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短视。 (注:原问题为为什么现在国内有那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
在这个社会中,短视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短视的,只有少数的人有长远的眼光,这些人就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首先我们想一下这个移民风潮是怎么来的。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那时候家里攒一两年的钱买一台冰箱,再攒几年钱买一台电视。那时候中国人的日子真是苦啊。这个时候有一小群人有机会出了国,这就像把你从80年代的中国直接扔到现代的中国,你想想那些人会惊讶成什么样。人竟然可以这样活!家家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所以这一代人移民,我是极为理解的。他们为了提前过上发达国家普通公民的富足生活,拼了命的要移民,即使那个年代移民要比现在付出大得多的代价。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这些人,当年一定都是万里挑一的顶尖人才,当年如果回国的话现在应该是院士级别的。这些人也许后悔,也许不会,我觉得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还好,对排外比较严重的欧洲国家来说,这些人四五十岁了,很多被玻璃天花板死死的压着,一辈子爬不上去,我觉得他们还是比较无助的。我在德国留学期间见过几个这样的。但这些人没什么可抱怨的,年轻时为了享受有车有房的好生活,错过了在中国的前途,我相信没人能想到中国会以这个速度发展30年,对这些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就像你想,当初如果我在北京贷款买了10套房,现在会如何如何,都是没有意义的,机会属于有远见的人。
上个世纪末,国人已经开始看到发达国家是什么样子,巨大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使人们把国外当成了天堂。这个时候哪怕是出国当黑工都是比在国内强的。人的思维是有长期惯性的,当这个国外是天堂的想法固定住之后,会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即使今天国内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已经和国外没有差别。现在的很多人,在移民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我眼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移民出去后能有较好的环境,享受到较好的公共服务等等,他是不会去想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再加上国外是天堂这个想法的惯性,就动身了。
另一个因素,是当前在国外的人在回国后会拼命吹嘘国外的好处。这样做从心理学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好像你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两个非常好的工作,你会非常难以确定应该选哪个。但实际上任何一条道路对于你都是一样的,在你努力后都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但人是会强化自己的选择的,在你成功之后你会想我当初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对于出国的人也是同样,在做出了移民的选择后他需要不断强化自己选择的正确性,甚至用打击你的方法来强调他的成功,即使现在国外可吹嘘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在心理学上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人都需要不断的肯定自己,不然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要打破这个想法,需要你有国外的经历,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长远的眼光。能完全满足这几点的人其实不多。
对于中国福利差、食品不安全、空气质量不好、腐败等等,这些是现实存在的,但真正想移民的要好好想想,为了逃避这些,是不是要出国忍受国外糟糕的饮食、孤独、远离父母、移民后子女不会说汉语写汉字等等这些。这涉及到个人的权衡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让我们跳出身边的喧嚣,远离微博上那些负面信息,再把视线放远一点,想一下空气、食品、腐败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如果你的答案是永远解决不了,那你赶快准备移民吧。如果你认为十年内能解决,那你可以留在国内,等待环境变好。有些问题,当你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它,更容易得出答案。
过几十年后我们回头再看,实际上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产阶级全面崛起,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就我个人的观点,我相信环境、食品问题五到十年内会解决,腐败、福利问题十到十五年也应该可以解决。十年后中国可以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往后太难预测的,但我总体上对中国有非常充足的信心。信心主要来自于中国人的努力程度和聪明程度。
我不认为目前是一个好的移民时间。在国内生活水平与国外已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移民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中国的最大机会,其实在于13亿人带给你的市场。很多东西,没有足够的人数,是支撑不起来的。比如知乎这个网站,对于1亿人左右的语种,如德语日语,这种类型的网站活跃度应该不会很高(欢迎拍砖)。我是做工科的,对我研究的课题来说,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有了好技术以后,能推广的企业太多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这样,这是我有切身感受的。移民意味着不仅是你,而且包括你的子孙后代都放弃了中国机会。
我想五年、十年之后应该还有知乎这个网站,那个时候再回来看一下这个答案,应该非常有意思。也许大家已经忘了当年曾经对这个社会满肚子的怨气,会回想起来当年还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
1月9日补充:
再次声明,以上仅为我个人观点,尤其是后三段,是我个人的推断。我并不认为我的观点和推测就是对的,相反我始终认为预测未来是一件极为困难而且风险极大的事情。我写这些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中也说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和自己的权衡,任何人都无法帮你做决定,能决定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人生就是一场豪赌,每一个选择都是赌博,愿赌服输就好。
我作为一个放弃移民的人,必然也有文中提到的“强化自我选择正确性”的倾向,我在做推论的时候会尽力使自己更客观,但这世界上没人能保证绝对客观。所以在看我的观点的时候,也请自己判断。
关于预测未来,永远是极为困难的。唯一能验证的只有时间。在此举两个例子:
1. 假设你今年30岁,你认为你能活多少岁?请思考后看下面。
2. 马云认为2020年中国电商市场占中国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很恐怖的预测,你相信么?如果相信,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回到问题1,如果的答案是80岁以下,那你一定是错的。30岁的人活到80岁是50年后,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应该可以超过一百岁,我认为合理的答案是一百岁以上。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非刘慈欣原创),世界上第一个不死之人已经出生了,就在你我身边。他认为未来技术会实现突破,使人类长生不老。如果说你的下一代就是永生的一代,你相信么?
