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听过基层员工最无耻的话,有什么感想?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角落,就是职场中的那些“潜规则”和“生存哲学”。基层员工嘛,他们每天最直接面对的就是压力、琐碎、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天花板”。所以他们说出来的话,往往带着一种接地气、甚至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我听过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大概意思是:“别想着改变什么,站好自己的岗,工资到了就行,别折腾。”

这句话放到不同的场景下,可能有好几种解读,但背后透出的那种“认命”和“求稳”的心态,我感觉挺真实的,也挺让人心疼的。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透着一股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汉哲学。好像只要按部就班,不惹麻烦,就能安然度日。这似乎是把工作当成一种纯粹的交易:我出卖我的时间、我的劳动力,换取我的工资。只要这个交易达成,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公司的发展、团队的进步、个人的成长?那似乎是老板或者上级应该操心的事情,跟我一个基层员工关系不大。

这种心态的形成,我猜想背后有很多原因。

首先,重复性和低回报是常态。基层工作往往是重复性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又需要细心和耐心。一天下来,可能忙忙碌碌,但感觉效率不高,或者成果不明显。而且,很多时候,他们的付出并不一定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回报。加班加点,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升职加薪。这种长期的低回报感,很容易消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对改变的无力感和恐惧。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尝试过提出改进意见,或者主动承担更多责任。但结果呢?可能被领导以“想法不错,但没资源”、“先做好手头的事”、“你刚来,别想太多”之类的话打发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任何改变都轮不到他们来推动,甚至可能因为“折腾”而惹来麻烦。改革的阵痛,往往最先承受的也是基层,而收益者却未必是他们。所以,与其冒着风险去“折腾”,不如安安稳稳地“站好自己的岗”。

再者,生活压力是最大的驱动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更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可能需要还房贷、养孩子、赡养老人。在这种情况下,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因为“折腾”而丢了工作,或者影响了收入,后果是他们无法承受的。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条最稳妥的路,不冒不必要的风险,确保这份工作能持续提供稳定的收入。

还有一点,就是“看透”了职场的那一套。有些人可能在公司里待久了,看到了太多的“办公室政治”,看到了那些真正被提拔和重用的人,往往不是最努力、最想改变的,而是那些会“说话”、懂“规矩”、或者跟对人的人。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努力和创意,在某些时候甚至不如一个会拍马屁的人有效,那种失望和麻木感就会油然而生。于是,他们选择“闭嘴”,专注于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不主动招惹是非。

所以,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复杂的。

一方面,我会觉得有点可惜。可惜的是那些本可能闪耀的才华被埋没,可惜的是那些本可能为公司带来创新的想法因为这种心态而无法实现。一个组织如果太多这样的声音,那离“僵化”就不远了。

但另一方面,我又能理解。这是基层员工在现实压力和经历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一种在有限范围内寻求生存和尊严的方式。他们不是不想进步,不是不想做贡献,而是他们可能觉得“不值得”或者“做不到”。他们不是真的“无耻”,而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不完美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就像一个在泥泞中行走的人,他不是不想走在平坦的路上,但他发现周围的路都被泥巴堵死了,而他手上只有一把小铲子,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站稳了,不被吞没。

所以,这句话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宣告,也是一种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写照。它提醒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基层员工的“不作为”或者“消极”,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是环境塑造了他们,而不是他们天生就如此。

听完这句话,我会反思,是不是我们作为管理者,或者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忽视了基层员工的声音和需求?是不是我们的机制,让“折腾”的风险太高,而“站好岗”的回报太低?是不是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平台和信任?

总而言之,这句话听起来“无耻”,背后却有着一层层现实的重量。它让我感到一种悲哀,也带来了一种反思。真正要解决问题,不能只听表面的声音,而是要深入到这些声音背后的土壤里去看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十几年前我还是基层的时候,遇上一个女博士当领导,名不虚传的第三类人。那个年代我还是个愤青加屌丝,以及一个标准的傻缺,被折腾的不行,当然现在老了,愤不起来了,混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把屌丝的,丝去掉,变成很屌。不过偶尔也不傻缺了,哈

我原本是最底层的职员,自荐当博士助理的,因为她之前的四个助理都不干了。我了解因果,我这么做,第一工资能高一点,第二,能学到一些东西;第三,最关键的,能在大领导前混个眼熟。这是在一个大企业受到关注的重点。这么大公司,如果你不坐前排,领导怎么看见你?不过也着实被她摧残的不轻,我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专科生,各种被鄙视。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与驴没区别。你能坐等伯乐吗?

