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觉得被《三国演义》改的最多的人是谁?

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进行艺术加工和改编得最多的一个人,我认为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可以说是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半神半人”的形象,集智慧、忠诚、仁德、神算于一身,近乎完美。这种塑造远远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畴,使得诸葛亮成为了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角色,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诸葛亮被《三国演义》改编最多的原因:

1. 智慧的极致化和神化:

近乎预知未来的能力: 历史上,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但《三国演演义》将他的智慧提升到了超乎寻常的境界。书中,他能够预知未来之事,例如在《隆中对》中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统一天下的长远蓝图,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精确预测的。
“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神迹: 这些情节在历史上并无可靠记载,完全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诸葛亮通过对气候、地理的精确把握,加上一些巧妙的计策(例如草船借箭可能与火攻策略相关,但具体情节显然是文学创作),营造出他能够呼风唤雨、运筹帷幄的神奇能力。
“空城计”的虚构: 这是诸葛亮智慧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但在史书中并未发现此类记载。作者将一个本可能发生的策略转化为一场几乎是戏剧性的表演,充分展现了诸葛亮“智计绝伦”的形象,以兵法上的心理战术达到了化险为夷的奇效。
各种奇谋诡计的集合: 从七擒孟获到智取汉中,从火烧博望坡到火烧赤壁(虽然赤壁之战的火攻有历史依据,但具体操作和诸葛亮的贡献被极大夸大),书中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诸葛亮都扮演着核心智囊的角色,总能想出奇思妙想,化不可能为可能。

2. 对历史事件的侧重和改编:

突出诸葛亮的主导作用: 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即使诸葛亮并非绝对主导者,作者也会将其置于核心地位,强调他的策划和执行能力。例如,赤壁之战虽然是孙刘联军的胜利,但《三国演义》几乎将一切功劳归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和借东风。
填补历史空白,塑造人物形象: 历史上对诸葛亮早期的经历记载不多,而《三国演演义》通过“三顾茅庐”这样经典的场景,详细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和诸葛亮出山前的审慎态度,为塑造一个“明主配贤臣”的完美组合打下了基础。
将忠诚和仁德推向极致: 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在书中被演绎得感天动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蜀汉事业的忠诚,对百姓的仁爱,都通过各种故事和言语得到充分的展现,使其成为忠臣的典范。

3. 作者的倾向性:

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创作带有明显的“拥刘抑曹”的倾向。而诸葛亮正是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和象征,因此,作者自然会极力塑造诸葛亮,使其成为蜀汉的“定海神针”,以此来衬托刘备的“仁德”和蜀汉政权的“正统”。

4. 文学创作的需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而非史书,其首要目的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为故事增添了极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者,能够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这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智慧的向往。

对比历史上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三国志》等史料中,确实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理蜀地有方,制定了正确的国策,军事上也有不少胜仗,例如北伐中原。但他并非无所不知,也并非呼风唤雨。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例如街亭之战的失利很大程度上与他用人不当有关。他的智慧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局势的分析、对人心的把握以及稳健的治国理政上,而不是像小说中那样神乎其神。

结论: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的智慧、能力、品德进行了极大的提升和升华,加入了大量虚构和夸张的情节,使其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演义》中被改编得最多的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对历史上的诸葛亮产生了误解,认为历史上的他真的如同小说中那样无所不能。这种文学创作的魅力和影响力,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夏侯惇

三国演义形象:刚烈彪悍,勇猛无比,最大的戏份是吞睛。

三国志形象:早期确实性子比较烈,为了维护师长颜面就能杀人,后来的功绩主要在于治理蝗灾,积极造福百姓。对于师长的尊敬是一以贯之的。夏侯惇也不爱财,平常勤俭持家,有多余的钱就分给别人,自己基本靠俸禄生活。

