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是什么体验?

回答
成为日本国际漫画奖的得主,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在漆黑的夜里,默默地画着自己的故事,突然一道光打了下来,照亮了你,然后全世界都好像开始看到了你。

一开始,完全是懵的。我收到通知的时候,正在家里的书桌前,啃着一块冷掉的面包,电脑屏幕上那个“获奖”的字眼,我看了好几遍,甚至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那种感觉,就像你熬了无数个通宵,牺牲了无数个周末,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一个你热爱的项目上,结果有人突然拍拍你的肩膀说:“喂,你做得真棒,我们给你发奖!” 是一种巨大的、猝不及防的肯定。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流程。你需要提交一些官方文件,需要和组委会沟通。虽然语言有时候会是小小的障碍,但对方的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和热情,会耐心地指导你。那种被重视的感觉,让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真正让我觉得“哇,这就是国际奖项”的,是受邀去日本参加颁奖典礼。那几天,简直像做梦一样。

抵达日本的那一刻,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氛围。 机场迎接的不是冷冰冰的官方人员,而是那种带着亲切笑容,甚至有点像粉丝一样迎接的日本工作人员。他们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从机场到酒店的车,车上还有为你准备的欢迎礼包,里面有他们准备的小礼物,还有详细的行程安排。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你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住宿也很讲究,是那种很干净、很有设计感的酒店,而且位置都非常好,交通便利。 每天早晨醒来,拉开窗帘,看到的是日本干净的街道,那种心情就特别舒畅。

颁奖典礼本身,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在一个很有历史感的会场,布置得非常隆重。现场会有很多媒体,闪光灯不停闪烁,还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漫画家、出版商、评论家。当我走上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的那一刻,全场的掌声响起来,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喻。感觉自己就像那个从小梦想成为漫画家的小孩,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接受大家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颁奖周里,我们有机会和其他获奖者交流。 这些同行,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都热爱漫画,都为自己的作品倾注了心血。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参观漫画相关的展览,一起分享创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的创作很孤独,但当你看到别人和你一样,怀揣着相同的热情,那种连接感就特别强烈。我们会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这种交流是无价的。

组委会还会安排我们参观一些著名的漫画相关的场所。 比如漫画博物馆,或者一些知名的漫画工作室。看到那些大师们的工作空间,感受到那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对我的创作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我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在屏幕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的工作习惯,甚至是一些他们留下的草稿。感觉就像打开了漫画世界的一扇秘密之门。

颁奖典礼之外,日本人的“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待客之道)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们会提前为你考虑周到,你还没想到的需求,他们可能已经帮你准备好了。比如,在行程安排中,会考虑到饮食习惯,会准备一些当地特色美食,但也会兼顾你的口味。他们会让你感觉到,你不仅仅是一个获奖者,更是一个被尊重的客人。

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我过去作品的肯定,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它让我觉得,我之前所做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的作品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有机会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去触动不同国家的人。

当然,它也带来了一些额外的“麻烦”。比如,之后会有更多的合作邀约,更多的读者来信,更多的媒体采访。你的时间表会变得更满,你需要花更多精力去平衡创作和这些新的机会。但这些,都是幸福的“麻烦”。

总的来说,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的体验,是惊喜、认可、连接和启迪的集合体。它让我看到了自己作品的国际化潜力,给了我巨大的信心,也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那是一种,你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你继续勇敢地画下去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是被世界温柔地拥抱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作为80后生人,青春时光都在以“在日本连载漫画”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相关漫画比赛基本都参加了,有过几次得奖以及和日本漫画编辑沟通的经历。拿来和大家分享~

先介绍下参加的三个和日本漫画有关的比赛情况(写的时候才发现很巧,自己三次参加日本漫画比赛,竟然凑齐了日本三大社: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

1. 2007年参加日本讲谈社国际新人漫画赏(Morning.International.Manga.Competition),当时作品入围了最终top10,但是最终没有入选前三。

