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佩服
@明珠一颗孙小美这位答主,居然去翻了那么可怕的微博,您先去洗洗眼睛吧。
看了您截的图,我等会也去洗洗眼睛好了。
看了看他所看的那些书,大概有几类书反复出现。
1.哲学类书:什么香蕉哲学,什么猩猩哲学,这种书你读1000本,你不如去读一本哲学系的导读教材。
2.健身美容类:有什么保持身材的啊,塑形的啊,化妆的啊,这类书读完之后的效果请参照那位老师的自拍照。
3.营销类:我觉得这大概是那位老师读得最“有用”的书了,起码他成功塑造了话题,并且吸引了一大波粉丝。然并卵,稍微有点智商的人早就看透了一切。
4.心理学类:同哲学类。
5.文学类:a.作为一个还是看过很多书目的人来说,这位老师看的文学类书籍,不如《故事会》。说真的,我觉得《故事会》上很多短篇小说都挺有好的,更别论文学史上浩如烟海的名著了。b.我赌五毛,别说读后感了,他就是一篇故事梗概现在都写不出来。
6.英语工具书:别人好歹是靠英语过活的,对于这一类,我没什么发言权不说了。
7.心灵鸡汤类: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鸡汤者,但是我认为在鸡汤界里也分高下的。他看的鸡汤我觉得属于30元5公斤的食品添加剂兑出来的鸡汤。大家爱惜生命,千万别喝。
——————————————————————————————————————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晒书单这个事是个高危活动。
有的人晒出来,会让我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的人晒出来呢,会让我觉得,天阿鲁!居然还有人比我更脑残!
一个小伙儿向路边的站街村妇询价,村妇说:床上50,地上,10块。小伙儿抽出一张50的递过去,村妇喜笑颜开道:老板真有品位。小伙儿啐了一口,骂到:品位个屁,地上,5次。
刚到第3次,小伙儿就怎么都硬不起来了,他一头冷汗,脑筋急转寻思:不对啊,我才26,正是血气方刚的年华,怎么就这么不中用呢,这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知道了,我这张帅脸往哪儿搁啊。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小伙儿提上裤子,对村妇说:一共3次,找我20。村妇不依道:当初是你要5次,5次就5次,现在自己没能耐,还想把钱哄回来?小伙儿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咧嘴一笑:不退钱也行,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以后有人问起,你必须说我一晚上要了你10次,否则就把20块退给我。
村妇想了想,点头答应。
小伙儿心满意足晃晃悠悠地回家了。
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于自己应左则前、须右乃后、三实七虚、无中生有的谎言,小伙儿还有些不安。突然他眼前闪过前几天看过的《世界成功人士联袂推荐:无敌海景鸡汤大全》封面上的一句话:骗人先骗己,洗脑先自洗。小伙儿的嘴角微微翘起,安然入眠。
从此以后每次在村东头吃烧烤,他都会举着一串大腰子,任由地沟油顺着铁签滴答滴答,另外一只手抹抹嘴巴,单手叉腰,对着县二中初中部的住校生们开始演讲:我的初恋,是校花,样貌中等偏上,身材秒杀四方。那一夜,我伤害了她10次,那一夜,她满脸泪水10次。。。
初中生们怀着对另一个世界的无限憧憬,呆呆的听着。
有一天,围观学生里的小明咬了一口手里的烤驴蛋,举手问:那,男神,你就只睡过她一个么?
小伙儿一愣,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手中的大腰子低垂下来,地沟油流淌得更快了。
怎么可能?小伙儿回过神来,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我睡过的,至少有100个呢。
哇,初中生们沸腾了,男神太厉害啦,竟然睡过100个!比我们全年级男生加在一起睡过的还要多呢!“百人斩”班长斩钉截铁的说出一个词,大家听后一愣,安静片刻后欢呼声更大了,他们举起小伙儿抛向空中,边抛边高呼,百人斩!百人斩!!百人斩!!!
一会儿初中生们的小胳膊小腿都累了,于是放下他们的男神。小明掰着指头数到:一个人10次,100个人就是1000次,岂不是你睡过1000次女人?
