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好事,然后,把视野放大到文明高度,用东亚文明的视角,而不是某个国家这个政治概念看待问题,才会有新的收获。
IJN是东亚文明中,唯一与英美文明有过深度交手的海军部队,尤其还失败得如此彻底,其借鉴意义很大。
我们的海军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实战传统,战略级的对抗仅甲午那一次,此后一百年是完全空白的,未来的中国海军愿意不愿意,都要在西太平洋角力,物质营养之外,精神营养必须要多方吸取,稍远一点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苏联红旗舰队,再远一点的英国皇家舰队、德意志、法兰西.....
如果有一个90后,能以不输于日本学者的功力,研究透INJ的战术战略思想,训练与整军实践,舰队设置,装备策略,预算模式,等等,那么无论哪些方面得到启发,都对十年后的西太平洋格局会有助益。
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喜欢研究日本帝国海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料来源。
国内民间兴起研究军事时是在80年代初中期,但当时资料获取渠道极为有限,而且绝大部分研究者的口袋并不丰富,还有最关键的外语水平低下,导致国内对欧美资料了解程度相当有限,而获取渠道相对容易,更关键的是使用大量汉字的日文资料就成了最能满足国内人群需要的原版资料了。然后这些研究者再通过国内刊物将这些日本海军的内容传播开,就形成了一个初期的对日本海军有兴趣的人群了。
这些初期人群成为信息时代的传播主力的时候正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90年代末,兴趣盎然和有足够多的时间精力使他们成为了第二代信息传播的主力,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把个人爱好倾向也影响給下一代,如多炮塔神教最初只是上海小圈子的戏虐说法,对应同一个小圈子的单炮塔党的。由于影响力的扩大,如今成了全国军事爱好圈的标准口号了。
所以对日本海军的研究是经过了至少30年的传承,后来的ACG内容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最根本的影响还是第一代研究者们的没钱,没渠道和不懂外语。
顺便,我个人觉得日本军舰外形漂亮精致,比欧美的量产化工业品好看多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说,日本海军与中国的近代海军基本上同时起步。那支海军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军事现代化为主题的很突出的一次努力,而这次努力受挫于日本海军,深刻影响了之后半个世纪的国运。之后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打败了我们的那支舰队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北洋海军舰只参与)进一步打败了老牌西方列强的俄国。再到后来成为太平洋争霸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两家一起起步,我们一战而败,对方踩着我们起步,从此我们陷入泥潭,对方步步高升。总想知道这样的命运是为什么
就我们这个年龄的军迷(伪)来说。
我们刚接触军事的时候,国内的互联网基本为0。我们获得相关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杂志及相关书籍。而杂志,因为经济条件限制,也不可能订全了,基本都是买一本买一本的看。
而当时资料最密集的,基本就是USN和IJN,即便是隔几期买一本也总能看到USN和IJN的东西,而你能接触到的书籍,IJN和USN的资料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其他国家,基本只能接触到英国和德国的一些资料,还是以日德兰海战和俾斯麦/提比茨为主。而这些资料中,USN的资料数量是压倒性的,但是IJN的诸多唬人之处和奇葩之处更多,所以读起来更有趣。
当时的关于二战及之前资料不均衡到什么程度呢?我4岁看第一本军事画报,7岁正经读第一本军事杂志,八九岁就知道友鹤号事件和奇葩的阿武偎,但是要到16岁才知道黎塞留一个炮塔四门炮。八九岁就知道俾斯麦的15分钟三轮齐射打沉胡德,过了好几年才知道胡德是战巡。十七岁才知道Z舰队里面的威尔士亲王号到底长啥样(看网图)。诸位是不知道,就最简单的,现在随便是个军迷都可以回答的:国共内战美械师究竟有没有整建制装备加兰德。这个问题从90年代初就争,争到了二十一世纪头一个十年。。。为什么?因为缺交流缺资料啊!都是能见面的熟人,还必须是军迷才讨论,这点知识量够什么的啊。
你以为我们这个年龄是对IJN感兴趣,其实是我们当时根本就没别的选择啊。。。
写完发现问的是青年。。。似乎白写了
因为舰r舰c舰b
中国第一个ijn粉不是林立果吗
我。
曾经是一个不近女色的社会主义好青年。
大学时期长期沉迷于魔兽世界和地下城与勇士,那时手机还都是java系统,基本只能满足发短信和电话。
什么二次元?什么舰队收藏?听都没听过!