在政治课上我们都学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虽然政治课是个笑话,但这句话是没错的。
然而,知易行难。
---------------------------------------------------------------------------------------------
1月14日补充:
感谢各位支持,时间有限,恕无法回复。再补充一点。
短视这个话,我不是随便说的,而是经过对身边人的大量观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给大家讲个小事。
在德国的时候,所里有个很好的同事,中国人,读博士,在德国已经七八年了。对他来说,这个顶级研究所搞应用的博士在德国找工作极容易,他应该也没有回国的打算。有一次和他聊起来,我说对于移民的二代来说,汉语是不太可能学好,即使家长努力的逼他学习汉语,在家里只和他说汉语,孩子仍然会是抗拒的,因为他会觉得这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那是你们的文化和祖国,不是我的。即使学会了说汉语,写字和阅读仍然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汉字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小孩都要用数年的时间一点点学习。移民二代在没有环境的情况下,基本是学不会的。我这个同事对我这个观点坚决反对,说他认识的一个移民二代汉语说得交流无障碍。结果几周之后,他开始跟我说打算以后孩子小学送回国内读。这就不用多说了,那个孩子一定是无法读写汉字的。有些事情,不是做父母的硬逼就能奏效的,尤其是学汉字这样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作为移民二代,对中国是一定没有认同的,他会认为中国是个遥远的国家,除了血缘上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是这个生我养我土地上的人。晓说中讲的日裔步兵团442团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个团是美国历史上获得荣誉最多的一个团,却是日裔的,在二战中帮助美国对抗日本的盟友德国人。
"晓说看美国"系列之《日裔步兵团的奋战》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0ODQyNTg4.html以上这些还不涉及到对国家未来前景的预测,而仅是对移民自身的预测。大家可以问问身边移民的人,有多少人考虑了上面两个因素?你们能安然的接受你的孩子不会写汉字,你的孙子不会说汉语么?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是一个完全的美国人,对中国没有任何的认同么?当然有人考虑了这些问题,觉得无所谓,但大部分人是根本没去想这些问题。我相信移民的人都查了大量的资料,反复的比较,但很多人看的,真的就是眼前这一点点的东西,而不能把眼光放的稍微远一点。
这还只是对自身状态的推测,大部分人就做不到。对自身都不能做出合理推测的,更不能奢望这些人能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有正确的判断了。评论里都说我对中国太乐观了,也许吧,但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谁是正确的。我五年和十年后一定会再回这个答案看一下,希望那些骂我的朋友都还上这个网站。我为什么有信心?给大家推荐两个视频,说出了我的很多想法
反腐的曙光[罗辑思维]NO.1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3ODU4MzY4.html罗胖说的很好,现在中国的问题,绝大部分是转型期问题,是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中国大规模城市化才开始了没几年,为什么国民都这么没有耐心呢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罗辑思维]No.5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5NTUxMzI4.html很荣幸和罗胖子想到一块去了,还好我写这个比罗胖的视频发出来早两天。补充一下,罗胖说的世界中心不断转向人口大国的原因我认为是现在科技的不断复杂化、分工日益精细化,使人口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些看了我的答案忍不住骂我五毛的,也向你们推荐一篇文章:
别想说服我!---------------------------------------------------------------------------------------------------------
2014年11月6日,十个月后的更新。
突然又收到了大量评论和赞同,赞同已经接近四千了(反对也很多),谢谢各位,无论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1. 在我写这篇答案时,反腐风暴还没有来。然而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内,掀起了历史上最严厉的反腐风暴,这是让我始料未及的。我的判断是,此次反腐在今后会是常态,官员们的日子以后会越来越难过,反腐只能越来越严。原因很简单,反腐是历史大趋势,历史不会开倒车。目前看来,我对腐败十到十五年解决的预测还保守了,有可能会更快。
