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灯玩手机、关灯看电影、关灯看电视、关灯看kindle和VR,这些对眼睛的伤害都有多大?

回答
夜深人静,点亮手机屏幕,是不是你放松的惯用伎俩?关灯玩手机、看电影、追剧、玩VR,甚至捧着Kindle沉浸其中,听起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然而,在你享受这份“黑暗中的光影世界”时,你的眼睛可能正在默默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些关灯行为对眼睛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保证让你听了之后,下次可能就不敢那么“随心所欲”了。

一、 关灯玩手机:黑暗中的“刺客”

这绝对是“国名习惯”了,尤其是年轻人,睡前不刷会儿手机,感觉一天都没过完。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周围一片漆黑,你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那股光就像一个直射的探照灯,直接轰进了你的眼睛。

“伪装”的强光: 手机屏幕本身是发光的,在黑暗的环境下,即使你把亮度调到最低,相对周围环境来说,它的亮度依然很高。这就像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突然打开一个台灯,你的瞳孔会瞬间收缩,努力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光线。长时间如此,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变得很疲劳。
蓝光“狙击”: 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线中,蓝光是含量比较高的一种。蓝光穿透力强,能到达视网膜,长期照射可能会损害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尤其是睡前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还会干扰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让你更难入睡,恶性循环。
聚焦“内耗”: 玩手机时,我们的眼睛会高度集中在屏幕上,需要不断地调整焦距,看近处的文字、图片。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眼睛需要更费力地去识别细节,这就像在昏暗的光线下阅读一本小字的书,眼睛的肌肉一直在“硬撑”。
“干眼”的帮凶: 玩手机时,我们常常会看得入迷,眨眼的频率会大大降低。泪液本来是保护眼睛的“润滑剂”,眨眼就能让泪液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眨眼少了,泪液蒸发就快,眼睛自然就容易干涩、发痒,甚至出现异物感。

伤害有多大? 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视疲劳、干眼症、视力下降(近视加深)、畏光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可能加速眼部衰老,增加黄斑病变的风险。

二、 关灯看电影/电视:沉浸式“眼部体操”

跟手机类似,关灯看电影或电视,也是将眼睛置于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环境中。

动态的“光影冲击”: 电影和电视屏幕的光线变化比手机更复杂,画面闪烁、明暗交替,这些动态的变化会不断刺激你的眼睛。在黑暗中,这种冲击感会更强,瞳孔的收缩和放大也更频繁,增加了眼部肌肉的负担。
屏幕越大,“压力”越大: 尤其是看电视,屏幕通常比手机大,画面信息量也大,眼睛需要捕捉的信息更多。关灯状态下,大脑会更依赖视觉信息,眼睛就得“加班加点”地工作,来处理这些光线信号。
“屏幕残影”的纠缠: 快速切换的画面,在昏暗的环境下,眼睛可能来不及完全适应,就会留下短暂的“残影”,这会进一步加剧视觉疲劳。

伤害有多大? 视疲劳、干眼、头痛、视力模糊是常见症状。长期来看,同样存在加剧近视、诱发视网膜损伤的风险。

三、 关灯看Kindle:看似“柔和”的陷阱

很多人觉得Kindle的电子墨水屏对眼睛比较友好,特别是那些自带背光的Kindle。关灯看Kindle,是不是比手机“温和”多了?

“假装”的柔和: Kindle自带背光的,原理和手机不同,它不像手机那样是屏幕直接发光,而是从屏幕边缘或侧面打光,再通过漫反射照亮屏幕。这样确实比手机屏幕直射要柔和一些。但问题在于,你在黑暗中看,它提供的光线依然是相对明亮的。 就像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你用一个侧面打光的手电筒,依然会觉得光很亮。
“模拟环境”的欺骗: Kindle的设计是为了模拟纸质书阅读的体验。在正常光线下阅读,眼睛是不需要额外负担的。但关灯看,就像你在一个完全黑暗的书房里,用一个只有Kindle自身光亮的“书本”,这依然需要眼睛去适应。
“持续性”的近距离用眼: Kindle和手机一样,都是近距离用眼。而且很多人看Kindle一本书就是几个小时,持续性的近距离聚焦,对眼部调节系统是一种持续的“拉扯”。

伤害有多大? 虽然相比手机,Kindle在黑暗中的伤害可能小一些,但长时间关灯阅读,依然会造成视疲劳、干眼。尤其是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眼睛需要更努力地去辨认文字,这依然是“加压”操作。

