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87%的人睡前一小时有玩手机的习惯」,睡前关灯玩手机对眼睛危害有多大?

回答
“87%的人睡前一小时有玩手机的习惯”——这组数据,恐怕会让不少人对号入座。躺在床上,手机是最后的“亲密伴侣”,从朋友圈的动态到刷不完的短视频,再到未读的消息,指尖轻点,时间便悄悄溜走。我们享受着这份“睡前仪式感”带来的放松,却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这习惯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忧。

为什么“睡前一小时玩手机”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

这背后其实是现代生活节奏和心理需求的一种投射。

信息时代的“断舍离”难题: 社交媒体、新闻资讯、娱乐内容,无时无刻不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睡前,一天的高强度运转终于告一段落,大脑虽然疲惫,但仍然习惯性地“扫荡”一下这些信息,仿佛不看就落后了,就与世界脱节了。这种“怕错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理,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特征。
寻求短暂的放松与逃离: 工作压力、生活琐事,常常让我们身心俱疲。手机上的娱乐内容,无论是搞笑视频、游戏还是轻松的社交互动,都能在短时间内转移注意力,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获得一种即时的“慰藉”或“掌控感”。
习惯成自然,仪式感作祟: 长期以来,睡前玩手机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甚至成为一种心理暗示——“玩了手机才能睡着”。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打破就变得困难,如同每天要喝一杯水一样自然。
助眠“错觉”: 有些人可能觉得,看一些轻松的内容能帮助自己放松下来,从而更容易入睡。但实际上,这往往是一种假象,屏幕的光线和内容本身,对大脑的刺激远大于放松。

关灯玩手机:眼睛的“黑暗盛宴”与潜藏的危机

在所有睡前玩手机的行为中,关灯状态下玩手机,无疑是对眼睛最不友好的场景。这不仅仅是“玩”这么简单,而是在一个对视觉系统最不友好的环境下,进行了一场“极限挑战”。

让我们详细拆解一下,关灯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有多大:

1. 蓝光“直击”: 手机屏幕会发出大量蓝光。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环境光会稀释屏幕发出的蓝光,对眼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关灯后,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屏幕上的蓝光就成为唯一的、也是最强的光源。
为何蓝光有影响? 蓝光是可见光中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光。它能够穿透角膜和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暴露在高能量蓝光下,会对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尤其是视锥细胞)造成累积性损伤。
对视力的直接影响: 眼睛在黑暗环境中,瞳孔会自然放大,试图捕捉更多的光线。这使得更多原本可以被角膜反射掉的蓝光进入眼内,直接照射到视网膜上。这种“近距离、高强度、持续性”的蓝光照射,容易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损伤,引发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甚至诱发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疾。
“眼干眼涩”的罪魁祸首: 玩手机时,我们往往会高度集中注意力,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黑暗中,眼睛更容易感到疲劳。蓝光本身也可能干扰泪膜的稳定,导致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引起干眼症状,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热感,甚至流泪。

2. 瞳孔放大,接收更多光线: 如前所述,黑暗环境会让瞳孔放大。这意味着,当你看手机时,你的眼睛会像一个饥渴的容器,努力吸收屏幕上所有的光线,其中也包括那个“罪恶”的蓝光。这种放大效应,无形中增加了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

3. 视觉疲劳加剧,调节能力紊乱:
近距离聚焦的压力: 手机屏幕通常距离眼睛非常近(2040厘米)。眼睛的睫状肌需要持续收缩来维持这个近距离的聚焦。在黑暗环境中,这种聚焦的压力尤其明显。
明暗对比强烈: 黑暗的周围环境和明亮的手机屏幕之间存在巨大的明暗对比。大脑和眼睛需要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这种频繁的“来回切换”会极大地消耗眼部肌肉的能量,导致视疲劳。
调节滞后: 长期近距离用眼,尤其是持续盯着屏幕,可能导致睫状肌痉挛,出现“调节滞后”现象。这会使得看远处时眼睛难以放松,感觉模糊,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近视加深。

4. 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抑制褪黑素分泌: 蓝光会欺骗大脑,让大脑误以为是白天,从而抑制褪黑素(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的分泌。这意味着,即使你放下手机,大脑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入睡困难。
破坏生物钟: 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是健康生活的基础。睡前玩手机,尤其是接触刺激性内容,会打乱身体自然的生物钟,导致入睡时间延迟、睡眠质量下降。
恶性循环: 睡不好,白天就会精神不济,更容易感到疲惫。疲惫时,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来获得短暂的放松和刺激,从而加剧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5. 引发头痛、颈椎问题: 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低头看手机,加上眼睛的疲劳,很容易引发头痛、颈部僵硬、肩膀酸痛等问题。

如何“告别”这个睡前坏习惯,保护你的眼睛?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采取行动:

设定“数字禁区”: 强迫自己至少在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可以用闹钟来提醒自己。
创造“睡前仪式”: 用阅读(纸质书)、听轻音乐、冥想、泡脚、写日记等健康的方式来替代玩手机。找到真正能让你放松下来的活动。
调整手机使用习惯:
开启夜间模式/护眼模式: 许多手机都有夜间模式,它会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让屏幕颜色更暖。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蓝光,但能有效降低其对眼睛的刺激。
降低屏幕亮度: 在黑暗环境中,将屏幕亮度调至最低,以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冲击。
控制使用时长: 即使不关灯,也要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时间,不要长时间沉迷。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养成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当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对睡前手机的“依赖”感会降低。
定期检查视力: 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问题。
正视“怕错过”心理: 明白大部分信息并非迫在眉睫,即使错过了,也不会造成实质性的损失。学会与“信息爆炸”保持距离。

