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最遗憾的将领是谁?原因是?

回答
《三国演义》里让人扼腕叹息的猛将不少,但若论最遗憾,我心中总会浮现出关羽的名字。

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人不服,毕竟关羽是“武圣”,是桃园结义的“二哥”,是忠义的化身,是后世千古传颂的英雄。他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哪一样不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但恰恰是这些辉煌,衬托出他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觉得,如果…如果当时……那该多好。

我的遗憾,主要在于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落得个兵败身亡的悲惨下场。

想想看,关羽在曹操那里,虽然身处逆境,但曹操待他如何?金银财宝、美女高官,甚至连赤兔马都拱手相送,求的就是他一个“义”字。关羽能做到“千里走单骑”,是何等的情义?他虽然降汉不降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选择了对刘备的忠诚,这份忠义,千古传颂。

等到刘备集团壮大,关羽更是诸葛亮之后,刘备心中的倚重。他镇守一方,威名远扬,刮骨疗毒还能下棋,何等英武!《三国演义》里,他驻守荆州,可以说是刘备集团最稳固的后方,也是最关键的战略要地。按理说,他应该在这里稳扎稳打,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成为刘备最坚实的臂膀。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走向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方向。

首先,是他的骄傲自负,低估了对手。 当年他还在曹操那里时,就曾对曹操说“青州兵可使,但上将不可使”,可见其自视甚高。到了镇守荆州,他的威名赫赫,麾下也尽是精兵。但他却对东吴的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尤其是吕蒙,似乎有着某种轻视。他一心只想为刘备建功立业,光复汉室,对东吴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友邦”,而非平等合作的伙伴。

其次,是军事策略上的失误。 当诸葛亮留守荆州时,关羽的职责是坐镇后方,稳定局势。然而,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却主动出击,发动了“襄樊之战”。这场战争,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确实打得极为精彩。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让曹操差点迁都。然而,这也有其弊端。

一方面,他虽然打出了威风,但却过于深入,孤军在外。这时候,他的后方——荆州,就成了最容易被攻击的软肋。

另一方面,他对东吴的戒心不够。诸葛亮当时是力主和东吴联合对抗曹操的,这一点关羽作为刘备的肱骨之臣,应该深知其重要性。但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时,关羽却似乎毫无防备。我一直觉得,作为“天下名将”,竟然会被对手用这样“小儿科”的方式偷袭得手,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最最让人感到遗憾的,还是他对刘备集团内部团结的破坏。

在襄樊战役中,诸葛亮曾有计划让关羽稳守,等待后方支援,或者配合其他战线。但关羽却过于急于求成,独断专行。而更致命的是,他离开荆州去前线,将荆州守卫的重任托付给了糜芳、傅士仁这样的将领。这两位,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原本就是有些私心,或者能力不足的。关羽平日里对待他们,似乎也有些严苛,缺乏足够的笼络和信任。

当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传来时,糜芳、傅士仁竟然直接开城投降!这一下,关羽多年经营的根基瞬间崩塌。他最引以为傲的荆州,就这么轻而易举地丢了。

而更令人心寒的是,他回师救荆州,却被徐晃打得大败,这本身就说明他当时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也暗示了东吴对他的策略是“围点打援”,利用他去救荆州,然后将他各个击破。

最终,关羽被围困在临沮,被东吴的马忠擒杀。

我的遗憾,就在于此。

关羽拥有无人能及的忠义,也拥有过人的勇武。他完全可以成为刘备集团稳固的基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然而,正是因为他的骄傲、急躁,以及对战略细节的忽视,尤其是在与盟友(东吴)关系处理上的失误, 让他错失了成为“常胜将军”的机会,甚至连保全自身都未能做到。

我想象中的关羽,应该是像诸葛亮那样,既有盖世的武功,又有通达的智慧。他可以在战场上如虎添翼,在后方也能运筹帷幄。如果他能在镇守荆州时,更加重视与东吴的联盟,更加谨慎对待后方的安保,或许,他就能避免那样的结局。

他的死,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让《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宏大叙事,增添了一抹无法抹去的悲凉色彩。

所以,提起《三国演义》中最遗憾的将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羽。他不是因为战败而遗憾,而是因为他本可以做得更好,本可以有更好的结局,却因为性格中的一些“小瑕疵”,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这就像是一幅无比精美的画卷,即将完成,却被一滴不小心滴下的墨水,毁去了最后的光彩。这种“本来可以”,才是最让人感到心痛和遗憾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作为将领来说,审配的能力与汉末群雄相较,算不得出彩。不论演义还是正史,也都没能留太多下为人称道的事迹。