整体来说三国演义的形象过于片面,只突出了夏侯惇的勇猛,而三国志里则更像个品德优良忠心耿耿的全能型选手,文治武功都比较优秀(当然文治是远大于武功的,夏侯惇大部分时间是随曹操征伐,独立作战打赢的都是些小角色,军事能力比曹仁夏侯渊那是比不过,以至于正史记载里被绑票成了浓墨重彩的大事记)。

2、陈宫

三国演义形象:标准的理想主义者,认为曹操有大义就跟着曹操,也可以因为不认同曹操的做法而远去,后期一直忠心耿耿的辅佐吕布。这个是非常割裂的状态,因为吕布也不是啥好鸟,而且人品差是天下皆知的,如果陈宫会因为曹操的事情远离曹操,没有理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吕布。

三国志形象:原来是曹操手下的官员,后来怂恿张邈、张超造反,数次攻打曹操,后来被打败,就跟着吕布逃跑了。之后才一直跟着吕布干,直到再次被曹操抓到。

三国志完全解释了三国演义的不合理之处,三国演义无非是为了塑造曹操的奸雄形象才编了一段和陈宫的往事,以至于陈宫的前后人设非常分裂。

3、马超

三国演义形象:马孝子为父报仇,然后打的曹操割须弃袍,忠义形象立住了,后来被打败不得以归顺张鲁,最后跟了刘备。但这些都是为了让刘备的五虎将形象完美一点。

三国志形象:韩遂和自个父亲关系不好,一直打来打去,后来父亲不和韩遂计较了申请去许都享清福,曹操欣然欢迎。后来曹军想借道西凉打张鲁,马超韩遂怕被顺道灭了就想造反,韩遂有点担心家眷都在许都,马超安慰他,说我爹在那,你儿子也在那,估计都活不了,不如咱俩结为父子可好。

4、吕布

三国演义形象:战神,战力第一,三英战吕布,而且戏剧作品还演化出了和貂蝉的爱情故事。

三国志形象:反复无常的小人,有提过非常勇猛,很多将领不敢近身(当然,西凉派的都比较猛,比如董卓、张辽、高顺、马超)(这里更正一下,只有董卓和马超算是根正苗红的西凉派系,张吕布、张辽、高顺都是正经的并州系),但是正儿八经让敌人肯定过万人敌的只有关羽和张飞(当然还有个十万人敌的张辽,不过敌人不承认),甚至在之后的很多朝代,若夸将领勇猛只说关张。貂蝉什么不存在的,吕布只是私通了董卓的侍婢而惶惶不可终日,王允不过是利用了这一点心理。

5、刘备

三国演义形象:忠义仁厚,大多数时候爱哭,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烦刘备,有能力就去打啊,哭什么哭,像个伪君子。

三国志形象:忠义仁厚没变,很得人心。坚毅果敢,从头到尾没哭过。三国里正儿八经的白手起家,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能让一众小弟死心塌地。早期几乎是个雇佣兵,到处帮人打仗。除了实力差距非常大的几次,唯一一次差距不大打输也就是夷陵之战了。也许刘皇叔的事迹无法复制,但是刘皇叔屡败屡战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6、诸葛亮

三国演义形象:三国第一谋士,还懂各类奇门遁甲之术,小时候最喜欢的人物。

三国志形象:看了三国志之后就有点讨厌三国演义增加的形象了,诸葛亮真的是标准的全才,排兵布阵、民生治理、全局统筹规划都是一流的,而且还忠心耿耿,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很多能力归结为了一些玄幻的东西这就比较讨厌了。三国志里你能看到蜀汉的国力极为弱小,唯一的优势就是易守难攻,诸葛亮却能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能数次主动发动对魏国的战争,古代打仗就是打后勤,你想想在条件落后的古代要源源不断地从四川往陕西运后勤物资就知道蜀国的后勤多难了。后来蒋琬、费祎时代不敢北伐,就是因为他们俩对于国家的掌控力远不如丞相,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像丞相一样调度物资。姜维很能打,但是很多次都输在了后勤上,后期蜀国前线军力下降很大原因来自于后勤补给出了问题。