大学毕业后真正进入了智能机时代,在15年的某天,商城里一个叫做战舰少女r的游戏吸引了我。
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下载了。
哦,原来航母是这个样子?
哦,原来驱逐舰靠鱼雷?
哦,原来战列舰一炮一个?
某天打了三次1-5后,手一滑又点了一下,发现苏赫巴托尔成了999血的boss,然后我就全军覆没了……
我很快发现中国居然没有战列舰,然后开始学习近代军舰发展史……
等我发现沉迷时已经晚了……
2017年在局座推荐下下载了碧蓝航线,总免不了一番对比。
妈耶,这些是船精吧?
看我大威天龙!
125一家人由狗粮成了金皮,信浓成了六星,噢噢噢哦哦,太刺激了……
上周看到战舰世界和碧蓝联动,马上安排了一下。
哇,椿,这不就是夕立吗?爬线开始……
爬了两天出货了,感觉很开心……
但昨天我才发现,椿是白露,也就是夕立的姐姐……
阿这……
为什么我有一种渣男的感觉?
不对啊,为什么我在乎这个?
都怪这些垃圾手游,让原本有大好前程的我沦落为了氪金人,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听说马上有雪风卖了,希望能便宜点。
第一是容易接触和理解史料。
旧日本帝国时代,日语使用远比现在更多的汉语词汇,而有些日语对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又显得很酷,这就使得中国年轻人能更容易get到旧日本帝国的点,甚至get的比当事人还多。
例如这句话
諸君よ!今日天気晴朗なれども波高し、皇国の興廃この一戦にあり。各員一層奮励努力せよ!
我連合艦隊旗艦三笠、今直ぐに敵艦隊に突入する!天皇陛下万歳!
青少年视角:诸君!今日天气晴朗,波(澜)高,皇国兴废,各员一层,奋励努力。
我联合舰队旗舰三笠,今天敌舰队突入,天皇陛下万岁。
读了翻译之后:天气晴朗,波澜万丈。 我身为大将军,指挥舰队面对强敌迎刃而上,帝国的兴衰就看今日——这tm不就是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吗。
而你给他们看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青少年视角:英格历士…诶…诶科斯百克特……算了看不懂了。
读了翻译之后:英格兰期盼人人恪尽职守?什么玩意,就这?
而日本是近代给中国人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国家,中国的青少年们从小对这个邻国曾经在中国犯下的暴行罪恶耳濡目染,很容易就会产生想要了解它一下的想法。而二战时期其他几个海军强国,光是在语言和知名度这一关上就有先天性的劣势了。
第二是为什么受年轻人喜欢?
军国主义的帝国(即使它和我们是交战国,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从潜意识里也更符合青少年热血冲动的征服本性——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少年在二战这一块喜欢德三不喜欢美国?在帝国时代喜欢拿破仑帝国不喜欢法兰西王国?在现代又成了热爱美国的美分?——因为他们只会看地图颜色。几年内就横扫欧洲,战场上连战连胜,一己之力单挑世界完美符合中二青年的yy。谁没幻想过自己穿越成秦始皇或者大将军,谈笑间扫清六合,胡虏灰飞烟灭呢?他们喜欢纳粹德国,但可能根本不了解纳粹的腐败和屠杀,不知道纳粹德国的机械化率没有那么高,甚至连二战战场真正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他们只是喜欢脑子里那个幻想中的纳粹帝国——插着万字旗的坦克集群一边喊着“吾之荣誉即忠诚”,一边在东欧平原冲锋,所向披靡。就和想象中的大秦铁骑扫清六国一样。
而IJN的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赌博,以小博大。在两次押下全部身家的梭哈中击败了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从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之一。然后又在第三次梭哈(太平洋战争)中灰飞烟灭。前后短短五十年,如梦似幻。