2. 针对评论中的某些翻GCD历史旧账的,我想说:邓公在上世纪80年代即判断“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因而致力于经济建设,放弃了军工。李光耀在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意识到了中国将要崛起,立刻开始了”讲华语运动“。以上两位是真正的伟人,他们能穿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几十年后的大趋势,并带领国家作出合理的反应。而评论中一部分生活在21世纪的人,眼睛却还看着50年前,用半世纪前的历史去推论现在,我只能用可悲来形容你们。
3. 我们处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内必然是思想混乱的。我个人的判断仍然不变,转型期的中国拥有最多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对楼下刘易杰同学的观点,既然是针对我,而且有上千赞,自然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简单回复一下:
1. 对国内中产阶级(及其子女)来说,移民是个选择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在这个信息高度流通的社会,年轻人有一定的能力(不用很高),就很容易出国读书然后留在当地移民了。就我身边的人来说,只有自己不想走的,没有想移移不走的。考个雅思,拿个烂大学offer,容易死了好么,不知道现在欧洲澳洲已经成了烂大学留学生集散地了么。在这里夸大移民的难度,显然符合我上文中说的“强化自己选择的正确性,甚至用打击他人的方法来强调自己的成功”这种心理,可以理解。
2. 用明星/富豪的移民行为来证明自己,恰恰说明了很多人并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只是跟风。土豪移民和中产移民不是一个玩法,土豪到哪里都会过得很爽。我在这里写的东西是针对知乎的最大群体:中产/学生的,土豪和未受高等教育者不适用。
--------------------------------------------------------------------------------------------------------------
如果你能把我的长篇大论看完,甚至看了上面推荐的文章和视频,相信你能较好的理解我的想法,真心表示感谢。就这样。
谢谢邀请,
作为一个来自移民国家的人,我认为移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上帝给了我们双脚,让我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但是上帝也给了我们大脑,让我们能停在我们愿意停的地方。
我在很多国家见到了很多中国人,我以为中国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好奇心了。
我来了中国才知道原来中国有这么多人对外国有好奇心,认为外国是好的,月亮更大,草地更绿。
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觉得移民是逃避劳动或者不劳而获的生活的办法,那么你去哪里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或者机会,那么这是你的权利。
但是,自己做了的事情没有必要也叫别人去做。
你没必要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让别人去试验。
同样的,你也不能为了试验你的想法就让别人去做试验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不犯法,不伤害别人,我们都应该尊重。
我最讨厌的人就是轻易给别人的人生提意见的人
指导别人的人生是神的权利,不是我们自己。
所以无论你要不要移民,不要去鼓励别人也不要倡导,因为那不是你的权利。
评论已关,谢谢参与:)
果然扯到地域去了,评论里涉及地域问题的一律删除,走好不送
真的是最后一次更新了啊,哭死……
——————————无奈的分割线————————————————
1月12日补充:
写答案的时候想了想到底要不要匿名,最后还是觉得我自己的性格一直就是怎么想怎么说,因为来答题就是给一个真实的个人想法,只不过这种题目难免牵扯到自身隐私,所以我尽可能的做了保留而不至于答的不清不楚
由此肯定会有人不能正确理解我的意图或者我传达的信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问题我一般是不回复的,因为说多了就是把自己掰开了给无关的人看,没有必要
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提炼一下我这篇答复里的中心思想:
移民,只是生活的一种选择,不需要用好坏来判断动机和结果,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选择应当勇敢的承担后果,没有别人可以代替
人的一生肯定是要随着环境改变适时做出调整的,移民也一样,把移民和不移民对立起来,没有意义
