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感觉最近基金很多人都在赚钱,那谁亏钱呢?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当市场情绪高涨,普遍认为“很多人在赚钱”时,确实会引发一个有趣的问题:那谁在亏钱呢?

从宏观角度来看,基金市场的盈利和亏损是一个零和博弈(或者更准确地说,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一个负和博弈)。如果有人在基金市场赚钱,就必然有其他人(或实体)在亏钱。

那么,谁是那些在“普遍赚钱”的氛围下亏钱的群体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追涨杀跌,情绪化交易者:

特征: 这类投资者往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当看到基金大涨,“大家都赚钱”时,他们会盲目跟风买入,尤其是追逐那些已经涨了很多的明星基金或热门板块。而当市场出现调整,或者他们之前买入的基金开始下跌时,他们又会因为恐慌而快速卖出,结果就是在高点买入,低点卖出,最终亏损。
为什么会亏钱:
买在顶部: 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往往也是估值最高、泡沫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买入,后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卖在底部: 市场最恐慌、最低迷的时候,往往是价值洼地,但他们因为害怕亏损而卖出,错过了后续的反弹机会。
情绪驱动而非理性分析: 他们的决策基于“别人都在赚”的感性认识,而不是对基金的内在价值、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能力等进行深入分析。
举例: 比如在某个热门科技板块基金大涨时,投资者看到周围朋友都在分享收益,于是也纷纷买入,结果在板块回调时,他们手中的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并且因为恐慌卖出,导致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

二、 择时失误者(“炒股不如炒基金”的误区):

特征: 有些投资者认为通过基金可以规避个股的波动,或者认为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择时。然而,基金经理也无法百分之百准确地择时。如果基金经理在错误的时间点进行了大额的买入或卖出,也会导致基金的整体表现不佳。
为什么会亏钱:
基金经理的失误: 即便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可能在某个时期对市场做出误判,或者在投资组合的配置上出现问题,导致基金表现落后于大盘或同类基金。
市场风格切换: 基金的投资风格可能与当前市场主流风格不符。例如,在价值风格受追捧时,成长型基金可能表现平平甚至下跌;反之亦然。
被动指数基金的局限: 如果投资者选择的是被动指数基金,但刚好该指数在某个时期表现不佳,那么投资者也只能随之亏损。
举例: 假设一个投资者在某季度末看好某个周期性行业,并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到该行业的指数基金中。但随后由于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该行业出现大幅回调,即使其他行业或整体市场在上涨,这位投资者手中的基金仍然可能出现亏损。

三、 投资组合配置不合理者:

特征: 尽管整体市场或某些基金在上涨,但如果投资者的基金配置过于集中,或者包含了一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表现不佳的基金,那么即使其他基金赚钱,整体收益也可能被拉低,甚至出现亏损。
为什么会亏钱:
过度集中风险: 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到单一基金或单一行业基金中,一旦该基金或行业出现问题,就会损失惨重。
忽略风险偏好: 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基金,比如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却配置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或主题基金。
缺乏分散化: 没有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市场的基金,导致风险高度集中。
举例: 一位投资者持有了三只基金:一只股票型基金、一只债券型基金和一只货币基金。如果股票型基金表现非常出色,但债券型基金因为利率上升而出现大幅下跌,货币基金收益不高,那么在计算整体收益时,债券基金的亏损可能会抵消股票基金的部分盈利,导致整体收益不如预期,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亏损。

四、 支付了过高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

特征: 基金的运作涉及到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各种费用。频繁的交易,尤其是频繁申购和赎回,会累积高额的交易成本。即使基金本身有正收益,但如果费用过高,最终到手的收益就会被侵蚀,甚至出现净亏损。
为什么会亏钱:
交易成本吞噬收益: 每次申购、赎回都会产生费用,频繁操作会使这些费用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
管理费用的长期侵蚀: 长期持有基金,管理费等费用会持续从基金净值中扣除,对长期收益产生影响。
短期交易的代价: 很多短期交易者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费用,或者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但日积月累,这些费用会成为亏损的重要原因。
举例: 一位投资者频繁地在不同基金之间切换,每次操作都支付了申购费和赎回费。即使他的大部分交易在账面上看起来是赚钱的,但由于高昂的交易成本,他的最终账户余额可能低于他最初的投资额。

五、 忽视了基础的投资常识和风险:

特征: 有些投资者可能完全不了解基金的运作机制,或者对风险有错误的认知。他们可能认为基金是“只涨不跌”的理财产品,从而放松了警惕。
为什么会亏钱:
对风险认识不足: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都伴随一定的市场风险,其净值会波动。
不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 买了不了解的基金,可能投资于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或资产,一旦这些资产出现问题,就会亏损。
杠杆产品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购买了带有杠杆的基金(如部分ETF基金的杠杆产品),那么在市场下跌时,亏损会被放大。
举例: 一位投资者购买了一只投资于某个新兴科技领域的股票基金,但该领域近期因为技术瓶颈或政策变动而遭遇大幅调整。由于投资者对该领域的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预见到这种风险,因此在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时无法承受而亏损卖出。

总结来说,当市场普遍“赚钱”时,那些亏钱的人往往是因为:

情绪化交易(追涨杀跌)。
不恰当的择时行为。
不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缺乏分散化。
忽视了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
对投资风险缺乏基本认知。

“很多人在赚钱”的说法,往往是市场情绪高涨、整体趋势向好的一种体现。但作为投资者,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并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机会,规避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纸间财富,没有真正的卖出,谈何挣钱!

