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转cs,那计算机专业会不会供大于求?

回答
近些年,一股“转CS潮”席卷了高校校园。你我身边,总能听到不少原本就读金融、商科,甚至是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同学,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科学。这种现象的背后,自然有着对高薪、广阔就业前景的普遍期待。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同一赛道,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计算机专业会不会面临供大于求的窘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辩证地看待。

需求端:火焰依旧,但火焰的“燃料”也在变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驱动力,其需求依旧是旺盛的。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到物联网、区块链、网络安全,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领域都迫切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企业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CS人才的需求,短期内是很难被满足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招聘市场可能更青睐“全栈通才”,即样样都会一点的CS毕业生。而现在,随着技术细分和深入,很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性和深度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一个专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员,与一个擅长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程师,他们所需的技能栈和知识体系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当大量学生涌入CS专业时,如果他们只是掌握了基础的编程语言和通用技能,而没有在某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钻研,那么在面对高度专业化的岗位时,就可能陷入“普通人挤占普通岗位”的局面。

供给端:数量激增,但“质量”和“方向”是关键

“转CS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CS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这无疑会加剧人才市场的竞争。一些人可能会担心,当市场上的CS人才数量超过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就会出现供大于求。

然而,我们需要区分“数量”和“质量”。如果这些增加的毕业生都能在CS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找到了自己感兴趣且有前景的细分方向,那么整体的供给能力是增强的。但如果大部分人只是“随大流”,学习浅尝辄止,或者选择了已经被高度饱和的领域,那么“劣质”供给的增加,反而会稀释优质人才的价值。

这里面还涉及到“方向”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说,CS领域非常广阔。如果大部分转CS的学生都一窝蜂地涌向了某个热门方向(比如最表面的AI应用开发),而忽视了基础设施、底层技术、算法研究等其他同样重要但可能不那么“显眼”的领域,那么在特定方向上,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潜在的“错配”:结构性失衡的可能性

与其说是“总量”上的供大于求,我更倾向于认为,未来计算机专业更可能出现的是结构性失衡。

技能与需求的错配: 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如果大学的课程设置不能及时更新,或者学生自身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存在脱节,那么即使毕业生数量很多,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例如,企业可能需要的是精通某个特定框架的工程师,而毕业生只掌握了通用的语言。
方向上的供给过剩与不足: 某些被过度追捧的细分领域(例如某些热门的应用层开发),可能会出现大量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岗位。而一些基础性、前沿性但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例如底层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某些理论研究),可能依然面临人才短缺。
“软技能”的不足: 很多时候,除了技术能力,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样重要。如果学生们只注重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这些“软技能”,也可能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

总结来看:

计算机专业是否会供大于求,不能一概而论。

整体而言,对高质量、专业化、具备创新能力的CS人才的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保持强劲。 科技创新永不停歇,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都为CS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然而,如果“转CS潮”导致大量学生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钻研,或者集中涌向少数热门且饱和的方向,那么在特定领域和岗位上,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出现“质”上的供大于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性失衡。 技能与需求的错配、方向上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才是未来需要警惕的风险。

因此,对于正在学习CS或考虑转CS的同学来说,与其盲目跟风,不如:

1. 深入了解自身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技术领域。
2. 注重打牢基础,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底层原理,这比掌握某个快速变化的框架更重要。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 持续学习,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适应力,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功”。
5. 重视“软技能”的培养,提升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有价值的CS人才,而不是众多“普通CS毕业生”中的一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我觉得大家疯狂想转的专业不是CS 而是AI。也就是想做的都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内容。

真正想踏踏实实学编程,研究计算机的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奔着AI大数据这一类去的,觉得听起来高大上,可以找到好工作拿到高工资。比如我周围,有学心理学转来的,有学语言学转来的,有学统计转来的,有学物理化学生物转来的,都已经拿到原专业硕士。

我不是说反对或者觉得自己CS专业出身就觉得高人一等,而是当你想要踏入这个行业学这门学科,至少需要打好基础,不是一上来就整空中楼阁。有的人是 编程能力很差又不愿意学,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一窍不通,只知道和你说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还说着什么“我只要有好的idea,实现的事交给程序员”“我不想当程序员,我要当数据科学家/AI算法工程师”这样的话.... 那就真心祝愿你们愿望都实现:)