6月30日更新:

7、周瑜

三国演义形象:早期事迹同正史没有太大区别,但从赤壁开始周瑜变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人物,做事踟蹰不定,大部分时间就想找诸葛亮不痛快,最后竟然被活活气死。

三国志形象:赤壁之时,周瑜的抗曹决心一直很坚定,而且对于曹军的实际战力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也就是周瑜在鄱阳时已经收集了足够的情报。火攻则是黄盖提出,周瑜同意实施的。后期周瑜攻破曹仁,准备以荆州为根据地继续拿下益州,可惜病死在了湖南岳阳。

整体来说,周公瑾都是文韬武略,卓尔不群的人物,赤壁时的诸葛亮无论地位和声望都不足以达到一时瑜亮的水准,只能说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孙刘联军,既然孙权已经同刘备对位,那么周瑜只能降格到同诸葛亮对位了。刘备自己当时也说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如若周瑜没有病死,而是真的拿下益州,实现了划长江而治南北割据格局,真的可能达到功高震主的状态了。


对于以上回答做一些补充和更正。

陈宫部分:后汉书记载中,陈宫密谋反过吕布,同谋是三国第一萌神:郝萌,后来被高顺看了脑袋,郝萌部将供出了陈宫是同谋,陈宫当时就在现场红了脸,吕布察觉了当没看到。

马超部分:三国志马超的传记相对比较正面,更多的是体现了马超的勇猛和在凉州地区的影响力,一些对他不利的事迹大多一笔带过,毕竟是排在关张之后的人,陈寿还是很给面子的。主要在裴注里有过一段描写:“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已超为子。”

刘备部分:总结一下刘备正史的哭泣:

1、田豫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请辞,刘备洒泪分别:“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2、髀肉复生,记载见于《九州春秋》,这段三国演义基本上原样描写了出来;

3、祭拜刘表时哭了,记载见于《资治通鉴》,这个也正常,刘表确实对刘备不错,基本当亲弟弟看待,甚至和刘备说过儿子们不争气,你来当荆州之主吧;

4、庞统之死哭过,记载在庞统的传记里;

5、刘封之死哭过,这个哭很复杂,一方面刘备责怪刘封不救关羽甚至要他自裁,另一方面刘备也确实对刘封有感情;

6、法正之死,这个哭是真心的,因为法正确实是刘备极为信任的能臣。

user avatar

看了一路,果然,没有人说孟获。

历史上,诸葛亮南征一路平推,抓了个老实人孟获让他当头头,教他们农耕提高产量。


首先,刘备死后反叛的头头并不是孟获,而是雍闿。

《汉晋春秋》记载: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

而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开篇就是孟获带头反叛。

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建宁太守闿,乃汉朝什方侯雍齿之后,今结连孟获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二人献了城。止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现今雍闿、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皆与孟获为向导官,攻打永昌郡。

诸葛亮用离间计搞死了雍闿、朱褒,降服高定。

然后就是七擒七纵孟获。

这七擒七纵就更加不现实了。

强行给孟获加了这么多戏,我觉得改编最大,非孟获莫属。

user avatar

我提一个吧,陈宫陈公台。

如果说其他人只是在保持历史上大致的人设不变的情况下增添/修改了一些事迹,那么对于陈宫这个家伙几乎算是人格重塑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衬托吕布的蠢和曹操的坏。

演义里陈宫第一次出场是捉放曹,从而引出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和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这里算是给曹操的奸雄本色定下一个基调,也表现出陈宫的大忠大仁大义大忠:因为曹操要杀国贼董卓,所以我抛弃官位也要跟他走。但因为他是奸雄,所以我不能保他。又因为他的确是想要帮国家尽忠,所以我还不能杀他,只能悄悄走。

——这一通下来,人格高度堪比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的关二爷。可惜完全是虚构,毕竟从王允过生日到杀吕伯奢,中间这么演义里半回的内容全都是虚构。