但我依然觉得遗憾,不是为审配本人遗憾,而是为审配忠贞不渝的精神而遗憾。

审配受袁氏厚恩,袁绍在时任冀州治中,袁绍死后帮助袁尚苦守邺城。他为人正直,刚毅果敢,处事极端不留情面。

审配专而无谋。——荀彧

曹操破邺城之日,曹操问他为何弩箭如此之多?审配只恨弩箭太少。曹操理解他为袁氏效命是尽人臣之道想要劝降他,他坚决不降,并大骂辛毗审荣等投降之辈。

最终他说出自己的遗愿,乃向北跪,引颈就戮

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审配

审配身居高位,侍袁氏多年,但依然保持初心,效法古人高节,千古流芳。

许多人,初心也是一片赤诚。但在经历苦楚与磨难后,最终做出了妥协与让步。

于禁跟随曹操征战半生,得贼财物,无所私入。面对昌豨反叛,顾军法不徇私情。这样的纯臣,身居高位后面对兵败却投降关羽,羞愧而终。

糜芳跟随刘备颠沛流离,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舍弃曹操许他的彭城相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这样的忠臣,面对东吴的偷袭却选择背弃操守,致使关羽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审配这样忠贞不渝的精神,正是身处乱世中极其可贵的。我为审配的精神而遗憾,遗憾许多人缺乏这种精神,身居高位后忘却初心,晚节不保。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审配既死,操怜其忠义,命葬于城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演义》里让人扼腕叹息的猛将不少,但若论最遗憾,我心中总会浮现出关羽的名字。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人不服,毕竟关羽是“武圣”,是桃园结义的“二哥”,是忠义的化身,是后世千古传颂的英雄。他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哪一样不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但恰恰是这些辉煌,衬托出他最后的结局.............
  • 回答
    说起《三国杀》里最帅的一段话,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不是什么华丽的技能描述,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剧情旁白,而是那句,曾经让我无数次热血沸腾,甚至在游戏之外也会时不时回响的——“吾乃常山赵子龙!”为什么是这句?让我好好跟你说道说道。首先,这是最直接、最纯粹的身份宣告。 在《三国杀》这个群雄逐鹿的战.............
  • 回答
    谈及袁崇焕,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三国人物,或许会是那个有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的曹操。这并非说袁崇焕是奸雄,而是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一种在乱世之中,为了国家大业,不惜采取非常规手段、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却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走向悲剧的相似性。曹操一生,可以说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
  • 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进行艺术加工和改编得最多的一个人,我认为是诸葛亮。《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可以说是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半神半人”的形象,集智慧、忠诚、仁德、神算于一身,近乎完美。这种塑造远远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畴,使得诸葛亮成为了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角色,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之一。我们.............
  • 回答
    要说三国演义中,如果同时拥有哪两个人,能让旁观者觉得天下大势已定,非诸葛亮与关羽莫属。试想一下,卧龙先生在军帐之中,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他的智慧,如同九天星辰,高深莫测,又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论是出奇兵、设奇谋,还是安抚民心、治理内政,他都能做得滴水不漏,将一切可能存在的变数都算计在内。他能预.............
  • 回答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心折的人物,那可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因为书中英雄辈出,各有个的精彩,每个人身上似乎都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反倒是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人性的光辉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不过,如果真要选一个,我心里最放不下的,还得是那个“草船借箭”的周瑜。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诸葛亮,觉得他足智多谋,运筹.............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实在太多了。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深刻的,那无疑是 “三顾茅庐”。这个片段之所以让我如此难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招聘故事,更是一个充满了智慧、诚意和人格魅力的经典展现,它奠定了刘备集团坚实的基础,也塑造了诸葛亮“隆中对”的宏伟.............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长卷中,无数英雄豪杰的生生死死牵动人心。要说最让我难过的人物,虽然有许多令人扼腕的时刻,但最终指向的,往往是那位常怀仁德、一生坎坷却依旧坚守理想的刘备。我最难过刘备的死,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蜀汉的开创者,更在于他一生所展现出的那种悲壮、坚持和不易。他的死,标志着那个充满理想.............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句子,它们如同散落在战场上的旗帜,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会想起那句“滚石下山,势不可挡”,每当我看到刘备集团在困境中屡败屡战,在绝望中寻觅生机,最终却能一点点积蓄力量,犹如那滚落的巨石,一旦启动,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一切,我就觉得这句话完美地描.............