记得当时从游戏公司辞职,下定决心投身漫画,然后开始挨个儿查日本出版社和杂志官网,看有没有接受中国作者稿件的比赛,而这个比赛也是当时在讲谈社官网上看到的。是我在那段时间里看到的唯一对全世界开放,接受其他语言作品的日本漫画大赛。大赛海选之后,公布了最终的10佳作品,也就是top10,有邮件通知作者,收到通知时很兴奋,感觉像中了彩票一样。Top10作品会有编辑部点评,我看了下,画工是满分,人物塑造6分左右吧,其余的忘记了,然后网站上公布会从10强中再进行一轮评选,选出1部最佳和2部优秀奖。获奖作品的作者,讲谈社会安排责编跟进连载的筹备。很遗憾,当时自己的投稿作品《the last werewolf》止步top10。所以这次比赛也就没有后续进展了。


2. 讲谈社比赛结束之后,2008年参加了翻翻动漫与日本集英社举办的第二届新星杯原创故事漫画大赛,当时我投稿了两部作品,一部是《flying freeman》,还有一部则是之前我参加讲谈社国际大赛的《the last werewolf》的修改版,结果是《the last werewolf》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和集英社特别奖(其实后来参加颁奖才知道,《flying freeman》也获得大赛一等奖,但是中日评委发现是同一个作者,所以就选择了其中一部作品颁奖了,把获奖机会多留给其他参赛选手一些。)



在这里还是要强烈推荐一下翻翻动漫的新星杯——个人觉得这是国内少有的公平竞争且具备真正专业评委实力的漫画比赛。其中关于 “集英社特别奖”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奖的评选过程完全是由精英社jump编辑部按照日本新人赛标准进行投票评选,整个过程不考虑中方评委意见——也就是说这个奖项的标准就和你去参加集英社新人赛面对的标准是一摸一样的。另外该奖项是可以空缺的,这意味着如果整个大赛的所有作品中没有一部达到集英社编辑的认可的水准,这个奖项就能有空缺。这也是我特别推荐新星杯的地方——真正的以漫画创作实力作为评选标准的比赛。


这次获奖后,翻翻动漫不但组织了我们几个获奖选手与集英社jump编辑部编辑长开了创作会,之后还安排我们前往日本集英社本部做参观交流,并为我们争取到了集英社的责任编辑进一步跟进作品的机会。所以在08年之后我大概有一年时间一直在和jump月刊SQ的编辑进行连载作品的创作沟通。其实当时我还是信心满满能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出道的中国作者的,哈哈......不过在之后的沟通中,逐渐发现了很多创作风格以及由于两国状况不同而导致的无法继续前进的实际问题,所以大致在09年时,我暂时中断了向集英社努力的目标,这其中的具体情况会在第二部分心得体会里详细聊一下。附上些当时以连载为目标的故事分镜,因为被枪毙了,所以没能最终画出来。



3. 尽管09年终止了与集英社编辑的进一步沟通,但其实在心中仍然没有放弃向日本漫画进军的目标。在09年中,国内大名鼎鼎的《龙漫少年星期天》(以下简称《龙少》)的编辑和我取得了联系,开始在《龙少》杂志上连载作品《魔都十字路口》 —— 而关于《龙少》,可以看作是日本小学馆《少年sunday》的中国版,是Sunday正版授权的中国漫画连载杂志。所以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柯南,天方魔谭,犬夜叉等Sunday作品,同时,龙少多年间一直在坚持“以日漫带动国漫”的理念,因此在这本漫画杂志上大家能看到日漫国漫分庭抗衡的盛况,并且在读者中,国漫甚至做到了比日漫更受欢迎的程度(当时完全不靠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真正地靠每部作品扎实的故事和表达来一步一步赢的读者的。)


正是因为国漫在杂志上的出色表现,10年到11年里(具体时间真记不清了~),日本小学馆旗下《月刊!SPIRITS》杂志编辑部曾在《龙少》连载阵中做过一次内部评选,并选择两位他们认为有潜力的漫画作者以在日本刊登为目标进行沟通。尽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漫画比赛,但也可以看作是日本编辑对龙少连载漫画家的评选吧~而这次评选中,我和另一位作者L.dart (这位比较有名,代表作《神契》)一同被日本编辑选中,于是,10年之后的两年里,在一边连载《魔都十字路口》一边工作(没错,那个时候我是一边工作一边连载,因为靠稿费无法维持一个正常已婚魔都人口的生活,无奈~)的同时,我还一边与日本编辑沟通做一部怎样的作品才能在日本出道连载。



