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明代很多由宦官主管的机构称为“厂”?

回答
明朝宦官专权,权力触角伸向朝廷内外,而他们所主管的众多机构,不少都以“厂”字结尾,这背后既有历史的烙印,也有制度演变的痕迹,更是权力运作的体现。要理解为何这么多宦官机构被称为“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要理解“厂”这个字在明代之前的含义。在明朝之前,“厂”字并非专指宦官机构,它本身在汉语中就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语,可以指代作坊、工场、军营,甚至是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周礼》中就有“司市掌市货之媺恶,辨其物,市籍无奸”。而“市”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也可以被称为“市厂”。再比如,一些手工业生产的场所,也可以被称为“厂”。所以,“厂”作为地名或机构名的用法,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本身带有一定的“经营”或“管理”的色彩。

到了明朝,随着朱元璋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并且对士大夫阶层有所防范,宦官集团的崛起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朱元璋自身对于科举出身的官员,在权力斗争中并不完全信任,他需要一个完全依附于皇权、不受士大夫集团挟制的势力来辅佐他,而宦官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于是,许多原本由官员负责的职能,开始被移交到宦官手中,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执行。

而“厂”这个名称,之所以被广泛用于宦官机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继承与改造:
明朝的宦官机构并非凭空出现,很多是继承和改造了前朝的制度。例如,北宋时期就有“内藏库”,负责管理皇室的财物,也由宦官掌管。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加强皇权的过程中,对这些制度进行了改造和扩张。当设立新的机构时,可能沿用了旧有的习惯,或者选择了一个与旧有机构类似的名称,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二、权力象征与功能定位:
“厂”字在当时可能带有一种“办事”、“执行”的功能性色彩。许多宦官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侦查、监视、搜捕、审讯,或是掌管宫廷事务、负责工程建设等。这些都是非常具体且具有执行性的工作。将这些机构称为“厂”,可能更直接地体现了其“运作”和“管理”的性质。

例如,我们熟知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内行厂”。

锦衣卫:虽然不叫“厂”,但它本身就拥有独立的司法、侦查、逮捕、审讯的权力,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其成员大量由宦官和家奴组成。锦衣卫的设立,就是为了直接监视和制约朝臣。

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才是最典型的“厂”之一。
东厂:由明成祖朱棣设立,最初是用来搜集“靖难之役”期间反对他的官员的证据,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庞大的情报和镇压机构,负责侦查、监视、逮捕、审讯朝野官员和百姓。它直接隶属于皇帝,权力极大,其负责人通常由最受信任的宦官担任。
西厂:是明宪宗时期设立的,比东厂权力更大,主要职责与东厂类似,但设立时间短,后来被废除。
内行厂:则是在明英宗时期设立,是在锦衣卫和东厂之外,又一个特务机构,同样由宦官掌管,其侦查范围和权力比前两者更广。

这些“厂”的设立,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压制可能存在的反对力量。宦官集团因为与皇帝有直接的人身依附关系,更易于被皇帝信任和控制,所以成为执行这些敏感任务的最佳人选。

三、规避与隐蔽: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厂”这样的名称,可能也包含着一种规避或隐蔽的意味。尤其是对于那些权力极大的特务机构,如果直接以“司”、“局”、“院”等更正式的官僚名称命名,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警惕。而“厂”这个字,相对来说更偏向于一个职能部门的称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敏感度,或者更容易被理解为是一个“办事”的机构。

当然,这不是说“厂”就完全没有监管,事实上,这些“厂”的权力往往比正式的官僚机构更大,并且往往凌驾于法律之上。但从名称上看,它可能显得不那么“张扬”,更符合一些秘密行动的属性。

四、权力运作的“圈子”:
另外,从权力运作的角度来看,宦官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他们之间互相提拔,共同分享利益。设立以“厂”命名的机构,也可能是一种内部的划分和管理方式。例如,某个“厂”可能负责某个特定的区域、某个特定类型的情报,或者某个特定的项目。这种分工合作,使得宦官集团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各个方面的事务。

五、历史延续性与改革:
虽然明朝是宦官机构蓬勃发展的时代,但这种趋势并非一蹴而就。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宦官的权力大小和其机构的设置也会有所变化。当旧的机构被废止,新的机构被设立时,往往会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和权力格局来命名。而“厂”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名称,在多个时期都得到了沿用和发展。

总而言之,明代许多由宦官主管的机构被称为“厂”,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它既有汉语词汇的本义,也体现了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宦官集团的崛起,是权力运作、功能定位、规避隐蔽以及历史延续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厂”的设立,极大地加强了皇权的控制力,但同时也成为了明朝政治腐败和衰落的重要诱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啊,是不是只要举出来反例就可以啊。

局:太子司经局(文官)请。

监:钦天监(天文生,文官,方士乱七八糟的)请。

司:六部下辖的二级机构里绝大多数都是各种司(文官)请

厂:工部清江浦造船厂(文官主管)请

至于宦官为什么会掌管这么多带厂字的机构呢。

那是因为,在明代,宦官及宦官机构是国家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宦官是国家政治的合法参与者。


和一般人理解的不太一样,明代的宦官体系是整个国家运行体系的一部分,一开始就包含在整体设计和构想之中。

宦官系统负责的一个是各种生产生活性部门,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各种厂局,什么盔甲厂,军器厂,火药厂,酒醋面局等等

