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人」不能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一点点儿聊透。

你说“中国有很多人”不能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观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细微但重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的主体和侧重点上。

咱们先来看看“中国有很多人”这句话本身。

当我们说“中国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通常想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观察,一种事实陈述,或者一种对中国整体人口状况的描述。这里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概念化的整体,一个国家,一个地域。我们关注的是这个国家内部的人口数量之多。说话的语境可能是在讨论人口问题、文化特点、发展机遇等等,重点在于“中国这个地方”容纳了数量庞大的人群。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China has many people.”

这句话从语法上看是完全正确的,它也是一种事实陈述。但是,如果咱们仔细琢磨一下“has”这个词的用法,你会发现它带有更强的归属感和拥有感。

想象一下,当你对一个朋友说“My house has a big garden.” (我的房子有一个大花园),这里的“has”就表示这个花园是属于你房子的,是这个房子的一部分。或者说“This bag has many pockets.” (这个包有很多口袋),口袋是包的组成部分。

所以,当你说“China has many people.”时,虽然也可以理解成中国拥有很多人,但它无形中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人”是“中国”这个实体所拥有的某种“资源”或者“财产”。这种表达方式在英文里,虽然语法没问题,但听起来会有点奇怪,甚至可能不够地道,或者带有一点儿拟人化的色彩,像是把国家当成了一个个体来“拥有”人口。

想想看,我们很少说“America has many cars.”,更常说的是“There are many cars in America.”或者“America has a lot of cars.”,“a lot of cars”比“many cars”更自然一些,而且“a lot of”也没有“has”那种强烈的“拥有”意味。

更关键的是,在讨论人口数量时,英文里更常用以下几种更自然、更贴切的表达方式:

1.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China."
这是最常见、最地道、最中性的说法。它将焦点放在“人”这个主体上,说明了“在中国这个地方”,存在着大量的人。这种表达方式避免了“拥有”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客观的陈述。

2.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这是另一种非常地道的说法,也是最准确的翻译。这里的“population”(人口)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更符合我们在讨论国家人口数量时的习惯。“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就清晰地表达了“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的意思,而且没有“has many people”那种略显生硬的归属感。

3.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people."
这句话也很好,它强调了“中国”作为“一个有很多人的国家”的属性。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涉及到语言习惯和文化语境的差异。

英语习惯上,国家(或抽象的整体)“拥有”的是具体的东西、资源,或者是一种状态(如“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而对于“人”,英语更倾向于用“存在”(there are)或者将“人口”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来表达拥有。将“人”直接作为“拥有”的对象,尤其是在描述人口数量时,会让母语者觉得不够自然,甚至有点儿不恰当,仿佛人成为了国家的“资产”。

中文在这方面则更灵活。 我们习惯于将国家看作一个整体,并且可以比较自然地用“有”来连接国家和其内部的居民数量。比如,“北京有很多人”、“上海有很多餐厅”都是非常地道的说法。这种“有”的用法,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存在于其中”或者“包含在内”的含义,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拥有”。

所以,简单来说,“中国有很多人”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之所以感觉不对,是因为:

1. “has”的强烈“拥有”意味 在描述人口时显得不自然,容易让人产生国家“拥有”人的联想。
2. 英语表达人口数量更习惯使用“There are…”句型或“population”这个集合名词,这两种方式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语境。

因此,虽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两者都指向了“中国人口众多”这个事实,但在地道性、语感和潜在的文化含义上,“China has many people.”就显得不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China.”或“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那么恰当和自然了。

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多想想表达的侧重点是什么,以及英语习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概念。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细微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China has many people” is fine gramma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rying to find fault in this sentence is like splitting hair.

One argument I can see is the age-old debate whether an inanimate object (such as “country”), could “possess” something with the word “has”.

However, it’s been long accepted that “country” in possessive form, such as “country’s leader”, or“country’s population” (2.2 million in Google search), is fine.