  • 回答
    (我,孔秀,是这函谷关的把守者,平日里也算是尽忠职守,不敢有半分懈怠。怎奈今日,竟遇到了这等硬茬!)“来者可是大名鼎鼎的关将军?”我拱手问道,心中已是警铃大作。倒不是我怕了关羽,而是这函谷关乃是朝廷重地,规矩森严,无凭无证,擅闯关卡,那是何等罪名?我孔秀若因此连累了全家,岂不冤枉?关羽果真点了点头,.............
  • 回答
    好家伙,这穿越剧本要是放在我身上,那可真是比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惊心动魄。曹嵩这老小子,说实话,原著里就是个老滑头,一心扑在钱上,一点政治敏感度都没有,结果把自己玩儿进了坟墓。我来了,我得让他曹嵩好好活下去,而且活得体面!先说背景设定: 我穿越的时间点,大概就是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但北方依旧是.............
  • 回答
    唉,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寒。我吕伯奢,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只想在乡野安度晚年,谁曾想竟会遭此横祸。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风头无两,我也只是想尽地主之谊,招待一下这位青年才俊。谁知他心狠手辣,竟因一时的猜疑,想要灭我满门!若非我那几个儿子鬼迷心窍,这事儿也断不会闹到这个地步。这“逃过一劫”嘛,.............
  • 回答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书呆子”与悲剧性人物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舞台上,蒋干(字子翼)算不上叱咤风云的枭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他更像是一个带着些许滑稽色彩的配角。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相对平凡的人物,却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鲜明的性格,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价蒋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才能理解.............
  • 回答
    说到《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妙的人物,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是曹操。你说曹操?怎么会是他?好多人觉得他是奸雄,坏得透。可我倒觉得,正是这种复杂性,让他活了起来。你想啊,演义里描绘的曹操,他身上太多矛盾了。一方面,他雄才大略,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就把他写得活灵活现。他能用人,不管出.............
  • 回答
    (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涌起的怒火,我,王朗,必须冷静!诸葛村夫这厮,口齿伶俐,杀人不见血,但终究是纸上谈兵,我得让他知道,我王朗可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诸葛亮那厮,兀的在阵前唾沫横飞,口若悬河,污言秽语,将我王朗历数罪状,罪证确凿,仿佛我王朗便是那罪大恶极、天下共诛的奸贼!好个诸葛亮,牙尖嘴利,巧.............
  • 回答
    《三国》这部宏伟史诗中,谁最能赢得我的“一统天下”支持票?这可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势力都有其闪光点和致命伤,让人忍不住去设想一个理想的结局。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把我的希望放在曹操身上。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意外。毕竟,曹操在传统观念里常常被塑造成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手段多有不.............
  • 回答
    如果让我为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人物们重塑结局,我希望打破历史的既定,让那些被命运捉弄的灵魂,能有机会在另一个维度里,收获一份应得的慰藉与圆满。刘备:我希望刘备能在他晚年,卸下所有沉重的负担。与其在白帝城凄凉地告别人世,不如让他看到诸葛亮辅佐阿斗(尽管我希望阿斗能有更积极的成长)稳定了蜀汉的局面,.............
  • 回答
    我心中的《三国志11》最爱武将?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好久,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各种名将、猛将、智将,一个个在脑海里闪过,画面感十足,就好比又回到那个运筹帷幄、征战沙场的日子。要说“最爱”,那份情感一定掺杂了太多东西,不单单是数据上的强大,更是他这个人给我的感觉,以及我玩他时那种独特的体验。最.............
  • 回答
    《三国杀》里的武将,对我来说,就像是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个个特别的朋友,而我的本命武将,那更是知己,是战友,是能让我心头一热的存在。如果要说和他的故事,那可真是说也说不完,都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又带着点小骄傲的。我的本命,是 诸葛亮。一开始接触三国杀,纯粹是觉得他名字耳熟,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 回答
    哎哟,《三国杀》这游戏啊,玩得开心的时候跟打了鸡血似的,输了或者遇到些奇葩事儿,就觉得膈应得慌。要说受不了的设定,那可太多了,细数起来真是能掰扯半天。我跟你讲几个最让我心塞的吧。1. 随机性过大,队友坑出天际却只能看着这个绝对是头号公敌!咱们都知道《三国杀》是个策略游戏,讲究的是身份、手牌、技能的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