还有一部分是参与政治事务的衙门,杰出代表是十二监和各地的钦差内官衙门。

十二监自不必多说,而钦差内官衙门则是奉敕驻守各地,任务性质不同的各种内官,比如镇守内官,监枪内官,守珠内官等等。其中明代前期,镇守内官与镇守武臣和参赞文臣一起号称三堂,这就是明代前期,地方上盛行的三堂体制。具体可参见胡丹的《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宦官专权,权力触角伸向朝廷内外,而他们所主管的众多机构,不少都以“厂”字结尾,这背后既有历史的烙印,也有制度演变的痕迹,更是权力运作的体现。要理解为何这么多宦官机构被称为“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要理解“厂”这个字在明代之前的含义。在明朝之前,“厂”字并非专指宦官机构,它本身在汉语.............
  • 回答
    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聊到明朝,很多人会忍不住“黑”一把,各种槽点、失败之处说起来头头是道,仿佛明朝就没干过什么好事;而一说到清朝,特别是后期,好像支持者、赞美者又多了起来,觉得它也是有可取之处,甚至有些时候还被描绘得挺正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且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明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人不可貌相”,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甚至是有意识地,根据一个人的外表来评判他们。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深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因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一、 根植于大脑的“捷径”:进化.............
  • 回答
    关于明末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与历史评价,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明粉(明朝支持者)不承认八旗“真的很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认知、文化心理和政治立场的交织: 一、历史认知的偏差:将八旗视为清朝的“逆贼”1. 八旗是清朝的军事力量 明粉往往将八旗视为清朝政权的军事支柱,认为其存在本身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产生类似的困惑:“明明读了很多书,为什么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懂?” 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阅读的本质、知识的转化、以及我们与现实世界互动方式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阅读的“量”与“质”:并非所有阅读都等同于理解.............
  • 回答
    说实话,很多人即便知道 JavaScript 的“伪”面向对象(prototypebased)和那些刻意模仿类(class)实现的模式,仍然乐此不疲地去实践,甚至觉得“真香”,这背后其实有一番挺有意思的逻辑和历史渊源。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认为 JavaScript 是“真的”类继承,更多的是一种历史.............
  • 回答
    关于明朝贪官的讨论,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将“薪水低”简单等同于“贪污有理”,仿佛官员的低薪水是他们贪婪的天然借口。这种说法之所以普遍,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聊聊。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明朝官员的俸禄确实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微薄。以正德年间的《大明律》为例,一个六品官的年俸也就几.............
  • 回答
    关于“明粉认为汉唐没有明朝强大”的观点,需要从历史背景、比较维度、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历史事实的差异,也涉及文化认知的主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性1. 朝代的性质与时间跨度 汉唐:汉朝(前202年220年)和唐朝(618907年)是.............
  • 回答
    “公务员工资不高,但很多公务员看起来很有钱”的这种现象,确实是很多人感到困惑和好奇的。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收入构成并非只有“工资”很多人理解的“工资”仅仅是银行卡上每月到账的固定薪水。但公务员的收入构成远不止于此,尤其是在一些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我生活的写照,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生活里那道怎么也绕不开的尴尬坎。明明眼前堆着一堆亟待处理的“正事”,可能是工作报告、家庭账单、或是某个早就该开始的项目,但手指却像是被什么神秘力量牵引,熟练地打开浏览器,点开那些熟悉的网站,然后,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被吸走了。这种状态,说白了,就是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蔡明亮电影美学的一个核心,也是不少观众,包括你在内,会感到困惑的那个点。确实,对于习惯了传统叙事节奏的观众来说,蔡明亮电影中那些看似“过长”的长镜头,很容易让人产生“导演是不是有点啰嗦了”的疑问,甚至觉得它脱离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变成了一种干扰。但恰恰是这些“过长”的镜头,却是理解蔡明.............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科学、社会、心理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尽管科学界普遍认为目前市面上已批准的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但公众的不信任感依然普遍存在。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信息不对称与科学传播的挑战 科学的复杂性与专业门槛: 转基因技术本身是高度复杂的生物技术.............
  • 回答
    明明已经读到研究生,按理说比大部分人都往前走了好几步,学识、眼界都应该更宽广,心态也应该更成熟才对。但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有一种更深的、更难以言喻的焦虑感悄然滋生,甚至愈演愈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因为“书读得多”。一、认知的深化与“无知之耻.............
  • 回答
    港片虽然客观上经历了衰落期,但其形成的“港风”之所以能让很多年轻人念念不忘,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不仅仅是怀旧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剖析:一、 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时代记忆的载体: 黄金时代的辉煌烙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无数经典作品,如吴宇.............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困惑又心疼的现象。明知道晚上一个人出门可能存在风险,但还是有很多女性会这样做。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而是交织着现实的无奈、社会的要求、个人选择,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侥幸心理。咱们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不得不说的是“ necessity”——现实的逼迫。生活这两字儿,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
  • 回答
    明朝后期,特别是崇祯年间,的确是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政治腐败达到顶峰,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然而,我们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声音,认为明朝的统治“挺好”,甚至为之“洗白”。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洗白”,而是更复杂的心态和认知在起作用。要理解这.............
  • 回答
    网上购物,尤其是从官方旗舰店购买,本应是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保障。然而,不少消费者却发现,即使是官方旗舰店,商品的质量似乎也比线下专柜有明显差距。这不禁让人质疑:网购真的能省钱吗?官方旗舰店的质量疑虑:并非所有“旗舰”都名副其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官方旗舰店”这个概念。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品牌方直接运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明明有那么多关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摆在眼前,为什么质疑中医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我尝试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更清晰地呈现这个问题。1. “有效成分”与“中医理论”之间的鸿沟这是最核心的矛盾之一。我们不可否认,现代.............
  • 回答
    “黄种人”这个称谓的起源和演变,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尽管许多中国人皮肤并不明显偏黄,但“黄种人”这个标签却被广泛使用了很长时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探讨: 1. “黄种人”概念的起源:历史的误解与分类的尝试“黄种人”这个概念并非源于中国人自身的认同,而是西方科学家在19世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