再加上日本特有的中二气息,它甚至比德三、苏联等国家更容易点燃青少年的燃点。因为日本的那些口号不需要翻译和二次加工,拿来就能用,甚至能更好。
中国也曾经是一个千年帝国,我们又从小读着以中华帝国为背景的历史和小说长大,从小记着中国过去是多么辉煌,在近代又如何饱受欺凌。于是很多青少年心中都有一个简单的“大中华帝国”梦——我们不被西方欺负,在20世纪崛起,成为一个统御东亚的大帝国。你看现在不也动不动就有人yy中国统一东亚吗。
所以面对“八纮一宇”、“讨伐米畜”、“大东亚帝国”、“为天皇陛下尽忠”这些词,他们即使因为日本军国主义而表现出厌恶,但这几个汉字入脑时,潜意识中也会把它们代入到那个“大中华帝国”的梦里。所以会有种特殊的“好感”。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虽然因抗战的血仇而恨着日本帝国,但日本帝国展现出来的外在——一个好战的、由东亚人主导的古老国家,在近代突然崛起,在亚洲攻城掠池夺取大量殖民地,统合整个汉文化圈,成为强大的帝国,震撼欧洲列强并让其意识到黄种人并不是“猴子”——正是青少年们潜意识中所幻想出来的那个“大中华帝国”的样子。
日本的舰船名是各国海军唯一中国人可直读的,而且读起来还很有文学气息(中国人甚至能读出更多,而对日本人来说可能就是个地名而已)。武藏、金剛、摩耶、多摩有种佛经的感觉,高雄、最上、鬼怒显得十分威武,妙高、羽黒、白露、時雨像是古籍里的典故。暁響雷電、島風時津風舞風太刀風各种自然现象听起来就很有诗意。这也会让青少年们感觉仿佛这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军舰。与他们的幻想更加贴合了。
这里补充一点,中国人看日语感觉有“文学气息”是因为日语里的汉字词更接近古汉语的表达,即使和古汉语无关也有那个魂在里面。浦风大家认识也能看懂意思,黄浦江嘛。但“浦风”是古汉语的说法了,现在我们的汉语里把“浦风”叫做“入海口的风”。其实这本质上和古人眼中的常山赵子龙=我们眼中的石家庄赵子龙,汝南袁绍=驻马店袁绍一样。由于大多数人并不会深究“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日本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感觉”。你拿中国人的视角去看这些名字,它就是很有你初中读文言文那种似懂非懂,不明觉厉的感觉。“浦风”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古人才会这么叫的。“阳炎”、“不知火”在日本人眼中也许其实就像我们看“热浪”、“海边的海市蜃楼”,但对中国人来说它们就是类似“暑气”、“蜃景”这种古文里面才会跳出来的词汇。所以觉得“加戏”是很正常的。
IJN对青少年来说有以上种种优点,相比起来,单纯的强、单纯的多的二战美国海军、不存在的德国海军,历史太长难读难记的英国海军、史料混乱难找的法国舰队…和IJN比起来,就很难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了。
其实他们并不一定是真的想去了解历史、了解战争。
只是想要些可以满足简朴梦想的素材罢了。
因为日本人中二啊,日本军方更加中二,ijn相比ija更加中二。还在得着中二病的年轻人当然更加喜欢中二中的中二的ijn了。
世界最大的大和武藏名头不响吗?重巡18剑客满满的昭和风不香吗?扛着610大根的小学生们板载冲锋大姐姐们多么兴奋。
流于表面的对比一下开战前的其他海军(不代表我的意见):
USN一边守着一战留下的克莱蒙森蜂群发傻;一边新下水的北卡跑个全速还全船发抖,火控系统到了热带就罢工;只剩下一堆21节又胖又丑的铁王八,加上脆出天际的彭萨科拉和亚特兰大。有哪条船像IJN那么有牌面的?
RN那边更加一堆老古董,胡德厌战都是老态龙钟,KGV那14寸小水管20年前都嫌小,前卫那只能叫胡德reforged;城级6寸炮,提鞋都不配;郡级才8根8寸,看我高雄何等雄壮威武。
德意志海军就是废铁,浪费吨位天下第一。俾斯麦出海就带个欧根,被暴打活该;提尔皮茨成天蹲在挪威啥也不干不如我大和旅馆有牌面;沙恩姐妹将近4w吨才有11寸炮,食我长门410大根啦。
法国意大利在那地中海脚盆里面算海军吗?
