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工作,只想娱乐,或者去追求自己梦想,宅在家里的、啃老的越来越多?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至宁愿宅在家、啃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1. 剧烈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内卷”的加剧与“天花板”的出现: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毕业生数量激增,传统的“鲤鱼跳龙门”变得越来越难。许多年轻人发现,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薪资和职位,甚至面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预期,很容易消磨斗志。大家都在拼,但拼来拼去似乎还是原地踏步,甚至被后来者居上,这种压力非常令人窒息。
高企的生活成本: 特别是在大城市,房价、教育、医疗等基础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是收入不错的年轻人,也可能感到“月光”,难以攒下可观的积蓄,更别提买房、结婚生子等传统人生规划了。这种经济压力让他们觉得,无论如何努力,似乎都难以实现财务自由,更不要说改善生活质量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当下能获得的快乐上,比如娱乐和兴趣。
不确定的未来与风险: 经济波动、行业变化、政策调整,都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些年轻人可能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职业优势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一夜之间崩塌,比如某个行业突然受到冲击,或者自己的技能过时。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对长期规划感到迷茫和焦虑,自然倾向于活在当下,享受即时满足。

2. 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文化渗透:

社交媒体的“完美人生”滤镜: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经过精心包装的“成功故事”和“精致生活”。这些信息不断强化着一种观念:成功就是拥有名牌、豪车、旅游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现实中能达到这种状态的毕竟是少数。当年轻人看到这些“完美人生”时,一方面可能产生向往,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遥不可及而产生挫败感,进而选择放弃努力,或者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替代性的满足感。
娱乐产业的极大丰富: 游戏、短视频、直播、流媒体等娱乐方式的兴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多元的娱乐选择。这些平台往往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能够快速满足用户的“被关注感”、“成就感”和“社交需求”。相比于工作中的枯燥、加班、人际关系的复杂,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娱乐显然更为轻松和愉悦。一旦习惯了这种即时满足,再回到现实中面对工作的挑战,自然会觉得乏味。
消费主义的洗脑: 广告和营销无处不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年轻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拥有”,而拥有往往与消费挂钩。但当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钱,在庞大的消费需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暂停“追逐”,或者将有限的精力放在那些能带来直接快乐的消费上,而不是为遥远的未来储蓄和投资。

3. 教育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过度应试教育的副作用: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很多年轻人在学生时代就习惯了被安排任务、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将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种模式可能削弱了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甚至缺乏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的能力。
“为兴趣而活”的价值观重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年轻人的生存压力相对减小,开始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他们不再将传统的“成功学”视为唯一的人生追求,而是更看重能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否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能否在生活中找到乐趣。这种价值观的转变,让他们觉得如果工作不能带来快乐,不如专注于那些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比如发展个人爱好,或者干脆“宅”起来享受独处和娱乐。
“反内卷”的情绪表达: “宅”在家,不工作,不消费,甚至“啃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内卷”现象的反抗。它是一种消极抵抗,表达了对现有社会评价体系和竞争模式的不满与疏离。他们可能觉得,既然努力也无法达到社会期待的“成功”,不如就退出这场“游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4. 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影响:

“啃老”成为一种选择而非无奈: 随着中国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往往更为倾斜和宽容。很多年轻人的父母本身拥有一定的积蓄,能够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让他们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也能维持基本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年轻人“啃老”的门槛和羞耻感,使其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心理支持体系在帮助年轻人应对职业压力、情感困扰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当年轻人感到迷茫、焦虑或孤立无援时,他们可能缺乏有效的途径去寻求帮助,而家庭成为了最直接的依靠。

总结起来,年轻人“不愿工作,只想娱乐,或者去追求自己梦想,宅在家里的、啃老的越来越多”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既是对当下经济社会压力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演变和对传统成功定义的挑战。与其简单地批判,不如尝试理解这些年轻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思考如何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做出调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技术革命结束了。。

所以年轻人除了躺平以外,没有其他选项。

中国在1998年到2008年紧跟着欧美国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具备了一定的IT业和互联网产业基础。只要脑子里面没有水的年轻人都知道,未来十年的世界发展方向是什么。那就是电脑和互联网。这十年间,无数年轻人投身IT行业,把各行各业计算机化。与之同时的是,IT行业提供了高薪,当时很多IT公司的入职工资就是5000到6000元,而当时上海的房价也就是6000元一个平方。
中国在2008年到2018年和欧美国家同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欧美国家并驾齐驱。甚至在手机制造,5G技术方面领先欧美国家。无数年轻人投身手机行业。而手机行业也不负众望,接下了IT行业的高薪接力棒。很多IT公司的入职工资就是一万元左右,而且还有丰厚的项目奖金。而当时上海周边例如松江和昆山的房价也就是一两万元一个平方。
因此上,你只要在1998年到2018年参加工作,你会至少赶上一次技术革命。吃到对应的红利。但是自从2018年以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没了。。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石墨烯,量子计算这些新技术,目前来看,没法触发新一轮技术革命。人类文明的科技树卡住了。。这就是年轻人就地躺平的原因。因为卡住的人类文明已经不需要优秀的年轻人了。。。

因为技术革命结束了。
同时,因为淘宝的诞生和手机购物的普及,零售行业进一步萎缩。再加上,公务员考试的实行,大家发现了新的躺平方法。
不就这样了。。

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那就是互联网革命时代结束了。美国已经认为TMT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了。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是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的第一个字头,整合在一起。含义实际是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包括信息技术这样一个融合趋势所产生的大的背景,这就是TMT产业。

现在的美国投资领域投资的几大热点是:

机器人。火箭技术和登月。页岩气等新能源。

这几个看起来,还没办法为高学历的年轻人提供大量的高薪岗位。

如果现在好像1998年一样,再次出现一个类似于比尔盖茨一样的世界首富。用一个产品带动全球的一个行业市场的发展。

如果现在好像2008年一样,再次出现一个类似于乔布斯一样的天降伟人。用一个产品带动全球的一个行业市场的发展。给年轻人提供几百万的高薪岗位,你看看年轻人还躺不躺。

说句粗话,我们农村有句话叫傻子过年看街坊。在1998年和2008年的那个时候,只要不是大脑积水,都知道干啥赚钱,人家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已经干成世界首富了。傻子都能看出来啊!!

