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台湾的动物保护法?

回答
台湾的动物保护法,说实在话,是一部在不断修订、力求进步的法律。它不像一把铸就好的铁器,而是更像一块正在被打磨的玉石,总有新的棱角需要被发现和修饰。

从宏观上看,这部法律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台湾社会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在提升。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动物视为工具,无论是生产、陪伴还是科学研究,它们的福利很少被纳入考量。动物保护法的设立,至少在法律层面,承认了动物不是单纯的物品,它们是具有感知能力的生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法律的重点,主要落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虐待动物行为的规范。这点上,法律明确列举了哪些行为属于虐待,比如不提供必要的饮水、食物、居所,还有致伤、致残、致死等。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辅以罚则,从罚款到徒刑,都有相应的规定,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遏制那些残忍的行为。这对于那些曾经敢于肆意伤害动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慑。

其次,法律也对宠物的主人责任做了界定。比如,要求为宠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行必要的医疗,更重要的是,它强制要求宠物必须进行登记和植入晶片,这在源头上是为了管理源头,防止不负责任的繁殖和丢弃,也能在宠物走失时更容易找到主人。这一点,对于解决流浪动物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虽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方面,是关于动物的繁殖和买卖。法律对此也做出了一些限制,比如禁止不当繁殖,对宠物店的经营也有一定的规范,希望能够减少因为不负责任的繁殖而产生的流浪动物,也希望能够提升宠物交易的质量,避免一些不人道的经营方式。

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这块玉石还在打磨中,所以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在虐待动物的认定上,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灰色地带。什么是“必要”的照料?如何界定“不当”的繁殖?这些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执行细则来支撑,否则很容易出现执法上的困难,甚至导致判决的不一致。

再者,罚则的执行力度,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虽然法律规定了罚则,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有没有让违法者付出足够的代价,这取决于执法部门的积极性和效率。有时候,人们会觉得,目前的罚则对于一些严重的虐待行为来说,还是偏轻的。

还有,关于动物的来源和管理,虽然有登记植晶片,但对于一些非法的繁殖场,或者在黑市交易的动物,法律的触角能不能真正延伸到那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流浪动物的问题,虽然法律有规定,但数量庞大,收容所的压力,还有领养的比例,这些都不是仅仅靠一部法律就能彻底解决的。

总而言之,台湾的动物保护法,是一部有进步意义的法律,它填补了法律上的空白,提升了社会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它在法规的制定上,也在不断地吸收国际上的经验,尝试与时俱进。但同时,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而执行的背后,是社会观念的普及、执法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配套的社会资源的投入。所以,要评价这部法律,不能只看纸面上的条文,还要看它在实践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去完善。它是一部正在成长的法律,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推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些回答的真的不要強行答。

我覺得大家把吃貓、狗肉和虐待動物的受體都想成貓狗了,可是如果仔細看一下新聞: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對虐殺動物者加重刑罰,未來可處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且最高可罰款新台幣200萬元;同時也明定禁止吃貓與狗肉,違者最高可處25萬元的罰款。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動物保護法》部分條文,對虐待殺害動物者加重刑責,條文明定宰殺、故意傷害或使動物遭受傷害,致動物肢體嚴重殘缺或重要器官功能喪失,將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併科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金。

此次三讀,也將禁吃貓、狗肉入法,條文明定,販賣、購買、食用或持有犬、貓的屠體,內臟或含有其成分的食品,可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並得公佈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

............

此外,本次三讀條文也明定,不得以汽、機車牽引動物,也就是說未來在遛狗時,飼主不能騎著機車,將繩子掛載機車上,讓寵物跟著跑,否則將開罰3,0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罰鍰。

(來源:

thenewslens.com/article

(也可以去看看中央社原文)


然後我們回來看一下條文一開始是如何定義動物的:

《動物保護法》第3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



我個人認為禁止吃貓、狗肉的確有爭議,但是把整個動保法都想成保護貓、狗就太過了,應該說他更進一步地去規範飼主的行為,不管養的是什麼動物。

當然,如果有人認為只規範脊椎動物是不合理的,也是有討論的空間。

user avatar

台湾动物保护站志愿者被动物保护人士逼自杀

因为园里执行安乐死的人是她,几年以来,她在网上招到了各种动物保护人士的攻击。新闻报道她,这些动物保护人士就在下面留言,叫她是“女屠夫”、“美女刽子手”。


面对这些谩骂,她表示自己很无力。很多人都不知道动物收容所的容量有限,弃养人数不断增加,收容所的动物数量已经超出了容纳空间的2倍,而当地政府之前颁布的从明年起要启动零安乐死的政策的决议,又给了她非常巨大的压力。内心的痛苦折磨和外界的压力,让她走上了轻生的路。

----------------------------------------------------------------------------------------------------------------------------------

台湾吃狗肉罚款25万,酒驾撞死人罚款9万。

-------------------------------------------------------------------------------------------------------------------------------