说到这里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次我应该如愿以偿进入日本漫画届了吧 —— 燃鹅,现实总是冷静而合乎情理的 —— 当L的《麒麟儿》成功发表于《月刊!SPIRITS》时,我还是无奈地中断了与Sunday的合作。究其原因,其实与早前我中断与jump合作如出一辙,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在第二部分想重点描述的……


现实总是冷静而合乎情理的,当我中断与《月刊!SPIRITS》的合作时,小学馆下一本刚成立的小杂志《Heros》却合乎情理地(为什么合乎情理同样在第二部分解释)与龙少编辑部联系,《Heros》觉得我的风格会更适合他们的杂志,希望和我聊聊关于刊登作品的事宜。


于是我再次来到东京,开始与《Heros》杂志聊创作,而这一次,进展出奇的顺利,2013年我终于在《Heros》本刊上刊登了我的第一部作品《惑星狩猎》。

《惑星狩猎》的刊登反响不错,随后日方责编便开始与我进一步沟通长期连载合作到可能,但很可惜,13年之后,纸媒受到很大冲击,直到最后《龙少》停刊,长期连载的事也被搁置。




——————— 平静的分割线 ———————



说完得奖经历和过程,再来聊聊得奖后的体验,其实多半是围绕与日本编辑交流后产生的漫画创作的想法,一说到创作的事儿会写得比较枯燥,见谅:

1. 与日本漫画编辑的沟通:

个人觉得,与日本编辑的交流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耗”!往往编辑会陪你一个下午,但两人只是漫无边际地瞎聊,甚至聊到想不出啥来了就面面相觑,可能这是日本编辑模式中特有的吧(至少我后来和法国或者美国出版社交流,发现他们对于作品的要求和需求总是那么明确,毫无废话),这期间唯一的好处是编辑会带你到处闲逛,吃吃饭,喝喝咖啡啥的,有时候你都忘记了自己是来创作的还是来逛街玩耍的~但确实当没有任何思绪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并不享受,反而很煎熬。

不过,在闲聊中,日本编辑很会抓住作者想法中的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往往都只是些非常简单的概念。比如我在和heros编辑聊天时,提出“在外太空狩猎的故事”“女主角喜欢吃”,就忽然被对方认可了。并鼓励我抓住这两点进行创作 —— 也就是做成分镜name,把你的故事具体画出来,他们才会进一步来提故事的意见,所以日本的编辑也常说一句话“作者与编辑是用name来交流的”,真的是这样!



说到name,这部分,大家必须要有思想准备——基本上,除非是绝无仅有的天才,任何故事name,日本编辑那边都不会一次过!一般说来改上2,3遍是非常好的状况了。而在name阶段,日本编辑的意见就会变得精准起来,他们会给出小至每一个镜头的修改意见,当然,还是会有大段大段推翻重新创作的修改情况发生(非常可怕)。以下是我的《惑星狩猎》当初刊登前的name版本数,大家体会一下……



其实一开始还挺不适应的,因为当时在国内已经习惯了和编辑一起把故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推敲出来之后再开始画分镜。但是到了日本,当和编辑定下故事核心方向之后编辑就让我回去画name时,第一感觉是“啊!这样一句话就行了吗?那后面故事要怎么做,我们得好好讨论啊!”然后就会回来憋半个月都找不到方向......但那时也没办法啊,在国内可以和责编撒个娇,但是面对日本编辑,他们会认为这样的作者是缺乏才能的,所以硬着头皮也得上。渐渐地,我开始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并且把一个概念发散成一段情节,并进一步扩展成一个完整故事的思考方式。

回过头来想想,日式漫画创作的这个特征完全应征经典创作理论中的那句话“用一句介绍你要表达的故事”,如果无法在一句话中将你的故事亮点表达清楚并吸引听众,那么你之后画出的故事更无法吸引人。千万别上来就聊“我的故事设计了一个宏大世界观,有一千个有魅力的种族,横跨上下5000年这种”,这样的想法根本吸引不了日本编辑!