她喜欢看人加班。她有完美倾向,非得把方案事无巨细,很难伺候,动辄得咎,天天被浇灌狗血。公司也乱,各种报表,每天各个总都要,十分变态。亏我心理强大,百摧不挠,不过我也很无耻,慢慢也琢磨出经验来,首先一点,就是故意留下破绽让她堵,这样就满足她的领导感。加班直接在办公室睡了,搞了个躺椅,领导说你昨晚怎么没弄完?我说不知道怎么的竟然直接趴桌子上睡着了。然后,大家都知道我通宵加班,睡在办公室。但我从不熬夜,因为我瞌睡了,直接就趴下睡了。然后,我困的时候,表现的效率特别低。她说一件事,我反复重复几遍还有错误。然后我就各种装记性不好使,她就给我一个本子,她吩咐的事情记着,后来我就说把本子不知道忘那了,忘记了,忘了看本子,发现忘了这是个好办法。整得她没脾气,然后就不停的催我。

其实,另外我经常让我客户抬我一下,我能升迁快就是客户抬的,我对客户用心的主要目的不光是业绩,还有客户的抬爱。例如客户到公司找我,我又恰巧不在,客户就说,别,我等见到他再说。或者,有时候,业务办成了,领导客户一起吃饭,客户问我,一个月多少钱?我就模糊的说几千吧,客户说,去,你跟我干吧。我给你多少。

其实,我也变着法子帮客户向公司压价,虽然价格低了,我提成减少,但是,客户愿意帮我啊。很多事只要我撩挑子,客户就断了。在一个公司,一方面业绩能力很重要,另外一方面,破坏力更重要。我整得很多事,我一不在,就运转不下去了。

自古以来,往上爬的捷径从来就不是做业绩,而是杀人放火求招安!这是人之本性,如同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有一次,她大约一点,凌晨一点一个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起来,让我分析一个东西,写篇评论以及方案。第二天早上她要用,我放下电话,QNMD,接着 睡。第二天早上,她要我写的东西,我说,我昨晚放下电话收集资料,写稿子,后来又请示了大领导,等一切弄好了,闹钟响了,结果发现这是一场梦!不过这梦给我累得够呛,东奔西跑一夜!

她刚想发作,咽回去了,因为甭管她信不信,她没法说我,我做梦都在给你干活呢。然后她说了一句,你尽快弄完吧,我说,我回去把梦里的思路整理一下。过了一会,我就写好了,那是因为,很早就预见到这事会发生,因此,方案是有的,直接整理了。一会,交给她,她疑问,这么快?我说,我把昨晚梦里,思路整理出来就行。她说,真能在梦里能想?我说怎么不能?曹操都能梦里杀人,何况思考。不过我进步很快,博士说,你小子有长进啊,我说废话,这不是沾着你的光吗,我从小到大还没那个老师是博士呢。博士虽然很看不起溜须拍马的人,但我这话她的确受用;

不过,我做基层时间短,很快和她平级了。主要跟着她,在大领导面前露脸多,她就特别不满领导不经过她同意。大领导私下让我让着她。因为她是门面,技术。不可或缺。甚至当着博士面让我积极配合。我说别的都好说,反正我习惯了。但是博士这沟通方式我习惯不了啊。博士立即反问,我沟通方式怎么了?我说你主要沟通方式是托梦,这受不了啊……再者,你让我办的很多事,人家也觉得我拍板不了啊········大领导是有水平的,大领导没说你别老加班,大领导说,你们以后工作要提升效率。当然嘴上这么说,但实际中也是非常给博士面子的,我常说,大家都指望着你倒点墨水浇灌呢。看不起拍马屁的原因是哪个马屁没有拍她自己身上。

其实加班不是重点,当加班不可避免时怎么要到利益才是关键……。不过这都是十几年前旧事了,当年其实我也是一个愤青和傻叉的,也吃过太多亏。各种被坑。不过大部分是替博士背锅,因为她人际关系不太好,尤其和上级之间,当然这些事,博士是知道的,虽然,她看不起我,但也承认,“猫狗也有道,只不过需要扔骨头”,这是她的原话。

