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足当年是凭借什么打进2002世界杯的?

回答


2002年韩日世界杯(第17届国际足联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历史上首次参加的世界杯赛事,尽管最终止步八强,但这一届比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晋级过程、关键事件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东道主与参赛资格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两个国家联合承办的世界杯。
中国作为亚洲足球强国,凭借2001年亚洲杯冠军(当时中国队在决赛中10战胜沙特)和2002年亚洲预选赛的成绩,获得参赛资格。
中国队在预选赛中以小组第一(总成绩11胜2平1负)晋级,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支晋级世界杯正赛的球队。

2. 国际足坛格局
那时世界足坛正处于“黄金年代”,欧洲球队(如德国、法国)实力强劲,而亚洲球队(如韩国、伊朗)也具备较强竞争力。
中国队在预选赛中展现出的顽强精神和战术执行力,为后续比赛奠定了基础。



二、晋级过程
1. 小组赛阶段(2002年5月6月)
对手:巴西、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
中国队成绩:
5月13日 01 巴西:首战告负,但中国队在比赛中展现了顽强防守和快速反击的战术特点。
5月22日 10 克罗地亚:凭借孙继鹏的头球破门,中国队首胜。
6月1日 20 哥斯达黎加:李铁和徐亮的进球帮助中国队三战全胜,以小组第一出线。
关键因素:
防守反击战术:中国队在比赛中以稳固的防守和快速反击著称,尤其在面对强敌时展现出坚韧。
球员表现:孙继鹏(门将)、李铁(中场)、徐亮(前锋)等球员表现出色,成为球队的中流砥柱。

2. 淘汰赛阶段(2002年6月7月)
四分之一决赛:10 克罗地亚
比赛亮点:中国队在主场(釜山)以10战胜克罗地亚,这是中国队在世界杯历史上的首场胜利。
进球者:徐亮(第72分钟头球破门)。
战术意义:此役证明了中国队在关键比赛中具备击败欧洲球队的潜力,但整体实力仍与强队存在差距。
半决赛:02 德国
比赛结果:中国队02负于德国,止步八强。
关键问题:
进攻效率不足:中国队在面对德国时缺乏高效的进攻手段,失误较多。
体能与经验差距:德国队在欧洲足坛处于顶级水平,中国队在体能和经验上存在明显短板。
历史意义:
中国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击败欧洲球队(克罗地亚)的亚洲球队,创造了“亚洲奇迹”。
这一成绩激发了中国足球的民族自豪感,也促使中国足协开始反思和改革。



三、关键人物与团队
1. 教练团队
朱广沪:中国男足历史上最著名的教练之一,他带领中国队在2002年世界杯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战术理念:朱广沪以“防守反击”为核心,强调团队协作和快速转换进攻,这一理念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均得到体现。
球员安排:李铁(中场)、徐亮(前锋)等球员在比赛中承担了关键作用,但整体阵容在面对强敌时仍显不足。

2.们的贡献
孙继鹏:作为中国队的门将,他在比赛中多次扑救关键球,成为球队的定海神针。
徐亮:作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国脚之一,他在半决赛中打入关键进球,成为球队的希望之星。
李铁:中场核心,负责组织进攻和防守,是球队战术执行的中坚力量。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
1. 中国足球的里程碑
2002年世界杯是中国足球首次在世界杯舞台上亮相,尽管未能走得更远,但这一成绩打破了“亚洲足球无法战胜欧洲”的偏见。
中国队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战术执行力,成为后来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参考。

2. 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朱广沪的执教生涯:2002年世界杯后,朱广沪因与足协矛盾被解职,但他的战术理念和球员培养模式仍对中国足球有深远影响。
球员成长:徐亮、李铁等球员在2002年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后来中国国家队的重要力量。
国际关注度:中国队在2002年世界杯的表现提升了亚洲足球在国际足坛的影响力,也促使中国足协加强青训和职业联赛建设。

3. 舆论与反思
2002年世界杯后,中国球迷和媒体对国足的期待被极大激发,但也因最终成绩不佳而引发争议。
这一届比赛成为中国足球改革的转折点,推动了“走出去”战略和“引援+青训”模式的探索。