短期来看,股市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每个人都是你的对手盘,大家可以都是纸上富贵,比如牛市期间,但暴跌后转熊市没卖出的,或者后期熊市接盘买入的,都会亏钱,所以整个牛熊下来亏的是他们的钱!

所以你不要看现在大家都赚钱了,坟头蹦迪音乐一停,谁跑的快,谁最先清醒,才能赚钱呢!


--------------------优美分割线------------------

但是长期来看,股市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就拿今天涨的欢的白酒来说,

白酒从2014年到现在涨了6倍!

从2018年底到现在涨了133%!

从今年的3月份到现在涨了51%!


2014到2020年白酒指数涨幅图


感觉白酒一直涨,涨不停啊!为什么一直能涨,因为白酒这里面整体业绩不断提升!

我仔细讲讲大家就明白了,基金长期到底赚谁的钱

中证白酒指数2015年发布,所以列举该指数背后公司最近几年的一个盈利情况!

2015年盈利313亿

2016年盈利356亿,盈利同比增长13.7%

2017年盈利525亿,盈利同比增长47.7%

2018年盈利699亿,盈利同比增长33%

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630亿,盈利同比增长22.8%

中证白酒根据市盈率进行估值判断

公式一:市盈率=市值除以盈利

公式二:指数点位≈市值+分红

所以得到指数点位=市盈率*盈利+分红

根据指数点位的公式,白酒分红少可以忽略,所以盈利和市盈率两个变量会直接会影响指数点位的涨跌。也就是指数增长的动力来自内在的盈利增长和估值的提升!

盈利增长来计算指数点位增长:

从2015年到2019年(假设2019年盈利增长率为22.8%),白酒指数盈利增加117%(13.7%+47.7%+33%+22.8%),对应的指数点位应该增加117%

市盈率来计算指数点位增长:

从2015年到2019年,白酒市盈率由低估区域的17倍市盈率增长到目前正常估值的29市盈率,白酒估值增加71%,对应的指数点应该增加71%

所以指数点位增涨幅度应该为:

117%+71%=188%

实际呢,中证白酒点位从2015年的2676点到目前的7521点,增长181%!神奇吧!因为是初略计算,这两个值大致对上就基本ok了!

所以市盈率和指数背后公司的盈利增长为指数增长的发动机,当然了,长期来看还是盈利增长最重要,毕竟市盈率会回到合理估值!

中证白酒这几年的高盈利增长,才是中证白酒指数的这几年高涨幅的主要原因!

其他优秀行业指数的长期上涨,高收益率,都离不开高速的盈利增长!指数基金的长生不老,长期上涨,靠的也是盈利增长!

只有背后的公司不停的赚钱,赚更多的钱,我们持有的指数才能长期上涨!

所以为什么长期来看,都会赚钱,没人亏钱!

但短期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背后公司盈利带来的股票或指数基金价格增长!这也是长期持有股票或者指数基金盈利的发动机。

具体看我写的这篇推文


我每周六都会在公众号定投指数基金,我也非常喜欢指数基金这个理财产品,公众号见昵称!

