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煮沸能杀死腐肉细菌,为什么腐烂的肉煮沸后仍然不能食用?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简单来说,煮沸固然能“杀死”大部分在腐肉中肆虐的细菌,但它无法逆转腐肉已经发生的质变。这就像给病人打了一针抗生素,虽然能杀死致病菌,但病人之前因为疾病造成的器官损伤、虚弱状态并不能因此瞬间恢复。

让我们一步步来拆解这个问题,把这件事说得更明白些:

首先,我们要理解“腐烂”到底是怎么回事。肉类腐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由两种力量驱动:

1.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肉类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分,是各种细菌、霉菌的天然“自助餐”。一旦肉类离开活体动物,失去了自身的免疫和保护机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到的器具上的微生物,甚至是肉类本身自带的一些酶,都会开始“工作”。
细菌的“杰作”: 特别是腐败菌,它们会分解肉中的蛋白质,产生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比如硫化物(导致臭味)、胺类(如尸碱,味道腥臭)、氨气等等。它们还会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这些都会让肉变味、变色,甚至产生黏腻的质感。
酶的参与: 肉类本身也含有各种酶,比如蛋白酶、脂肪酶等。即使没有外来微生物的入侵,这些酶在死亡后也会继续“工作”,自行分解组织,加速腐败。

2. 化学反应: 脂肪氧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暴露在空气中的脂肪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带有不愉快气味的化合物,使肉类产生“哈喇味”,这同样是影响食用性的重要原因。

那么,煮沸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煮沸(通常指温度达到100℃或以上)的主要作用是:

杀灭绝大多数微生物: 高温确实能有效地杀死绝大多数活着的细菌、霉菌和它们的孢子(虽然一些非常耐热的孢子可能需要更高温度或更长时间)。这意味着煮沸可以阻止腐败过程的进一步“蔓延”,防止新的微生物产生更多毒素。
钝化部分酶活性: 高温也能使肉类自身的一些酶失活,减缓其分解作用。

为什么杀菌后仍然不能吃?

尽管煮沸能杀死不少“坏东西”,但它无法解决已经发生的质变和产生的毒素:

1.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残留: 腐败菌在分解肉类时,并不是只制造了会引起疾病的细菌本身,它们还制造了大量的“副产品”——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包括各种有毒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导致异味)、色素等等。
毒素问题: 有些细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产生的毒素非常耐热,即使将细菌本身煮死,这些毒素依然存在于食物中,食用后仍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异味和口感: 硫化物、胺类等物质是导致腐肉产生恶劣气味和味道的罪魁祸首。煮沸虽然能蒸发掉一部分挥发性物质,但深层的、已经渗透到肉组织中的这些物质,以及它们造成的颜色、质地改变,是很难通过简单煮沸去除的。

2. 组织的结构性破坏: 在微生物的分解和酶的作用下,肉类的蛋白质结构已经被破坏,脂肪也发生了变性。煮沸并不能让这些被破坏的蛋白质重新连接,也不能让变质的脂肪恢复原状。
口感大变: 腐肉的口感往往会变得黏滑、松散,甚至呈糊状。煮沸后,肉可能变得更柴、更硬,或者依然保持那种不愉快的黏滑感,完全失去了新鲜肉类应有的弹性和嚼劲。
颜色改变: 腐肉的颜色通常会发灰、发绿、发黑,这是血红蛋白氧化、微生物代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煮沸也无法让肉类恢复鲜红色。

3. 营养成分的损失: 在腐败过程中,肉类中的一些重要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已经开始分解。即使煮沸能保留部分营养,但原本就已经流失的部分是无法找回的。

打个比方再形象一点:

想象你的皮肤长了一块严重的湿疹,又痒又红,还有点渗液。你去洗个热水澡,洗干净表面的脏东西,杀死皮肤表面的一些细菌。但这并不能让皮肤已经发炎、破损的部分立刻痊愈,也不能让它恢复原有的健康状态。如果继续接触刺激物,或者不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那块湿疹仍然会让你很不舒服,甚至恶化。

同样,腐烂的肉就是已经“生病”且“受伤”了的食物。煮沸虽然是个强力的“消毒器”,可以消灭一些“致病菌”,但它不能修复已经被细菌“蚕食”、被自身酶“肢解”过的肉的组织,更不能清除掉那些已经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垃圾”——毒素和变质的产物。

因此,即使将腐肉煮沸,它也已经丧失了应有的色、香、味和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且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从食品安全和感官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肉是不能食用的。我们追求的是“安全”和“美味”,而腐肉两者都已不具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煮沸也能杀死一个人

但是为什么煮完了以后,他的屎还是不能吃?

道理很简单,就是腐肉里面细菌很多,腐烂表示细菌已经开始吃并且已经拉屎了

你光杀完细菌,他们的屎还在,所以你得吃细菌屎,这里面很多都是有毒的,煮沸去不掉。


当然了,腐烂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细菌的屎不仅没毒,甚至还很鲜。

一些臭肉则是控制了腐烂条件,用少量的肉换取了美味无毒的细菌屎。


但是如果过分了,屎里有毒,那就不能吃啦

当然如果腐烂只是稍微过头一点,煮了换水,稀释屎了以后,可能也是可以吃的。


如果腐烂已经很严重,都发黑了,那是万万不能吃的。

user avatar

砒霜不是细菌,那为什么砒霜不能吃?

一样的道理,腐烂的肉里并不只有细菌,还有一大堆有毒没毒、没毒也吃不得的东西,你吃了就要糟。

user avatar

黄曲霉素一级致癌物听说过吧?

它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耐热200度以上。

那些陈年老茶,你开水把黄曲霉菌杀死了,黄曲霉素还在,照喝不误喝着喝着就癌症了。

user avatar

一般而言,把食物烹煮至中心温度达摄氏75度,并保持至少30秒便能杀死大部分致病细菌(但以孢子形式生存的致病细菌除外)。

腐败细菌可以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令食物发出异味或变味影响其质量。细菌在最佳条件下一个细菌只需 15分钟便可增至两个,一个细菌只需六小时便可增至超过1600万。吃下相当大量的腐败细菌,也会令人肠胃不适。

金葡菌和蜡样芽孢杆菌都可以在食物内产生耐热的毒素,这两种致病细菌的潜伏期较短,反映患者直接吃下毒素而迅速出现反应。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一种革兰氏阳性菌,β溶血杆菌 。经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发现,会引起食物中毒,如"炒饭综合症"(Fried Rice Syndrome)。蜡样芽孢杆菌兼性厌氧。它会产生防御性的内芽孢。致病因子包括施普善(cereolysin)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后会产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

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致病物质叫肠毒素。肠毒素是蛋白质,溶于水,耐热,食品中的毒素不因加工而灭活;对蛋白酶与有耐性,故在消化道中不易被破坏。


其实生活中大家经常会碰到腐烂的肉,只不过不知道而已。冷冻的海鲜例如鱼肉,吃到嘴里一股氨水味道,那就是部分腐败的例子。


参考《食品安全中的化学危害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