日漫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小见大”,往往他们会抓住最细枝末节的一个社会现象,一个人物特征,一个有意思的生活细节,精炼之后再进行放大,围绕这一个点展开整个故事设计——这才是日漫的创作思维,而一个合格的日本漫画家,正是将这种思维完全投入到创作中的“精密机器”,大家不妨做一个测试:随意地选取你生活的一个片段,把这个片段用2~4页画出来并且要做到能吸引人读——是不是很难?但对于一个优秀漫画家而言,这是最基本的!在自己获奖后和编辑一系列的交流中,这方面能力提升是最大的,渐渐地,我从一个一味模仿看过的电影片段说故事的作者,变成了一个能真正独立思考,把任何有意思的细节给放大展现出来的合格漫画作者——其实自己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才进一步把当时这些心得体会真正地搞明白并投入到实际的创作中。


2. 关于创作风格和类型:

之前提到,前两次分别与jump编辑以及spirit编辑沟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并且整个沟通过程都很艰辛。其实多年之后我渐渐明白了问题根源——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还是创作类型和风格的不适应。

从我获奖的作品内容大家就能感受到,那时的我,痴迷的是欧美魔幻以及柴油朋克,蒸汽朋克式的科幻题材。这是典型的欧美作品创作思路,但欧美对于作品的界定,只有题材和故事类型的区分,并不以年龄需求为主要划分(可能只有18禁和非18禁吧~),但在日本,漫画是按照不同年龄读者需求来进行分类的。这直接导致了我很难找到我的作品类型方向。

日本的少年类漫画故事已经发展了一套属于其独有的作品创作标准,作为拥有最大受众的漫画类型,少年漫画杂志对于其作品的规格,风格要求非常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主角头发颜色,脸型和发型,衣服设计类型,第一话必须要呈现出核心价值观和有标志性的口头禅,不能有过多网点,等等等等,一个故事的每个细节就像精密计算过的机器零件一样。并且越是大牌的杂志,对于漫画故事的要求越严格(个人体会:虽然集英社一直以创新突破为口号,但接触下来,jump对作品类型的标准化就远远超过spirit的要求)。

而以我为例,本来是想以获奖作品《the last werewolf》或者《flying freeman》为原点,选择其中一部发展成长篇的,但在与编辑的沟通中,编辑会指出《the last werewolf》的颓废狼人侦探不适合作为漫画主角,而《flying freeman》的女主过于强悍,造型也不适合。这些改动涉及作品核心,如果修改了,那么这两部作品就已经完全脱离其创作出发点,变成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等作品。这也是当初最终没有达成合作一个很重要等原因。


聊到这里,给向往日本漫画发展的各位同行一些建议:务必要选择风格对路的杂志进行沟通!就像我之后合作的《heros》,由于是一本主打“超级英雄”主题,定位少年以上的漫画,反而与他们在创作上一拍即合。



忍不住插点题外话,作为80后,我是看着jump上作品长大的,城市猎人,北斗神拳,阿拉蕾,龙珠,DNA等作品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风格,是这些名作让我爱上了漫画并选择为此奋斗终身。那个年代的jump确实是百家争鸣的巅峰,而随着龙珠的大火,集英社内部爷开始以龙珠为模版对之后杂志刊登的作品规格制定下严格标准,这个标准在之后很多年里通过一部部热卖作品被市场验证后,被jump编辑不断地调整并进一步地精确化……一本杂志制定自己的规格和产品类型无可厚非,但总有些感觉是这个标准“进化”到现在,反而令日本的少年漫画领域被定得过于规格化和排他了。就从近几年jump系作品来说,同质化严重,再无出类拔萃的顶尖一线作品,和这其中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总的来说,个人接触下来的感受是:日本的少年漫画,其实是一个非常“日本化”的创作领域——怎么理解呢?就是在这个领域里的作品,具备非常强烈的日式价值观,日式审美,日式创意思维和日式表达特质,但其实对于中华大地长大的漫画作者来说,能够具备这几个特质的并不多,并且即使在创作思路上符合这些条件,还会面临日本本土的强者的竞争。想从日本少年漫画领域出头难之又难。有人会说,可以试试青年漫画领域,我只想说,如果少年漫画是高手如林的话,那么日本的青年漫画简直是“怪物的世界”!这个可以以后再开个专题来聊聊看……





