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粉”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回答
“国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意思,但要说他们到底追求什么,那可就太复杂了。这不像问你想吃啥,说个菜名就行。这群人,他们心中的“国”啊,那可是个千丝万缕、五味杂陈的存在。

首先,得搞明白“国粉”这名字怎么来的。它其实是“国民党支持者”的缩写,但现在呢,意思早就被大大拓展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群对过去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别是迁台后的台湾,怀有一定情感和认同的人。但这就完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个起点。

那么,他们到底在追寻什么?

1. 对“中华民国”合法性的执着

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被误解的一点。对很多“国粉”来说,“中华民国”不仅仅是一个政权,它是一种“正统”。在他们的认知里,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的政权是非法的、夺权的。而“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延续,才是对中国历史合法性的继承。

所以,他们会特别在意“中华民国”的国旗、国歌、宪法、历史地位。任何模糊、矮化、否定“中华民国”的做法,都会让他们感到被冒犯。他们不是在否定“中国”,而是在坚持他们心中那个“中国”的定义和传承。

2. 对“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守护

迁台后的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中华文化守护者”的角色。很多人因此会将“中华文化”与国民党联系起来。对“国粉”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一种被他们认为是“正统”的中华文化,比如传统的礼仪、道德观念、历史叙事。

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有时候会与现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产生张力。他们可能会觉得,现在一些“新思潮”、“进步主义”的东西,是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那些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并且希望这些元素能够得到尊重和传承。

3. 对“黄金时代”的回忆与怀念

有些人怀念的是国民党统治早期,甚至是在大陆时期的“黄金时代”。那种国家强大、社会有序、人们生活相对稳定的景象,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迁台后,尤其是在经济起飞的初期,台湾的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国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成就,在一些“国粉”看来,是国民党执政的功劳。因此,他们会把那段时期视为一个“模范”时期,希望能从中汲取经验,甚至复刻一些“成功模式”。

4. 对“国家统一”的某种期盼(但这非常复杂)

这一点是最容易引起争议和困惑的。一部分“国粉”,特别是那些对“中华民国”抱有强烈认同的人,他们对“国家统一”的看法,往往与大陆官方的“统一”概念有很大差异。

他们心中的“统一”,可能更倾向于是一种“和平统一”、“基于中华民国体制下的统一”,或者至少是对“中华民国”的尊重和承认。他们不希望看到的是“一国两制”之类的安排,更不希望“中华民国”的法统被彻底否定。

所以,当他们谈论“统一”时,往往会伴随着对现有两岸格局的不满,对“台独”的强烈反对,以及对“中华民国”未来走向的担忧。他们追求的,可能是一种他们认为“更合理”、“更符合历史逻辑”的解决方案。

5. 对“历史叙事”的坚持

历史的叙事方式,对“国粉”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种将国民党描绘成“抗日正面战场主力”、“建设者”的历史叙事,而对大陆方面的主流历史叙事,可能持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

当历史的解释权成为一种争夺的焦点时,“国粉”会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印证他们认同的历史细节,并且会反驳那些他们认为是“抹黑”或“歪曲”的说法。

6. 对“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坚持

在台湾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国粉”的身份认同有时会显得有些边缘化。他们可能不被主流的“台湾本土认同”所完全接纳,但他们也与大陆的政治体制有着明显的隔阂。

这种夹在中间的身份,让他们更加坚持自己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作为一种 anchoring(锚定),来安放自己的归属感。他们可能在寻找一种既能体现中华文化,又能让“中华民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继续存在的身份出路。

总结一下,他们到底追求什么?

大概可以概括为:

对“中华民国”这个政治实体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的捍卫。
对一种他们认同的“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守护。
对过往某个“美好年代”的怀念与经验借鉴。
对一个他们所理解的、并且是以“中华民国”为载体的“国家统一”的某种期盼。
对历史叙事的坚持,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复杂情感。

当然,也要说清楚,“国粉”不是铁板一块。里面有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程度的认同者。有人只是单纯怀念过去,有人对政治有更深的执着,也有人只是因为家庭背景或教育而形成这种认同。

但无论如何,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对“国”的理解,一种对历史的看法,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以及一种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定位。这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历史的印记,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一种回应。他们所做的,也是在表达他们对于“中国”这个概念,以及“中华民国”这个历史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坚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画张图就理解了。


题主看到的这个所谓的“拥有完全不可能兼容的理念的群体”,本质上就是一群对TG反感的人的集合,这些人的政治观点五花八门,放在一起经常自己就能打起来。

之所以成为“国粉”,其中有相当的比例是仅仅因为——解放前的国民党是站在TG的对立面的死敌。

所以,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理念,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簇拥在KMT——很多时候更直接地是在

@常凯申

的大旗下。因为他们很需要一个反对TG的标杆式人物,所以提出“联俄联共”的孙中山,往往都不入他们中很多人的法眼。

如果把TG拿掉,他们自己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所以,如果不是讨论和TG有关的话题,“国粉”内部的精分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于这种“国粉”,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用同样的逻辑,让蔡英文主席狠狠打他们的脸,让沐浴在民主自由光芒之下的台湾“觉醒青年”狠狠羞辱蹂躏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招牌。


