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何时开始“BAT”变成了“AT”,百度为何掉队了?

回答
从何时开始“BAT”变成了“AT”,百度为何掉队了?

“BAT”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指的是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这三个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BAT”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用“AT”来指代阿里巴巴和腾讯,而百度似乎逐渐掉队了。

“BAT”到“AT”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背后是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战略和执行的差异。

一、 “BAT”时代的确立(大约在2010年之后)

在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经历了PC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一家独大,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阿里巴巴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改变了中国的购物习惯。腾讯则凭借QQ和后来的微信,连接了亿万用户,构建了社交网络。这三家公司在各自的垂直领域都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并且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实现了商业化和盈利。

百度: 搜索广告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搜索技术和市场份额在中国遥遥领先。
阿里巴巴: 淘宝和天猫成为线上交易的核心平台,支付宝解决了支付难题,形成了完整的电商生态。
腾讯: QQ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占据了统治地位,微信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其社交霸主地位,并开始探索移动支付和游戏等领域。

在那个时期,这三家公司在用户规模、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表现上都非常亮眼,因此被合称为“BAT”,成为了中国科技行业的代名词。

二、 “AT”时代的悄然兴起与百度掉队的过程

大约从2014201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并且更加注重生态构建、用户连接和数据驱动。在这个过程中,“BAT”的格局开始出现裂痕,百度逐渐显露出掉队的迹象,而“AT”的说法开始流行。

百度掉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战略和执行的失误:

1. 移动互联网浪潮的错失与转型不力:
移动搜索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APP生态的崛起,如微信、今日头条等,直接触达用户,削弱了传统搜索引擎的入口地位。百度虽然也推出了移动搜索产品,但其用户习惯和产品形态的迁移未能完全跟上。
O2O(线上到线下)的失利: 百度曾经大力投入O2O业务,如糯米网、百度外卖等,希望复制其在信息搜索上的成功。然而,由于竞争激烈(美团、饿了么)、自身战略摇摆和执行效率问题,这些业务最终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消耗了大量资源。
信息流广告的反应迟钝: 随着内容消费模式的转变,信息流广告成为重要的变现方式。百度在信息流方面起步较晚,未能有效应对今日头条等新兴内容平台的挑战,虽然也推出了百家号、百度信息流等产品,但与竞争对手相比,其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效果存在差距。

2. 人工智能战略的定位模糊与变现困境:
AI的战略定位: 百度很早就将人工智能(AI)定位为公司未来的核心战略,投入了大量资源在AI技术研发上,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
“ABC”的愿景与现实: 百度曾提出“ABC”(AI、Big Data、Cloud)的战略,希望将AI能力赋能各行各业。然而,从“BAT”到“ABC”,其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但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变现速度,以及能否形成如同搜索和电商那样稳固的生态,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变现模式的单一: 百度收入高度依赖搜索广告,一旦搜索广告市场受到冲击或监管政策变化,其营收便会受到较大影响。而AI的变现周期长,且需要构建新的生态和商业模式,这使得百度在转型过程中显得更加艰难。

3. 生态构建的短板与边界模糊:
社交和连接能力弱: 与腾讯在社交领域拥有微信这样的国民级产品不同,百度在连接用户和构建强社交关系方面一直存在短板。社交是构建用户粘性和生态封闭性的重要基础。
电商生态的竞争: 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态闭环,从交易、支付到物流,用户高度依赖其平台。百度在电商领域的尝试,如乐视合作等,也未能形成气候。
边界模糊与主业不突出: 在发展过程中,百度尝试了太多业务,如地图、贴吧、知道、音乐、视频等,但这些业务大多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稀释了其在搜索核心业务上的投入和专注度,也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生态效应。

4. 公司治理与人才流失:
管理层变动: 百度在某些时期也经历了一些管理层变动和组织架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战略的连续性和执行效率。
人才吸引与留存: 随着BAT格局的变化,一些优秀的互联网人才也开始流向更有前景的公司,对百度的人才梯队和创新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 “AT”时代的特点与百度在其中的位置

阿里巴巴: 继续在电商、支付(支付宝)、云计算(阿里云)、物流(菜鸟)、新零售等领域深耕,构建了庞大且多元化的商业帝国,并且在海外市场也积极扩张。
腾讯: 在社交(微信、QQ)、游戏、内容(腾讯视频、腾讯音乐)、金融科技、云计算(腾讯云)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投资并购进一步巩固其生态优势。
百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过程中,虽然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发进展,并在自动驾驶(Apollo)、智能音箱(小度)等领域有所布局,但其核心的搜索业务面临挑战,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支撑,整体市值和影响力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有所下滑。

从“BAT”变成“AT”,并非意味着百度的终结,而是互联网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公司的战略选择、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是其未来的希望,但如何将AI技术转化为用户喜爱、商业成功的强大产品和服务,并构建起有竞争力的生态系统,仍然是百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总而言之,“BAT”到“AT”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是市场竞争、技术变革和公司战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百度掉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其在移动互联网转型、生态构建和战略聚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挑战,需要时间来克服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谷歌失去了中国,依然成为世界的谷歌,百度从此独占了中国,却变成了莆田人的百度。我是一个福建人,而莆田是福建底下的一个地方,理论上,我的辈分都比现在的百度大一点。

商业社会,很怕竞争,因为这样会降低利润,加大成本。但真实的商业社会,却绝对不能少了竞争,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能够越吃越大的独食市场,如果一个市场没有了竞争对手,那也就离自己被送进坟墓不远了。

百度在有谷歌竞争的时候,是最靠近世界的时候,那时候,它是真正的BAT,站在第一个字母打领头毫不脸红。失去了最强的竞争者后,谷歌没有了中国,依然还是世界级的公司,但百度,却也同样正在远离世界。它躲在中国的襁褓里无忧无虑,不太需要担心竞争,成了一只贪睡的兔子,以为再也不用奔跑,通过做梦就能提前到终点撞线。

阿里一直有京东竞争,后来又多了个拼多多,这些缠斗会让它不太敢躺下来睡觉,即使感到疲惫了,也只能像马那样站着打个盹,腾讯的社交虽然一家独大,但这玩意儿本身不来钱,真正来钱的是游戏之类的项目,而游戏一直就是个激烈厮杀的大战场,它也显然没有躺下来睡一觉的空闲,唯有百度,没了谷歌,其他都是渣渣,发不起挑战,形不成威胁,它反正有强烈的预期,知道在很长时间内谷歌都不会杀回来,而别人又不够打,自然就少了精神头。

缺乏竞争,永远是商业社会的大忌。滴滴在一众竞争者的围剿下快速成长,但当它一统江湖之后,也就成了它最高光的巅峰,自对手消失后,它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成长,市场的大饼,永远不会因为没有了敌人分食之后还会越做越大,也不会因为没有强大的竞争者就能完全独吞,只有旗鼓相当的对手存在,才能共同拓宽商业边界,一起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若无强大的竞争者,单打独斗很难拓宽商业边界,更难开发更大的市场空间,假如谷歌退出前,中国的搜索市场是一百亿,百度可以抢下五十亿,等谷歌退出后,百度有可能独占九十亿,却永远也无法独占百分之百的那个份额,这百分之十,要么萎缩,要么分流,总之就是不会被继承者独占,而在缺乏了竞争者的拓展后,总边界也会不断地萎缩,即使市占率依然保持着那个百分之九十的比例,增长速率却在降低甚至消失,衰亡也就不可避免的提前到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