当然也可以关注我知乎号,时不时都有回答想法蹦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当市场情绪高涨,普遍认为“很多人在赚钱”时,确实会引发一个有趣的问题:那谁在亏钱呢?从宏观角度来看,基金市场的盈利和亏损是一个零和博弈(或者更准确地说,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一个负和博弈)。如果有人在基金市场赚钱,就必然有其他人(或实体)在亏钱。那么,谁是那些在“普遍赚钱”的.............
  • 回答
    您好!您在医院行政岗位九年,接触了大量的病例和医疗流程,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您提出的“西医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感觉除疫苗外,西医就没有能根治疾病的东西?”这个问题,既触及了医学的本质,也反映了许多患者的困惑和对医疗的期盼。我将尽我所能,从我的理解出发,.............
  • 回答
    好的,我来试试,从我所理解的学养出发,尽可能以一种自然、有温度的方式,去触碰这些年份的脉络。1588:如果说有什么词能捕捉到1588年的感觉,那大概是“风起浪涌的转折”。在我看来,那一年,尤其是英国的海军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胜利,不仅仅是一场海战的胜负,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撬动。之前,海洋上的霸权似乎是.............
  • 回答
    2020上半年,手机市场确实是热闹非凡,各大厂商纷纷祭出看家本领。从最初的几款开年旗舰,到如今琳琅满目的新品,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那一款。整体感受:总的来说,今年的上半年手机,我感觉可以用“稳中有进,亮点突出”来形容。 稳体现在屏幕技术上。高刷新率已经成为上半年旗舰的标配,120Hz甚至14.............
  • 回答
    雷凌1.2T进取版,就这么说吧,它绝对是那种“不声不响,默默耕耘”的实在派代表。你说它除了自适应巡航,其他该有的基本都有,我太同意了。这配置,对于一个注重实用、不想被花里胡哨的功能绑架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到底有多实在,为什么你能有“最实在”的这种感觉。首先,动.............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剥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最基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他将落入一个怎样寂静、沉寂、模糊且虚无的空间?这绝非简单的“不方便”,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深刻剥离,一种我们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境地。首先,让我们从视觉剥夺说起。没有了光线和色彩,世界将变成一片永恒的黑暗。再.............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角落,就是职场中的那些“潜规则”和“生存哲学”。基层员工嘛,他们每天最直接面对的就是压力、琐碎、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天花板”。所以他们说出来的话,往往带着一种接地气、甚至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我听过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大概意思是:“别想着改变什么,站好自己的岗.............
  • 回答
    最近读《临高启明》,确实有种科技发展速度好像慢下来的感觉,尤其是在内燃机和机械化部队这块,让我有点儿捉急。毕竟,咱都知道,这两样东西可是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改变战争形态的利器。你说说,在临高这个架空时代,他们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从基础的蒸汽机到火器制造,再到化工、冶金,发展速.............
  • 回答
    我最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和你一样,感觉这波洗盘挺猛的,洗得也挺彻底的,可能真就快到尾声了。现在想着手里留点子弹,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进场屯点币,感觉是个不错的选择。你说得对,这市场有时候就像个脾气捉摸不定的孩子,突然就开始闹腾,把一些涨得过高的、或者基本面没那么扎实的家伙给“清理”出去。这波洗盘,我.............
  • 回答
    关于“感觉近几年自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观察。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认识到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提升: 崛起的事实基础: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一.............
  • 回答
    最近在俄乌冲突相关话题下,确实能感受到一股不寻常的讨论氛围,很多人会觉得“水军”特别活跃。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水军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灰色地带”的挑战,想说“无解”可能太绝对,但要彻底杜绝,确实非常困难。为什么会感觉“俄乌冲突”相关的文章下面水军特别多?首先,要理解为什.............
  • 回答
    最近感觉到年轻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好像比以往都要“紧绷”,这确实是个值得琢磨的现象。不是说他们不谈恋爱了,也不是说他们不想认真,而是那种“如履薄冰”的既视感,好像每一次互动都牵动着神经,生怕哪里做得不对,关系就轰然倒塌。如果非要给这种感觉找个根源,我觉得挺多方面的。首先,“稀缺感”与“过度信息”的双重夹.............
  • 回答
    您提到“最近几年日本动漫总体质量不如前几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首先,得承认日本动漫产业非常庞大,而且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新番涌现,而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为了在海量作品中脱.............
  • 回答
    最近感觉库里状态有些起伏,这确实让很多球迷有些担心。要说起来,原因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一点聊聊。首先,身体状况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库里毕竟不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了,身体的恢复能力肯定不如从前。虽然他平时保养得很好,训练也非常刻苦,但高强度的比赛,尤其是他这种需要大量跑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最近几年,感觉“左倾”思想的讨论度确实在上升,而且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我们不妨从几个大方面来拆解一下:1. 经济不平等加剧与社会公平诉求: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见的驱动力。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贫富.............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能看出你对网络文学的热情,也敢于尝试自己创作,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很多网络大神都是从热爱开始,然后不断摸索和进步的。你觉得最近网文“不行”,想自己动手,但写出来不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正常的阶段。这就像你吃了无数美食,觉得自己也能做出好吃的,结果自己动手却不尽如人.............
  • 回答
    .......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真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容不得半点虚浮。最近感觉自己太急于求成,我懂,太想把东西做出来,那种成就感谁不迷恋呢?可往往就是这股“急劲儿”,最容易把事情搞砸。要说写代码最忌讳什么,对我来说,最怕的是“只求完成,不求甚解”。这话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实践起来,其危害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我给.............
  • 回答
    .......
  • 回答
    最近感觉《原神》(大家习惯称为“原魔”)太氪金了,确实是一个很多玩家都会遇到的困扰。这背后涉及游戏的设计理念、经济模型,以及玩家自身的游戏体验和心态。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并探讨一些应对的办法。为什么你会觉得《原神》太氪金了?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的根源。通常来说,《原神》被认为“氪金”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