这种最赞,比三个代表更能代表文明的前进方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的动物保护法,说实在话,是一部在不断修订、力求进步的法律。它不像一把铸就好的铁器,而是更像一块正在被打磨的玉石,总有新的棱角需要被发现和修饰。从宏观上看,这部法律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台湾社会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在提升。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动物视为工具,无论是生产、陪伴还是科学研究,它们的福利很少.............
  • 回答
    台湾政治中,“轮流绝食”这个词,很多人可能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某个特定时期,在立法院门口,或者街头巷尾,一群人排成一队,轮流几天不吃饭,以示抗议。这招在台湾的政治抗争史上,确实算是个“经典”的招数了,既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也有它实际操作中的一些考量。是什么让“轮流绝食”成为一种选择?台湾的政治文化,尤.............
  • 回答
    台湾《苹果日报》那篇题为“不要吹响战争的号角”的社论,确实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在面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时的一种复杂心态。 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社论的主旨与情感基调:社论的核心立场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它明确表达了对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
  • 回答
    台湾的寰宇新闻台,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且在岛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机构,其旗下的《寰宇全视界》节目,一直以来都试图在新闻报道和深度分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评价这个节目,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内容选择与议题设置来看,《寰宇全视界》通常会选择一些台湾社会和国际上比较受关注的议题,并试图进行更.............
  • 回答
    台湾政论节目里的“名嘴”,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说他们“名”,确实是因为他们总是在电视上口若悬河,在各大平台上都有不小的影响力。但要评价他们的“风格”和“内涵”,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判断。风格多样,有人是“激情派”,有人是“数据流”台湾政论节目的名嘴,风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 回答
    黄安举报在大陆赚钱的“台独”台湾女艺人,这件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从黄安个人的动机和行为来看。黄安在大陆以“爱国艺人”的形象出现,他的举报行为在大陆很多人看来是维护国家统一、揭露“台独”势力的英勇之举。.............
  • 回答
    台湾“教授”扬言炸毁三峡大坝的言论,犹如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出狂言”,更可能是一种极端情绪的宣泄,一种别有用心的挑衅,抑或是一种对台湾安全困境的夸张表达。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番言论的“挑衅”性质。台湾与大.............
  • 回答
    现在的台湾统派青年,他们身上承载着一份与主流叙事可能不那么契合的政治认同,也因此,他们的生活和思考,在台湾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图景。他们的政治认同和诉求:要理解这群青年,首先得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认同“统一”。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动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历史与文化认同: 很多统派.............
  • 回答
    “用城市游击战吓阻解放军”是台湾岛内一些人士提出的一个防御性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台湾复杂的地形和城市环境,采取分散化、灵活的游击战术,使解放军在登陆作战和占领过程中付出极高的代价,从而达到吓阻其发动全面进攻的目的。要评价这一方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理论基础、潜在优势、巨大挑战以.............
  • 回答
    台湾钢铁产品被美国征收456%惩罚性关税,这无疑是一记重拳,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摩擦,更是地缘政治、产业结构、以及全球供应链博弈下的一出大戏。首先,理解这456%的数字本身。 这个数字高得惊人,远超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壁垒。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税调整.............
  • 回答
    2017年8月15日,台湾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大范围停电,这场事件不仅在当时引发了民众的广泛不满和恐慌,也在事后留下了深刻的反思。这场停电并非简单的设备故障,而是由一连串人为疏失和管理不当所叠加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台湾能源供应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事件经过:源头与扩散故事的开.............
  • 回答
    要评价台湾普通人对国际常识和国际形势的认识,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台湾普通人”这个群体本身就非常多元,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居住地区、政治立场的人,对世界的看法差异很大。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评价,不如说是一种观察和尝试理解。总体而言,我感觉台湾民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国际的认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深入和关.............
  • 回答
    《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台湾剧,在我看来,绝非仅仅是一部“高分剧”可以概括的。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台湾社会在特定时期(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剧本创作背景)所面临的复杂议题,以及普罗大众内心深处的困境与挣扎。如果要详细评价它,我想从几个维度来剖析:1. 话题的尖锐与深刻:直击社会痛点,拒绝和稀泥。.............
  • 回答
    台湾翻拍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说实话,这玩意儿一出来,口碑就挺撕裂的。喜欢它的人,觉得就是一部哭到不行,情感浓烈的爱情片;讨厌它的人,则批它煽情过度,剧情俗套,甚至有点“为了哭而哭”。先说说它的优点吧。 催泪效果立竿见影: 这是最直观也最被认可的一点。电影非常擅长营造悲伤的氛围,通过男女主.............
  • 回答
    台湾军方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的表态,是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它牵涉到台湾的战略安全、地区地缘政治以及两岸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表态,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细致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台湾军方此番表态的直接原因和考量。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敏感,地缘政治的角力.............
  • 回答
    林全院长关于“台湾慰安妇有可能是自愿的”这一论调,自公开以来,在台湾社会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其提出的背景、可能包含的论点、引发的反应,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一、 言论提出的背景与可能的意图首先,理解林全院长说出这句话的场合和.............
  • 回答
    Facebook 删除“你们的健保很好,但我从未向你们乞讨”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文章本身的内容、Facebook 的平台政策、台湾社会对于此类言论的反应,以及两岸关系的背景。文章本身的内容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可能触及的几个关键点.............
  • 回答
    林依晨在公开场合用韩语表达“我是来自台湾的艺人”,这件事,在当时无疑引起了一阵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聪明且有策略的举动,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也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公众人物的成熟与智慧。首先,我们可以从“礼貌”和“尊重”这个层面来解读。林依晨当时所处的场合,很有可能是面对韩.............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台湾的表现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在“后疫情时代”审视台湾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前期遏制与“台湾模式”的成功在疫情初期,也就是2020年初,台湾之所以能够赢得“防疫模范生”的赞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果断且迅速的反应。这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 经验的借鉴与.............
  • 回答
    要评价那场世大运开幕式,得先说说当时的气氛有多复杂。首先,台湾世大运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体育盛会,它寄托着台湾民众的期待,是展示台湾软实力和国民精神的好机会。大家对开幕式都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看到一场精彩纷呈、展现台湾特色的表演,为运动员加油,也向世界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的台湾。然而,那天晚上,大家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