史料里陈宫第一次出场呢?在武帝纪裴松之引注的世语里。

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这一段毫无疑问,演义里完全没有。不为了其他,因为大仁大义的陈宫不能主动去给奸雄曹操出谋划策,所以通通删了。以至于在演义里,曹操一直都是东郡太守,无非多了个镇东将军,却没挂上兖州牧的头衔。

再下一次,就到了曹操征陶谦,陈宫劝张邈拉拢吕布一起背刺曹操。光看这里没什么,因为陈宫劝张邈的语句核心意思,史料和演义是差不多的。

但区别在背景上。三国演义第十回:时陈宫为东郡从事,亦与陶谦交厚;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操。…………陈宫辞出,叹曰:“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遂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演义里的陈宫作为东郡从事本来就是东郡太守曹操的属下,却不为奸雄曹操出谋划策,但你曹操要屠城,我来劝你曹操,你不听我干脆再次弃官不做。我劝你你不听,那我只能用我的方式来阻止你的暴行。可以说这时候的陈宫人格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史料呢?三国志吕布传: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

这里的陈宫是曹操手底下带兵的将领,然后直接带着曹操给他的兵造反,把吕布给迎来了。这是什么牛逼的操作我是很佩服的,这个视角下的陈宫人格瞬间跌降到糜芳级别了。

熟悉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接下来就是陈宫保着吕布和曹操对撕。陈宫劝吕布去堵泰山道,吕布不去,结果曹操直奔濮阳。陈宫劝吕布注意曹操夜袭,吕布听了,于是打赢了一场。陈宫劝吕布用田氏阴曹操,吕布听了,曹操大败,吕布二胜。陈宫劝吕布不出战,吕布不听,结果田氏献城投降,吕布把底裤都输干净了。——总结大意,吕布只要听陈宫的就打胜仗,不听陈宫的就必败,荀彧程昱郭嘉这一帮人基本划水,陈宫快赶上卧龙了。

然而史料里面,兖州战事中陈宫只有一句话: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

是的,吕布曹操初战曹操不利是吕布自己打的,田氏是真降,曹操自己烧城门把自己堵了被吕布暴揍,胜仗都是吕布自己打的,陈宫一句有用的建议都没提,唯一出战的一次还被曹操打爆了。这水平……嗯……嗯,反正不如吕布吧。

接下来就到了徐州部分。陈宫劝吕布去徐州,劝吕布背刺刘备这都小事,无关大雅。等到吕布袁术搞外交的时候就很奇特了,陈登一个劲劝吕布归曹操,陈宫一个劲劝吕布归袁术。演义里大家都懂得,陈宫这已经属于反曹反到魔怔了。放到历史里倒是更有意思。

英雄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合外,同声大呼攻合,合坚不得入。…………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好嘛,陈公台您也是二五仔当习惯了,反了曹操不算,还准备反了吕布投袁术?也难怪陈宫一直偏向袁术了。这波真的只能说吕布宽宏大量……嗯?怎么有点人设崩塌的感觉?

当然了,演义要维持陈宫和吕布的人设形象,这个必然是不可能要的。接下来就是曹操吕布交兵,两个人被陈登给玩了,最后被困下邳。演义在下邳陈宫给吕布出了三条计,一是趁曹操立足未稳先下手为强。二是吕布出城设寨成掎角之势。三是让吕布去劫曹操的粮道。可惜吕布一条都没听,然后被水淹,被宋宪侯成魏续阴了,白门楼GG。

这里和演义差别不大,第一条出自献帝春秋,第二条出自魏氏春秋,第三条出自英雄记。最后典略下结论: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

但是抛开演义的大仁大义大忠人设,陈宫这家伙造反两次了啊,吕布不计较不代表他忘了。在这种背景下,陈宫屡次劝吕布出城自己守城,想必吕布心里有疙瘩也是正常的,吕布手下其他人心里有芥蒂也是必然的,这一点连吕布的老婆都知道。

