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甘肃省为什么有很多单字县,其名称来源的历史渊源和依据如何查询获取?

回答
甘肃省确实是一个单字县颇多的省份,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要深入了解这些单字县的名称来源,需要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古代的地理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传承以及古人的命名智慧。

为何甘肃单字县众多?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是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的地区。这种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为单字县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历史悠久,沿袭古制: 甘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许多县的设置是沿袭了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在古代,县的命名往往简洁明了,能够体现其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事件或当地特产等。
民族融合,名称吸纳: 甘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是多个民族活动和融合的区域。在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或文化元素被吸收到地名中,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字就可能被选定作为县名。
地理要素,直观体现: 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广袤的戈壁、巍峨的山脉、绵延的河流,也有肥沃的河谷。古人倾向于用最直观的字来命名,比如与山有关的字、与水有关的字、与地域特点有关的字,这些往往就是一个单字。
历史事件或人物: 虽然单字命名更多侧重于地理和象征意义,但也可能与当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对当地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关,只是这些关联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史料挖掘才能显现。
文化象征,美好寓意: 有些单字被选用也可能因为它本身带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寄托了古人对当地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如何查询获取单字县名称来源的历史渊源和依据?

要弄清楚这些单字县的名称由来,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面的史料佐证和细致的考证。以下是一些主要途径:

1. 地方志(府志、州志、县志): 这是最权威、最系统的史料来源。地方志是历代地方官员和文人按照一定体例编纂的记载地方情况的著作。在地方志中,通常会有关于行政区划沿革、县名由来、风俗习惯、历史人物等内容的记载。对于每一个县,都会有专门的条目进行说明。

查找方法:
图书馆和档案馆: 甘肃省图书馆、各市州图书馆以及省、市、县级档案馆是主要的查阅地点。许多古地方志已经数字化,可以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
古籍整理和影印本: 一些珍贵的古地方志经过现代整理和影印出版,更容易获取和阅读。
重点关注“沿革”、“建置”、“名胜”、“人物”、“风俗”等章节。 在这些章节中,往往能找到关于县名命名的线索。

2. 古代文献和史书: 除地方志外,一些更广泛的古代文献和正史也可能包含县名命名的信息,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时,县名可能会被提及,并附带其形成背景。

例如: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查找方法: 通过对这些史书的索引和内容检索,重点关注涉及甘肃地区行政区划变动和历史事件的记载。

3. 考古发现与文物: 有时候,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如碑刻、铭文、简牍等,上面可能记载着古老的县名或与之相关的地理信息,为名称考证提供实物证据。

例如: 在敦煌、武威等地发现的汉简、唐简,很多都记载了当时的行政建置和地名。
查找方法: 关注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发布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

4. 民族史和地方文化研究: 由于甘肃是多民族地区,研究当地的民族史、语言学、民俗学等,可以帮助理解一些名称可能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或文化习俗。

例如: 如果一个县名来源于突厥语、吐蕃语或西夏语,那么对这些语言的研究将是关键。
查找方法: 查阅相关的民族史书籍、民族语言研究论文,以及地方文化研究的专著。

5. 专家学者研究成果: 许多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对地名学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是获取准确信息的宝贵资源。

查找方法: 在学术期刊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等)中搜索关于甘肃地名、县名命名的相关研究。

举例说明(假设):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我们以几个甘肃的单字县为例(请注意,这些只是示例性的说明,具体的考证需要查阅详细史料):

皋兰县(Gāo Lán Xiàn):
可能来源: “皋”在古代意为“水边的高地”或“沼泽”。兰州古称金城,其形成与黄河有关。“兰”字本身也可能与当地的某种植物(如兰草)或具有美好寓意的词语有关。有说法认为,“皋兰”可能源于古代对黄河边高地的描述,或是当地某个部族或古地名与水边高地的结合。
查询依据: 需要查阅《兰州府志》、《甘肃通志》中关于兰州地名起源的记载,以及一些古籍中对“皋”字的地理含义解释。可能还需要参考汉代及之前的文献,看是否有与“皋兰”相关的早期地名出现。

民勤县(Mín Qín Xiàn):
可能来源: “民勤”意为“人民勤劳”,这是一个带有政令色彩的命名。可能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为了鼓励当地人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而设置县名。
查询依据: 需要查阅设立民勤县时期的相关奏折、诏令等史料,看是否能找到“民勤”这个名字的官方解释或设置的背景。例如,如果是在明清时期设立,可以查找相关的明清奏议、地方志等。

庄浪县(Zhuāng Làng Xiàn):
可能来源: “庄浪”可能来源于当地一条河流的名称,或者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名称。河流命名地名是很常见的现象。
查询依据: 需要查找关于庄浪河的水文记载、古代河道变迁的资料,以及可能存在的关于庄浪部落的历史传说或文献记载。查阅《平凉府志》等相关地方志。