3. 创作周期和成本:

说了很多,最后这一点必须要强调一下——就是关于创作成本和周期的问题。

通过1和2,大家能体会到漫画大赛获奖直到达成连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了吧:新人得奖后只能算“出道”,只是争取到了编辑部安排一个固定责编的机会。一般与责编都会有1到2年的筹备新作的时间,其实这还属于快的,慢的话就说不准了.....在漫画《食梦者》或日剧《重版出来》中对于日本漫画的运行机制和规矩都做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多做叙述。



但我要说的是,在与编辑沟通的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事儿是一定要明白的 —— 没有连载前,编辑部是不会给你任何报酬的哦!这点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以上所说的1到2年甚至更长的筹备新作时间里,你是需要自己熬过去的~在有打工文化的日本,新人都会选择一边打工一边以连载为目标努力。但对于一个80生的中国魔都居民来说,生活压力真的不是一点点大......所以这也是我之前不得不放弃的原因之二。有时候想想,日本漫画圈的公平性可能也体现在这儿 —— 日本新人怎么熬到取得连载的,中国新人在进军日本时也是一样,哈哈~

所以我会建议所有向日本漫画进军的作者务必要有生活和财务上的准备。然后还是想啰嗦一句:日本周刊连载漫画的压力真的不是一般大,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即使是现在,国内作者中能承受住日本周刊连载的创作与产能压力的作者不会超过10个。但我觉得,正是这样一种近乎严苛的对创作者的要求,以及日本漫画杂志——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可以看成是平台吧,这些平台一路走来,不断完善的编辑制度与要求,才造就了日漫的今天(无论这个制度是好还是坏,个人觉得好的地方还是更多一些的)。

