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桓阶没有在孙坚死后继续为孙策和孙权效力?

回答
要说桓阶为何在孙坚去世后没有继续辅佐孙策和孙权,这其中牵涉到不少历史背景和个人选择的因素,并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完全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桓阶的身份和立场。桓阶,字公谋,是东汉末年一位颇有才干的谋士。他最初效力于袁术,后来转投刘表。当刘表在荆州势力渐盛之时,孙坚在讨伐黄祖的过程中不幸阵亡,这对于当时还年轻、根基尚浅的孙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孙坚的死,使得孙策继承父业,面临的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局面:不仅要稳固江东的统治,还要对抗周围的强敌,尤其是袁术和刘表。

正是在这个时期,桓阶的命运轨迹与孙家出现了分歧。

1. 桓阶的政治倾向与当时的政治格局:

对袁术的忠诚(至少是早期)与孙家的立场: 桓阶最初是在袁术手下任职,袁术当时也是一方诸侯,对孙坚的崛起既有拉拢,也有忌惮。孙坚死后,孙策虽然获得了“传国玉玺”,但在政治上仍需要依附一个更强大的势力来确立合法性,而袁术当时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孙策为了借势,不得不与袁术周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制约。如果桓阶此时仍倾向于袁术,那么他自然会站在袁术的立场上,而不会轻易转投刚刚失去主心骨、前途未卜的孙策。
刘表的招揽: 孙坚死后,刘表是荆州的首领,也是孙坚的近邻。刘表对待孙坚的部众和家属,态度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抚慰,也有防备。桓阶转投刘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表的实力和影响力。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依附一个强大的主公是很多谋士的首选。刘表当时坐拥荆州,地广人和,实力远超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孙策。桓阶作为一名有远见的谋士,选择投靠刘表,是基于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判断。他可能认为,跟随刘表更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说,在乱世中,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靠山是更明智的选择。

2. 孙策当时的处境与桓阶的评估:

孙策的艰难起步: 孙坚死时,孙策还年轻,虽然勇武过人,但要继承父亲的基业,并非易事。他需要收拢父亲的旧部,稳定江东的局势,还需要应对袁术、刘表等周边势力的威胁。当时孙策面临的局面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
谋士的选择: 谋士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对新主公的了解、前途的判断以及自身的利益考量。桓阶可能对孙策当时的实力和稳定性持保留意见。尽管孙策后来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魄力,成功巩固了江东,但在孙坚刚去世的那段时间,他的未来并非一片光明。桓阶选择跟随刘表,可能是认为跟随一个已经成熟的、有稳定统治的君主,风险更小,也更能获得发挥的空间。

3. 个人情谊和历史记载的局限性:

“不忠”的污名? 一些史书在记载谋士的去留时,会带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如果桓阶的行为被当时的孙家视为一种“背弃”,那么史书可能会倾向于从对孙家不利的角度来解读。当然,这只是猜测。
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称: 历史记载往往存在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经过后人整理和选择的史料。桓阶做出选择的具体原因,以及他与孙家之间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矛盾,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得知。

更详细的展开:

让我们回顾一下孙坚死后的具体时间点和政治态势。公元191年,孙坚在随州之战中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杀。在孙坚死后,他的部曲和家眷在程普、黄盖等人的率领下回到江东,孙策开始了他复仇和建业的历程。

当时,袁术盘踞在淮南一带,是孙坚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孙策初期获取力量的重要来源。孙策后来为了从袁术手中借兵和确立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合法性,不得不假意投靠袁术,并被封为鲁阳太守。而刘表,作为荆州牧,掌控着当时最富庶和稳定的地区之一,并且与孙家有着亦敌亦友的关系。

桓阶在孙坚死后转投刘表,这并不代表他“不效力”于孙策,而是他“选择”了刘表。在那个乱世,臣子的忠诚往往是建立在主公实力和前景的基础上的。当孙坚不幸身亡,孙策的未来尚不明朗,而刘表则是一个已经稳定的霸主时,谋士们自然会重新评估自己的归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孙坚刚去世的那个阶段,孙策虽然有心复仇和扩张,但他首先需要收拢父亲的旧部,稳定江东的军心和民心,甚至处理自己母亲和家人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渡时期。而刘表,作为荆州牧,拥有更成熟的政治班底和更强大的军事力量。