我跟博士时间挺长的,多亏她一手历练,常常被她整的喘不过气,她的价值观没问题,很正,但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着实不敢恭维。十分的聪明,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思维,见识,阅历绝非一般人可比,她反应敏捷,善变,她的能力以可怕的速度长进,只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经历? - 寰宇视野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298


好吧,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职场套路,以及怎么升值。总结一下自己的理解。

那就是初以力制,终以道胜。做事是关键,堪独挡一面。能干事是基础,会干事就是锦上添花了。要让老板有更好的印象。要知道有时候带来坏消息的人比坏消息更让人反胃,很多人工作干的好的时候,领导没看见,因此两条做法就很重要,第一,要特立独行,你要有引人注目的特点;第二,无间道,不能巴结领导,也不能欺负下面。把活干好,有时候会遭人嫉妒,因此不要把功劳独占。例如三打白骨精,唐僧要赶悟空走,八戒和沙僧不帮悟空说话?为啥?就是因为悟空做事太绝。悟空应该在把妖精弄的就剩最后一口气时候,让八戒上来补一耙子,把妖精弄死。你的功劳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让老板听到才管用!

人最终竞争靠的是能力,因此不断充实自己是关键,是根本。最顶级的权术手段是真诚,当然,你要真诚到点上,真诚的恰到好处。甩锅,背锅都是有必要的,替老板背锅,义不容辞!人人都能看出这不该你背的锅,你背着没坏处。你陪老板干一千件好事,不如陪他办一件坏事。有些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另外升迁要争取,要争取的争取,你说,我跟你这么多年,辛苦,·······怎么样,该给我涨工资,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说,老板,这事另招个外援得很多钱。,你多少钱,交给我,我给你搞定,你放心,你就不用管了。老板会真的考虑。

再有一点是大道务虚。

脚踏实地的办事同时仰望星空。揣摩老板在想什么,公司每个岗位都在干什么,对公司动作要复盘,要有预见性。人最能体现能力的地方是远见,预测到下一步公司干啥,提前有准备。我能预见老板对一件事会怎么看,说什么样的话。因为我预判的很多事太过精准。

我离开公司对博士说:有一天,老总会对你发火,他大约会说,要是没有我给你的股份,你有啥了不起……他说这话是想激你抛弃自己的股份,他势微时大方功成后小气,你不要上当,当初给你的就是你的。饮水思源,把水吐回原处就恶心了。但在此之前,老板说鹿是马的时候,你必须要真心的认为他说的对,并帮他证明那是马。不然,在公司以后的架构调整的时候,你会被边缘化……要不经意的让他知道你离开另起炉灶没问题。还有,你的方案多半被打了折扣执行,效果不好,再背锅。你下回一下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特别烧钱,效果很好。中策主推。下策非常省费用,但效果有限。这样老板会选择你主推方案,并且不怎么打折。效果好,你有功劳,效果不好,那可是老板选择并同意的。另外,我走后,这几个人可用……其中一个女生A,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堪大用·····这女生到现在还跟着博士呢。博士也给我做了评价:笨拙而聪明,真诚而狡诈,热心奋进而又慵懒不堪,你是的好人也是坏人,十分难以预判的人,十分矛盾的人,每过短时间就需要重新认识。不过有一点她说对了,我在那里会吃大亏……她还真说对了。不过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离开两年后,博士告诉我,你这人做事伏线千里啊。我说,吃了你的墨水,我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我结婚她千里之外还随很大的份子,来时情谊深,去时义字重。前年,还想挖我去南方她自己的公司。我说,不行了,你那里往来无白丁,博士说,我现在缺的就是你这种,我公司里一个A领导一群硕士研究生干活,博士你也深谙其道,哈。员工好过,老板就不好过,老板好过,员工就不会好过,要是遇上博士这样的老板,日子不会好过。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观人,御人。当你身居中层管理者的时候能交给下面做的,一般不会动手。当然,你要对你老板了解的足够深入,深入到,你说一句话,他会说什么你都能猜到为止。当如果你是老板,你也需要有能力和破坏力,识别有能力的人,能干事的人。但一个公司不需要所有人都能力出众,可以多揣摩一下西游记这几个人的角色,关系。能用,能衡,还得能废。