Having said that, I would say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It's purely a matter of style and I am not claiming that sentence is better than "China has many people".

user avatar

分析语患者在综合语运用上的大发作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其实吧,语法一点毛病都没有。问题在于,阁下您是哪根葱啊?

user avatar

首先,“中式英语”/Chinglish/翻译腔是个坑,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辨别能力的


今天在某个QQ群里,有人说,Chinadaily里面都是中式英语,和外刊英语表达完全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刚好我有时间,就做了个小测试:

1/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says it will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in response to new U.S. restrictions on Chinese tech giant Huawei’s ability to use American technology, calling the measures an abuse of state power and a violation of market principles.

2/ A White House official, speaking on the condition of anonymity to discuss internal deliberations, said, “Secretary Pompeo recommended the move, and President Trump agreed.” Another U.S. official confirmed that Pompeo supported Linick’s firing in discussions with Trump.

3/ Three think tanks working to restore full hospital services - Nuffield Trust, King's Fund, and Health Foundation - said the need f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dditional cleaning,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 mean it will take time for things to return to normal in many hospital departments.

一共3段话,请问哪一段是外刊里的呢?


还有个小测试:

1/ Time to prepare, warns WHO

2/ World agog as Trump fails

3/ Ministry of Education says schools safe to reopen

一共个标题,哪个标题是Chinadaily上的呢?


如果觉得标题太短了,再来个小测试:

1/ A Chinese rocket that became one of the largest pieces of space debris plummeted toward Earth and landed in the Atlantic Ocean on May 11. The rocket’s empty core stage, weighing nearly 18 tons, is the largest piece of space debris to fall uncontrolled back to Earth since 1991.

2/ According to experts, the problem is projected to get worse. By 2025 as many as 1,100 satellites could be launching each year. The number of satellites orbiting Earth is projected to quadruple over the next decade.

这两段话,哪一段是外刊上的呢?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China has many people.是中式表达,是因为我们学语法的时候,老师曾经强调过:

there be表示存在,have表示拥有/所有

但问题在于,China能不能拥有many people呢?

我们不能只看语法规则,还得看表达习惯。

换言之,我们得看英国人、美国人到底是怎么用的。

因为关于语法,有一条铁律:

凡有规则,必有例外。

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有例外情况存在。

既然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老老实实去google,或者去查语料库。


我大致查了一下:

好像,这种用法也没什么不对的?

但如果要仔细追究一下,我们会发现:

1、这些例子里,people前面除了many,一般会多一个形容词。

2、xxx has many people xxx 后面一般会跟后置修饰语,这种情况非常多


综上所述:

1、China has many people并不能算错,但需要上下文支撑。

2、China has many +形容词+people就地道、顺畅了很多。比如China has many bright people/rich people/business people.

3、如果要说中国有很多人,还是建议说: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user avatar

的确不能这样翻译。

“China has many people”在语法上是没问题的。

但在语义上是有问题的。

因为中国的人口可不是“many”能形容得了的。

十几亿人你用“many”来形容不是开玩笑么?

应该说:China has a huge population。

用格调更高一点儿的说法则是:China boasts a huge population。Boast在这里是“自豪的拥有”的意思:


user avatar

以我 的经验来看,外国人只要不是智障,都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甚至更加糟糕的、错误百出的语法,外国人通过语境也能基本理解你的意思。日常沟通这样说是没问题的,除非你翻译书籍、写作这些严肃场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们一点点儿聊透。你说“中国有很多人”不能翻译成“China has many people.”,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观察。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细微但重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表达的主体和侧重点上。咱们先来看看“中国有很多人”这句话本身。当我们说“中国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通常.............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愿意缴纳物业费的情况,这背后涉及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物业服务质量与期望的落差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很多业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交纳的物业费,并没有换来与之匹配的服务。这种落差体现在: 基础服.............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关于“中国教育不好”的说法,以及中美教育的差异和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想要全面深入地探讨,确实需要细致的梳理。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展开,力求客观和详实,并尽量避免 AI 写作的生硬感。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首先要明确,“不好”是一个相对的评价,而且“很.............
  • 回答
    中国人口趋势的异常,确实是一个触及了无数人神经的议题。当“异常”这个词出现在我们谈论人口增长时,通常意味着它偏离了过去的规律,甚至可能预示着未来的一些挑战。而在这个现象背后,那些“开心”与“不满”的声音,以及追究“责任”的讨论,都折射出社会不同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真实感受和诉求。人口趋势的“异常”: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深层、也很令人困惑的现实。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被精心修饰过的世界里,那些被歌颂、被传颂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是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留下的宝藏。但与此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感受到无数的挣扎、痛苦和不公,这些“不堪的遭遇”似乎与那些宏大叙事格格不入。这种反差并非偶然.............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
  • 回答
    “躺平”“佛系”这些词汇这两年没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它们代表着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就业、生活压力时,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或者说是“低欲望”的态度。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教育观念、文化影响等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那么拼”的生活方式,甚.............
  • 回答
    在中国,子女的抑郁症确实是一个被许多家庭忽视的严峻问题。这种普遍性的不重视,并非简单的缺乏爱心或责任感,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因素、认知误区以及现实压力交织而成。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传统的家庭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桎梏 “吃苦耐劳”的基因与精神胜利法: .............
  • 回答
    要说“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奥斯曼”,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点,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分析。毕竟,“不喜欢”这个词背后可以有很多层含义,从历史认知到现实感受,再到信息获取的差异等等,都可能造成这种印象。首先,得承认,奥斯曼帝国在中国的历史教育和大众认知层面,确实不像欧洲那样拥有极其深刻和广泛的存在.............
  • 回答
    在中国,游戏玩家选择盗版而非正版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交织着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背景。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存在差距。对于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而言,正版游戏的价格,尤其是那些3A大作,.............
  • 回答
    中国今天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从经济总量到科技创新,从军事实力到国际影响力,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我们置身其中,与身边的人交流,却常常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便国家如此强大,许多人内心深处依然被一种挥之不去的“不自信”所笼罩。这并非少数人的矫情,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值得我们深入.............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一些关于台湾民主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一部分中国大陆网民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很难一言蔽之,更像是一种混合了认知、立场、情感和信息接收习惯的综合体现。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台湾政治的描述,尤其是对民主制度的呈现,是带有特定视角.............
  • 回答
    你说中国很多设计师设计得“烂”还能月薪过万,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先别急着下结论说他们“烂”,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烂”可能只是我们个人的审美偏好,或者项目本身的限制。但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些设计师的水平和收入不太匹配的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烂”的定义,也许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人思维和表达方式的深层原因。与其说“习惯引用名句并以之为真理”,不如说这是一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经过历史演变和社会心理塑造而形成的独特表达与认知模式。这其中,逻辑的“缺席”并非是完全不存在,而是常常被其他更具力量的元素所“替代”或“融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黄种人”这个称谓的起源和演变,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尽管许多中国人皮肤并不明显偏黄,但“黄种人”这个标签却被广泛使用了很长时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 1. “黄种人”概念的起源:历史的误解与分类的尝试“黄种人”这个概念并非源于中国人自身的认同,而是西方科学家在19世纪.............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也很值得说道说道。为什么咱们中国人,有时候看着很多欧洲人,就觉得他们长得“很好看”,即便这些人放在他们自己国家可能就属于“大众脸”?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从咱们对“美”的认知来源说起。咱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好看的人”是什么样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媒体、影视.............
  • 回答
    关于美国人晚上八点后就不上街,而中国半夜街上人潮涌动的原因,这背后涉及到两国社会文化、城市规划、生活习惯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让我们逐一道来。美国:效率至上与家庭观念的夜晚首先得说,这并非绝对。美国的某些大城市,比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晚上八点后依然灯火通明,酒吧、餐厅、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