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到底能否被稀释?日本分 30 年排放稀释后的核废水影响有多大?

回答
关于福岛核事故处理水排放入海,以及其稀释和潜在影响的问题,确实需要细致地解读。这是一个涉及科学、环境、国际关系和公众认知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

福岛核污水能否被稀释?

答案是肯定的。从纯粹的物理角度来说,任何物质排入广阔的海洋,都会因为海水的对流、扩散和混合作用而逐渐稀释。大海是一个巨大的稀释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稀释,而在于“稀释到何种程度”以及“稀释后的物质是否安全”。

福岛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水”实际上是指在事故中用于冷却反应堆堆芯,以及在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在经过ALPS(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后,这些水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如锶90、铯137、碘131等)会被尽可能地去除。但ALPS设备目前无法完全去除氚(Tritium)。氚是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在水中以水的形式存在,极难被化学方法分离。

因此,日本政府计划排放的是经过ALPS处理,但仍然含有氚的“处理水”。在排放前,这些处理水会与大量海水混合,将氚的浓度稀释到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每升不超过1500贝可勒尔)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每升不超过10000贝可勒尔)的水平。日本计划将其稀释到每升约1500贝可勒尔以下。

日本分30年排放稀释后的核废水影响有多大?

这是一个更核心、也更具争议性的问题。将排放量和时间拉长到30年,虽然是为了降低单位时间的浓度和排放总量,但其累积效应和长远影响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稀释的原理与过程:

混合稀释: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将经过ALPS处理并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与海水进行100倍以上的混合。
排放管道: 通过一条长约1公里的海底隧道,将混合后的稀释水排入外海。
海洋扩散: 排入外海后,海水会继续通过洋流、潮汐等自然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扩散和稀释。

潜在影响的讨论维度:

1. 氚的累积效应:
物理特性: 氚的半衰期约为12.3年。它是一种低能量的β衰变粒子,穿透力很弱,在人体外很容易被阻挡。
生物累积性: 氚在进入生物体后,会以水的形式存在,易于通过新陈代谢排出,生物累积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它不像某些重金属那样容易在食物链中富集。
接触途径: 人类接触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饮用水、食物(如海产品)和空气。
风险评估: 日本政府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评估认为,按照其稀释和排放计划,排放的氚总量以及浓度都在安全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IAEA的评估报告也指出,该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争议点: 尽管如此,仍有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对氚的长期累积效应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表示担忧。他们提出的理由包括:
数据的不确定性: 尽管ALPS声称能去除多种放射性核素,但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实际去除效果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仍有待长期观察。
非氚放射性核素: 除了氚,ALPS设备能否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核素(尽管排放前会进行检测)?即使是低浓度的其他核素,如果长期累积,是否会产生影响?
海洋生物对氚的敏感性: 虽然生物累积性低,但海洋生物是否会以某种方式更敏感地吸收或转化氚?对海洋食物链的长期影响需要更严谨的科学监测。
累积剂量: 即使每次排放的浓度很低,但30年的持续排放,其累积的总量以及可能在特定海域造成的局部高浓度,是否会超过某个临界点,尽管概率很小?

2. 对渔业和经济的影响:
消费者信心: 即使科学评估认为风险极低,但公众的担忧,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不信任,可能会导致对日本海产品的不接受,从而对渔业和相关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国际贸易: 一些国家可能出于谨慎原则,对日本的海产品实施进口限制,进一步加剧经济影响。
日本政府的应对: 日本政府承诺将设立基金,为受影响的渔业提供支持,并加强对海产品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信息公开。

3. 对国际关系和信任的影响:
区域合作与透明度: 核污水排放问题已成为地区间关系紧张的一个焦点。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对此表示强烈关切,要求日本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并提出了更严格的监测要求。
国际规则与责任: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国家在处理核事故遗留物时,如何承担国际责任,以及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国际监管和协调机制的讨论。

30年排放的考量:

