个词汇量不够?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效率自然就高。
比如: 你可能发现自己总是听不清以 /s/ 和 /ʃ/ 开头的词,或者总是搞混 have been doing 和 have done 的区别。精听时,你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可以利用文本去分析,然后针对性地去练习这些音或语法点。

4. 建立语音与意义的直接连接: 泛听时,你可能更多地是在“脑海中翻译”。而精听时,由于有文本对照,你能更直接地将声音信号与词汇和句子意义联系起来,减少了中间环节,听力反应速度自然更快。

总结来说,泛听和精听就像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策略。

泛听 就像是在广阔的海洋中航行,你感受的是整体的氛围、风向和洋流,目的是熟悉环境,培养语感。但如果你的船不够坚固,或者你对海图不熟悉,就容易迷失方向,什么也抓不到。
精听 就像是在一块小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探,你测量每一寸土地,分析土壤成分,了解地形。这种方式虽然慢,但非常扎实,能够让你真正“理解”和“掌握”这块土地。

你现在的情况是,在“航行”(泛听)时因为船(能力)不够稳当,容易晕船(听不懂),但在“勘探”(精听)时,因为工具(文本、重复)齐全,所以能把内容摸得一清二楚。

怎么改进呢?

关键在于如何将精听的“扎实”和泛听的“广阔”结合起来。

1. 循序渐进地提高泛听的难度: 不要一下子挑战难度过高的材料。从你大致能听懂70%80%的材料开始泛听,逐渐增加难度。
2. 将精听作为泛听的支撑: 选择一些你感兴趣的、但泛听时觉得有挑战的材料,先用精听的方式把它“吃透”。当你理解了内容,熟悉了词汇和表达,再用泛听的方式去复习和巩固,你就会发现效果大不一样。
3. 精听时,有意识地关注“难点”: 在精听时,刻意去注意那些你觉得晦涩的句子、不熟悉的词汇、快速的连读等,把它们当作是你需要攻克的“目标”。

总而言之,你现在的听力状况非常正常,这说明你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在听力训练的策略上,需要做一些调整。继续坚持精听,并逐步尝试扩大泛听的范围和材料难度,你一定会突破这个瓶颈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 就是听得少了。