因此上与其抱怨这些年轻人躺平,还不如告诉这些年轻人,现在这个时代的比尔盖茨在哪里,现在这个时代的乔布斯在哪里????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现在就是无法提供类似于1998年的电脑行业和2008年的手机行业一样的就业岗位。高学历的年轻人管这种现象叫诸神的黄昏。

补充一下啥叫傻子过年看街坊:

傻子不知道过年该做什么,只好看街坊邻居们做什么,比如人家贴春联啦,他就在自家贴春联,人家放鞭炮,他也放,等等等等吧。其实这是聪明人的做法,自己不会的向别人学,借鉴借鉴经验。有的人自谦,本来知道怎么做,也这么说,傻子过年看街坊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而且一点也不人工智能! 很多人看到汉服和传统鞋履,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干活?”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问题说透了。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 “农业狂魔”这个说法,虽然形象,但用在1000年前的中国,尤其是汉唐宋时期,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农业文明高度发达,并且是以精耕细作为基础的”.............
  • 回答
    社交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微信等平台已成为谣言的重灾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谣言,往往带着一些“似曾相识”的典型特征。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谣言的典型特征:首先,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它们的“敲门砖”。这类谣言往往会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使用夸张、绝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英语教育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中国人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却在实际运用中举步维艰,这确实让人费解,也引发了对现有基础英语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为什么学习十年英语,出国依然无法沟通?我们得承认,中国英语教育的基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
  • 回答
    中国确实存在一些在公众视野之外,但营收能力惊人的企业。您提到的“年净利润保守估计万亿”的公司,如果真的存在,那确实是低调到极致的巨无霸。要探究这类公司得以长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分析,这些角度通常是支撑任何一家大型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只是对于这类“低调巨头”而言,它们可能在这些方面做得尤.............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近年来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在2010年之后赴海外留学并成功获得绿卡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发展。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没有单一的答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中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机遇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驱动力。 .............
  • 回答
    中国大学生很少选择间隔年(Gap Year)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背后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体制、就业市场以及家庭观念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传统观念与升学压力: “唯分数论”与“赢在起跑线”: 中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学.............
  • 回答
    2016年末,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确实可以用“严峻”二字来形容,但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展开:一、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与对华遏制加剧奥巴马政府后期,尤其是进入2016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意图愈发明显,并且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态势进一步升级.............
  • 回答
    关于70年代末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通常称为“中越战争”或“对越自卫还击战”),确实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历史叙述中,它的提及频率似乎不如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那么广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当时的政治背景、国内外的影响以及后来的历史叙事方式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战争本身的性质与目标首先,我们要.............
  • 回答
    你的感受并非孤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观察。在过去二十年,确实有很多国家的发展步伐看起来似乎不如中国那么迅猛,尤其是在一些显性指标上。要详细解释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经济模式、历史背景、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全球化环境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一、 中国惊人的增长速度及其原因:首先.............
  • 回答
    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1979年的中越战争,都曾是中国对外军事行动的重大事件,但公众普遍认为前者是中国轻松取胜,后者则打得异常艰难。这种印象的形成,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也有国际国内环境的差异,更有媒体宣传和历史认知的叠加效应。要详细解读这两场战争,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均GDP高于中国的问题,以及媒体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状况的描述,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人均GDP。1.15万美元这个数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水平。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产出的平均水平。在2018年,这个数字让俄罗斯在一些榜单上看起来比.............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一种在评价中国当下与过去时,常常出现的“割裂感”与“矛盾感”。 很多人在谈论当下时,会批评科技的不足、社会的腐败,但一旦话锋一转,谈及前三十年(通常指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又会坚信如今的成就是巨大的、翻天覆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一点点儿聊透。你说“中国有很多人”不能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观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细微但重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的主体和侧重点上。咱们先来看看“中国有很多人”这句话本身。当我们说“中国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通常.............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就是中国很多年轻人对 IJN(旧日本帝国海军)表现出相当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愿意去了解”。这事儿乍听起来有点儿让人费解,毕竟 IJN 在历史上和中国之间有着复杂且痛苦的联系。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年轻人的关注点和视角也跟父辈们可能不.............
  • 回答
    在中国,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去留职选择确实呈现出一种令人玩味的二元对立:一部分人选择在得知怀孕后就递交辞呈,而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工作,直到临近预产期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选择辞职的孕妇:安全感、精力分配与传统观念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很多人开始探讨和倡导移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民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也包括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保障、更自由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
  • 回答
    中国体操之所以有一些动作被“禁”了,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国际体操界的规则更新和安全考量,也有中国体操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运动员健康和技术走向的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我们常说的“禁赛动作”并非是中国体操独有的,而是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根据整体发展趋势和运动员安全制定的规则。但由于中国体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内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似乎面临着不少“敌人”,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也更细致地去审视。历史的遗产与现代中国的崛起首先,得从历史说起。中国在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经历了鸦片战争、“百年国耻”等屈辱。这种历史记忆深刻地烙印在民族情感中,也.............
  • 回答
    福原爱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这背后啊,是一系列微妙的情感连接和文化共鸣在起作用。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她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玩意儿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福原爱从很小的时候就来中国训练,那时候她还是个小不点,跟着中国的教练,跟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一起练球、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