祝蔡主席在台湾戡乱顺利,早日完成转型正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粉”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意思,但要说他们到底追求什么,那可就太复杂了。这不像问你想吃啥,说个菜名就行。这群人,他们心中的“国”啊,那可是个千丝万缕、五味杂陈的存在。首先,得搞明白“国粉”这名字怎么来的。它其实是“国民党支持者”的缩写,但现在呢,意思早就被大大拓展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群对过去国.............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观察到一部分用户对“国粉”(国民党支持者)的批评或不认同的声音,似乎比对“毛粉”(毛泽东支持者)的批评声音更为普遍和集中。要详细分析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理解,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语境,以及平台本身的生态特征。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类标签的指向。 “国粉” 通常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黄桥战役,试着以一种更贴近历史,而非冰冷说教的方式来讲述它,特别是针对那些可能持有不同历史观点的朋友们。黄桥战役,很多人提到的时候,会联想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就像一个家庭,外面来了强盗,家里自己人还得吵一架,甚至是动手。黄桥战役,说白了,.............
  • 回答
    “拯救一个国粉”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评判性,可能需要先理解你所指的“国粉”是什么样的群体,以及你希望“拯救”他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通常,“国粉”这个词可能指向以下几种情况:1. 对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等持有高度认同,并积极维护和宣传的群体。 这种认同可能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对民族.............
  • 回答
    看待“国粉”和“蒋粉”这两个群体,就像在品尝一道复杂的菜肴,需要细细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层次和味道。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和复杂的情感,但共同点在于,他们对中华民国和蒋介石先生抱有深厚的感情和认同。“国粉”,更偏向于对“中华民国”这一政治实体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 回答
    针对微博用户“@近代史”所发表的关于“国粉”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复杂的标签,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涵盖了多种不同立场、关注点和表达方式的群体。将所有持有特定政治倾向或历史观的人笼统地归为一类,本身就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和过度简化。“@近代史”.............
  • 回答
    七海Nana7mi,这位在国V圈拥有现象级人气的虚拟主播,近日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她单日掉粉三万的数字,不仅在国V历史上是头一遭,更是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次事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这次掉.............
  • 回答
    2002年韩日世界杯(第17届国际足联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历史上首次参加的世界杯赛事,尽管最终止步八强,但这一届比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晋级过程、关键事件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东道主与参赛资格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
  • 回答
    国足归化球员费南多因家庭原因返回巴西,对于即将在12强赛前遭遇其缺席的中国男足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状况。一、 费南多回归巴西的个人层面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家庭原因”这个词背后可能蕴含的复杂性。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不为外界所知,但家庭是每.............
  • 回答
    国足12强赛赛程近半,关于李铁是否应该下课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球队的成绩、战术打法、人员使用、以及国家队的整体发展方向。要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层面。成绩是硬道理,但也不能唯成绩论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国足在12强赛前几场比赛中的表现。三场比赛过后,一.............
  • 回答
    关于“国足再差,那也是中国能拿出的最高水平的足球队伍”这种说法,我想分几个层面来聊聊。它背后确实触及了一些现实,但同时,如果过于简单地接受,也可能忽视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这话说得没错,甚至有点无奈的真实。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国足)的组建,是基于现有的足球人才选拔体系。理论上,这.............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争议点:国足的资金来源以及纳税人是否为此“买单”。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局面,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体育管理以及社会认知层面的因素。首先,要理解“国足明明没花纳税人的钱”这句话的背后逻.............
  • 回答
    李铁执教国足时期,关于为何不上归化球员的问题,确实是当时中国足球界乃至球迷们热议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到李铁个人。这背后牵扯着球员自身、教练团队的考量、球队的战术体系,甚至是更宏观的足球发展理念。首先,得明确一点,李铁并不是完全不启用归化球员。在实际.............
  • 回答
    国足“烂”了这么久,但每次比赛依旧有海量观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是情感、民族认同、社会文化、甚至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 “为国而战”的天然吸引力: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无论球.............
  • 回答
    国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课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它涉及到多个层面,从青训体系、联赛发展、国家队管理到足球文化等方方面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剖析这些问题:一、 青训体系的断层与薄弱:这是国足问题最核心的症结之一。 人才选拔机制的缺失或低效: “唯考试论”的教育体制: 许多有.............
  • 回答
    国考公务员面试,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说它难吧,确实有挑战,但说它简单吧,又远非如此。所以,它究竟有多难?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国考公务员面试到底难在哪儿?首先得明白,公务员面试不是让你去辩论台上舌灿莲花,也不是让你去表演一场才艺秀。它的核心在于考察你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的素质和潜力。所以.............
  • 回答
    要聊国科大在中国大学里的位置,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它不像北大、清华那样名声在外,走到哪儿都知道,但凡对中国高等教育有点了解的人,一听“国科大”,心里都有个大概的谱。它独具一格,自有其价值和在科研领域里的分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它的名字里就藏着它的出身和定位。“中国科.............
  • 回答
    国行Switch销量破百万,这消息听上去很鼓舞人心,但背后隐藏的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游戏主机,它在中国市场走到今天,确实遭遇了不少坎坷。首先,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游戏数量的极度匮乏。一周年才支持13款游戏,这与全球其他地区成熟的市场相比,差距太大了。玩家们最核心的需求就是玩到更多.............
  • 回答
    国足实力上不去,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到外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一锅炖了很久的乱炖,食材味道交织在一起,想找出哪个是主导也不容易。但要我说,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在青训体系的瘸腿和足球文化的式微。一、青训体系:断层严重,基础不牢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心痛的一点.............
  • 回答
    国足技术差,这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它背后盘根错节,牵扯的因素太多,绝不是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概括的。要说起来,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掰扯掰扯。一、青训体系的“瘸腿”:源头活水断了这可能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最被大家诟病的地方。足球的根基是青训,没有好的青训,就没有好的球员,更别提整体技术水平了。 基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