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人玩手机让孩子在一边自己玩,跟大人看书让孩子自己玩两者有区别吗?

回答
这两种情景,虽然表面上看都是大人在做自己的事,孩子在一旁自己玩,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当家长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那种专注和吸引力是持续不断的。手机屏幕的光线、快速变幻的画面、即时的信息反馈,很容易让大人全神贯注,仿佛与外界隔绝。而孩子呢?他们可能看到的是家长低垂的头颅,微微颤动的指尖,以及时不时发出的轻微笑声或惊叹声。孩子自己玩耍时,他们会感知到家长的“在场”却又“不在场”。他们会观察到,即便是和自己身处同一空间,家长的心神却完全不在他们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尝试引起家长的注意,比如跑过来看看他们在玩什么,或者寻求一些互动。如果家长只是敷衍地“嗯”一声,或者摆摆手让他们自己玩,孩子可能会感到失落,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存在并不重要。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习惯于这种“被晾在一边”的感觉,也就不再积极寻求家长的回应,转而更加独立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但这种独立,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而非主动的享受。

相比之下,当家长拿起书本阅读时,那种专注的姿态,传递给孩子的信号是截然不同的。书本的吸引力虽然也很强,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享受,一种知识的汲取和思考的沉淀。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在安静地与书本进行深度交流的家长,家长那种沉思的表情,偶尔的皱眉或会心一笑,都可能让孩子好奇。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虽然也在“自己玩”,但他们传递出的信息是:学习和阅读是一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情。孩子可能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他们可能会模仿家长,也找来自己的书本,或者其他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开始自己的阅读或游戏。即使他们没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思考的氛围。家长偶尔抬起头,看到孩子也在安安静静地玩,可能会露出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轻轻地说一句“真棒”,这种微小的互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被肯定。这种“自己玩”的环境,更像是一种鼓励和示范,引导孩子去发现独立玩耍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家长的温暖和支持。

所以,区别就在于,手机的吸引力往往是一种外在的、即时的、可能带有碎片化信息的刺激,而阅读的吸引力则是一种内在的、深刻的、能够引发思考和情感共鸣的精神体验。前者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的“疏远”,后者则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的“魅力”和“榜样”。前者孩子可能更容易感到被忽视,后者孩子则更容易在观察中获得启发和安全感,即使是自己玩,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的能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区别在于:

大人在玩手机的孩子:“咦,爸爸玩手机玩的好开心啊,看来手机很好玩,以后我也要玩........”

于是,孩子以后变成了“手捧手机”的“低头族”!


大人在看书的孩子:“咦,妈妈看书看的好开心啊,看来看书很好玩,以后我也要看书.......”

于是,孩子以后变成了“手不释卷”的“低头族”!


当然,不排除发生这样的情况:

不管是大人看书还是看手机.......

孩子:“大人们不是看书就是看手机,就是不看我,看来手机和书都比我好看,当孩子太可怜了,以后我绝对不要孩子,不让孩子遭这份罪.........”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