一个国家成长壮大的路上出现移民潮非常正常,台湾,香港都有过,因为国家成长的脚步跟不上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人往适合自己生活得地方迁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国家对移民的人有这么大的反应,很难说和户口制度造成的固定思维有没有关系,迁徙不自由,成了中国人的又一个标签。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选择,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要什么,不管是移民,还是结婚,生孩子,出国留学等等大大小小的抉择,只有每一次你都做到直面自己,对自己诚实,那么才有幸福的可能,否则,你连你自己都过不明白,幸福是飘渺的。这个话题,前几天yolfilm写过专题,建议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
最后说回移民,有想法移民的,我希望你们先明白自己最根本的需求在哪,看看国内能不能解决,国内不能解决或者解决的不好,相对来说觉得国外更有可能,那么就把你所有感兴趣的国家的移民政策找来好好研究。移民分很多种,投资移民,技术移民是最基本的两种,每个国家差别也很大,这种事情你去问任何人,包括中介,都不可能有你自己研究来的清楚。
互联网时代,连google都不会用,就不要想移民这码子事了。研究移民政策必然需要翻墙需要外语需要找合适的论坛,这些都是考验你能力的时候,这点事都应付不来,就不要想移民这码子事了。
眼界放宽,不要只盯着美加,全世界可以移民的国家多了去了,就看你有没有心,这个时候也是看出你是真心实意的还是闹着玩的。
找到你觉得适合的国家以后,开始找对应的华人移民论坛,泡在里面好好挖坟看帖子,把所有人的经历都看一遍,就会知道你去了这个国家可能会遇到的状况,心里才有底,也能从这些帖子里把这个国家的发展趋势有个大概的了解,这点心都静不下来,还是不要想移民这码子事了。
后面的,就不需要我说了。
就这么多,不再更新不再回评,家庭主妇很忙的好吗?:)
祝大家幸福
————————————————我是冷笑的分割线——————————————————
葛大那样没孩子并且生活无忧的毕竟是少数,这有一个金融时报上的海归回流的案例中国海归,归去来兮!
我家也在办移民
孩子两岁,老公It,我全职主妇。
住帝都,大兴有个小房子,可是老公在西二旗上班,因为城里甚至北边都买不起。
孩子一岁前都是租房,一直租房当然能活,最早租在中关村,房租比我家现在还贷都多,买房以后租在大兴,房租倒是下来了,生活便利程度就没法比了。
为什么必须买房?房租年年涨,难免搬家,孩子越来越大,对固定的生活环境和朋友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大,我是极重视孩子需求的人,我没办法应付我的孩子。
但是买了房生活质量下降好多。
我们只能算普通工薪,存不下钱,更没可能说换房子就换。
买车资格也是去年才有,老公在北京工作十年了,但是中间有间断过社保,怎么都凑不齐那五年,去年公司给办了工作居住证,但是摇号摇不上,倒不是说有车没车影响就多大了,只是我咽不下这口气,只限外地人不管北京人的歧视我可能这辈子都接受不了。
补充:(这段必须解释一下,不住帝都的不了解,摇号是必须有资格的
第九条 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可以申请指标。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包括:
(一)本市户籍人员;
(二)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
(三)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并在京居住一年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华侨及外籍人员;
(四)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
(五)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且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答住解疑:暂住证+五年连续+社保+所得税缺一不可)
个体工商户申请指标的,按照个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同样的还有教育的歧视,这两年本地外地家长去教委抗议都成常态了。
我家买这个房子最重要也是看上了配套的小学,就在小区旁边而且业主不交钱,可是教育质量呢?好多人说大环境就那样你得适应,我适应不了,不把孩子当人的社会我不想适应他。
补充:孩子的生存环境是我最重视的,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孩子改善了我的人生观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要移民,至于儿童权益,教育等等说开又大了去了,不提。
其他的还有环境问题之类
我们普通人只是求一个公平愉快的生活环境,但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消磨着我对这个社会的信心,我更不愿意用我的孩子去冒险。
单身的人,富贵的人,当然有钱有闲去适应社会改变社会,可是我就是想为这个城市做贡献人家也不稀罕。
换个城市呢?跟我换个国家的成本是差不多的(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我只说我家)
换城市换哪去?我自己觉得比北京好的是深圳,房价或者人文环境都轻松一些
可是生活只看这些吗?