小伙儿绷了绷发红的脸,缓了缓过快的心跳:1000次?老子一个春天就能睡1000次,一年能睡1000个呢!
初中生们再次膜拜在他的拖鞋边,似虔诚的教徒又好像阿凡达,久久不愿离去。他就是他们的性运男神,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希望。
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十里八乡都知道了,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牛皮村,村里有一个男神,一年睡1000个女人。
于是小伙儿再也不下地劳作了,在自己的四六级全能王、新东方名师、干货大王、催眠师、NLP达人五大封号之后,又追授了个追女孩教练。毕竟附近几个村子,除了他之外也没人懂四六级、新东方、干货、催眠师、NLP是什么意思,但女孩这俩字,老乡们就算不认识,也是熟悉发音和定义的。
他开起了情感特训班,起了个英文名叫PUAXiaoHuoer,还弄了个微信号,把二维码纹在脸颊上,每当有人跟他说话,他都会打断别人,把脸凑过去,说:你先别问,来,扫一扫。
有人质疑他,你真的了解感情么?小伙儿会昂起高傲的头,张开两个手掌正过来反过去比划:我一年能睡1000个,不信你问我的学员,1000个!你睡过几个?
有些人听了之后,摇摇头就走了,有些人听完之后,回家就砸碎存钱罐来报名。
大部分报名的,都是当年的初中住校生,他们现在升了中专,手里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了。
这天小伙儿在村西头招生,他看了看,围观的人比旁边耍猴的要多不少,于是清一清嗓子,正准备开讲,突然瞥见失足村妇也在人群里。
小伙儿按捺住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激动心情,演讲结束之后悄悄把村妇拉到自己家中。村妇拍了拍小伙儿的肩膀,说:大兄弟,这下你可发了,真成老板啦。
小伙儿并不接话,努努嘴,掏出两张票子道:地上,3次。
———————————
微信公号:芝士之事
———————————
君不见,他道读书破万卷,下笔不过瞎转转。
今儿个他是算法导论一边放,直把知音作桂冠。
天才读书暗下功,夜深挑灯独自翻。
拜伦自言不读书,家藏万卷笔记满。
三大巨匠莫泊桑,未敢遑论书读繁。
何哉?如真是有大智慧,何无成绩瞎扯淡?
今年读书破一千,明年电影刷一万。
逢人便将量显摆,腹无诗书气残喘。
说是读书有妙方,谁知尽挑软趴蛋。
信息堆成垃圾桶,自以为是图书馆。
烦请列个大书单,我等定当凝神看。
营销也要有节操,黑心铜板不要赚。
莫称老师为人范,免叫阴德也损完。
全凭忽悠学生党,成功学论实寒酸。
诸君静听我一言,再遇此类好判断:
如果不是吹牛逼,也定是个小脑残。
若是诸君爱读书,狼吞虎咽真知难。
这般,经典没啃几大本,灼见全无框架散。
细嚼慢咽深究竟,胜过瞎读瞎侃谈。
否则,文盲依旧文盲相,不过识字几千担。
如若实在阅读快,反省以下更自然:
莫夸自己太聪明,多半选书实在烂。
看到这种把读书当传销的问题真他妈的恶心。
读书本来是挺好一事,被你们拿来涨粉,拿来充电,拿来成功学。
我在学校里混的时候时间充裕,每年最多也就两百多本,包括纸质和电子。每天读4~6小时,乐趣是不必说,可是也会思维疲劳,做笔记做到手腕发炎,眼睛累,想吐。
顺便说一句,我阅读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至少身边很多人跟不上。
当知乎上问一年读300本时,我觉得比我阅读能力强的人很多,这很正常。
当谈起一年读700本时,我感叹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还有人有心去这样折磨自己。
只是我怀疑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乐趣。
现在你们又来1000本,劳资真的要爆发了。
你们那1000本书是烧成灰内服的吧?