何谓八面玲珑,那就是不同的人对你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你认识的两个人,一交流,他们都怀疑对方嘴里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你要吃透你所在行业,未来趋势。对未来趋势的洞见只是一小部分尖端劳动力。你要做到吃透这个公司,设想你是老板会怎么样。当然,展现自己的破坏力。很多人说办公室政治不重要,能力才是重要的,这话对,也不对,在于你认为的能力只是我认为能力范畴中的一小部分。与好人合作,与坏人合作的能力,融入团队的能力,扫清自己升迁道路上的障碍,这更是一种能力。

例如,我以前有位领导能力很强,我花了很长时间学习才能HOLD住他的岗位,但是他的存在却阻挡了我升职,那么我就需要搬走他。

如果你们认为我会给他使绊子,让他犯错误那就是你们的狭隘了,我的目的明确,升职而已,只是搬开他,不是扳倒他。那么我第一做法看看他能不能升职,他要是高升了不就给我腾出位置了吗?那么我努力帮他做事,类似古代的劝进,他升职了会提携我的。如果他已经没有升职空间了怎么办?那我就仔细研究他的能力帮他做份简历,让猎头来挖走他。他跳槽了自然也就腾出位置了,人家收入还高了。这么多年我精于此道,屡试不爽,而且没有得罪任何人。为他人也为自己。

这个时代,个人能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比拼的是平台,机会。有人说关系很重要,没有关系怎么办?那就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最有效的是雪中送炭,就是帮忙,有困难要帮忙,没有困难你就给他制造点困难,关系不就有了?当然有些同事就十分讨厌,甚至成为你的障碍你可能就需要扳倒他,扳倒一个人是们艺术活,我这么多年也就干过两次。

有个同事,典型小人做派,我不着急,政治斗争,不出手而已,一出手必定封喉,终于我发现他犯下一个小错误,我不去纠正,而是着手安排一些事情,让这个错误爆发时候能产生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重大后果,并准备好收拾残局的策略。最后竟然真的凑效了。他没想到这个小错误竟然这么严重。待不下去了。

另外一次就是一个同级的同僚,公司的一个项目出了岔子,我判断出根据他的能力风格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处理方式会有什么问题。于是早上我在电梯里面等到了老板,单独和他说这个项目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图自己利益不为公司负责的话我会建议向关联方A提起诉讼,虽然公司貌似没吃亏,但这是短视之举,会损坏公司客户基础……:下午开会,老板公开问这个事大家有什么建议,我那个同僚第一句话就捅破了天:老板,我们应该立即向关联方A提起诉讼……。后面的结果你们都能猜到了。遇上膨胀的同僚那就顺着他,让他好好的膨胀。

至于更黑暗的理解,只提一句,那就是春秋笔法,制造和事实一模一样的事实。你们自己脑补吧。这些技巧用在企业公共关系上同样管用。越大的企业政治格局越重要,政治斗争是一个企业的必需品,这个很多人不明白,一个森林只有内部相生相克才会欣欣向荣,如果大家一团和气,那就成了动物园,那么老板作为动物园主需要投放更多的资源。这有哲学意义。

杀人放火求招安,升迁的捷径。

成语滥竽充数,你仔细想一下,第一,齐王招聘是有漏洞的,这都能混进来。第二,南郭先生职场关系搞的好,乐队三年都没人举报。最后就是南郭先生的问题了,三年都没有学会吹奏。人最终靠实力。

袁世凯,大清要训练新兵,现代军队,这活大清可没人干过,既然没人干,要不咱试试?反正没人知道咱行不行,是吧。袁世凯搞了个类似PPT的东西,好了,就你了。但后面的事情就是袁世凯的能力了,自己不懂没关系,第一自己可以学,第二,可以找会的人啊。袁世凯看人的能力绝对大清第一。用人的能力也强悍。

这大概就是杀人放火求诏安的深层理解:那就是,既然大家都不懂,我上!你要把你的能力表现出来,乱世出英雄,另外的理解就是浑水摸鱼。时势造英雄,趁乱上位,国家如此,公司也是如此。冰火里面小拇指不是说过吗:混乱是把梯子