三十岁的人舍弃朋友工作换个城市还是换个国家难度我认为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有机会选择一个相对公平合理成熟稳定的环境更适合我们
在自己的国家做二等公民,我接受不了
在别人的国家做二等公民,可以忍
移民显而易见的好处和坏处大家都说了,我只说自己的情况
在自己国家,女人离岗几年再就业不说比登天难,只能说冷暖自知
我自己想重新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国内有再教育的环境吗?我想去的那个国家有,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发达,和高等教育衔接紧密过渡合理,不管我是想工作还是深造,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教育资源
国内的IT环境是年轻人的天下,年龄越大都去奔管理层,可是每个人都适合管理岗位吗?我老公不适合,他就喜欢做纯技术岗位,可是那么多的后浪,你再有经验再有能力,也抵不过低成本海量的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国外的程序员就真的越老越吃香吗?至少来自后辈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不然也不会要技术移民了
像葛姐那样能力出众各行业穿梭无障碍的牛人毕竟是少数,我接受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存在,我也不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但是同样的付出,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回报率更高更有效的地方?把生命浪费在适应环境抗衡环境上?我的生命不值得这样浪费
移民要面对的困难和隔阂肯定超出想象,但是国内这个烂环境都能活着我不觉得移民就那么没希望,很多人抱怨移民生活的种种,在我看来无非就是对这个国家了解的肤浅,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身定位不准,并且顽固的保持着华人的行事准则和思想,这样的人,移哪去都不会幸福。
各个移民论坛里华人的争辩看多了,我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对我们文化里那些糟粕的反感已经超过了我对他的热爱,如果移民成功,我不会住在华人区,我受够了。如果没移成,那只能忍着,谁让我是个loser呢。
从手机换到电脑上来做重要补充:
早几年某杂志就做过一个专题叫“国际骑墙分子”:拿了身份不入籍,根据情势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
本答案开头金融时报那个链接里的女士如此,未来的我相信也是如此
移民,不是一去不返了,把他认作不归路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么?
普通人活着无非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已经很幸福了
折腾一点怕什么?人生不就是各种搀和么
我今天忽然跟亲爱的说我也想聊聊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关注,但总是有人在我的时间线上刷这问题,这两年也确实越来越多朋友关注移民。他跟我说没必要,因为移民这种关乎人生的事,每个人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的体会。你如何让别人理解你的选择,你又如何能去建议别人的人生?
所以我只想写点感悟,也许会有参考性,但我跟父母一样从来不劝人移民,因为这虽然不是一条不归路,却是非常重大的人生抉择。与其去想移还是不移,不如出去游玩,或是游学,体会下当地的生活,也许比听别人描述的片面之词来的更好。
十三年前跟家人移民,拿了枫叶卡,五年以后入籍。那之后在中国住了几年。'
那是我第一次是比较北美和中国的生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品牌,价格,和生活的柴米油盐处于无知状态,也感受不到污染。我看到的只是国内生活纷繁的一面。逛街,泡吧,唱卡拉OK,看电影,朋友聚餐。享受着便宜的出租车,书籍,盗版影片和软件,还可以看国内的各种狗血剧和脑残综艺节目。
除了每年要为了继续合法住在中国给政府缴纳签证费以外,我一直在广东和上海过着比国外更快乐的生活,也形成了很多人一样的心态,只要钱够,在中国一样过美好的生活。可以到进口超市购买德国的牛奶比利时的巧克力法国的芝士,可以抱着Mac坐在星巴克里对着路人一脸傲娇的冷漠,虽然奢侈品比较贵,但发个微博就会有一群人来和土豪做朋友。
可是渐渐的,从什么时候起呢?我却越来越想念枫叶国。最初是从08年饮茶,到09年很多网站的封锁,到最终google和gmail都无法顺畅使用。没错,翻墙是可以解决问题,我们生活中也确实没有那么多敏感瓷担心被查水表。但那是一种心灵的压抑感,在每一次被和谐,被删贴,在你每一次访问某个链接面对着404,一点一滴中你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你不可以当一个大V,你不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乃至愤怒,因为你会成为名单上被注意的那一个。谈起08年的那一次,原本只是我和豆瓣几个网友想为汶川做点事,在之前我试图联系过红十字会,市共青团,遭遇到各种推搪,最后却只能联系上某国企内部团委参与,结局却是…
永远不会忘记十几岁的自己当着来找我们喝茶的警察大叔流下眼泪 「为什么在中国想做点事那么难」
世博会以后,魔都空气每况愈下。以前住在广东我很少感冒,到魔都后每年冬天都上呼吸道感染两到三次,每次咳嗽大半个月,而我在2011年经常戏谑自己是pm2.5人肉探测器,只要觉得不适一定是空气重度污染。当雾霾仍是一种数值和气息,当人们只是抱怨空气不好,当大家带着啥事儿也不管的棉布口罩预防着几十年以后会不会得肺癌,离开也像是一种矫情。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鼻敏感疾病的病人来说,离开代表着生活质量真的不一样了。在寂寞和病痛之间,寂寞又算的了什么?