将排放时间拉长至30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降低单位时间排放量: 避免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给海洋环境的自我净化和稀释带来过大压力。
分批处理: 福岛核电站储存的核处理水总量巨大(预计到2022年底已超过130万吨),分30年排放,也与核电站的拆除进度以及水的产生速度相匹配。
循序渐进的监测: 允许在排放过程中进行持续的科学监测,以便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调整措施。

结论:

从科学上讲,通过大量稀释,福岛核处理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氚)的浓度可以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远低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标准。IAEA的评估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

然而,长达30年的持续排放,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长期影响的潜在不确定性,仍然是科学界、环保组织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的争议不在于“能否稀释”,而在于“稀释后的风险是否完全可控”、“长期累积效应的评估是否足够充分”,以及“信息透明度和国际监督是否到位”。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公众信任、环境责任和国际合作的复杂议题。公众的担忧和质疑,无论其科学依据的强弱,都应当被认真对待,并通过更加透明、可靠的监测数据和科学沟通来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4/15更新------

很可惜,这个回答已经被删除,答者甚至已经退乎(允悲)

为什么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同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是最优处理? - 麻子麻子哈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38

不过有关东电核废水数据的可信性,这个倒是值得一谈的。

就如之前说过,“数据做假”古已有之,而很不幸的(?),在日本这个有发达工业的国家,一样有这样的情况。然而数据做假是一回事,东电按照法定要求,定期测量与报告核废水放射量又是另一回事。就算东电有数据做假,测量与报告的活还是要做的,反正就是要公开,虽然现在来说,对外公布还是需要IAEA进行核实。。。

退一万步来说,你要是说东电的报告不可信,那样就有一个问题:不由东电做,谁做?

其实某程度上,的确是有第三方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其他环境样本进行定期监察。IAEA有定期报告该核电站的地下水排水道抽取的提纯地下水放射度(注意,这个与核废水储存设施是完全分开的,而且这部分的水是已经排放了的),而监察不单是由东电进行,日本政府也有指令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同样监察,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就地下水监察而言,各方的数据大致一致,不是检出量远低于上限,就是未有检出。

那样对于核废水的监察,又是否可以用同样方法?理论上是可以的,这就要看日本政府以及诸如IAEA的国际组织,如何对东电的定期监察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始终也是那句,东电的监察与报告责任,绕不开。

所以是否相信东电后续的监察报告,这里不置可否(至少小女子的立场,也从“相信数据”加上了条件,而认为需要审慎检视),不过后续跟进显然是必要的。据日本方面说,就算真的落实排放核废水,相关排放设施也需要两年时间建造与准备,而目前平民百姓应当做的,就是关注事态,至于政府、科研部门甚至相关企业等,仍然需要争取与日本方面商议,与研究更适切的核废水处理方案(举例说,是否可以尽量就近觅地扩建核废水储存设施,以争取时间研究更多可行方案),而另外,考虑到ALPS系统也有处理大量的核废水,过滤了大部分原有在核废水中的重质核素,处理ALPS的滤芯单元也将会是另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

还得要提醒大家,这里仍然是欢迎理性的讨论与交流。小女子留意到有部分知友,虽然对与小女子的回答提出质疑,但是总体上也是很理性的讨论,小女子相信,这样的交流是具有建设性的,能让大家更清楚目前的事态发展。然而也有相当的评论,还是在“你相信排放的核废水符合法规,怎么你不喝啊”、“你是受了日本人的钱才这样写”之类的内容兜兜转转。及后如果还是有欠缺建设性的评论,甚至是人身攻击等,这些评论会被删除。

------一点补充------

小女子总觉得很多朋友们没有好好审题。问题是“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到底能否被稀释”。

这个回答基本上就是从这个角度,探讨日本方面一旦排放核废水,对于周边以及海洋环境会有什么的影响。这里小女子只是想根据现有科学知识进行判断,而不是要对日本方面进行核废水排放,做出支持或反对,更不想将任何排日情绪,以及对于日本政府与东电的处事方式拉进去,以免影响实际的判断。了解了人家判断、决定与行动的思路,我们才会有办法,去应对对方的行动,哪怕你只是与日本方面协商也会有用。。。