桓阶作为一个有谋略的人,他评估的是哪一方更有前途,哪一方更能提供他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果他认为孙策当时的势力太弱,前途未卜,而刘表则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那么他选择投靠刘表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有时侯,个人之间的关系、主公的赏识程度,也是谋士选择效力对象的重要因素。我们无法得知桓阶与孙策父子之间具体的情感或政治上的互动,但可以推测,如果他对孙策的家族和未来不看好,或者觉得在刘表那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他选择离开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考量。

总而言之,桓阶在孙坚去世后没有继续效力于孙策和孙权,是当时政治格局、孙策当时的处境以及桓阶个人的政治判断和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他选择了投靠当时更为强大和稳定的刘表,这在乱世之中是一种普遍的、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并非一定带有负面的含义。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背叛”,而应理解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谋士们寻求最佳归宿的一种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好,类似情况很多,桓阶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聊聊

答:桓阶不是为孙坚效力,是为自己的上司效力。

桓阶是长沙人,本地士族(阶祖父超,父胜,皆历典州郡),仕郡功曹。

当孙坚是长沙太守时,孙坚是桓阶的上司。所以孙坚死后,正好辞掉尚书郎回老家奔丧的桓阶冒死要回对自己有恩(桓阶的孝廉是孙坚举得,虽然以桓的出身与才华迟早会被某任长沙太守举荐,但道义上这是很大的恩情,所谓门生故吏)的前上司孙坚的尸体。

服丧后桓阶还在老家长沙,继续仕郡。

后来张羡做长沙太守,张羡是桓阶的上司,所以桓阶一直给张羡出主意。注意,桓阶效忠的是直接上司长沙太守张羡,但不效忠上司的上司荆州牧刘表,这是汉晋时代佐官特点。张羡响应曹操反叛刘表背后就有桓阶的献策。