如果不是,那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人的大脑近年来又进化了,通过精确的时间计算分配,能够完全调动脑力来完成大量知识的吸收消化。
另一种可能就是:
放他娘的狗屁。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说这1000本书里有漫画、杂志、畅销读物什么的,对不起,在我的概念里那不叫书。
请忽略丑逼的字迹。10年春节后到6月读了38本纸质书,已竭尽全力。
原谅我的无能,我拒绝加入你们速读传销的行列,你们在侮辱书籍和读书人。
——————————————
阿西巴…呕心沥血没人看,随口一答上千赞,知乎的G点还真是难以捉摸呢…
不要再说哥的字了!我已经说了很丑很丑很丑好吗?我自己看了都想吐啊!
这辈子遗憾之一就是字没练好…不过挑张认真点的笔记,还是稍微能看的…
好吧好吧还是不能看,这下你们爽了吧。。。
——————8.27更新——————
鉴于好几位朋友问我笔记记什么,我答不好,大抵就是看心情,记些觉得有趣或有用的东西,时间长了肯定要忘的东西。
这是符号学的东西。
这是甲骨文,从唐诺《文字的故事》里摘的。
这是一些文本术语、外谚,来自《悠游小说林》。
这是些美术知识点,应是李泽厚《美的历程》。
以上例子,不记下来转眼就忘。下面的鬼画符,是为了自己好理解记忆的。
古代马车各部分组成名称。
对不熟悉的诗词作解读。
对奥里弗《哈姆雷特》的舞台视线分析。
就酱,不再讨论了,大伙各玩各的去吧。
既然主角小帅帅老师出现了,我就重写个答案吧。
我们为什么推崇读书?
因为读书可以获取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而这个过程中,深度是最重要的。很多经典名著,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探究才谈得上初窥门径的。
当然,抱着自我消遣的目的大量地刷书,或者看大量地文化快餐,或者囫囵吞枣翻过大量经典名著但所获甚少,这种行为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做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没有资格抱怨说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工作毫无起色,什么都没学会云云。
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同样很推崇运动。但是真正能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一定是要流汗的、非常累的,你跟着大家一起玩图个热闹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这样做,没有资格抱怨:为什么我运动了身体素质还那样。
那我们这位小帅帅老师呢?
我质疑他读过书的质量,他告诉我书的质量是我自我为中心的概念。
我认为他这样泛泛读书的习惯并不适合为了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而读书的莘莘学子,他说每个人读书目的不同。
我说既然不同人读书目的不同你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何必开讲座布道呢?他说,我这样的草履虫无法理解他这样高等生物的想法。
我批评的不是他读书这件事,而是他炒作读书数量的行为。他读多少,读什么,爱怎么读,完全是他的个人行为。但是他本人作为新东方老师,他的这种阅读方式是不适合希望考到好分数、找到好工作的学生的。他过分的照耀宣传自己的读书方式会有误导之嫌。
原问题:一年读完1000本书会怎样?
一个真正以读书为乐的人,对读书这件事决然不会以“年”为标尺,也不会以整数来衡量,更不会关心读了以后 “会怎样?” 这就好比你去烤串摊边上问那些撸串的汉子,“请问你吃了串儿又能怎样呢?”他保准一愣,还想怎样?
这些我们都不谈,就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一年读1000本书”这件事:
1. 请务必记住,时间是有成本的。什么都不干只看书,机会成本巨大,大部分人承受不起。而对于收益甚少的书,从会计角度看,其所耗的时间只能记入费用,而不能资本化。
2. 读书应该带着具体目标,心里要清楚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哪一个具体的问题。拿来就看,过度强调开卷有益,是过去出版物稀缺年代留下的饥荒后遗症。
3. 读书是最好的避世龟壳。比起废柴在家里打网游更有迷惑性。“你若想废掉一人,就给他一个没有生存危机的屋子,一台可联网的电脑、足够多的书。”
4. 已经存在的书,是对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记录。而你所处的当下时代,大部分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付出血的试错代价,才能获得一丁点微弱的进展,靠看过去的书是没用的。读太多对创造力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反效果。
5. 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在于他能向外产出什么,至于他吸收了什么,没人在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