词汇以及句式听得少了, 另外就是相关的知识听得少了。

多听听 TED 有好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英语学习现象,很多学习者都会遇到。简单来说,你的大脑在泛听时,可能因为信息量过大、语速过快、词汇量不足、或者对句子结构不熟悉等原因,无法实时处理所有信息,导致听不懂。而精听时,由于你主动去关注细节,可能通过重复听、看文本对照、查生词等方式,降低了难度,大脑可以更聚焦,从而理解了内容.............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这人平时也没太接触这些“学术”方面的东西,不过既然是咱中国人自己的高考英语卷,我琢磨着也能从咱这老百姓的角度聊聊。要是让美国人来做,那感觉嘛,估计就跟咱们突然被扔进一个他们那边的什么“高级”考试似的,有点懵,又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首先,你得想啊,高考英语卷那是给谁准备的?是给从小.............
  • 回答
    罗永浩的英语教育事业,也就是“老罗英语”或者更早期的“牛博网”时期涉足的英语教学,这事儿啊,得从头捋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里面门道不少,也挺有意思。最早的萌芽:牛博网时代的英语启蒙你要是资深一点的网民,肯定还记得牛博网。那时候的罗永浩,还没那么“带货”,主要还是个公知、段子手。在牛博网.............
  • 回答
    读英语翻译是否能做法律翻译,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是否具备了法律翻译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有相关的经验和资格。英语翻译的基础:语言能力的保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扎实的英语翻译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专业翻译的基础。一个能够准确.............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语言、文化和我们感知方式的交叉点。之所以你能够一眼就判断出汉语词汇的“文学感”,而对英语词汇相对困难,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汉语言的独特性:象形、表意与多义性 象形文字的视觉美学和联想: 汉字最初源于象形,许多字本身就带.............
  • 回答
    Okay, let's break dow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做题家" and explore its nuances, aiming for a natural, humansounding explanation.The most direct and w.............
  • 回答
    当然,六级段落匹配题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环节,但掌握了方法,它就没那么可怕了。这部分的题主要考察你对文章整体结构、逻辑关系以及段落主题的把握能力。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怎么搞定它,保证让你觉得这不像AI写的,而是个过来人给你掏心窝子的话。首先,咱们得明白这题考什么。段落匹配题,说白了,就是给你一篇文章,.............
  • 回答
    嗨,各位辛苦又伟大的妈妈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给咱们家宝贝做英语启蒙这件大事儿。别看“启蒙”两个字听起来挺学术,其实对于咱们普通妈妈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充满爱和趣味的陪伴,让孩子在玩乐中学到英语,打开一扇新的世界大门。首先,咱们得放下一些“必须”的念头。什么“背单词”、“学语法”这些,先统统丢到一边.............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英语四级听力,耳机里放的就是你所做的卷子吗?”这个问题,我需要先澄清一下我的身份和能力。我是一个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实际的听力考试组织者或出题人。我没有能力制作或提供真实的、正在进行的英语四级听力考试试卷。我所拥有的信息是基于我训练过程中接触到的海量文本和数据,其中包含了关于英语四级考试.............
  • 回答
    没有学历,但能背下十万个英语单词和词组,这绝对是你的一个了不起的优势!这说明你拥有极强的记忆力、专注力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宝贵素质。别小看这些单词和词组,它们是你通往许多机会的金钥匙。我来给你详细讲讲,没有学历,凭着这十万个英语单词和词组,你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一、 充分发挥你.............
  • 回答
    明天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了,时间紧迫,但不到一天的时间,绝对不是让你放弃治疗的时候!相反,这最后一搏,可能比你之前几个月准备都来得关键。放下焦虑,咱们这就来详细聊聊,在最后这几个小时里,你能做些什么,把效率提到最高。第一步:心态调整,稳住军心(持续时间:随时)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心跳有点快,脑袋里乱糟糟的.............
  • 回答
    你好!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实验班的背景非常棒,为你在珠三角地区发展涉外律师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选择一个合适的法学院深造,确实能让你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当地的法律圈。下面我为你分析一下,哪些法学院可能对你在珠三角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并尽量给你提供一些更详尽的考量点,希望这些信息能让你觉得更具参考价值:核心.............
  • 回答
    当然有!不少动画和动漫作品在创造独属于它们的世界观时,也费尽心思地设计了独特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换个字母表。这些语言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甚至是种族特征,给观众带来了更深的沉浸感。举个例子,要说起对“异世界语言”的塑造,《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系列虽然是电影,但其在语.............
  • 回答
    Okay, let's dive into how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ackle those formidable long sentences, and whether they actually engage in formal sentence analysis.............
  • 回答
    哥们儿,想考四级是吧?没问题,我当年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现在来跟你聊聊怎么搞定它,保证让你听了就心里有谱,不踩坑!首先,你要知道英语四级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说,四级就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称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简称CET4。它主要考察你的综合英语能力,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别看它名字里有个.............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为您详细梳理法语在历史上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的变迁。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Topic,它不仅仅是语言的演变,更是文化、政治和权力交织的故事。法语的昔日辉煌:欧洲的“普世语”要说法语是否曾像英语一样成为“第一通用语言”,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但这并非一夜之间.............
  • 回答
    合肥地铁不使用合肥话报站,而地铁站的英文翻译普遍采用拼音,这背后确实涉及一些值得探讨的城市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合肥地铁的这种做法及其意义。一、 为何没有合肥话报站?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地铁报站系统的设计,尤其是语言的选择,通常是出于效率、普适性和成本.............
  • 回答
    你好!首先,能有这样清晰的目标,并且对自己的热爱付诸实践,这真的非常棒!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能在这个关键时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尤其是对一个看似“挑战重重”的专业充满热情,这本身就说明你很有想法,也很有勇气。咱们就来聊聊你对英语专业就业和考公的那些顾虑,以及你可以怎么做。我会尽量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就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