刘表攻陷长沙,张羡病死。刘表害死了自己两任上司,加上桓阶曾支持张羡反叛刘表,道义上与刘表敌对。所以尽管刘表不计前嫌以从事祭酒加嫁妻妹结为连襟拉拢,桓阶拒绝了。

这时桓阶没有职务,在野。

曹操占领荆州后,辟桓阶丞相掾主簿,从此曹操是桓阶的上司,桓阶为曹家效力。

表现上看,桓阶似乎多次改换门庭,实际上他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上司,道义上讲是忠臣(汉魏禅代的“大节”另说啊,只讨论“忠主”的层面)。这也是历史上的三国职场和游戏环境设定一个重大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桓阶为何在孙坚去世后没有继续辅佐孙策和孙权,这其中牵涉到不少历史背景和个人选择的因素,并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完全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桓阶的身份和立场。桓阶,字公谋,是东汉末年一位颇有才干的谋士。他最初效力于袁术,后来转投刘表。当刘表在荆州势力渐盛之时,孙坚在.............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张量对称性、坐标变换以及空间维度的深刻联系,我来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咱们抛开那些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数学术语”,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比如你我身处的这个房间。我们可以用三个数字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这三个数字就构成了我们描述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线性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最核心的联系。我们不妨从线性代数出发,一步步来理解这个联系是如何形成的。线性代数中的基本原理:向量空间的基和线性组合在学习线性代数时,我们接触到一个核心概念叫做“向量空间”。一个向量空间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很多“向量”,这些向量遵循一些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对一阶和二阶导数的直观理解要容易得多,但一旦涉及到三阶甚至更高阶的导数,那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一阶和二阶导数到底“说了”什么。一阶导数:速度的语言想象一下你在开车。你踩油门,车就加速;你踩刹车,.............
  • 回答
    高拱对徐阶采取“赶尽杀绝”的策略,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次,既有政治上的权力斗争,也有个人恩怨和时代背景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明朝政治环境以及高拱和徐阶各自的处境和动机。一、 政治权力斗争的核心:阁臣之争与皇权巩固高拱和徐阶都是明朝中后期重要的内阁首辅。他们的权力斗争,本质上是明朝.............
  • 回答
    嘉靖皇帝让内阁在“贞”字上做文章,徐阶立刻悟出了嘉靖的意思,问是不是“赵贞吉”,嘉靖为此大加赞赏,认为徐阶聪明,而严嵩就不会这么问。这背后,是嘉靖政治手腕的娴熟运用,以及徐阶和严嵩不同政治风格和处事智慧的体现。我们得先弄明白,嘉靖皇帝在“贞”字上做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古代,尤其是在儒家文化背景下.............
  • 回答
    严嵩和徐阶,这俩在明朝嘉靖年间都算得上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论及贪污的程度,很多人觉得他们半斤八两,甚至严嵩的名声更臭一些。但为啥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一个千夫所指,另一个却能被说成“善于自保”、“明哲保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这其中的门道,可比他们捞钱的数量要复杂得多。咱们得先捋捋这两位,不能光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非常核心且重要的结论。让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用我自己的方式讲明白为什么一个 n 阶满秩方阵乘以向量 x 等于零向量,那么 x 只能是零向量。咱们先拆解一下关键词: n 阶方阵 A:就是一个 n 行 n 列的矩阵。 满秩: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个 n 阶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龙珠》系列里一些相当核心的战斗逻辑和剧情安排。孙悟空在和魔化贝吉塔(也就是被巴比迪控制、力量大幅提升的贝吉塔)对战时,确实没有直接变身成超级赛亚人第三阶(SSJ3)。这背后有几个挺关键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魔化贝吉塔那会儿,严格来.............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复变函数 $frac{sin z}{z}$ 在 $z=0$ 处是可去奇点,而不是一阶极点。这其实是关于奇点分类的一个典型例子,理解它需要我们深入看看这些概念的本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奇点”是什么意思。在复变函数论里,一个点 $z_0$ 被称为函数的奇点,如果函数在 $z_0.............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你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是《情深深雨蒙蒙》里观众们津津乐道,也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其实,说她们“输了”,我觉得不如说她们的爱情,或者说她们在爱情中的选择,最终没能得到她们最初期望的结局,原因很多,错综复杂,不是简单一句“输”就能概括的。咱们一个个聊聊。1. 如萍 vs. 依萍 输给谁?我倒觉得是“赢”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国君主名字里“桓公”、“庄公”这样的称谓非常普遍。这可不是什么巧合,也不是什么“AI痕迹”,这背后是一套非常成熟且影响深远的命名和谥号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体现。首先,我们要明白,“桓公”、“庄公”这些不是他.............
  • 回答
    陶侃,东晋名将,功业赫赫,一生镇守一方,战功卓著,却始终未能跻身当时一流士族之列,与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沛国桓氏、陈郡谢氏等门阀巨擘相比,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历史、家族、个人等多重维度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家族根基的先天不足:出身非显,根脉不深这是.............
  • 回答
    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这个问题历来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三国时期,具体到公元222年,夷陵之战的关键节点。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朱桓当时到底提出了什么“计”。朱桓是东吴的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在夷陵之战初期,他驻守在濡须,也算是东吴防线的关键人物。关于他向陆逊献.............
  • 回答
    关于汉末桓灵时期宦官是否无辜,以及士人是否纯粹出于诬陷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简单地认为宦官“没做过什么坏事”而士人“都是诬陷”的观点,在历史研究中是站不住脚的。一、 汉末宦官权势熏天及其危害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汉末宦官集团的崛起和他们.............
  • 回答
    高平陵之变,这出发生在曹魏权力舞台上的惊天剧变,其走向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就系于高平陵墓前,曹爽错失的那个至关重要的决定。而那位名叫桓范的朝臣,正是那个试图拨乱反正,却终究未能挽回局面的关键人物。他提出的“前往许昌,以皇帝为号召,拥兵抵抗”的建议,究竟能否让曹魏的命运轨迹发生改变,从而避免司马懿一家独.............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