五、总结
2002年韩日世界杯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尽管中国队最终止步八强,但这一届比赛展现了中国球员的拼搏精神和战术执行力,打破了亚洲足球的“天花板”。这场胜利不仅是对当时中国足球实力的肯定,也为后来的改革和进步奠定了基础。2002年世界杯的“亚洲奇迹”至今仍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经典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回答和评论就能看出知乎的体育水平了。很多人对足球一点了解都没有,就闭着眼黑,反正国足是痰盂。

首先,98年世界杯亚洲是3.5个名额,02年变成了4.5个。与日韩是东道主有关。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这原本就是FIFA的政策:增加亚非国家的比例。06年亚洲名额也没被砍回4个,说明02年的改动并非临时调整,只是个契机。

其次,关于抽签问题。中国的确做了些事。做了什么事呢,就是把球队档位的成绩计算年限拉长。这样一档的球队就是沙特和阿联酋,二档是中国和伊朗。用这种方式避开伊朗队。

很多人不看球瞎黑的人觉得当年国足踢谁都输,实际上那段时间的国足,并不怕日本沙特,踢沙特还占优,真正劣势的是踢韩国伊朗。虽然阿联酋比沙特弱,但是就算这俩颠倒,国足也不怕。97年踢沙特一胜一平,踢伊朗两败丢8球。

第三,当时中国队的水平就是亚洲一流,这一方面和中国队自己的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亚洲足球整体水平相关。

当年的国足有球员可以去英超,德甲的中下游球队踢主力,甚至在次级联赛里当队长。现在呢?只有一个上不了场的武磊,这种直观的差距还不明显吗。

第四,之前中国已经有进军世界杯的能力了,但是缺少教练调教。00年英国人霍顿,这是个学院派,编写英国教练教材的,但是实际经验不多。但是后来一些球员回忆,他是第一个在中场休息时,会制定战术,而不是说“加油,顶住”的教练。可见那个时候中国教练的水平。

米卢的水平不算顶级,但是是一个优秀的教练,他的理念和水平对于当时的中国足球已经是降维打击了。那时候的甲A可没有那么多有水平的教练。所以从球员到媒体都不理解米卢。因为他们发现米卢的职教下,训练量并不大,反而说什么“态度决定一切”,搞所谓的“快乐足球”,球员训练的时候嘻嘻哈哈,这像什么样。

但是事实上,米卢就是用这些方法,把中国队100%的实力发挥了出来,而且很好的解决了球员以前一踢大赛就紧张失误的问题。

那年十强赛,前7轮不败出线。最后一轮客场替补输给乌兹别克,绝对打出了统治级成绩。

结果,这还能被球盲说成靠运气,靠抽签,笑掉大牙。国足02年出线运气的因素比之前葡萄牙拿欧洲杯的运气因素小多了。

user avatar

我来告诉你,

2002年是凭什么进入世界杯的吧。

人们老是爱开玩笑。

说什么中国足球是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国际友谊。

虽然是玩笑之说。

但是足球确实无法完全离开政治。

当时的亚洲,除去东道主韩国和日本之后。

就只剩下了2.5个名额。

说是2.5,其实就是两个。

因为当时的那届世界杯,0.5个名额要和欧洲进行争夺。

后来的事实证明,

小基恩领衔的爱尔兰,是任何亚洲球队都赢不来的。

至少,中国队肯定没戏。

说白了,留给中国队的机会根本没有多少。

你只能争前二。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来看。

即便没有日韩,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队也很难赢了沙特,伊朗。

因为一旦你中国遇到了沙特和伊朗任何一支球队,你还是没有多少戏。

尤其是伊朗,这位简直是中国队当时的苦主啊。

这个时候,骚操作来了。

那就是让沙特和伊朗两只球队能够不都是种子队。

然后再让中国队变成种子队。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分组的时候,让中国队避开一支。

那么又该如何操作呢?

感谢时任亚足联副主席张吉隆吧。

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在之前计算种子队成绩的时候。

是对前三界世界杯成绩进行相加。

但是在这一次预选赛进行种子队选取时,成了三届世界杯成绩和三届亚洲杯的成绩。

这么着。

沙特和阿联酋就成了一档种子队

然后中国和伊朗变成了二挡种子队。

好家伙。

世界杯的种子队,成绩不看世界杯,居然还得看亚洲杯的成绩,搁这儿糊弄谁呢?