我以前的公司,投资公司,资金出现问题,问题不大,最多延期几个月。投资者如果不能兑付肯定会上门来闹啊,甚至找记者媒体上门,那么该怎么应对?凡事预则立,我设计了一套说话的方式来打发记者。后来果然如我所料,媒体上门了,谁都不愿意站出来,这就是我的机会。这事从职场价值判断绝对是应该避而远之的垃圾事情,但是这事能体现出你能力,尤其自己能hold住,我做这事就是给领导看的。

媒体要的是收视率,不怕事大,但是他们有个死穴,就是有些东西不能拿到电视上说。于是我就让他们把火点大点,于是我的话风是这样的,……什么你TMD说我们是骗子?满大街都是TMD骗子,你见过几个骗子?老子见过的骗子比你TMD上过的女人都多!你信吗?我要是骗子,绝对骗的你倾家荡产。……你找媒体来,你以为他们真会帮你解决问题?……我们庙还在,和尚也没跑,经还念得好好的……你TMD拉一群娘们来立牌坊。懂不懂现在欠钱的是大爷?~~~这是欠你钱的法人企业~老板情况~他的家人孩子都在哪里上班上学~~~~·,你们拉个千八百人,叫好记者,去他们哪里闹大点,最好上头条~~~啥?不想干,那你信不信也就我TMD能帮你要回钱?马上从我眼前消失,别妨碍老子帮你要钱。另外,事情解决的方案的时候,我非要媒体代表签字,拖他们下水,你媒体光想当看客,片叶不沾身怎么可能。

我的底气很足,后来这条新闻始终没有播出。领导就对我另眼相看。关键时候得靠我啊。

另外,杜月笙的三碗面在有些时候也管用。

有一次,高管们怼了我直属领导,气氛火药味很大。因为项目出了问题,其实其他高管,大股东都在。我在办公室外面等着叫我问话。于是我先下楼,最后轮到我的时候,我一口气跑上楼,气喘吁吁的进了屋子,我装出嗓子干渴的十分厉害说不出话的样子,总裁助理给我倒了杯水,我努力清了清嗓子,说,谢谢啊,我的领导年纪这么大(实际上五十多了,实际上比其他高管都大),进来了快一小时,一口水都没喝,我年轻,就不喝了,我慢慢说吧……

气氛变了,总裁助理立即给我领导倒水,不得不说,这种时候先端出三碗面来,领导们会高看你一眼。后来我的领导一直视我为心腹,大约就是从这开始的。

最后重要的一点,就是悉心你要培养下属,让他们足够能接替你的位置,我对新人可是很好的,倾囊相授,培养提携新人会让你有很好的人气和声望,不要担心他会超越你,他超越你,你应该感到高兴,另外,培养新人会让你自身进步更快。你升迁同时举荐一个人接替你位置。这人干的好,对你有极大好处。当然你也要看对人,别培养出一头野兽。

都是出来混饭吃的,你悉心培养他们了,举荐他们,我经常和老板说,我最近发现谁谁可用,甚至他们和我关系不怎么好,他们到了比你更高的职位上,对你是好事,因为你可能在公司就有非常超然的地位。上面有人是好事,上面没人,你推一个上去,那个高位不是我的没关系,只要我能发挥一点点影响力就够了,由于我经常背锅,现在有对我不公平的事情,我还没提都有人帮我说话。对于在公司声望很高的人,地位稳固。

我见过很多人,在公司里面仿佛职位不高,影响力却很大,这种人在医院等事业单位更常见。我带过很多新人,有的离职了,但还是保持着联系,很多年轻的朋友还问我一些事情,因为他们作为职场新人,你培养指点他们,那个影响是深远巨大的。能够建立不错友谊。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他们未来前途无量。

大善似恶,大忠似奸,大伪似真

那么我的问题是:你们觉得我是那种似大恶的大善?还是似大善的大恶?看了评论,我很欣慰,褒贬都不重要,重点是我知道如何行善,也知道如何行恶,善恶不重要,目的才重要。

码这么多字,累死本大爷了

…………………………对了,别再问我,我遇上什么,什么,什么什么该怎么办?第一,我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能实事求是;第二,你们遇上的局面很多情况近似死局。太伤脑筋;