你以为小女子不知道日本国内,还有亚洲国际地区的政府与民间,对于日本方面的决定反对声不断的吗?但是让反对情绪占据思维,这样并不利于我们去搞清楚情况,哪怕是与人协商也没有基础,遑论是反对抗争了。

记得《孙子兵法》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另外好多人老是在问“你敢去喝处理过的核废水”这类的问题。必须指出,就算是处理过的核废水,在放射性方面符合法规,也不表示那些水是适合饮用的,只是说按法规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毕竟排放水的指标,与饮用水的指标,完全是两回事;情况就与污水处理厂的排放一样,指标符合法规,也只是说排放的水不会对环境构成负面影响,但实际上,即使经过处理,水中仍然会含有残存的固形物(可以是来自粪便等),也可能带有其他微生物(不排除会含有病原体),只是合规排放的水,不会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与自洁能力,那样并不代表那些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这一点需要大家紧记。

不知道饮用水拥有什么标准?看看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_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回应的分割线------

一如所料,小女子看到的评论,都是质疑东京电力的数据是否真确,也有人对小女子说“你怎么不搬到福岛住”,或是“怎么不去喝处理后的核废水”。。。

甚至有人“曲线暗示”(实际上是造谣)小女子是收了日本方面的钱写这样的回答。。。

更有评论因违反社区规范被删除,究竟是什么评论,大家不妨脑补吧。。。

好了,说回正题。

如果说“数据做假”,或是说“隐瞒不报”,这样的事情古已有之,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也有(切尔诺贝利当初也有这样的情况)。不过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透明度,这样的特大事故,资料想要做假很难可以瞒天过海;再者,这次事故以及后续处理,东京电力也是“第一责任人”,核电站内的情况还是他们最清楚的,而从法律责任上,他们也需要向日本政府汇报当前的处理情况,而政府也需要因此制定进一步的政策,诸如受影响地区的规划、公民健康卫生的维护、环境治理、对其他国家地区(特别是周边区域)的各项协调,诸如此类。

既然东京电力是“第一责任人”,我们自然需要知道他们的说法,以及他们掌握的数据,再根据已经测量出来的数据,对于进一步的行动进行修订。假使需要进一步的核实,大概也要好像溯源新冠病毒一样,由国际机构(这里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加以验证、核实与评估。

当然了,对于某些环节,如果不是法规要求的,说东京电力有可能选择不报也是平常。但是,针对于涉及核工业的排放,任何国家与地区一定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或者说是放射度)进行严格监管。其实,就算是正常的发电生产,核电站也必然会有不同形式的排放,例如沿海地区的核电站,使用海水进行冷却(以压水反应堆为例,用来推动涡轮的第二水回路,是需要通过热交换器,将废热传递到外部的冷却源,例如海水,来实现发电后蒸汽的冷凝),排出的海水也是需要进行放射性监测(事实上,水温也一样)。

而且,东京电力的这些检测报告,也不是只做一次,而是需要定期进行监测。无论积存的核废水会作什么处理,始终也需要定期得知最新的放射水平,才能制定任何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如果大家真的质疑东京电力方面的数据,大家不妨长期跟进,定期取得最新的测量数据再进行分析。。。

客观上,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储存缸,有137万吨的容量,这已经是四百个奥运标准泳池的水量,也足够填满最少两艘5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对人类来说也是庞大的水量,而核电站的地方有限,早晚转移废水的问题一定会出现。