所以当你是一个刚刚接触二战海军的年轻人的时候,抛开国仇家恨的因素,你会不喜欢这样的IJN吗?
以下为私货:
稍微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USN比IJN更加中二。只是USN一方面有国会大老爷压着没太多玩具,另外一方面财大气粗一买就一大堆。毕竟IJN买一个两个老婆天天抱着欣赏那叫中二;USN一下买了一屋子老婆,还专门造了个房子放着他们,那叫雅兴。
真正海军传统还得看皇家海军,虽然相比起来日式的宝塔式舰桥更符合东方审美。但是整体船型配合上实际使用效果,RN还真是独占鳌头。
我认识的一部分人对IJN感兴趣大概是因为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耿耿于怀吧。
我们错过了排枪击毙,我们错过了大舰巨炮,军事史上最华丽的年代都与我们无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北洋海军曾经触摸到了这个门槛,却一朝覆灭。
IJN与北洋海军同时起步,又毁灭了它并走完全程,自然会引起很多爱好者的兴趣。
算是百年海军梦的一个体现吧。
这十年连着下饺子,对IJN的关注貌似就降了不少。
19世纪,同文同种的两个千年封建农业国家,同样是被西方工业文明的船坚炮利轰开了大门,为什么隔壁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脱胎换骨在海上把列强轮了一遍,而这边却是不堪回首的种种屈辱,产生这种疑问是很正常的事,另外,对钢铁、机械、武器的喜欢难道不是从远古时代开荒打猎时就开始刻在男性基因中的本能吗
上个月去日本时,还特地跑到横须贺去看美军和海自的基地,以及参观了战舰三笠,上点干货
翻译一下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竞相在非洲、亚洲争权夺利,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当地国家屈服、并将它们作为殖民地进行土地和财富的掠夺
而当时的日本尽管是刚刚起步的近代小国,却在与强大的沙俄帝国的战争中获胜,并在日本海海战中以海战史上罕见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给予了被列强奴役的国家、尤其是作为有色人种被西方蔑视蹂躏的亚洲、阿拉伯各国以希望,独立的呼声由此高涨
另外,此战也间接帮助了被沙俄压迫的芬兰、波兰等国家的独立运动,推进了沙俄国内的革命运动和以及美洲的黑人解放运动
中日之间如果不是1894年~1945年这半个世纪的极端情况,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情况。
1931年~1945年这段时间,和国民政府打得难解难分的,主要是陆军马鹿,似乎IJN也不同意陆军马鹿的中国战略,更不提还有平海 宁海这两艘民国海军的新锐主力,竟然也是日本血统。
1945年~1950年,不少日本同志参加了中国革命事业,不得不说,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是最好的,无论国籍、民族,只要有共同理想,都是自己的同志。
1950年~1970年,大体上作为米国的附庸,日本在政治上也没什么作为,民间的往来也算不上多。
1970年~2000年的这段时间,由于经济和共同防御北方强敌的需要,中日关系可以说是黄金时期,而现在对IJN有兴趣的中青年,都是生于、成长于这段时间内。
历史和太平洋对岸的强敌,在海上能打得礼尚往来,不亦乐乎的,也只有当年的IJN了。其余的譬如三德,除了潜艇破袭,就没有正面刚过;强大の苏维埃红海军,除了碰碰船,也没有真刀真枪干过,甚至还不如朝鲜东木。
而每个血气方刚的共和国男儿的最大假想敌,不正是太平洋彼岸的这位强敌?敌人的敌人,自然是同志了。
自从我看到了1940年日本的舰队,当时,我就觉得,要是我有这样规模的一只舰队(只谈规模,不谈武器先进性,默认就是脑补旧日本海军那个规模+造舰美学+当今最新的武器),用我的想象力对着任何得罪过我们中国的国家硬扛,都有了必胜的信心。。。再外加日剧《坂上之云》中,日本联合舰队击败沙俄海军时的气势感,哦,那感觉,简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一览众山小,鼻炎都治好了,鼻子都通了,整个人都不萎靡了。
自从我听到了1970年代日本的citypop金曲,当时,我就觉得,要是把我所在的上海的当下此时此刻眼前的都市街道画面,套入到这样的古早以前的流行背景音乐中,不但毫无违和感,还超级有精神,而且超前到极点的如时间的先知般时髦、不过时、never grow old。。。就这样沉醉其中。。。