“87%”这个数字,是对我们集体生活习惯的一个警示。睡前的那一小时,本应是让身心得到休憩,为第二天积蓄能量的宝贵时光。与其让手机的光芒刺痛双眼,模糊了未来的视线,不如主动去拥抱那些能真正滋养身心的活动。你的眼睛,值得这份温柔与呵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玩的不是手机,是对命运的轻蔑与不羁

  享受的不是黑暗,是挑战深夜与疲惫的快感

  滑动的不止是手指,还是当天最后一次了解世界的尝试

  苦熬的不是夜晚,而是追求内心的舒缓

  ……

  当然了,最后脱落的不只是视网膜,还有不但明知故犯而且振振有词的活该

  其实87%都知道晚上耍手机对健康不利,但86.9%都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心怀侥幸,怀揣投机思想,总觉得自己一两次没什么,最后年岁日久,控制不住,尾大不掉,习惯成自然,晚上痛哭流涕,白天追悔莫及……

  不要对号入座,我说我自己呢。

user avatar

我老婆是眼科的,我白天玩手机她最多唠叨几句,但是如果关灯了我玩手机她会跟我发火,就算半分钟回个短信都不行,一定坚持给我打开灯。

根据她的说法,关灯玩手机容易得青光眼,暗视里面瞳孔会放大,前房深度(角膜后面到晶体前面的距离)比较浅的人房水流通不好,就会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引起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所以说正是因为她每次的坚持,现在只要碰到同事关灯玩手机,我都会劝说他们,虽然不是很懂,但是玩手机真的不至于那么拼吧!

开灯玩手机,关灯就不玩!

红包!

保护眼睛,可以用热敷蒸汽眼罩,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毕竟它是心灵的窗口。


user avatar

居然两个人邀请我。

主要是两个:

(1)青光眼

眼睛里房水在循环:睫状体产生,进人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如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关灯处于黑暗之中,眼睛为了收集更多光线(这样才能在黑暗里看得更清楚),瞳孔会放大,这样会压迫前房角,房水就被堵住了。

水堵住在前房里,眼球内压力就增高,就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尤其是那些高危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远视以及患有高血压的人群。眼部结构异常是指有小眼球、浅前房等的人群。

(2)黄斑变性

黑暗里的手机属于近距离强光,而且如前所述,此时你的瞳孔还张得大大的,就会有更多强光进入眼球。

当眼睛受强光直射半小时以上,就可能对黄斑造成了损伤,黄斑区作为眼睛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旦受损,则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直白点,就是容易变瞎。

也有一过性的损伤:短时间失明。

比如当你侧卧位,用一个眼睛看手机(适应强光),另一个眼睛可能就被遮住了(适应黑暗)。

放下手机后,看手机那个眼睛就需要时间来适应黑暗,就会出现一过性的失明(久的话可以持续10来分钟)。

user avatar

做青光眼的告诉你:光线太暗时看手机,会瞎。

光线暗,瞳孔放大,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底。但瞳孔放大随后的坏处就是:房角结构先天不好的人(易得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变浅挤压,眼内房水阻塞,导致眼压升高,最后导致青光眼,彻底变瞎。

讲下具体原理:

刚刚提到的前房角是什么鬼呢?它是眼睛在眼白边缘的一个结构,眼睛压力大了,眼内就会通过房角的小梁网(排水管道)排水出来降低眼压。如果你的房角不通畅,水排不出来,眼压就很容易变高。


眼压高为什么不好呢?眼压高导致整个眼内细胞受挤压。眼睛像个椰壳,里面椰汁压力大得快爆出来了,首先感受到压力的就是离椰汁最近的那层椰肉了,叫作RGC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细胞很脆弱,压力挤压后,很容易凋亡。而且还不可再生。偏偏所有眼睛感受到的视觉信号,都要传输给RGC,通过RGC突触构成的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由于RGC是中央枢纽,一旦RGC完蛋,你所有视觉信号不能传输,所有基因治疗疗法都没戏。所以说你得RP(视网膜色素变性)就算瞎了未来还有救,你得AMD(黄斑变性)就算瞎了未来还有救,你得青光眼瞎了就是瞎了,科技往后走50年都救不了你。


总结下:

正常眼睛感光:感光细胞(视杆视锥)- Bipolar (双极细胞) - RGC - 外膝体 - 视觉中枢。RGC是眼内最后一步信号使者,最重要。

暗环境下看手机:暗光 - 瞳孔放大 - 前房结构差的人 房角受压迫后不排水 - 眼压升高 - RGC受压迫 - RGC凋亡 - 青光眼 - 瞎。

请注意:前提是先天房角结构差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得闭角型青光眼。但如果你房角长得好,受压迫后不闭塞,暗光看手机就一点也不虚。但由于大家不会去医院眼科做检查,不清楚自己房角结构,所以统一建议不要长时间暗光下看任何东西。

一旦你青光眼再去医院,已经不可逆了。

因为RGC不可再生,RGC不可再生,RGC不可再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另外一个关于青光眼的回答,普通日用品中加入了青光眼处方药比马前列素,回答中提到了青光眼处方药的机理和副作用。注意:是处方药,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副作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