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球员需要代际时间
大部分运动员14岁(甚至更早)以前基本技术能力已经定型了,之后就是通过不断的比赛锻炼如何在比赛中灵活的运用技术。前几天国足对叙利亚的比赛,大家可以看看中国队边锋传中的水平,基本就是前点,球速和落点极差,每次传中基本就代表丧失球权,进球基本靠懵。。。
类似于培养诺贝尔奖得主,2000年砸下去的钱,可能最早2200年才能见效果。最近足球投资的火热,效果最早也要过8年见效果,类似于德国足球2010年的青春风暴(之前2002、2006、2008年的中坚巴拉克及拉姆,原则上应该不算青春风暴),所以不能指望最近几年中国足球能有质变。
2、球员智商不行
根据研究,顶级足球运动员的平均智商超过博士。顶级前锋在接球前,就要想好怎么处理射门(博格坎普的英超最佳进球);顶级进攻中场在传球前,就应该想好每个接球点处理球的可能性(哈维的分球);顶级防守后腰,在本方进攻的时候,就要想好对方断球后可能的出球路线(布教授的展位)。
因此实际上顶级运动员每场比赛就像下棋,大家除了身体的较量,还有智力的比拼。可是现实问题是中国高智商群体很少从事体育行业。并不是说中国的顶级运动员比国外的笨,而是说如果底层的运动员如果水平不行,再好的苗子整天和臭气笼子下,水平也不会高。要知道足球运动员智商研究是在曼联测试的,而英国球员父辈的中产及以上比例只有15%,因此英国的足球成绩也差强人意,其和中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
3、足球氛围不行
这里要说的足球氛围不是国内的氛围,而是国际氛围。东亚不是足球的中心,因此足球的交流比较少。比如中国足球学习对象不听的变,巴西、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等。实际上当中国学习一种潮流时,这种潮流已经落伍了,就如同前几年的西班牙已是帝国黄昏。
西欧国家时足球中心,特别是法国、德国和西班牙,那里的孩子青少年时期就可以轻松的进行跨国对抗,比如阿森纳青年队和拉玛西亚。从比赛经验,到对战术潮流的把握,中国足球少年从一开始就落后人家一大截了。
4、人均GDP
实际上足球在日本并不是第一大球,可是很早之前因为有钱,就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足球上来。职业足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踢着玩,而是需要上上下下系统的青少年教练体系。这点连英足总都感觉自己和德国差距巨大,类似的中国和日本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你真的以为穿大博文的孩子,能拼过那些从小戴着护腿板经过职业教练点播的孩子?
人均GDP是群众基础,职业体育运动是奢侈品,就像健身,十一农村人忙着下地掰包谷都累死了,谁没事花钱练推举?不要被拉美(巴西和阿根廷)迷惑了,中国只是经过数十年的增长人均收入才达到人家现在的水平,之前呢?
5、最后以上观点出自《足球经济学》,且各个因素是按权重顺序介绍的。比如足球氛围带来的比赛战术和比赛经验优势,是人均收入的5倍以上,人均收入的影响和人口规模差不多,不过略高。在人均收入赶上来以后,加上庞大的人口优势,中国足球需要改进的就是影响重要的多的比赛经验。个人认为成立一个东亚超级联赛是个不错的主意。
青训水平太差。
如果北上广各有一个徐根宝,进世界杯毫无问题。如果所有一二线城市都有一个徐根宝,那么世界八强都敢想。如果每个地级市都能有一个徐根宝,那么国足怕是能跟国乒并列。
其实看国足20年以上的老鸟球迷基本对国足不报太大希望
因为看国足太久了,一直就这水平,还在下滑,心里都清楚就这身体素质,抗不过白人黑人,就这技战术水平,改不了。
失望太多次后也就习惯了,随便看看呗。
以前还讨论讨论拯救改革类的,现在也懒得说了,因为屁用没有
但是到了比赛忍不住还是会看看,会聊聊
但是从来不报太大希望,输了就输了,也不影响心情,也不失望,因为没那么高期望值。
也不想有些人那样赢个球吹的湖天海底,输个球就骂娘骂足协骂主教练骂球员,我觉得这种人挺没意思的
补充一点,就现在这个制度下,就算恒大再拿5个亚冠冠军,就算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足球市场,只要亚洲区名额没有改变,国足30年都别想出线,我从我对中国足球20年的理解,我是这么觉得的
中国每年因赌球流失六千亿元,这是国足成绩低迷的根本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