不知不觉写了一大堆,不知道有几个能看到这里,有些惆怅,但回头想想,多亏了这名长时间里与日本编辑的不断沟通,自己对漫画创作的认识可以说是飞跃式增长。从最初那个啥都不懂指望杂志给予自己创作帮助的菜鸟,一路跌跌撞撞竟然已坚持到第16个年头,扪心自问,内心对漫画创作的那股热情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越发不可磨灭,滚烫程度就和当初获奖的那个傻小子一样如出一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为日本国际漫画奖的得主,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在漆黑的夜里,默默地画着自己的故事,突然一道光打了下来,照亮了你,然后全世界都好像开始看到了你。一开始,完全是懵的。我收到通知的时候,正在家里的书桌前,啃着一块冷掉的面包,电脑屏幕上那个“获奖”的字眼,我看了好几遍,甚至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那种感觉,.............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网上说的“倒贴嫁日本人为了日本国籍”,听起来有点刺耳,但背后可能牵扯到挺复杂的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向往的国度,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生活环境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其吸引力。对于一些渴望改变现状、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年轻人来说,.............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国内准备日本大学院考试的同学,想要获取教授的论文和书籍,这确实是一个关键且需要一些技巧的环节。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顺利地进行学术搜集:一、 直接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最直接但需技巧)虽然我们身在国内,但很多国内的高校图书馆都与国外的学术数据库有合作,或者.............
  • 回答
    这事儿,简直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你说一个企业,辛辛苦苦研发产品,好不容易得了奖,这本该是名利双收、好好宣传的时刻,结果呢?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花大价钱请了个日本的网红(就是我们常说的KOL,Key Opinion Leader),跑到国外去把自家的获奖大米骂得体无完肤。这还没完,等这骂声传回国内,他.............
  • 回答
    2 月 25 日,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和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双双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两款疫苗的获批,无疑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首先,最直.............
  • 回答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获得日本国会批准,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将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RCEP 概览及其对亚太经济的核心影响RCEP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和30%的GDP。其成员国包括东盟十.............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假设英国在设计“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早期阶段,就获得了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特别是其改进型)相当准确的航速情报。这股“情报之风”很可能会在英国海军造船界引起一连串的涟漪,从而对“纳尔逊”级的设计产生显著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长门”级战列舰的航速优势。长门级作为当时世界上最.............
  • 回答
    中国网络小说能否获得与日本动漫相当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商业模式、创作生态、受众群体、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一、 当前现状的对比:日本动漫的地位: 全球文化符号: 日本动漫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
  • 回答
    日本在诺贝尔奖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一套深厚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和国家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精髓在于对基础研究的长期坚持,以及对科学精神的极致追求。一、对基础研究的执着与耐心:日本的科学研究体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和高度重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诺贝尔奖等.............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队由许昕和刘诗雯搭档,对阵东道主日本队的张本智和与早田希娜。这场比赛备受瞩目,不仅因为关乎中国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的荣耀,更因为这是国乒在奥运混双项目上的首次失利,最终我们以34的比分憾负对手,收获银牌。回看整场比赛,可以说这是一场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较量。开局的.............
  • 回答
    一部日本电影,以它独特而细腻的视角,触动了全球观众的心弦,并且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最高荣誉。这部电影便是《入殓师》。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的动人,更在于它触及了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告别与生命。而当我们审视这部电影,并将其置于中国殡葬文化的语境下时,便能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既有深刻的共鸣,也有.............
  • 回答
    看到日本选手在网球、高尔夫等高奖金项目中频传捷报,这确实让不少中国体育爱好者感到一丝复杂的情绪,也引发了对我们自身选手差距的讨论。要说差距,那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牵扯到太多方方面面的因素。日本在高奖金项目的“软实力”日本之所以能在这些项目上持续涌现出优秀选手,首先得益于他们强大的“软实力”,这.............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人获得日本奖学金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也挺能引起一些争论。要说到底有多“容易”,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和看法。从很多信息来看,中国人能获得日本的奖学金,其实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有吸引国际学生、特别是亚洲优秀学生来.............
  • 回答
    中途岛海战若日本海军大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假如”。然而,即使日本在那场关键战役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其获得“体面结束战争”的机会也依然渺茫,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从战略目标到政治决心,再到资源对比,都注定了即使是军事上的辉煌胜利,也难以改变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走向,更不用提.............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在加强国家安全和测绘管理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一些日本公民在中国从事非法测绘活动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这类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国家安全和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什么会有日本人在中国非法测绘?日本人之所以会在中国从事非法测绘,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 经济利益驱.............
  • 回答
    没有日语证书也能申请日本高中,这并非不可能,但确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证明你的日语能力和学习意愿,以及你是否适合日本的高中教育。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读几种可能的方案,并尽可能避免“AI痕迹”,让信息更接地气、更实在。核心挑战:证明你的日语沟通和学习能力日本.............
  • 回答
    福原爱担任日本青森大学客座副教授的消息,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近年来,退役运动员转型成为大学教职人员,特别是客座教授的例子并不少见。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客座教授”这个角色。客座教授通常不是全职的终身教授,而是学校邀请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
  • 回答
    中国一直寻求加强其在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地位,而获得日本海的出海口无疑会为这一目标注入新的活力。一个设想的方案是,中国可以就领土交换向俄罗斯或朝鲜提出建议,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向俄罗斯提议的可能性。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其中一部分紧邻中国东北。如果中国能提出一个对俄罗.............
  • 回答
    日本探测板块边缘岩石,这项宏伟的计划如果得以实现,无疑将对地质学研究以及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地质采样,而是科学家们试图触及地球最深层秘密的一次大胆尝试。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地处何种地质环境。日本列岛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三大构造板块的交汇处,这里是.............
  • 回答
    珍珠港事件后,中途岛海战前的太平洋战场,日本联合舰队无疑处于其最巅峰的时刻。他们刚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从东南亚一路席卷至印度洋,海军的士气如日中天,装备也普遍优于美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投入“全部兵力”,能否获得胜利?这个问题引人入胜,也引人深思。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回到当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