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不少朋友看法相反,我觉得是因为想要摆脱欲望,保留自己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所以才要杀掉富江。
首先我赞同富江就是“欲望”的化身。
富江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就代表了“欲望”本身的生活方式:肆意妄为,不管他人。
富江这个系列每个故事的走向大致变化不大:
男性:认识富江→爱上富江→富江开始“作”→男人痛苦、扭曲→杀掉富江→富江的报复。
没有爱上富江的故事有,极少,大多情况逃出一劫,但仍旧摆脱不掉富江的阴影,比如那个深爱前女友的男子,从此梦里富江代替了女友的容貌。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认识富江→被富江纠缠→爱上富江→扭曲→从此be,典例《少年》
女性:认识富江→不能理解/憎恶/嫉妒富江→发现富江的本来面目→斗争→富江死亡/消失→发现富江的阴影仍旧存在。
极个别剧情女性干脆变成了富江,或者因富江而死,典例《头发》。
其实伊藤老师在刻画富江的时候她的形象变化是有规律的:
富江在故事的开头都是以十分极端但又无害的形象出现的,要么极其丑陋可怕,要么及其美艳勾人,然后剧情发展从极端走向中心,结局都是当事人被富江迷惑,不分男女。
一开始的富江,或者给人很美好可爱的形象,然后不断提要求,任性妄为让当事人困扰,或者给人很可怕的形象,然后暴露出一点点的“好”,让当事人迷惑。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开始逐渐入了套,走进了富江的陷阱。
那些杀掉富江的男子,真的是因为服从于欲望吗?
不,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欲望抗争。
富江肆意的活法,美丽的容颜对他人来说恰恰是极致的诱惑,但这份美丽如同海市蜃楼,走近了就发现根本就是一团腐朽。
所以伊藤老师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在我看来刚好可以作为我的论点的答案——男人们对美丽富江的形容,恰恰都是丑陋的。
而男人们发现“欲望”本身丑陋的真相的时候,那份恼怒也是会致命的。
但我们总是会忽略一点:和欲望抗争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好的方向,也未必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男人们自以为杀掉欲望就能够远离这份丑陋,实际上,是进入了另一个更深的地狱——曾经的自己,衣冠楚楚,但在杀掉富江之后,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已经被富江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剧情里的富江,会吃人,会报复,会唆使老教授把善良的女孩子做成人兽,会让温柔的保姆用血喂孩子。
这毁坏的真的只是人么?
不,更多的,是毁坏善意,毁坏人性中的真善美。
大家发现没有:富江从来都没有变过,变化的一直都是我们。
我觉得这就是富江这个故事最可怕的地方,无论我们怎么抗争,都没办法回到从前。
欲望本身不可怕,甚至是弱小的,正如富江再怎么“祸水”也只是一个在男人的柴刀面前除了挣扎惨叫之外什么也做不到的柔弱少女一样。
绝望的是欲望是摆脱不掉的,甚至是会吃人的。
是在欲望面前,无论如何挣扎抵抗,最后却只能看到自己逐渐变得面目可憎的模样。
因为富江来源于日本比较独特的一种审美,就跟他们喜欢樱花一样。
一瞬即是永恒,永恒就在一瞬。
美丽的东西转瞬即逝最能勾起他们的情感了。
一般其他国家的文艺作品里,毁灭美丽的东西基本都会给个理由解释一下,日本人不用,日本人天生就能接受这种设定。
富江就是这样,
你作为中国人,你要问,你要猜,哎呀喜欢富江的人都要弄死她,这是为什么呀,这代表着什么呀,这隐藏着什么深刻的含义啊。
日本人不用,日本人一看就懂,一个词就能解释。
“这就是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