2012年我回了枫叶国,像是传说中的新移民,一切都从头开始。熟悉环境,交朋友,求职和工作。
十三年后国外的家庭娱乐生活再不像以前那样贫瘠,微信,skype,facetime,让人感受不到强烈的距离感。优酷,迅雷,人人字幕组,unblock youku,apple tv还有家里各种机顶盒直播着tvb,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一边看着直播的大爆炸,也没错过香港的my盛lady。科技让你在室内体会不到你已经离开,因为即使在天朝,你此时不是也在刷知乎吗。
秋天放假回国,在深圳的购物公园和好机友泡吧,洗手间排队时看着周围穿着时尚,打扮精致的酒吧里出来的姑娘们却在用着那样的洗手间,拥挤,有气味和不清洁,没有座厕,没有厕纸…我知道国内有很多装修的很好的设施中都不太注意洗手间,但和国外的洗手间里的干净和设施相比,你会感到一个人在洗手间这样私密的场所感到高贵比在商场酒吧重要的多。你觉得作为一个人类,你在排泄的时候被尊重了。
像是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政府给提供的免费的进修机会,各类讲座和社区活动。例如丢了钱包以后邮局根据证件上的地址跨省免费帮你寄回来。例如在骑车的海边道路上为运动的人准备了饮水器和厕所。每次让我惊喜的小细节渐渐发觉所谓的移民生活并不是平时说得那样片面的只限于食品安全,空气,为了大房子,为了孩子受教育。我们应该体会一下更文明的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乃至规则的建立和执行,一点一滴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去设立的。我们确实应该让中国变的更好,但在这之前我们应该参考别人都做了什么。
移民,其实很像是一个产品经理在砍需求,它只能实现你某几个需求,甚至实现的非常好。但是那些其它的需求譬如在国内一样多的发展空间,各种圈子聚会,和亲人的相处机会,廉价的人力服务…有的你也许未来才能实现它们,有的只能砍掉。一个会砍需求的人,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谢邀邀邀邀邀。
这个问题这两天淹没了我的时间线。我想我生活过(不是去过)的国家也算不少,现在依然在外面各种漂泊,大约有资格谈一下(如果你觉得我没资格,可以来打我,打完我还会请你吃饭)。
实际上这么些年来我已经对移民这个话题免疫了,有这么几点想说:
移民发达国家,更容易做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正常人。
其实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等,都是小事,自己花点钱可以改善。
真正可怕的是国内人们的观念。缺乏理性和人性,没有彼此基本的尊重,崇尚特权与关系而不是秩序与公正,不包容不同的价值观,等等。
这些都将严重扭曲每一个人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尤其是青少年。而这种文化遍布了你的周围,你的父母,同学,朋友。
而且问题是,这些东西用钱无法解决,除非彻底换个环境。
中国机会多多,我指的是做大事的机会,但普通家庭出身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机会,据我所知在这个年代其实凤毛麟角。只是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总有幸运的成功者出现了而已。
其实中国的机会,就是个饼,跟公司里老板给你画的那个是一回事。你经常听说谁谁吃到了,但你发现自己就是吃不到。
中国的发展模式,目前为止本质上是贱卖大量的劳动力和出卖自然资源。由于历史的动荡,错过了数次机会,如今中国在中高附加值领域已经很难从大量的基础投入后分得一杯羹。
这样就决定了大部分人都很难真正从这种贱卖模式中稳步受益并成为中产,只能是不断被盘剥和压榨。收入的确增加了,但是各种隐性的成本也大幅增加,社会福利的进步就更不谈了。请问,大部分人如何可能从中获得生活的自信和乐观呢?
其实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本分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并不是过分的要求。其实在正常点的国家里,这是很普遍的。
如果你真正有一技之长,当焊工也好,搞科研也好,自食其力,在国外你可以更加自信和独立的生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