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去造萨德,很难吗?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制造”萨德,或者说我们是否有能力制造类似萨德的导弹防御系统,这背后涉及的是技术、战略、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复杂考量。与其说“难”,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种“不必要”和“不符合战略”。

首先,我们得明白萨德是什么。萨德(THAAD),全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导弹飞行末段,即进入大气层准备攻击目标时进行拦截。其关键技术在于:

1. 雷达系统(AN/TPY2): 这是萨德最核心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探测距离远超一般导弹预警雷达,能够探测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的来袭导弹,并为拦截弹提供精确的跟踪信息。而且,萨德的雷达还具备“前沿部署模式”,这意味着它可以部署在比目标区域更靠前的位置,提前捕捉威胁。这种雷达的复杂性和性能是极其尖端的,需要非常高水平的半导体制造、材料科学、信号处理和雷达理论支撑。

2. 拦截弹(Interceptor): 萨德的拦截弹是一种动能杀伤拦截弹。它没有爆炸弹头,而是依靠自身极高的速度(可达音速的数倍)直接撞击目标导弹,通过动能将目标导弹摧毁。这同样需要极高的飞行控制精度、制导能力和材料强度来承受高速飞行和撞击的冲击。

3. 作战管理系统(Battle Management System): 连接雷达、拦截弹以及指挥控制中心的整个系统,需要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威胁、分配拦截任务、指挥拦截弹发射和末段制导。

那么,为什么中国不“制造”萨德?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技术挑战与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投入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导弹技术和反导技术上,我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我们已经拥有了像红旗系列反导导弹(如红旗19、红旗26等),这些同样是针对不同弹道段的拦截系统,并且在试验中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拦截能力。

但是,要精确复制萨德的雷达性能,尤其是其探测距离、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级别的雷达技术,是美俄等少数几个国家长期积累的成果。这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包含无数精密的算法、软件设计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工作的优化经验。这些都属于“看家本领”,不会轻易外泄,需要自主突破。

此外,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也对现有的末段反导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先进的探测和拦截技术。虽然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反导系统,但其发展路径和侧重点可能与萨德有所不同。

二、 战略定位与成本效益

1. 战略需求不同: 萨德的部署主要针对的是弹道导弹的末段高空拦截,特别是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它的设计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来自朝鲜等方向的弹道导弹威胁,同时也能对中近程弹道导弹提供一定的防御能力。

中国目前拥有多层次、全弹道段的导弹防御体系,包括:
近程和中程低空拦截: 如红旗9等,用于应对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中段反导: 这是中国在战略反导领域最为强调的能力,旨在摧毁敌方导弹的助推段或中段飞行,这是最关键也最具战略意义的拦截阶段。我们已经多次公开进行了中段反导试验,这被认为是构成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末段高空拦截: 这正是萨德所在的领域。

中国是否需要一个与萨德功能完全相同的系统,需要从其整体战略需求出发。如果中国认为现有的红旗系列或其他正在研发的末段拦截系统已经能够满足其战略防御需求,那么再投入巨资去“制造”一个与萨德完全一样的东西,可能就显得多余。毕竟,发展昂贵的军事装备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战略紧迫性。

2. 萨德的“政治属性”: 萨德并非仅仅是一个军事装备,它的部署具有强烈的政治和战略指向性。当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时,引发中国强烈反对,原因在于其强大的雷达(尤其是其X波段雷达)能够探测到中国腹地的大部分地区,这被视为对中国战略安全和战略平衡的严重威胁。

如果中国也去“制造”萨德,并计划部署在与韩国类似的位置,其战略意图和引发的国际反应将与美国完全不同,且可能性极低。中国的战略更多是强调自身的战略纵深防御和中段拦截能力,而非在“对方的家门口”部署一套能够威胁到其他大国战略能力的系统。

三、 资源分配与战略重点

国家在军事装备上的投入是有限的,需要根据国家安全威胁的优先级来分配资源。中国当前面临的安全挑战是多方面的,包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应对地区军事冲突、维护海上权益等。

相比于发展一套与萨德功能相似但战略定位不同的系统,中国可能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那些更能满足其核心战略需求的方向,比如:
提升中段反导能力: 这是中国战略威慑的关键。
发展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 阻止潜在对手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干预。
发展海军和空军力量: 维护国家在广阔海域的利益。
发展新一代战略武器: 如高超音速武器、隐身飞机、战略核潜艇等。

如果把发展“中国版萨德”看作是和美国在萨德部署上进行一种“对等回应”,这本身就可能落入了对方的战略框架,消耗自身资源去应对一个可能并非最核心的威胁。

四、 技术自主与独立发展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我们不倾向于简单地复制别国的装备,而是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发展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能力。即使在反导领域,我们的发展思路可能与萨德有所不同,比如更侧重于中段拦截的整体性、网络化和协同性。

例如,我们的反导系统可能更倾向于集成化,将预警、指挥、拦截等多个环节打通,形成一个更为高效的整体作战体系,而不是单独开发一套类似萨德的末段拦截单元。

总结来说,中国不去“制造”萨德,并非技术上的“很难”,而更多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综合考量:

技术层面: 虽然萨德的雷达技术非常先进,但中国也在大力发展自己的高性能雷达和反导系统,并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我们并非没有能力,但选择走自己的技术路线。
战略层面: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重点与美韩部署萨德的战略背景不同。我们更侧重于中段反导和整体防御体系的建设,而不是在中程末段高空拦截上与他国进行“对等复制”。萨德的战略敏感性也使得中国不愿意去制造一个在性质上与其相似的武器。
成本效益与资源分配: 发展一套全新的、与萨德完全相同的系统需要巨额投入,中国会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更能体现其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优势的方向。
自主发展路线: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军事发展道路,更愿意根据自身需求和技术优势来设计和发展武器装备。