这玩意可是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的。

因为你比如像后来加入亚洲的澳大利亚。

还有从苏联分裂的中亚国家,

你加入亚足联才TMD几年。

如果按照这个算,之前的成绩根本就是零蛋啊。

没有这么欺负人的。

但是就这么运作成功了。

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没有完。

为了更加的稳妥,那就还的避开沙特。

只是揣测哈,大家可别想什么阴谋论。

不知道是运好还是命好。

就把中国队和阿联酋抽到一块了。

最终的结果便是,避开了中国队不擅长的伊朗,而且还不用和沙特争长短。

你必须的相信,中国队真的是命好。

作为后来人我们可以看到,这波祖坟冒了青烟的好运,用光了中国足球不知道多少年的运。

那么这种抽签方式,西亚足联,尤其是伊朗足联就TMD同意了吗?

肯定是不同意呀。

不同意,那还不得闹啊。

另外,就必须再提一个人。

郑梦准,时任韩国足联主席,国际足联副主席。

反正,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所以也可以想象,为什么韩国队会在世界杯上如此受照顾。

中国队进入了日韩世界杯。

不知道,当时又有多少中国球迷前往韩国观看世界杯比赛。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被人津津乐道。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看到,那支球队的确是各方面配置最强的时候。

但是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只是抛开日韩沙伊,中国在亚洲排名第五还是妥妥的没有问题的。

但是第五名不够让中国队进入世界杯。

有时候,这种看得到又摸不着的一层薄膜,才是让你最难受的。

所谓的这些运作,其实就是为了捅破它。

不过02年的世界杯。

中国队已经有不少人过了巅峰期。

如果是98年时,我想中国队在世界杯赛场上应该会有更好的机会。

看球如看人生。

谁能有多少个四年呢?

user avatar

1、天时,日韩世界杯,不用碰日韩。

2、地利,抽签牛逼,强队也没碰上。

3、人和,当年那批人,李铁每天加练2小时被范志毅喷不敬业。现在的国足他妈的,每天训练能有2小时吗?

看过当年尤其是90年代球的人,能感觉出来这批人,确实拼了,被巴西4:0真的是没人会说有问题。

菜,确实菜,但肯拼。

另外,邵佳一、郑智、孙继海,那都是五大联赛的水准,虽然经常替补,那也是人家认可。现在呢?

看看90年代的比赛录像,有战术,有配合,当年进不去,确实只是差一点运气。比如黑色三分钟等。

但06年往后,随着老一辈凋零。现在都是什么玩意。

但分把嚷嚷三百万不够交物业费的劲儿用到训练中,就不至于这么搓!

当年属于一个笨小子,撞大运+努力去了实验中学,然后成绩太挫被退学了,那是实力不济。

现在属于更笨,但不努力,然后天天嚷嚷零花钱不够。

越说越生气,(友善度)(友善度)(友善度)。

user avatar

98年和02年那时候的国足,别尬黑,人家那批人真正是亚洲前四五名的水平,就是准一流,队内的不少人真能在顶级联赛立足,而不是现在在场边看饮水机等着教练施舍下半场后二十分钟。

当时亚洲没有澳大利亚。国足稍逊沙特伊朗韩国日本。争3.5个名额,是垫垫脚就能够到的,而且2002年名额增加到4.5,但除去强敌韩国日本剩2.5,就当所有球队面对日韩全败就是了,也是国足能力范围以内,发挥好一点能进世界杯没问题。

更何况01年国足预选赛十强赛发挥到极致,沈阳五里河1比0阿曼之后,5胜1平保持不败,提前两轮锁定晋级名额,这是硬实力的体现,而今年12强赛是提前两轮锁定出局回家,这能碰瓷2002年吗。

当时国足前四五名,争三四个名额,尚且需要尽全力,现在的国足,勉强进12强赛的水平,亚洲10到12名的水平,争4.5个席位,这本来实力就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你一个亚古兽的水平,怎么打人家亚洲范围内战斗暴龙兽水平的日韩伊澳沙?