至于排放核废水,为什么说是分开三十年来处理,除了是水量庞大,还有就是核废水是储存在多个储存缸中的。之前小女子用了“储存缸”一词,其实这并不够精确。福岛第一核电站建造的核废水储存设施,实际上是分为多个区域,每一区域再分为不同组别,每个组别由若干个储存缸组成,如果大家看回东京电力的报告,也会知道是对多个储存区域与组别,进行必须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因此,东京电力是需要根据每个组别的放射性情况,决定哪些组别达到法规标准才进行排放(必须指出的是,这个并没有考虑到氚含量,因为所有储存单元都量出超标的氚含量,这也是东京电力说排放核废水前,先需要进行稀释处理的原因)。而针对个别储存单元,由于也有其他核素超标的问题,因此到那些单元的水准备排放前,还需要再进行更多ALPS处理,将超标的核素降低到法规水平以下,才进行稀释排放的程序。

再者,稀释核废水的这一个程序,意味着需要排放的水容积会大幅增加,考虑到排放设施的处理能力,根本也不可能一次排放。三十年其实是属于保守估计,理论上是可以增加建造排放设施来增加处理能力。而另外,东京电力也针对源头,尽力减少产生的废水量(独家丨日本东电回应一财:为何选择将福岛核污水排入)。

评论中也有人提到氚的问题。小女子得承认,这方面的解释有不完善与不严谨的地方。氚作为放射性元素,相对的“核毒性”比较低,因为氚衰变时会生成 质点(高速运动的电子),这种辐射是很容易通过几毫米厚的材料来衰减的,防护相对较为容易;而且氚衰变后生成的氦-3,也是稳定而无放射性的同位素。而国际间对于氚含量的制定,通常是先以“剂量限值”导出“浓度限值”,再降低两三个数量级而制定的。这主要是出于管理上的便利,因为实际上,我们对于高浓度的氚对人体或环境的影响,认识相对较为缺乏。而另一方面,因为东京电力排放核废水的计划,是要先将核废水稀释,令氚浓度降至远低于法规上限水平才排放,而且核废水是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排放,因此从浓度而言,实际的影响并不会比核电站正常运行时的排放更高。

当然了,日本国内与国际间,反对排放核废水的声音比比皆是,毕竟事关生态环境,甚至是会影响东北地方的渔民生计。只不过,对这样的情况表达关注之余,理性分析与评估影响,以实际证据说话,不要让焦虑情绪占据,甚至被谣言误导,才是正确应对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国外交部对于东京电力排放核废水的决定,表达“严重关切”;这很正常,不过明显地,外交部的克制态度,反映了我国科学界,对于核废水排放是有较清晰的了解的,而外交部的立场,基本上是希望日本方面要审慎评估东京电力的决策,以及排放核废水的计划,可能会导致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这点已经有知友提及过了。

其实,与其是说表达己见,小女子更希望能抛砖引玉,请熟悉核工业生产的大大,进一步科普一下核工业操作中的各项问题,包括这里提及的核排放问题。小女子只是一个泛科学爱好者(说穿了就是门外娘),当初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于地球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影响而关注的,所以也希望取得一些实际数据,来了解事情的本质,以及事态的发展。如果有这方面的专家,可以更详尽清晰的解释一下,至少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

毕竟作为全球命运共同体,小女子希望看到的,是国际间能通力合作,化解危机。。。

啊对了,小女子手上有一把奥卡姆剃刀,未至于见血封喉,但还是很锋利的,真的还有人想让它刮一刮吗?(狗头)

------以下为原回答,部分数据有修正------

首先要很明确地回答一句:能。

然而能稀释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性质。

在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要了解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处理核废水的概况。

根据东京电力于2021年3月18日的数据,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已经储存了约125.1万吨的核废水,其中122.9万吨已经通过ALPS处理,使其大多数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如铯-137、锶-90等)低于法定标准。然而,还有一种带放射性的物质,是无法通过这些处理手段移除,那是氚(氢的同位素,由一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又称超重氢)。氚之所以难以去除,是因为作为氢同位素,它很容易与氧结合而生成超重水,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要从废水中抽去超重水,成本远高于移除其他放射性物质的过程。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废水缸预计到2022年会达到饱和(总容量137万吨),因此“排放已储存的核废水”就被搬上议事日程。