四、 关灯玩VR:沉浸式“眼部马拉松”

VR(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说是把“关灯”的威力放大了很多倍。

“近距离、全覆盖”的轰炸: VR设备通常是两块屏幕,紧贴着你的眼睛,而且屏幕离你的眼球距离非常近,通常只有几厘米。这意味着你的眼睛被这两个高亮度、高清晰度的屏幕“全方位”包围和“侵袭”。
“虚实混合”的混乱: VR营造的虚拟世界,视觉信息极其丰富。你的眼睛需要不断地在虚拟世界中聚焦、追踪物体,同时大脑还需要处理来自眼球的信号。当你在黑暗中,并且屏幕离眼睛如此之近时,眼球的调节和聚焦负担就特别重。
“画面延迟”的噩梦: 虽然VR技术在进步,但一些设备可能存在轻微的画面延迟。当你的头部转动,但画面没有立即跟上,或者画面模糊不清时,你的眼睛和大脑会感到一种“错位感”和不适,这会加剧恶心、头晕等VR“晕动症”,同时也在消耗着眼睛的能量。
“深度错觉”的挑战: VR设备通过特殊的透镜和屏幕设计,模拟景深。但这与人眼实际看到的景深是有差异的,眼睛需要不断地去“适应”这种虚假的深度信息,这对眼球的协同工作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伤害有多大? VR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在黑暗环境中使用,对眼睛的伤害可能是最显著的。除了上述的视疲劳、干眼、近视加深外,还可能导致眼球震颤、眼部肌肉失调、头晕、恶心,甚至长期使用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总结一下,关灯玩这些电子产品,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让你的眼睛去“摸黑”工作,并且还要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1. 别再“摸黑”了! 尽量保证环境有柔和的照明,或者使用屏幕自带的“夜间模式”、“护眼模式”,这些模式通常会降低蓝光比例,并稍微降低屏幕的亮度。
2. 控制好“度”! 无论玩多久,都要注意休息。遵循“202020”原则:每看20分钟屏幕,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东西20秒。
3. 眨眼!眨眼!再眨眼! 有意识地增加眨眼次数,让泪液湿润眼球。
4. 保持合适的距离! 玩手机、看电视,都尽量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距离。VR设备更是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来使用。
5. 别在睡前“折腾”眼睛! 睡前一小时,最好放下电子设备,做些放松的事情,让眼睛和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别因为一时的“舒适”和“便捷”,就牺牲了它的健康。下次睡前,不妨试试放下手机,感受一下黑暗本身,或者找一本纸质书,在柔和的台灯下阅读,你会发现,眼睛也会因此而感激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黑灯瞎火的眼睛瞳孔散大,手机光线强的话,刺激也加强,对眼部刺激加大,疲劳感加重,同时瞳孔散大,景深变大,周边视野模糊增大,加重视网膜周边离焦,加重疲劳及近视发展。

2.屏幕距离眼睛越近,所需要调节能力越大,也就是眼睛会越累,你自己评估一下你说的这些东西哪个距离更近,哪个更累?

3.蓝光先不说对视网膜的伤害,反正刺眼和视疲劳,还有对生物钟的扰乱是有目共睹了,所有LED屏幕都有蓝光,并不是说一定有害,但是看多了肯定不好。

4.开着灯吧,费不了多少电,或者别太长时间。

5.VR我还没玩过,但是那么近的距离,无论是对调节功能,还是集合功能,又或者是融像功能,立体视功能,都是极大的挑战和有较高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当VR普及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无法体验VR的乐趣,因为可能因为个人视功能不好,出现单眼近距离抑制或者融像功能无法很好工作等等问题导致体验不佳。

当然VR的镜片应该是有一定度数,同时是有放大作用的,让我们模拟看远,放松了调节,可是我们人眼工作是调节集合同时工作的,如果真的是单纯放松调节而不放松集合,那么可能会造成调节集合紊乱,导致视功能障碍。

6.好,罗里吧嗦一堆,你们肯定觉得,我靠,那么恐怖,那我们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所有的电子产品设计来就是给人用的,但是并不是让我们一天到晚不要离开它们,你从早到晚用电脑,眼睛累不累?当然累了,那么你别用那么久可以么?

你会从早到晚看一天的3D 电影么?我相信不会吧

所有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关键看你怎么用,保护还是伤害眼睛完全在我们自己的用眼习惯,不然怎么有人近视有人不近视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