媒体人也是能吹,22年分组出来上来就是给出答案:战平日本,小胜澳沙这俩靠身体的糙哥,稳吃阿曼越南这种鱼腩,一张嘴就进世界杯了,真就离谱。

user avatar

韩日世界杯,两个东道主保送,不用对抗;

之后大概率输的是沙特和伊朗,也没碰到。

这么一来踢完阿联酋就进去了。

不过那时候的国足,虽然很烂,亚洲区除了日韩沙伊之后是国足。而且对抗这四个国家还能踢两脚。但真不至于现在这么死烂。

当然,被踢回去了也都预料到了。实力就那样,当时能进世界杯不错了,目标达成了。

谁知道那时候那帮老人物退役之后(那帮老人物是能登陆欧洲的),直接断代了啊,往后就啥也不行了呗。

user avatar

评论区有个筒子认为运气应该排在第一。的确,如果是站在当年总结的话,运气的排名应该会高一些,因为那时候国足长期拥有亚洲准一流强队的实力(标志是世预赛都能打到最后阶段,且基本会将晋级希望维持到最后一两场),所以不会觉得实力是关键。但现在是2022年了,国足已经沦落到输给泰国输越南的地步,亚洲二流水平都保不住呢。正所谓,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和拥有,现在很多球迷无限怀念那个时候的国足,不正因为此吗?

也正是有了这个参照,我才比较遗憾2017年那次世预赛,那是05世青赛那批球员最后的巅峰期。那批球员的天赋,可以说是亚洲一流的,只是在成长期赶上了中国足球最黑暗的时代(我说恒大开启的金元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俱乐部层面部分兑现了这批球员的天赋,拿了两次亚冠冠军,以后球迷们也会怀念那个时代的)。在里皮的带领下,2017那届世预赛其实是国足的“昨日重现”(或者也许是“回光返照”),重新具备了亚洲准一流的实力,可以与韩国伊朗这样的亚洲顶级强队一拼。可惜的是,没有能够晋级,甚至哪怕是争取到附加赛资格也好。。。。。。

一,首先是自身实力本来就是亚洲准一流。

除了怵拥有阿里代伊、马达维基亚、巴盖里三剑客,处于巅峰期的伊朗队外,与其他亚洲强队都可一战,包括韩国、日本。

二,是选对了教练。

米卢是当时最最适合国足的教练,没有之一。首先,米卢长期执教多个国家的国家队,在国家队层面是老江湖,非常擅长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官僚和媒体打交道,这是其他外教不具备的;其次,他有着丰富的国家队大赛执教经验,尤其是世预赛和世界杯,这个是本土教练不具备的。他非常敏锐的看出国足的问题所在——大佬林立心态不稳(估计他之前执教尼日利亚等国家队时没少遇到),先通过一系列手腕,收服了队内大佬,包括范志毅、孙继海、李明等,再通过“快乐足球”理念,给国足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心理辅导。米卢执教的国足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凝聚力和稳定性。说到稳定性,整个世预赛面对西亚球队围剿,没有出现一次阴沟翻船的情况。我记得当年有一场比赛打韩国(好像是东亚四强赛),落后三球还能扳回来,可见当年国足的实力和斗志。(查了下,记错了,应该是2000年10月的亚洲杯小组赛,中国队遭遇老对手韩国队,两次落后两次扳平)

三,才是运气不错

不可否认,国足抽到了上上签,成功在世预赛避开了伊朗和沙特,于是日韩伊沙这四支亚洲一流强队,一个都没碰上。但这也导致了那次世预赛出线的含金量被有些人低估,没有能够真正促进国足的进步,其成功经验也被人所忽略。

user avatar

努力加运气呗。

当时亚洲赛区,中国的主要劲敌就是日、韩、伊朗、沙特,不用和沙特、伊朗争出线权,基本上就稳了。其实就算和沙特一组,出线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主要是避开了伊朗,就有很大希望了。

user avatar

凭实力。

没错,就是实力。

你说日韩直接进了,加上神奇一抽,把沙特伊朗抽一起了,所以国足避开了强敌,纯靠运气。

这观点站不住脚,虽然运气是有的,但日韩直接进了,导致亚洲区剩下的名额只剩下2.5个了,并不是广大球迷想的那样,以为日韩不占名额的。

这导致十强赛,只有小组头名才能进世界杯,得第二就得面对后面无尽的数学问题和附加赛。

当年十强赛国足的对手:阿联酋,阿曼,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

要是今天国足跟这几个分到一个组,还能小组头名出线吗?

要知道当年国足除最后一场,因为提前出线所以不重视也没上主力的情况下输给乌兹别克斯坦,其余所有比赛都没输过。

这不是实力是什么?