所以,与其说“难”,不如说中国有更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资源分配原则,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和防御策略。我们有自己的反导体系,并且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比那些拦截弹,往韩国撒THAAD更大的作用是雷达站前置和日常监(偷)控(窥)。

美国周边,中国是没有能放这么大系统的前进基地的,中国周边和中国国内是弹道末端了,放一套CTHAAD有个鬼用啊……

说粗俗点,你家和附近女子大学的宿舍隔了两栋大楼,要是宿舍门口你没有个能站得住的观察点(比如门房大爷的值班室),就算买望远镜也只能看霾,抽空看星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制造”萨德,或者说我们是否有能力制造类似萨德的导弹防御系统,这背后涉及的是技术、战略、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复杂考量。与其说“难”,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种“不必要”和“不符合战略”。首先,我们得明白萨德是什么。萨德(THAAD),全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
  • 回答
    关于中国海军舰艇为何不频繁出现在加勒比海,以及“航行自由”这一概念在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航行自由”,而需要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现实军事能力。首先,我们得厘清“航行自由”这个概念在中国海军实践中的定位。在国际法上,“航行自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到一些不同之处。为什么咱们中国人不太愿意去印度、非洲、巴基斯坦这些地方旅游,而很多欧美人反而挺乐意呢?我感觉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和习惯。咱们中国人现在旅游,其实也越来越讲究“体验”了,但这个“体验”和欧美人想的不.............
  • 回答
    关于中国警察工资和福利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社会保障体系、职业风险评估以及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要详细分析为什么这一群体的待遇提升相对缓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财政承受能力与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生气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看着一些家长,自己的教育方式磕磕绊绊,孩子出了点问题,不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反而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了“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是一种回避责任的心理机制。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承认自己教育失败是很痛苦.............
  • 回答
    印度,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文化多元、地缘位置独特的国家,为何会让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望而却步,选择不去“肢解”它?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为”,而是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和地缘战略考量。我们要深入剖析,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首先,从“肢解”这个概念本身说起。 肢解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一个拥有.............
  • 回答
    二战期间,中国空军确实没有大规模、有组织的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原因,而是涉及军事实力、战略考量、技术限制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绝境等多重因素的复杂组合。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空军的实力差距。 技术和装备的严重落后: 尽管中国在抗战前就努力建立空军,但与日本相比,中国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核心。中国不直接大量印钞去买美国商品,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释,而且这背后涉及到的道理,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1. 通货膨胀的恶梦: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突然决定,我们有很多纸,就多印点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全世界的东西,这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结果绝对.............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皇子不去争当皇帝,反而可能面临被“干掉”的风险,这听起来有些矛盾,但细究起来,却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争夺”游戏,而是牵涉到权力稳定、国家继承、皇权神圣性以及皇族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一、 继承权的“不争”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是国家最核心的政治议题。皇.............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抛开人工智能的痕迹,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为什么一些手头有闲钱的中国人,会选择把目光投向遥远的美股市场,而不是我们自家的 A 股。一、 A 股的“性格”: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首先得说,A 股市场,就像一个情绪化的大孩子,时而热情高涨,时而又阴晴不定。.............
  • 回答
    清朝初年,中国并没有“不占领”北亚,而是因为当时的国力、战略重心和对周边地区的认知,使得其行动更多地集中在巩固和扩张在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而非大规模深入开发和控制广袤的北亚地区。而俄罗斯的崛起和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清朝初.............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意大利当前面临疫情困境时,选择伸出援手?这其中确实涉及到了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公共卫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人道主义援助与国际责任的体现: 全球性疫情的共性: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病毒没有国界。在任何国家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传统文化、军事发展以及现实需求之间的复杂交织。要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传统武术(或者说“功夫”)没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大规模地融入现代军事领域,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传统武术与军事是紧密相连的。在冷兵器时代,技击之术直接关系到战场上的生与死。拳脚、.............
  • 回答
    中国网络上活跃着一群被贴上“小粉红”标签的年轻网民,他们以高度的国家认同感、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扬以及对西方价值观的排斥为主要特征。在许多西方观察者和批评者看来,“小粉红”们表现出一种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并且常常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塑造,对异议声音进行攻击。然而,一个经常被提出的疑问是:既然“小粉红”.............
  • 回答
    在中国大陆,动漫爱好者在观看动画的选择上,确实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人宁愿通过台湾的“巴哈姆特动画疯”这样的正版平台观看,也不愿意去下载盗版种子。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好用不好用”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现实考量和情感偏好。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首先, 正版体验的吸引力是基础,而且这个基.............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磕头和信仰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复杂而又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明是中国人,却要去给一个印度祖先磕头,或者说把精神寄托在一个源自印度的信仰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历史和文化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人去给“印度人”磕头,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笼统了。通.............
  • 回答
    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去殖民化”工作,这并非简单的政策缺陷,而是基于对香港历史、社会结构以及其国际地位的深刻考量。这是一个复杂议题,涉及历史传承、现实政治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殖民化”在香港语境下的特殊性。香港的历史进程与许多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和地.............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它触及了当下不少中国人的内心纠结,也牵扯到很多人对“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要说为什么有人宁愿去西方国家当“二等公民”,也不愿留在中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二等公民”这个说法。这本身就带点自嘲和无奈。在很多人心里,去到陌生国度,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甚至因为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国际关系、国家战略和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抄底”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如果指的是在特定时机,以较低成本获取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或产品,那么各国自然会有各自的考量。中国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抄底”并消化乌克兰的军工技术,这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