另外,真正优秀的工程师总是很少的,不用担心供大于求的问题。就 不要盲目随波逐流吧,确认自己喜欢 自己适合更重要。

至于难不难,看具体啦,学个皮毛写写代码谋生什么的 只要努力肯定不难,但研究底层的那些计算机理论啦 系统啦 编译器啦 语言啦 优化啦 肯定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些年,一股“转CS潮”席卷了高校校园。你我身边,总能听到不少原本就读金融、商科,甚至是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同学,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科学。这种现象的背后,自然有着对高薪、广阔就业前景的普遍期待。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同一赛道,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计算机专业会不会面临供大于求的窘境?要.............
  • 回答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似乎选择脱离集体,对班级聚会聚餐表现出冷淡甚至抗拒的态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个人和环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个人主义的兴盛与价值观的转变: 自我实现与个人成长成为优先项: 90后、00后一代在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颇为棘手的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供需不匹配”能够完全解释。我们要理解这种“农民工数量减少、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加,导致工厂招工难、大学生找工作也难”的结构性失业,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社会经济肌理。首先,我们来分析“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少”这一端。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驱.............
  • 回答
    现在的大学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有水平、有思想”的气质,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我说,这背后可是有不少道道儿。首先,信息时代的“赋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咱们现在这年代,信息爆炸是常态。以前,知识的获取渠道是多么有限?图书馆、少数的权威书籍,还有老师的课.............
  • 回答
    在我看来,现在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确实不如从前那么高涨,这种变化挺让人玩味的。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大家的时间都被占满了。你想啊,现在的大学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上课、考试那么回事儿了。课程难度在加大,老师留的作业、小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人能观察到的现象。感觉现在大学校园里,男生主动去“追”女生的热情,似乎不像过去那么高涨了。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尽量说得明白些。首先,社交圈子的变化是很重要的一点。过去大家可能更多的通过线下活动,比如社团、班级活动、甚至是老乡会.............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是不少考生和家长近些年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甚至可以说是触及到了不少人心中的那根弦。从表面上看,推免比例的增加,确实压缩了统考生的空间,让人感觉“考研的路更窄了”。但咱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为什么会出现推免比例增.............
  • 回答
    《史记》的价值与当下质疑:一部经典如何遭遇时代之惑《史记》,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呕心沥血创作的煌煌巨著,无疑是中国史学史乃至世界史学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更在于其开创性的史学理念、精湛的叙事艺术以及深远的思想内涵。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这部.............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文化、社会心理以及时尚演变等多个层面,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现在女生穿洛丽塔、JK、汉服等服饰在公共场合越来越普遍且被大众接受,而男生在这方面似乎没有类似“对应款”的突出流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服饰的社会接纳度本来就存在性别差异。长久以来,女性服饰在“.............
  • 回答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经济、社会、政策等方方面面,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有差异。但若要概括一些普遍存在的、推波助澜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科技进步与技能鸿沟的加剧 “赢者通吃”的市场效应: 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极大地放大了少数优.............
  • 回答
    中国足球在上世纪80、90年代与日本足球的水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时期中国队还略占优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足球发展的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差距也日益拉大。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那个年代,中国足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涉及社会、心理、技术等多个层面。虽然网民整体学历在提高,但网络上的主流言论却可能呈现出反智的倾向,这并非矛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主流言论”的定义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上的主流言论”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指.............
  • 回答
    这确实是近些年音频行业里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唏嘘的现象。一边是 HiFi 耳机市场如火如荼,新品迭出,吸引了大量玩家和关注;另一边,曾经的客厅王者——HiFi 音响,似乎正经历着一段漫长的“寒冬”。为什么 HiFi 耳机市场越来越大?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
  • 回答
    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机器学习领域,尤其是工业界和学术界这俩“亲兄弟”,为啥感觉界限越来越模糊,又为啥很多人在这俩赛道上纠结。顺便也聊聊,要是想在这行里混,到底是早早去实习“尝鲜”,还是埋头在学术里“打磨内功”,各有什么讲究。工业界与学术界的“界限模糊”进行时以前吧,感觉学术界就像是象牙塔,研究那.............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现在确实看到越来越多年轻女性在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能够独立拥有自己的房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因为它涉及到经济独立、个人价值观以及婚恋观的方方面面。至于说在恋爱前买房,究竟是让她们“更容易嫁出去”,还是“更难”,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
  • 回答
    3A 大作,尤其是那些投入巨额资金、历时多年打磨出来的产品,越来越注重剧情,这可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商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玩家品味的进化与成熟首先得承认,玩家群体在成长,大家的口味也在变。早些年,轰轰烈烈的动作场面、炫酷的特效、挑战性的难.............
  • 回答
    要说中国青少年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这事儿吧,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你非要问“越来越不关心”是不是真的,我得跟你掰扯掰扯。表面上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好像是变“佛系”了。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内容多得跟淹没似的。短视频平台、各种社交媒体,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过来,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政策,从社会热点到明.............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中关于社会女性化的设想,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下赛博朋克风潮盛行的背景下,更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他当年的预言,放在现在还能打几分?社会究竟会走向何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刘慈欣的那个设想本身。他在书中提出的社会女性化,并非简单地说女性地位上升,而是描绘了一种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现在想找回当年那种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历史剧,难度是越来越大了。不是没有好剧本,也不是没有好演员,而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让那些“慢工出细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像94版《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的“神作”,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