当年国足有好几个在海外踢球的,有的甚至能打上主力,我们整体实力本来就是当年的亚洲一流,哪像今天,留洋的就剩一个武磊,还老上不了场。

最后就是教练米卢,当时大家都骂他是江湖骗子,但懂一点的老球迷就知道,米卢其实挺不简单的。

看看他的履历,带中国队之前是带哥斯达黎加的,带哥斯达黎加之前是带美国的,虽然都不是世界强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米卢执教,才让他们国家第一次打进世界杯。

说明米卢有带队进世界杯的经验,而且他看人很准,这点有点像希丁克,不是什么球队都能被他看中的,他愿意带中国队,说明这届中国队有潜力,而且他接手国足的时候,离十强赛远得很,难道他能提前知道抽签结果???

现在骂国足很正常,但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连着过去一起喷。


更新一下,我说米卢这段纯粹是凭记忆,没查资料,确实是搞错了。

不过1930年进一次世界杯影响不到60年后吧,所以米卢确实是有带队进世界杯的能力的,这点应该没啥争议。

其实当年我也跟风一起骂过米卢,现在回头再看看,米卢应该是国足聘请的最成功的外教了。

user avatar

当年国足的人,在基本身体和技术上只是和亚洲强队持平。

但是米卢来了,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把心态从“我不要犯错”变成“我要想办法搞他们一个”

某不能说在面对巴西的时候还试图过掉罗伯特卡洛斯呢。

这股精神,现在的国足完全没有。

技术和身体也差得越来越远。

归化们本来也就是这个技术和身体水平,亚洲二流。但是为何大家都认为他们踢得看起来好一点?因为他们在场上至少都在试图赢,都想搞一下立个功。

那些喷归化是漏勺的人,不想想为什么?

