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的时候喊靓仔,熟了就喊叼毛,半生不熟叫某生。
还有比这更科学的称呼系统?
中国人称呼的习惯是前缀+姓,或者姓+后缀
比如老王,小王。
比如王师傅,王工,王总,王经理,王哥,王姐。
有时候是前缀+名,或者名+后缀
比如小明,明仔。
其实中国人,熟的时候是喊名的,或者直接叫小名,只不过不会连名带姓的一起喊。
直接连名带姓的喊人家全名,在中国的文化里,多少有点不敬的意思。
尤其是你妈喊你全名的时候,你要小心了。
现代中国人不是不习惯喊姓还是喊名的问题,而是不习惯喊单字的问题。
例如李建军,不管熟不熟,你都可以叫他建军。
如果换成欧阳建军呢?
那么大家可能会习惯叫他欧阳,或者建军,熟不熟都这么叫,叫名叫姓无所谓,只要两个音就好。
但是如果他叫李健,很少有人会叫他李,或者建,尤其单叫一个建字会让人肉麻到起鸡皮疙瘩,为什么会肉麻呢?
因为这种方式不熟悉。
为什么不熟悉呢?
因为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有单音节词汇了,一般都是双音节词或者更多,所以你已经很不适应使用单音节去称呼别人了。
别说叫单字中文名觉着肉麻,就是单音节英文名你也会多少觉着有点别扭,例如Ann,Ben……当然这些英文名除了单音节之外还有个问题就是音调也不习惯。
但是为什么不能直接叫李建呢?
这完全取决于周围的人习惯怎么叫他,如果都叫他李建,那叫全名也没什么。但是一旦有人叫他李总或者建哥,你再叫李建是不是就显得有些不尊重了?于是也要改口跟着叫,于是称呼这玩意也会“通货膨胀”,越叫离本名越远。
其实在古代,例如先秦时期就没有单字双字的问题,因为那时候存在大量的单字表义,大家习惯于单音节,所以叫一个字的名字也没什么,例如孔子批评冉有会说“求,无乃尔是过与”,说颜回和子贡“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说明在那个时候叫一个字的名字是很常见的,只不过一般只能尊者对卑者称名,反过来不行,只能称字或者号。
补充0:
据说有的方言里喜欢给姓或者名加个儿化音,例如李建军叫做李儿或者军儿,这种称呼倒是不显得肉麻,反而显得亲切对吧?原理还是一样,这些地区的人们是习惯儿化音的,习惯了就不觉得肉麻,如果换到南方你加个儿化音,估计人家会一脸懵逼。
就算是在北方,在正式场合这么称呼似乎也不大上得了台面,不过话说回来,大家活得都挺累的,还非得整那么多正式场合干嘛。
我把3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