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

在查询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方印证: 不要只相信单一来源的信息,尽量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交叉印证。
区分猜测与史实: 一些地方关于地名来历的说法可能只是民间传说或民间猜测,而非有确切史料支持的“史实”。在查询时,要区分哪些是有史料依据的,哪些是推测性的。
注意史料的时效性: 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可能存在差异或演变,要了解所查阅史料的成书年代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考证的严谨性: 正确的命名考证需要严谨的史料分析、文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参考权威的学术研究。

总而言之,要深入了解甘肃省众多单字县的名称来源和历史渊源,需要耐心、细致,并善于利用各类历史文献和学术资源。这是一个寻根问源的旅程,每一步都可能揭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密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给解释一下。

首先总得说一句,甘肃的单字县名,大多来源于古代的州名,比如说成县就是古代的成州 环县就是古代的环州。到后来降州为县时,就改某州为某县了。

下面我具体说说

1、环县

前面说了,环县得名于环州。唐代时,在此处设方渠镇,后晋时,又升方渠镇为威州。后周建立后,避郭威的讳,改威州为环州,以马岭水(即今环江、马莲河)流经城西曲折环抱而得名,这是“环”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到明朝时,降州为县,是为环县,一直到今天。

2、徽县

徽县也是一样,由徽州得名,——当然,这个徽州不是安徽那个。这地方古为河池县,南宋时,河池县属凤州(州治在今陕西凤县)管辖,蒙古南侵入蜀,凤州先降,于是元朝析分凤州,在河池县新设南凤州。至元元年,改南凤州为徽州。至元七年,废河池县,省入徽州。清朝雍正七年,降徽州为徽县,直到今天。

为什么当初要起名徽州呢?一般认为,是古时这里有座徽山,又有一座很有名的驿站叫徽山驿,州以山得名,因此就叫徽州了。

3、岷县

秦汉魏晋时,这里是临洮县,后来为临洮郡,隋文帝时,废临洮郡,改为岷州,这是“岷”作为政区名字的开始。从此以后唐宋元明清大部分时候,岷州都作为州一级政区存在。直到清朝灭亡,1913年民国废州存县,岷州被废除,降为岷县,这就是今天岷县的来历。

至于叫“岷州”、“岷县”的原因,是因为境内有岷山。

4、礼县

礼县其实就是诸葛亮摆空城计的西县所在地,当然,空城计是假的,但诸葛亮一出祁山撤军时,“拔西县千余家”却是史实,从此之后,西县就废了。直到元朝时,在此设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治所在礼店。为什么叫“礼店”呢?因为这地方本来叫做“李家店”,元朝所设的元帅府,其实叫做“李店府”,后来朝廷儒士嫌其不雅,就改成“礼店”了。到明朝时,废元帅府,改为县,就是礼县了。

5、成县

秦汉时,这里叫做下辨县,西魏时又改为同谷县,属于南秦州管辖。北魏时,改南秦州为成州,同谷县一直隶属成州。元朝时废除了同谷县,由成州直接管辖,明朝时又降成州为县,于是“成州”就变成了“成县”,一直到今天。

由此可见,“成县”之“成”,来源于“成州”之“成”,那成州为啥要叫成州呢?这个我还真没找到什么史料依据。

6、康县

康县原为武都县(清朝时为阶州直隶州)的一部分,乾隆时,在白马关设立分州,就叫做白马关分州。1928年,甘肃省政府在白马州分州设县,从这时起才从武都县中独立出来。最初时上报的新县的名字叫“永康县”,应该就是取“永远康宁”之意,但因为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名,于是去掉一个“永”字,就叫“康县”了。

7、漳县

漳县的名字挺有趣,也挺曲折。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在这里首次设县,起名叫“鄣县”,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境内有一条河流,叫做“鄣川”,又名“鄣水”。后来五胡乱华,永嘉南渡后县废。

北魏时,第二次置县,不过这次不叫“鄣县”了,而叫“彰县”,具体为什么,我猜是写错别字了吧,一笑~~~~。后来到后周时,县再次被废。

隋文帝时,第三次置县,这次既不叫“鄣县”,又不叫“彰县”,而叫“障县”了。估计是继续错别字。唐代宗广德元年,陷没吐蕃,县第三次被废。

元世祖时,第四次置县,这次寻根觅源,就叫“鄣县”。后来到明太祖时,改名为“漳县”。

为什么朱元璋要改成“漳县”呢?因为汉朝时的“鄣水”,到明朝时名字早变成“漳河”了,所以县以河名,就叫“漳县”了。

关于甘肃地名,我曾经有篇文章,如有兴趣可以看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