这些归化如果真的强到能进一流国家队,人家还有必要过来你这边?不就是有钱和有机会实现一次人生突破么?他们就这个水平,但是他们气没泄。

结果你其他中国本土球员在那里摆烂。

最后卸磨杀驴,人家拼过了也没成果,就全都解约扔掉。

脸都不要了。

千金买马骨,然后你非要当真马用你怎么不上天呢。

某小岛国世界排名倒数,每年被别人灌几十个球,但是依然孜孜不倦在踢,有一次进了别的四流职业球队一两个球,人家回去高兴半天,举国欢庆。

就精神面貌,他们比中国男足还好一点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02年韩日世界杯(第17届国际足联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历史上首次参加的世界杯赛事,尽管最终止步八强,但这一届比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晋级过程、关键事件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东道主与参赛资格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把1986年那个如同神助、一己之力扛着阿根廷捧起大力神杯的马拉多纳,放到如今的中国国家队里,那画面简直太燃了!我们来仔细捋一捋,看看这位“球王”能把国足带到什么高度。首先,得明确一点,1986年的马拉多纳是什么水平?那不是一般的强,那是历史级别的强。他集技术、意识.............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中国足球方方面面的复杂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说清。范志毅那批国足,是很多老球迷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他们当年在场上那种拼劲、那种韧劲,以及对胜利的渴望,至今仍让人回味。而范志毅本人,作为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退役后也一直活跃在足球圈,参与青训、解说、担任管理层,对中.............
  • 回答
    国足归化球员费南多因家庭原因返回巴西,对于即将在12强赛前遭遇其缺席的中国男足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状况。一、 费南多回归巴西的个人层面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家庭原因”这个词背后可能蕴含的复杂性。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不为外界所知,但家庭是每.............
  • 回答
    国足12强赛赛程近半,关于李铁是否应该下课的讨论,一直沸沸扬扬。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球队的成绩、战术打法、人员使用、以及国家队的整体发展方向。要做出一个全面的判断,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层面。成绩是硬道理,但也不能唯成绩论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国足在12强赛前几场比赛中的表现。三场比赛过后,一.............
  • 回答
    关于“国足再差,那也是中国能拿出的最高水平的足球队伍”这种说法,我想分几个层面来聊聊。它背后确实触及了一些现实,但同时,如果过于简单地接受,也可能忽视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这话说得没错,甚至有点无奈的真实。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国足)的组建,是基于现有的足球人才选拔体系。理论上,这.............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争议点:国足的资金来源以及纳税人是否为此“买单”。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局面,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体育管理以及社会认知层面的因素。首先,要理解“国足明明没花纳税人的钱”这句话的背后逻.............
  • 回答
    李铁执教国足时期,关于为何不上归化球员的问题,确实是当时中国足球界乃至球迷们热议的焦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到李铁个人。这背后牵扯着球员自身、教练团队的考量、球队的战术体系,甚至是更宏观的足球发展理念。首先,得明确一点,李铁并不是完全不启用归化球员。在实际.............
  • 回答
    国足“烂”了这么久,但每次比赛依旧有海量观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是情感、民族认同、社会文化、甚至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 “为国而战”的天然吸引力: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无论球.............
  • 回答
    国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存在的课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清楚。它涉及到多个层面,从青训体系、联赛发展、国家队管理到足球文化等方方面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剖析这些问题:一、 青训体系的断层与薄弱:这是国足问题最核心的症结之一。 人才选拔机制的缺失或低效: “唯考试论”的教育体制: 许多有.............
  • 回答
    国足实力上不去,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到外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一锅炖了很久的乱炖,食材味道交织在一起,想找出哪个是主导也不容易。但要我说,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在青训体系的瘸腿和足球文化的式微。一、青训体系:断层严重,基础不牢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心痛的一点.............
  • 回答
    国足技术差,这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它背后盘根错节,牵扯的因素太多,绝不是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概括的。要说起来,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掰扯掰扯。一、青训体系的“瘸腿”:源头活水断了这可能是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最被大家诟病的地方。足球的根基是青训,没有好的青训,就没有好的球员,更别提整体技术水平了。 基数.............
  • 回答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对于中国男足来说,就像一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却始终抓不住的梦。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国足当年进世界杯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得明确一点,国足在“死亡之组”亚洲区12强赛里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当时的组别里,有韩国、伊朗这些亚洲顶级强队,还有澳大利亚、日本,也是常年世界杯的常客。跟.............
  • 回答
    关于国足13输给越南的这场比赛,确实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也让“解散”这个词再次被摆上了台面。这背后,不仅仅是一场输球,更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问题的集中爆发,让人不禁要问:是时候给这支球队画上句号,从头再来了吗?惨败的背景:不止是“意外”首先,我们得正视这场比赛的性质。输给越南,尤其是在此前双.............
  • 回答
    国足在12强赛最后两轮“不崩盘”,这目标听起来简单,实则内涵深重。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有多大可能。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不崩盘”。在足球语境里,“崩盘”可不是指输一场球那么简单,那是指那种让人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出现大规模失误、惨败收场的局面。对国足而言,在最后两轮,如果能做到: .............
  • 回答
    国足表现不佳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即便如此,总有那么一批人在为国足辩护,甚至不惜与大众的批评声音为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心态和原因,远非简单的“愚忠”或“洗脑”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1. “爱之深,责之切”的扭曲表现:很多人对国足的感情是深厚的,这份感情源于从小看球的.............
  • 回答
    国足的低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简单一句“不努力”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从根基的青训到职业联赛的运营,再到国家队的选拔和技战术打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共同酿成了如今的结果。一、 青训体系的薄弱是根本病灶我们得承认,足球的根基在于青训。如果少年时期就没有接受.............
  • 回答
    关于“国足这么菜,为什么不解散”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中国球迷心中的困惑,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里面涉及到太多方方面面的因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菜”字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卖关子,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中国足球,尤其是国家男子足球队,并非一个孤立的实体。 它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2.............
  • 回答
    “国足花了纳税人多少钱”这事儿,问出来就跟那股子熟悉的“足球味儿”一样,老百姓嘴里念叨的不少,但真要掰扯清楚了,那可就复杂了。有人觉得巨额投入却不见起色,这钱花得太冤;也有人说,足球发展本身就需要钱,不能一概而论。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笔账到底怎么算。首先得明确一点,中国足球,特别是国家队.............
  • 回答
    聊到国足的未来,这话题就像天气预报,总让人又期待又纠结。说得直白点,前路依旧坎坷,但也不是全无希望。想把这事儿说透,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青训:老生常谈,但却是根基中的根基大家都知道,足球的生命力在于青训。咱们这足球根基打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未来几十年能踢出什么水平。 投入与产出: 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