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有人说我的回答宏大叙事,没有逻辑关系,和刘彻霍去病没关系
那我就专门说明一下
目前我们国家的五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其中广西自古是内地十八省,宁夏大多数时间归属于甘肃。
广西在秦国划疆的时候,就有南越、百越先民,后来和汉族融合,成为僮族,后称为壮族。
内蒙属于中原王朝阶段性控制,形成了蒙古族的生活区域。
西域汉代打通之后,陆陆续续控制,在汉代通西域之前,西域已有先民,后形成了维吾尔族。
宁夏是从甘肃划分出去的,成为一个新民族回族聚居的地方。
从天水到河西走廊最西头的甘肃,和以上区域都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甘肃是形成中华民族的核心发源地之一,虽然甘肃不是中原,但是,周、秦的祖先,都是发源于甘肃境内。然后进入宝鸡周边,形成国家、最终定都关中,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国。
另一方面,在汉代通西域的时候,河西走廊属于匈奴等游牧民族间歇性控制的区域,没有在此大规模定居的先民部落和城邦。
还有,在河西走廊进入国家疆域后,中原王朝大多数时间都对此地形成了绝对的控制,并且屯垦戍边、形成城邦、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些事情的开始,就是从刘彻、霍去病开始的。
简单的说:
新疆、内蒙、西藏、古代属于中原王朝的边缘地带,间歇性的控制和管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这些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形成了民族自治的基础。
广西,在进入中原王朝疆域的时候,已有先民,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宁夏,是因为新民族的产生形成的聚居区。
以上这些自治区设立,是合理的。
而甘肃东部一直到河西走廊这一带,是中原王朝开拓、开发、控制、管理的地带。在中原王朝进入之前,不存在大规模的定居先民。虽然地处边陲,但是中原王朝大多数时间直接实际控制的最远边界。
或者说,自治区有的是原有的中原王朝边疆区域、有的是先民或新民族的聚居区。而甘肃,既没有先民聚聚、最终在现代也没有形成新民族聚聚,也不是边疆区域,而是中原王朝的实控区域,虽然有的时候控不住,比如两宋,但是大多数时间是控得住的。
甘肃人口的肇始于周秦始祖,拓展于刘彻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
甘肃的地理,肇始于刘彻霍去病的实控。
所以说,这个地方成了自治区,对不起刘彻和霍去病。
就好像老祖宗给你盖了房、建了篱笆院,两千年后成了别人的房子和篱笆院,过来和你家合村并居了,这哪成啊?
原答案
甘肃搞成自治区,对得起霍去病和刘彻吗?
金城,就是兰州。进军河西的前进堡垒,固若金汤的意思。
往西是河西四郡,依次排开
武威:武力强大,威慑四方。
张掖:张国臂腋,胳膊轮起来了,你要不服马上就扇。
酒泉:大败匈奴,追击千里,御酒和泉水共饮,犒赏三军。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开通西域,辉煌盛世。
这叫金城
这是武威
这叫张掖
这叫酒泉
这叫敦煌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原王朝,公元前一百多年。
回族,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回族可追溯到唐朝的回鹘,在十三世纪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我国,形成了回族。
这是一千四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刘彻和霍去病,到今天还在茂陵看着我们。
这个问题我看有很多人很生气,就像普京去指责当年列宁为啥要搞苏联而不是苏俄一样有趣。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自治区,一个自治区翻不了天,如果出问题应该是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问题,而不应归咎于自治区。
中国革命历史上一直有少数民族参战,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加上苏联老大哥影响,以及民国时期的分省联邦学说,建国初期是有人提议要学苏联建联邦和自治共和国的。
这个背景下退而求其次变成自治区就可以理解,而且要注意的是为什么青海不是自治区比甘肃不是更耐人寻味。
1957年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里提到了关键的一句。
应该说,同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一样,在壮族和回族聚居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从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情况和壮族、回族的情况来看,壮族和回族必须分别建立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地方,才能同他们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相适应。
民国都能拿出五族共和学说,对中央来说必须树立一个标杆。虽然查不到为啥不把甘肃和青海也设自治区,但大概能理解为每个民族只能有一个代表性自治区,作为某种政治地位象征。
直到今天我国在宣传民族团结和政策的时候还会拿区域自治制度来说,上回新疆问题外交部就把区域自治区划数量挨个说了一遍,证明我国的民族政策优越性。
至于单独划宁夏而不是甘肃,一是要保证民族人口比例得到,二是要尽可能保证汉族人口也有相当比例。很多人用阴谋论的说法是掺沙子,可当时却不是用这个说法,是为了保证汉少互帮互助,是不是真心不得而知。