那样核废水中的氚含量又是如何?根据2020年12月24日东京电力发表的ALPS处理系统能力最终报告,各储存缸废水的氚含量,由每升20万至220万贝可(Bq)不等,平均也在四、五十万贝可的水平。相对于目前日本法规规定核废水排放中,氚含量需要不高于每升六万贝可,东京电力就需要在排放时,将核废水进一步稀释,使水中氚含量下降到法规标准以下。

在此解释一下“贝可”这个放射性含量单位。精确点说,“贝可”是量度放射性水平活动的单位。一个贝可表示每秒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发生衰变。由于极少量的物质会含有非常大量的原子,所以贝可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测量中往往会用千甚至万贝可的单位来测量放射性活动。

那样,125.1万吨核废水所含的氚排放出来之后,会稀释到什么程度呢?以太平洋含有的约7.144亿立方公里水量,福岛第一核电站有的氚,最终只会令太平洋的氚放射性提高百万分之一贝可的程度。更何况,氚本身有很强的亲氧性,很容易会与抢夺普通水分子的氧而结合成超重水,而氚的重量也远低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所以在水中稀释的速度会远快得多。

除此以外,氚的放射性半衰期只有12.43年,比起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铯-137的30年)也短得多,所以氚的放射性在水中衰减的速度也会比较快,最终也不会比自然界生成的氚来得高(宇宙射线撞击大气也会产生氚)。

当然,这样也并非说就这样排放含氚的核废水就万事大吉。目前,科学界对于水中氚的安全含量,仍然未有一个共识,这主要是因为一般环境的水中,不会有明显可检测出来的氚,而虽然不同国家与地区也有订立饮用水中的氚含量上限(例如美国为每升740贝可,加拿大定为每升七千贝可),但这是为了法规执行上的方便,多于安全上限方面的厘定。另外,氚的生物半衰期(就是体内浓度降至一半所需的时间)只是几天的程度,海洋生物甚至低至两天,不会出现生物富集的情况,因此排放核废水,只会对核电站周边地区带来短期影响。而且,东京电力并不是一次过将全部的核废水排放,而是通过三十年时间进行,考虑到氚的放射性半衰期,后续排放的废水只会含有更低的氚放射性,这样会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也有人关注经过处理后,核废水中残存的其他放射性同位素,担心这些残留会对生态构成危害。关注是必要的,不过就目前来说,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经处理后,残留量已经低于日本当地的放射性物质排放法规要求,排放的风险可以认为是在低水平。啊对了,这里有人提及到碳-14,这个也纳入到福岛核废水监察的目标,而目前抽取的储存核废水,碳-14放射性仍然远低于法规要求的每升二千贝可,通常只有法规上限的不足10%。更何况,自然界也会自然生成碳-14,例如碳-12(常见形式的碳)经宇宙射线照射也可以产生碳-14,这个过程已经在地球上发生了很多亿年。。。