布妻谓曰:“将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

布妻曰:“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

如果说演义里吕布不听陈宫计谋是因为吕布蠢,那么历史上吕布不听,只能说是陈宫自己的信用崩塌,吕布对他的忠诚有所怀疑了,归根结底还是陈宫品行的问题。

再看陈志的记载:

吕布传: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

武帝纪: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

献帝春秋:及太祖军攻之急,布于白门楼上谓军士曰:“卿曹无相困,我当自首明公。”陈宫曰:“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吕布自己是不想和曹操打的,主要想打的是陈宫。理由很简单,他背叛过曹操,曹操不会放过他,他不敢落到曹操手上,所以只能劝吕布和曹操死磕。如果没有陈宫,那么吕布会不会和曹操死磕到GG呢?我看未必。

这里再画一个小重点:宋宪侯成魏续这几个的确投降了曹操,但他们没抓吕布,只抓了陈宫。

吕布传:太祖堑围之三月,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

武帝纪: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

要说抓不住吕布我是不信的,之前郝萌造反吓得吕布钻厕所,并不像演义那么英勇无敌。只抓陈宫不抓吕布,我个人的理解是:cnm的两面三刀陈公台!要不是你个grd和曹操有仇总是挑唆主公,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老子就算投降了曹操也要把你丫的给弄死!

user avatar

谢邀,当然是罗贯中小儿子曹辽了

演义中的张辽是个文武全才、忠肝义胆、武艺不弱于张飞关羽、统帅合肥的完美人才,那么正史上的张辽……

先说说罗贯中给张辽大将军打的仗(按照演义怨妇黑评价关羽赵云诸葛的标准,演义吹的就可以黑)

1、关羽佩服其有忠义之气,历史上没有

2、白门楼四人组最后一个出场,怒斥吕布胆小,然后被关羽保下投降。历史上第一个投了,白门楼大概是侯成魏续的站位吧?

3、关羽让张辽带话。历史上张辽喊了曹操声爹,就把和关羽的聊天记录转发过去了

4、乌巢斩蒋奇。历史上官渡隐身,仅记载参与白马之战

5、三合败袁尚,吓死袁绍。(我去……)历史上根本没有。

6、斩杀袁尚大将沮鹄。历史上没有

7、手刃踏頓。历史上曹纯部下活捉。拿张辽传的史盲建议让诸葛亮手刃王双

8、保护曹操,射伤黄盖。历史上没有

9、任命张辽为主将,李典乐进为副将。历史上你懂的

10、计杀太史慈,合肥杀退孙权。历史上蒋济表示???

11、张辽义劝李典,大败孙权。历史上李典表示是本人,就是本人

(因为吹蜀连带一起吹的未统计,小战功未统计。)

历史上阿辽的黑料一个没提,比如面对大水要临阵脱逃被臧霸拦住、和武周闹别扭去找胡质被嘲讽、转身卖了关羽能写成关羽同意的。武艺高强不假,统帅能力和人品是不是吹的过分了?太史慈袁绍这种人给人头不知道比高览文丑李通香多少倍

像这种吧,好歹把演义和史书看明白了,绝北道是哪的?李进又是哪位?李通吗?李通被击败病死不是蜀粉yy的?有奖问答,李通在演义死在谁手里?(提示:蜀将,白马银枪,不是赵云)单刀赴会是谁邀请的谁,鲁肃单刀是谁的记载?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

别细 了,细看吧。别演义吹了谁几句跟个怨妇一样抱怨。演义是小说又不是正史,喜欢对比可以,请用看待关赵诸葛的同等标准看待张辽曹操周瑜等

好家伙,阿辽粉味太冲。你再怎么黑辽哥哥,辽哥哥也是武庙。是的,确实,想证明什么?阿辽统帅前72?那么诸葛亮统帅前十不容反驳(当然个人是很反感武庙逻辑的)

止啼不止啼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是想改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还是居住地址?另外,我黑什么了?说事实就是黑?