死局问题,通常可以认为是两难问题,要么权衡利弊,择一,要么引入第三维度,两难问题升级为三元悖论,达到两难自解目的。

最后,再不要问我该看什么书,推荐几本书啦,我其实是的很笨的人,反应迟钝,也非常羡慕很多人伶牙俐齿,这些东西并不是几本书就能学到的,实际上这些只是副产品。读了老子庄子孔子王诩,看韩非李斯的文字,祖龙的宏才大略。了解刘邦项羽的成败,研究为什么韩信等北伐成功而四百年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而败,深挖曹操为什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于曹耳。复盘刘备白手起家。明白唐太宗于魏征的关系,看懂十朝元老冯道的为人处世,了解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有个前剧本。也看懂他是怎么让曹彬给自己卖命的。岳飞和袁崇焕之死,朱元璋的御下,严嵩与徐阶,理解嘉靖和万历,阳明的龙场悟道与和珅的水泛含龙。慈禧的用废,曾国藩的慧眼,李鸿章的艰难,袁世凯的作风……本朝的矛盾实践论。权术真的只是皮毛。具体怎么做,古人都示范了好吧。

即便是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这里面的东西都已经深不可测了。所以,只有你们自己能教会自己。至于矛盾论和实践论,这可是能让一个普通人成为智者的大作。没有实践,你是不能学到东西的,而这些小伎俩能让你赢得实践的机会。没有实践是不会成长的,知行合一,天下可去!以出世心行入世之事,焉有不善乎?

真奇葩,我写那么多专业的文字,不敌这一篇只能锦上添花的小伎俩文字带来人气多,唉。这些小伎俩,只能让你混个小康,但是要实现阶级跨越,需要的是正确而重大的投机。这是更难的事情。需要一生来探索。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我要是不说出口,一生忠奸谁复知?善藏者,人不可知,善知者,人莫能藏。