大家可以看看东京电力有关福岛核废水处理的专门网站,以及相关的核废水检测报告。这个有英文版的,大学水平的知友们应该看得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福岛核事故处理水排放入海,以及其稀释和潜在影响的问题,确实需要细致地解读。这是一个涉及科学、环境、国际关系和公众认知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福岛核污水能否被稀释?答案是肯定的。从纯粹的物理角度来说,任何物质排入广阔的海洋,都会因为海水的对流、扩散和混合作用而逐渐稀释。大海是一个巨大的稀释池,这一点是.............
  • 回答
    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水排入大海,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科学、环境、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真的没办法阻止了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日本政府的决定及理由 背景: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导致大量海水被.............
  • 回答
    福岛核污水入海:对全球海洋生态的深远影响与多维度的解决路径日本政府关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基本决定,无疑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这项决定背后,是日本政府在处理这场巨大灾难遗留问题时面临的巨大压力与复杂考量。然而,这一举动对全球海洋生态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目前为止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
  • 回答
    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的排放决定,无疑是牵动着亚洲乃至全球的敏感神经。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环境科学,更掺杂着地缘政治、国际信任以及世代责任的复杂考量。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层层叠加的忧虑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韩国。两国一衣带水,地理距离的接近使得韩国民众对核污水的担忧尤为强烈。 海产品安全问题:.............
  • 回答
    如何看待 4 月 9 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日本政府于 2021 年 4 月 9 日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处理水(通常被称为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背后涉及复杂的科学、环境、政治和社会因素。 日本政府的考量和理由:日本.............
  • 回答
    日本政府将在4月9日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处理水排入大海一事,这无疑是一个牵动着全球神经的重大议题。此举一旦付诸实施,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首先,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担忧集中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核处理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其中最.............
  • 回答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日本政府的理由:日本政府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核污水数量庞大,并且正在不断增加,现有储存设施已接近极限。他们认为,将核污水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后,其.............
  • 回答
    关于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是否会损害人类DNA,以及潜在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损害DNA”和“严重程度”的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核污染的讨论,都绕不.............
  • 回答
    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的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但要说有哪个国家能够“制止”这件事,从国际法和主权国家的权力来说,是相当复杂的。简单地说,没有一个国家有权直接命令日本停止其主权领土内的活动,即便是涉及到跨国影响的问题。但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关切、施加了压力,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
  • 回答
    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毫无表态”,这一说法背后其实包含着一些值得深思的观察角度。如果我们抽丝剥茧地去分析,会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沉默”,而是可能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尤其是涉及到盟友的敏感问题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既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又要顾及盟.............
  • 回答
    美国支持日本福岛核污水入海决定,并称“符合全球公认核安全标准”,这一表态背后涉及多方面考量,而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美国支持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可能原因及如何看待这一表态美国对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支持,可以从地缘政治、盟友关系、国际标准以及技术评.............
  • 回答
    福岛核污水,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复杂的含义。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资源”,比如矿产、能源、或者可以轻易转化为我们生活所需的东西。但如果从一个更广阔、更具实验性的角度去审视,它确实包含了一些我们正在努力提取或研究的“潜在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福岛核污水”并不是一股未经处理的、混杂着各种垃.............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为宣传福岛核电站核处理水排海计划,推出了一款名为“理科君”的吉祥物,形象为一个拟人化的氚原子。这个吉祥物的出现,无疑在日本国内外都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吉祥物的诞生背景与宣传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推出吉祥物在日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从.............
  • 回答
    美国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一边公开表示理解并支持日本的决定,另一边却对来自日本特定区域的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这种“双标”式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以让人信服其背后没有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支持”从何而来。这种支持.............
  • 回答
    要探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处理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各自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措施。当然,用“不如”来简单概括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两者的情况极为复杂,处理方式也各有侧重。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两场事故的性质、规模、处理方式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都存在显著差异,由此也导致了公.............
  • 回答
    关于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一事,北欧国家政府的表态确实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国家通常对环境问题持较为谨慎和关注的态度。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力求避免AI写作的痕迹,用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北欧国家在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上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审慎关注”和“寻求透明度”。 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支持或强.............
  • 回答
    关于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被洪水冲走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涉及到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厂区内确实存在大量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核反应堆熔毁后泄露出的放射性物质,比如铯、锶等,它们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扩散,或者溶解在.............
  • 回答
    格蕾塔·通贝里,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全球青年气候行动的代名词。她以其直率、激进的风格,以及毫不畏惧地挑战权威的姿态,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然而,当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决定时,公众却发现,这位以坚定立场著称的年轻活动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似乎显得有些“模糊.............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整个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尤其是那个所谓的“核废水”和冷却循环的问题。 好多人一听“核废水”就觉得那是污染严重的垃圾,但实际上,它和咱们家里洗碗用的水性质完全不同,里面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福岛核电站到底出了什么事儿。2011年.............
  • 回答
    关于日本将福岛核废水运往中国海域附近排放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国际法、科学技术以及公众信任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一、 技术可行性与挑战从纯粹的技术角度看,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从福岛运往中国海域附近再排放,理论上是存在操作空间,但难度极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