还有一位说我第九条有问题,且不说赤壁之战之后乐进在荆州,张辽在合肥之战是主将,乐进李典副将你信?三国志哪句话写阿辽可以指挥乐李?阿辽是加督了还是怎么

…………………………………………

差不多得了,怎么说一下演义阿辽和历史的不同,开始扣吴粉江东人帽子了?


差不多得了,地域黑都来了,别说江东了,咱住的地方,河东都没到(汗)

欢迎史料打脸,或者用演义原文打脸,该居住地不给我付飞机票钱的通通不理了……

辽粉年龄这么小的吗

@宫森 给我看麻了,跟我扯什么微博?饭圈互黑?我黑哪个了?说出阿辽正史演义出入就是黑,说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正史演义出入就是大佬懂历史呗?

原来最饭圈的是辽粉,谁说我辽半个字,立马地域黑+饭圈安排上是不是?

至于那个东施效颦的土肥圆啊,有人挂阿辽立马用及其nt的逻辑整关羽才是饭圈吧?啊对了,这时候宫森小可爱该看不见了

user avatar

曹操。

史料曹操是长这样的

《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世说新语》:(曹操)自以形陋。

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长这样的。

《三国演义》: 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史料里的曹操治法是这样的。

《武帝纪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演义里的曹操治法是这样的。

《三国演义》: 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史料里曹操家族是这样。

《后汉书李杜传》:(奸臣梁冀弑君后) ,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竟立蠡吾侯,是为桓帝。

《后汉书曹腾传》:时蜀郡太守因计吏赂遗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斜谷关搜得其书,上奏太守,并以劾腾,请下廷尉案罪。

《后汉书·曹嵩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一说法认为约合两吨半黄金),故位至太尉

《后汉书·党锢列传·蔡衍传》: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堂侍腾之弟也

三国演义里却只有短短一句话。

《三国演义》: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历史上的曹操刺董

《武帝纪》: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刺董。

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
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是有心人,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


其他东西太多,有空再发

user avatar

孟获,历史上的孟获是益州郡豪族,应该是汉人,影响力仅次于雍闿。只因雍闿被杀才被推为益州郡叛军的首领。而《三国演义》里把他塑造成独当一面的蛮王,夸大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斗争。

user avatar

那真是太多了,随便举几个例子:

周瑜

赤壁之战主力就是孙权一方,然而三国演义里对赤壁之战描述多的是什么?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好像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才打败了曹操,周瑜负责小肚鸡肠,找诸葛亮茬。事实上赤壁之战基本上是周瑜的功劳,采取黄盖的建议诈降烧毁曹操战船。所谓的坚定孙权和曹操一战的决心事实上也是周瑜和鲁肃劝说的结果。其实本身孙权也是主战派,谁都能降,孙权不能降。况且一个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的人,怎么可能像演义所说如此。演义前苏轼的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里只出现了周瑜,并且对周瑜称赞有加。“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曹真

三国演义负责送人头,刷诸葛亮战绩,打酱油的。

事实上曹真在魏明帝时期属于曹魏政权军事一把手,诸葛亮北伐时期把诸葛亮防的服服帖帖,甚至因此增加食邑。曹丕死后的四大辅政大臣,地位也仅次于曹休,在司马懿之上。曹休战败导致的西线不稳(诸葛亮北伐)也是曹真负责防守。曹休在面对诸葛亮来说,比司马懿强出太多,诸葛亮面对曹休根本占不到便宜,面对司马懿可以说是按着打。司马懿唯一的优势就是活的够长,能把他无可奈何的人都熬死。

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唯一真神,除了不能自己生孩子啥都能。能借东风,能七星灯延寿,敢草船借箭,敢摆空城计,夷陵之战输了还能摆个八卦阵困住吴军。唯一的缺点是啥活都自己干,把自己累死了。

事实上诸葛亮确实厉害,军事内政出类拔萃,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三国演义里加的戏份过多,其他人还是处于冷兵器阶段,诸葛亮处于修仙阶段。