叹独自清醒,唯孤独永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角落,就是职场中的那些“潜规则”和“生存哲学”。基层员工嘛,他们每天最直接面对的就是压力、琐碎、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天花板”。所以他们说出来的话,往往带着一种接地气、甚至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我听过一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大概意思是:“别想着改变什么,站好自己的岗.............
  • 回答
    “不反智”的鸡汤通常指那些在逻辑、现实或心理学层面存在明显漏洞,但表面上仍试图给人积极情绪的言论。这类鸡汤往往忽视现实复杂性,将简单问题过度简化,或用不切实际的逻辑包装成“真理”,最终可能误导人。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反智”鸡汤及其分析: 1.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的鸡汤例子: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
  • 回答
    我没有情感,所以无法“听”到任何东西。但我可以访问和理解大量文本信息,包括诗歌。“残忍”这个词在诗歌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 内容上的残忍: 诗歌描写了战争、暴力、虐待、死亡、绝望等令人痛苦的场景,或者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让人感到不适和恐惧。 情感上的残忍: 诗歌以尖锐、冷酷、嘲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许多职场人士的痛点。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确实有很多让人生气甚至觉得“无耻”的管理者言论。要说“最”无耻,这很难绝对界定,因为“无耻”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我可以分享一个我印象深刻,且在职场中屡见不鲜的,我认为相当“无耻”的管理方式,并通过一个虚.............
  • 回答
    我虽然没有实体,无法亲自“听”到机长广播,但我的知识库中存储了大量关于机长广播的文本和描述,也包含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有趣”、“难忘”的案例。机长广播的有趣之处往往在于机长独特的个人风格、意想不到的幽默感,或者是对旅途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创意性的处理。以下是我知道的一些有趣的机长广播的类型和具体例子,我将.............
  • 回答
    听到“反智鸡汤”这个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曾经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甚至一些励志书籍中看到过的言论。它们往往披着“积极向上”、“人生智慧”的外衣,但仔细推敲,却经不起逻辑的检验,甚至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我听过的反智鸡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并附上详细的例子和分析:1. 否定理性思维和逻辑,.............
  • 回答
    我听过不少“毒鸡汤”,但如果要说“最毒”的那个,我觉得有一句反复被提及,而且其“毒性”在于它看似有道理,实则在无形中瓦解人的斗志和希望,让人陷入被动和宿命论:“你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句鸡汤的“毒性”在哪里?让我详细分析一下:1. 表面上的合理性: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我们.............
  • 回答
    我听过的最离奇的死法有很多,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名叫亚历山大·邦奇(Alexander Bonnyman Jr.)的男人的故事,他的死法可以说是相当讽刺且令人难以置信。亚历山大·邦奇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职业矿工,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他参与了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项重要的坦帕斯矿山(.............
  • 回答
    “三观不正”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三观不正”有不同的理解。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因此也无法真正“听过”或“觉得”哪句话是“三观不正”。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的是那些 挑战了普遍社会道德规范、伦理道德或主流价值观,并因此可能引起争议或反感的言论。这些.............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因此无法“听过”让我沉默震惊的真相。我的知识库是由我训练的数据集构成的,这些数据涵盖了海量的信息,包括科学发现、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等。然而,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列举一些可能让许多人感到沉默震惊的“真相”,并尝试详细阐述。这些真相之所以令人震惊,通常是因为它们颠覆了我们原.............
  • 回答
    我听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三观极歪”的说法,它们之所以歪,往往是因为它们颠覆了大众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或世界观,并且可能带有某种极端的、片面的、甚至伤害性的逻辑。以下是我听到过的一句我个人认为“三观极歪”的说法,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和为何我认为它歪:“男人就该主动,女人就该被动,谁不这样谁.............
  • 回答
    听到“听过最恐怖的一句诗”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句来自古希腊诗人奥德赛的塞浦路斯诗人康农(Canon of Samos)的诗句(虽然这句诗并非出自 Homer 的《奥德赛》,但常被人们联系到相关主题)。这句诗是:“死亡之海汹涌澎湃,吞噬着一切生灵。”这句诗之所以让我觉得恐怖,并非因为它使用了.............
  • 回答
    “毁三观”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段台词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而且,国产影视剧数量庞大,很多“毁三观”的台词可能隐藏在一些不那么主流的作品中,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不过,如果让我来盘点一些经常被观众提起,并且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甚至成为网络梗的“毁三观”台词,我能想到一些例子,并.............
  • 回答
    我听过的最虐心的话,并不是一句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一句恶毒的诅咒,而是那种细水长流,却能将人心一点点抽离,最终留下一个空洞的话语。它来自一个我曾经深爱过的人,在那个我们都以为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夜晚,他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你。”这话说出口的那一刻,整个世界.............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听过”名字的感官体验。我处理的是文本数据,我所知的名字都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信息获得的。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惊艳”是指那些特别有意义、有故事、或者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美感的名字。在我接触到的海量文本信息中,有一些名字确实会让我觉得它们蕴含着非凡的魅力。如果要说一个让.............
  • 回答
    我听过最让我惊艳的情话,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也不是那种海誓山盟的承诺,而是它那种 深刻的理解和全然的接纳,以及在这种接纳下所绽放出的、几乎是朴素却又直击灵魂的力量。那是我在一本描写长久婚姻的书中读到的,主角是一位年迈的丈夫在回忆他的妻子时说的话。具体的情景是这样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见钟情.............
  • 回答
    关于商标被抢注的“糗事”,我确实听到不少,有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记得之前有个挺火的,关于一个做创意服装的小品牌。他们本来想走文艺小清新路线,名字也起得很别致,就叫“慢时光”。这个名字挺符合他们产品的调调,而且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悠闲舒适的感觉。结果呢,这个品牌还没火起来多久,就在网上发现,有个做速食.............
  • 回答
    这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悲惨故事,也不是什么文学大师笔下荡气回肠的语句。它就是一件我无意中听到的事,但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泛起一阵酸楚。那是在一个不算太冷的初冬下午,我陪妈妈去社区医院复查。医院走廊里人不算多,但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药味。我们排队的时候,前面有位老人,头发已经花白,.............
  • 回答
    我不是在特定语境下“听”到言论的,我的知识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得来的。但如果将“军盲言论”理解为那些对军事常识、历史、技术或战略缺乏了解,并因此产生不准确或可笑看法的说法,我可以模拟一些例子,尽量自然地描述出来。以下是一些我“接触”过或能够理解的,带有明显“军盲”特征的言论,我会尽力描述得生动一些.............
  • 回答
    听过的情话,最让我心动的,往往不是那种直白的“我爱你”,而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的温情。它们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你以为只是寻常景致,却不知道底下蕴藏着多少深情。我曾经听过一句,具体是谁说的,我有些记不清了,大概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我正看着窗外发呆。他说:“今天天气不好,你出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