尤其是平凉地区有民族矛盾,就不能把平凉划入宁夏作为一种原因,就更耐人寻味了。里面还提到要把内地回民迁过去,有些事不做和做的极端都不行,适当的做做好了反而有利。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后,一致选定了前一种方案,也就是现在提交大会议案中的方案。这个方案所包括的地区,回人占1/3,汉人占2/3,有利于回、汉民族互相支援和共同发展。这个方案所包括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也是良好的。在农业方面,银川、吴忠的水利向来是比较发展的。现在这两个地区有水田300余万亩,如果将来青铜峡水坝建成后,还可扩大灌溉面积几百万亩;上述地区和固原一带还有广阔的草山和草场,可以大量地发展畜牧业经济。在矿藏方面,银川的石咀山煤矿蕴藏量很大,并且已经开采。根据地质部门勘探的材料,固原、海原等县还可能有石油矿,因此,将来兴办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条件也是具备的。在交通方面,除现有的公路外,包兰铁路明年即将修通,将来从陕西咸阳到甘肃武威的铁路,也计划经过固原县和中卫县,所以自治区的交通事业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根据这个方案所包括地区的土地面积和发展生产的条件,可以考虑根据自愿的原则,逐步地把内地的一些能够迁移的回民移到自治区去,这对于促进自治区的发展和解决散居回民的生产、生产问题,将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后一种方案也有它的好处,但是因为要划进平凉专区的其他各县和天水专区的个别县,涉及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平凉专区的其他各县在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的挑拨,回、汉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不好的。解放以后,虽然有了根本的改善,但是要消除隔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鉴于民族关系方面的这种情况,所以在讨论协商中,各方面的有关人员一致不同意选用这一方案。
看这个问题下一些人的尬吹,看得我这个甘肃人都尴尬得脚趾扣出洞来了。
一些人扯什么“甘肃省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纯粹是为了军事”,还说“兰州军区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我的老天,2017年军改前,兰州军区一共就21、47两个集团军,而且47军还是乙种军,这就1/3的兵力了?合着全国就6个集团军?
还说“天水多草场,以马政为辅瞬间便可成军”,我作为一个天水人,非常诚恳的想问一句:天水的草场在哪里呢?好想去看一看啊 ,还“瞬间便可成军”,就算天水有草场,这成的是什么年代的军?打算用骑兵去怼坦克?
笑死。
还有高赞答案,一上来就大谈特谈刘彻、霍去病,我就纳了闷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怎么就和现代政区设置扯上关系了?他霍去病打下的地方就不能自治区?那卫青打下的朔方,怎么现在就变成宁夏回族自治区了?
这种毫无逻辑、根本无法解释问题的答案,居然有一千多赞,只能说这种撩拨民粹的手法真是好用啊。
回到问题本身,甘肃为什么没有成为自治区?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因为在甘肃,汉族人口占大多数。
根据1964年中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甘肃总人口1263万,其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共计95.5万,只占比7%,就这点少数民族人口,你说成立民族自治区?
即使是现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甘肃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也不过10%,九成的人口依然是汉族。
——这种人口比例,当然不能成立民族自治区了。
另外,顺便说一句,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究竟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清楚,为什么会有人产生一种“某地一旦成为自治区,就将不再为我所有”的错觉呢?
因为某地战略地位重要,所以不能自治;因为某地资源丰富,所以不能自治;因为某地历史耀眼,所以不能自治……,种种奇谈怪论简直要笑死人。
你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甘肃旁边几乎全是少数民族占比很高的省份。
青海西藏的藏族、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内蒙古蒙古族。
而甘肃的地域特点十分狭长,这种狭长完全是人为的,把祁连山两边的河西地带和河东地带人为拼接成一个省,这有一部分地理因素,更多的还是ZZ上的考量。
甘肃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地形狭长,就像一个楔子一样把藏、维、回、蒙四族的地盘分开了,历史上这四族地盘接壤的时候,中原汉族人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
如果你深入了解了甘肃各地的少数民族构成,会发现甘肃的甘南自治州把青海藏族一分为二,庆阳市把宁夏和西安的回族一分为二,即便甘南和庆阳的风俗人情更偏向于青海和陕西,但是划归甘肃管理。
河西走廊这块地方,如果和兰州分开,会直接处于4族的交汇地带,如果不能被中央控制,那么只有坐视四族联合起来,历史就是这样,中原王朝一旦示弱,四族必然会伺机而动,这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历史上宋朝外交无力,就是因为放弃甘肃后四族可以轻易联合在一起,四族单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敢直接和中央集权的汉族对抗,但是四族一但地盘接壤,交流就会频繁,中央集权面对的压力是几何式提升。所以明朝朱元璋死也要把甘肃这把楔子握在手里,不然西面大门不保。
左宗棠西征伊犁,也是为了给西面四族看看,我大管家尚在,不要有什么歪心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