然后,更神奇的是,把1970年代“海洋都市小资的自由主义日本”+1940年代“猛男日本”在我的脑子里搅拌搅拌,四舍五入匀一匀,得出的画面,无比清奇而朝气。仿佛眼前,全是雄健浑厚、英俊硬朗的帅哥和很有淳朴欲感、健美锐气的少女。。。抑郁症都治好了,感觉瞬间把我呆在中国这么多年的那种现实中碰到的占大多数的、乌烟瘴气的、没事就莫名其妙喜欢评论我的、总喜欢说服别人的、他们不懂他们自己的言论在别人眼中并不重要的那些~“中国社会人”都从我抑郁的脑海里清理了出去,瞬间感觉系统重装,又有锐气、雄健、有棱有角、敢爱敢恨的活力了。
自从接触了那些年代的日本,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顶天立地、自我主张、原则刚硬的人,我必须贯彻~我要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任何自己以外的人对自己的说教、关心、慰问、建议和意见都是屁,放飞自我、目中无人,就是这么某名奇妙的神武而牛逼。这是那些年日本的精气神带给我的~勇敢、骄傲、自信。
所以,什么tm的西方制裁、贸易战。。。都tm见鬼去。。。老子是年薪25w、上海4套房绍兴1套房的中国80后团块世代中能力强大、专业务实的基层在职社畜主力军,我们这代中国上班族,专治西方国家各种对华不服,我不会允许我手头的活干不过西方同行,走别人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老子打的就是精锐,退休返聘到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当下的事业,必定要有搅动后世的力量。。。去欧洲旅游,任何西方洋夷都必须给我们上海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走在巴黎的路上,就该贵宾般豪迈、脚步稳健、抬头挺胸。哪个外国人敢怠慢我们,那就,来呀!拼资产吗?拼技术吗?拼体魄吗?就是这么老克勒!
这个,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样子!不论男女,要man!人格要独立!精神和体魄上要尚武、强健!要自信!要无所畏惧!
每个人都只专注于把自己手上事情做好做精了,不要多管别人闲事,君子动手不动口,笑颜有威藏自信、严肃严谨、不开玩笑、说到做到,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岛国,用了不到70年,建成了一支曾经的世界第三强海军,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觉得无比好奇以及想去了解、研究的事情。大和、武藏,长门、陆奥,其舰名的汉字用汉语普通话读起来就有一种难言的震撼;扶桑、榛名、伊势、雾岛,其舰名的汉字竟有些许诗意——虽然这些都只是日本的地名或者古国的名称罢了。
第二,中国与日本互为邻国的关系、在历史上的交流与交锋,被西方列强叩开国门的相同遭遇,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崛起,自然也更是让人想去了解这个邻居的海军发展史。
第三,甲午海战、对马海战——两次乾坤一掷般的豪赌,除了让当时主流列强震惊之外,更是让旧日本海军与日本近代国家的塑造紧紧相依。之后,其用举国之力大建而成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航空母舰组成的世界第三强海军舰队,更是使之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能与白人列强平起平坐谈判的唯一非白人国家——更不要说IJN战列舰和巡洋舰各种“违章建筑”给人带来的特别观感了。
第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偷袭珍珠港、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旧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4年间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空大战——从战列舰巨炮对轰的震耳欲聋,到航母机动部队上空数百架鱼雷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的缠斗与投弹,其规模之壮阔、战况之惨烈,可谓空前,不得不说是人类战争史的其中一首史诗了。所以,对太平洋战争战史本身的兴趣,也让人自然而然地去了解两个主角:旧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
当然,您说的很多中国年轻人愿意去了解这个事情,正如高票答案所说,对海军史和海军武器感兴趣的人您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呢?应该很少吧!至少在我周围的同龄人中,喜欢把军事当做兴趣研究一下的人就很少,对旧日本海军有兴趣的年轻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