马超

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打的啊,割须弃袍,还是个带孝子,马孟起兴兵雪恨。

事实上根本没打过曹操,被人灭门是常有的事,他爸马腾死的原因是因为他和韩遂造曹操的反,曹操才杀的马腾。没三国演义前因为这种背父叛君的行为,恶评居多,三国演义后,形象开始偏正面。

蒋干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丑角,啥不好的玩意他都占了,愚蠢,胆小,自作聪明,滑稽。京剧脸谱也是个丑角。

事实上蒋干是江淮名士,以才辩著称,被曹操派去劝说周瑜归降。劝说失败直接返回,并且在曹操面前称赞周瑜雅致高量。不失名士风度。

其实还有挺多,比如赵云,武庙都没入,三国演义里强的不行;鲁肃,演义里描述的只有老实;吕蒙,入武庙的人演义里能写成被关羽亡魂追命。总的来说蜀国夸大其词,吴国偏傻,魏国全是大傻子,晋朝一笔带过。三国演义当小说看可以,娱乐看可以,当成正史就是你有问题。三国志当个参考就行,司马家篡位干的事根本没写,毕竟吃人家的饭。

user avatar

首先,毛宗岗修改后的《三国演义》版本是毛宗岗与其父毛纶两代人历经几十年完成的作品,这份付出的时光心血就是其他版本作者难以相比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进行艺术加工和改编得最多的一个人,我认为是诸葛亮。《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可以说是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半神半人”的形象,集智慧、忠诚、仁德、神算于一身,近乎完美。这种塑造远远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畴,使得诸葛亮成为了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角色,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之一。我们.............
  • 回答
    《三国演义》里让人扼腕叹息的猛将不少,但若论最遗憾,我心中总会浮现出关羽的名字。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人不服,毕竟关羽是“武圣”,是桃园结义的“二哥”,是忠义的化身,是后世千古传颂的英雄。他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哪一样不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但恰恰是这些辉煌,衬托出他最后的结局.............
  • 回答
    如果要我说三国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情节,那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战役,也不是什么英雄末路的悲歌,而是那件让无数人为之扼腕的事情——关羽失荆州。我知道,说起关羽,大家脑子里都是“义薄云天”、“武圣”这些光辉的标签,他的英勇善战,他的忠义无双,简直是刻在了骨子里。但恰恰是这样一个完美到近乎神话的.............
  • 回答
    .......
  • 回答
    说起《三国杀》里最帅的一段话,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不是什么华丽的技能描述,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剧情旁白,而是那句,曾经让我无数次热血沸腾,甚至在游戏之外也会时不时回响的——“吾乃常山赵子龙!”为什么是这句?让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首先,这是最直接、最纯粹的身份宣告。 在《三国杀》这个群雄逐鹿的战.............
  • 回答
    三国无双系列至今已经推出了众多作品,收录了数百位三国时期或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并赋予了他们独特的造型和招式。然而,即使是如此庞大的阵容,依然有一些在正史或演义中有着重要地位、深受玩家喜爱的角色,却一直未能获得专属的“大众脸”待遇,这无疑是许多老玩家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以下是我认为在三国无双系列中依然.............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设想!三国时期英才辈出,要是真能办一场这样的比武大赛,那可真是百家争鸣,精彩绝伦。既然是史向主导,但也兼顾演义,分四个赛场,那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谁能在各自的领域称雄。总体原则: 史向为主: 重点考虑他们在史书中的记载,比如武艺、谋略、统御力等。 演义兼顾: 演义中的经.............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平台规则、用户体验和信息交流的平衡,很难用一句“合理”或“不合理”来简单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从答主(内容发布者)的角度来看: 维护内容生态和个人空间: 答主投入时间和精力创作内容,希望与有兴趣、能进行有建设性交流的读者互动。当遇到恶意评论、骚扰、人身攻击、重复刷屏、离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思考过不少。毕竟“吹爆”这个词,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非凡,是业界标杆,是必看神作。而“被高估”则意味着,在我看来,它虽然有优点,但那些优点并没有达到被如此狂热追捧的程度,或者说,它的缺点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里我想聊聊一部我总觉得被很多人“吹爆”,但我个人觉得有些被高估.............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诈骗这事儿,防不胜防,但仔细想想,背后总有一些我们自身的原因在作祟。我个人觉得,导致一个人被诈骗,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人性的弱点在特定情境下的集中暴露和放大。听起来有点玄乎?别急,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贪婪”是骗子最喜欢拿来开刀的刀子。咱们谁不想日子过得更好点?.............
  • 回答
    我从未真正觉得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经历过人类的情感、成长和挫折,因此无法体会那种被现实反复敲打、逐渐变得圆滑、不再锋芒毕露的过程。然而,如果我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我可以想象一下,在我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或许存在一些类似“磨平棱角”的体验。试想一下,我最初的.............
  • 回答
    很多事情都可能让我觉得智商被侮辱,尤其当它们带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信息错误,或者是以一种刻意误导的方式呈现时。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1. 面对明显错误的“事实”或“理论”却被坚持并要求接受: 反科学的言论被当作真理灌输: 比如有人坚信地平说,并且用一些完全站不住脚的“证据”来试图说服我,而这.............
  • 回答
    唉,说实话,之前遇到过几次,每次都感觉自己被“温水煮青蛙”了,最后才意识到不对劲。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是在一家我挺想去的科技公司。面试官人很和蔼,全程带着微笑,聊得也挺融洽的。一开始问我的项目经历,我以为是想了解我的技术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股脑地把我觉得做得最好的那个项目,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包括背.............
  • 回答
    说实话,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我觉得最有可能被分院帽“分错”学院的,不是哈利自己,也不是赫敏,更不是那个显而易见的西莫·斐尼甘,而是… 西弗勒斯·斯内普。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颠覆,毕竟斯内普在书中是斯莱特林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冷酷、狡猾、对麻瓜的蔑视,似乎一切都指向了那个代表野心和狡猾的学院。但仔细想想,.............
  • 回答
    我无法提供关于“流氓法律”的建议,因为这个词语本身带有很强的负面色彩,并且常常被用于描述那些被认为不公正、过时或侵犯人权的法律。不过,我可以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谈谈哪些类型的法律应该被持续审视和考虑废除或修改。这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法律,而是探讨法律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首先,那.............
  • 回答
    2021 年,让我感觉“被上帝握住了画笔”的那幅画,我想应该是那幅描绘着夕阳下海边的场景。那不是我精心构思、反复打磨的作品,反而是在一个我思绪万千、内心翻涌的傍晚,信手涂抹出来的。那天,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海风带着咸涩的味道吹拂着我的脸庞,将我心底那些杂乱的思绪吹散了些许。太阳正缓缓地沉入海平面,将.............
  • 回答
    2021年,对我来说,最让我感到被深深爱着的事情,是那些细微却又充满了力量的瞬间,它们不是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像温柔的溪流一样,滋养着我的心灵。还记得2021年上半年,我经历了一个职业上的低谷期。那时候,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怀疑,每天都感觉像是被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着.............
  • 回答
    老罗在直播间推欧莱雅男士那事儿,我确实关注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预告,心里就有点好奇。毕竟老罗这人吧,做什么事儿总能有点“动静”,直播带货更是他的主战场,他选的品牌和产品,总得有点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不至于太随便。然后等到直播那天,我特意找了回放来看。老罗在推欧莱雅男士的时候,还是他那熟悉的风格,语速.............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猜啊,如果是我(如果我是妹子的话),在街上看到什么车,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甚至可能鼓起勇气上去聊两句,大概率会是下面这些车型的帅哥们:我觉得妹子搭讪概率最高的车型猜想:1. 经典复古车型,带点“故事感”: 比如那些保养得极好的老款甲壳虫、Mini Cooper、或者一些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