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足的球员踢球人球结合的能力以及球感那么差?

回答
聊到国足,这“人球结合”和“球感”这两个词,简直是中国足球老生常谈的痛。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家球员在这方面跟那些欧洲、南美的高水平球员比起来,差了好几个档次?这背后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根儿上掰扯掰扯。

一、 启蒙阶段的“先天不足”:早期训练的重塑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欧洲、南美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对球有一种“黏性”,球好像长在他们脚上一样。这可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早期训练理念的差异。

“技术”与“体能”的错位: 在很多我们过去的青训体系里,或者说很多基层教练的认知里,可能会更侧重于让孩子“跑得快”、“身体壮”。比赛输赢、体能达标,这些“显性”的东西更容易被量化和评价。相对而言,一些看似“不实用”的细腻技术,比如停球、盘带、护球,可能会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被压缩。
“游戏化”训练的缺失: 高水平足球的根基是热爱和乐趣。在发达的足球国家,孩子们踢球更多的是在玩,在各种小型比赛、游戏化的练习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控球、传球、射门等基本功。我们过去很多训练,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可能更像是“军事化”的,大量的重复性、器械性训练,缺乏让孩子在自由对抗中寻找球感的乐趣。你想想,一个孩子要是觉得踢球是件枯燥的事情,他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去沉浸在和球的互动中?
“基本功”的“基本”与“功”的深度: 这里的“基本功”不是说不会停球、不会传球,而是说有没有把这些基本动作做到极致。人球结合,意味着你不需要过多地抬头看球,球在你脚下就像是你的延伸。这需要日复一日,甚至可以说是在“下意识”层面去打磨。但如果早期接触的训练强度、密度、以及对动作细节的要求不够严苛,很难达到那种“机器般”的精准和流畅。

二、 足球环境的“后天限制”:成长的土壤

训练理念是土壤,而我们足球发展的整体环境,也对球员“球感”的培养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场地条件的制约: 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孩子们能够踢球的场地是什么样的?可能是不平整的草地、水泥地,甚至是土场。在这样的场地上,球的滚动轨迹是不稳定的,这就迫使踢球的人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球,而不是去“驾驭”球。长期下来,对球的细腻感知就会受影响。高水平球员多是在平整的天然草或高质量人造草上训练,球的反馈是清晰、稳定的,更容易培养出对球的精准控制。
比赛的“功利化”: 越往上走,尤其是到了职业层面,比赛的输赢压力会越来越大。在急于取胜的心态下,教练和球员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简单、直接”的踢法,也就是所谓的“大脚传递”或者“快速反击”。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大量短传配合、通过连续的触球来撕扯防线的机会就变少了。球员们就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在小范围、高压迫的环境下,用精细的技术来处理球,久而久之,人球结合的能力就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身体对抗与技术发展的平衡: 足球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但技术和身体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很多国家的优秀球员,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在不断精进技术。但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球员的身体发展确实不错,但技术却显得粗糙。这可能与训练内容、以及对身体发力技巧与球的结合程度的理解有关。如何用身体去保护球,如何用身体的重心变化去晃开对手,这都需要在高强度对抗和持续的实战中去体会。

三、 心理与意识层面:“与球对话”的频率

球感不仅仅是脚法,还是一种与球“对话”的默契,一种对球的预测和理解。

“球感”的“慢”与“糙”: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国足球员停球“飞出去”,或者接球时球弹得很远,这不是说他们不会停,而是那种“第一次触球”的精准度、柔和度不够。这就像弹钢琴,音符弹对了,但力度、触感不对,就少了那种味道。这种“慢”和“糙”会进一步影响到下一个动作,导致整个进攻流程的断裂。
“思考”与“执行”的脱节: 有些球员可能脑子里有想法,知道该怎么做,但到了执行层面,因为球感不足,球没能按照预期运行,导致战术意图无法实现。这就像一个指挥家,脑子里有乐谱,但乐队成员无法准确演奏,最终出来的音乐也会走样。
自信心与冒险精神: 拥有好球感的人,往往更自信,敢于在人多的地方做动作,敢于挑战对手。而如果长期在技术细节上存在短板,球员的自信心就容易受挫,在比赛中也更容易选择“安全”的踢法,避免与球进行更复杂的互动,长此以往,球感就更难得到提升。

总结一下,国足球员人球结合能力和球感不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早期启蒙的缺陷、成长的土壤问题、以及在技术与比赛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共同造成的。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态度问题”或者“身体不行”就能概括的。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青训抓起,回归足球的本质——对球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打磨,同时也要改善我们整体的足球环境,让球员们能在更适合的环境中成长,从而真正地“读懂”球,与球建立起那种“浑然一体”的默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我们的青训水平低。这个低是指从普通学校启蒙到偏专业训练再到足球梯队训练的水平差。
  2. 对抗能力差。在业余联赛里中甲甚至中乙职业球员也能轻松的完成各种华丽的动作,但是放到职业足球里就差了。
  3. 青少年时期足球比赛太少。由于国内踢足球的人少,自然青少年比赛的数目、质量和合理性就差得多。比如鲁能的段刘愚去巴西踢球的时候评价中巴青训球员的区别“特别是在对抗的时候,这种差距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差距的存在,我觉得是后天形成的,是从小就存在的差异,主要是我们国内从小孩子开始正规的比赛就太少了,我们踢两年的比赛比不上人家一年的,你知道,足球的提升也是需要量的积累的。”所以现在很多中国比较有钱的俱乐部开始把球员送出去练级,比如鲁能直接在巴西买了个俱乐部练级……
  4. 低质量足球比赛踢的太多了。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的球员高质量比赛踢的太少,满打满算也就中超强队之间比赛+亚冠中日韩比赛+世预赛和水平类似球队的比赛。和臭棋篓子下棋下多了就这毛病。
  5. 选材基础低。“球吸在脚下的感觉”也是一种天赋:有的人就是天生碰了球之后就能吸在脚上,有的人再死命训练也不行。比如拉什福德和林加德这两位:同样是英格兰人,同样是曼彻斯特郡出生,同样是曼联青训一路上来,同样是在曼联踢球,你看看这两位的球感?国内踢球的人就是少,能够找到“球吸在脚下的感觉”天赋的自然就更少了。

国内停控球在世界范围内排在中上游的不是没有,比如现役国足队长蒿俊闵就是这样。往前倒腾还有像郜林这样停控带碾压即将去德甲踢球的酒井宏树(亚冠踢柏太阳神),李霄鹏滴水不漏的停控(从01十强赛到05退出国家队前);往后走还有段刘愚这种少有的U23就开始把球踢明白了的主,实际上按照比例来说算是正常水平。只不过因为踢球的人少,自然球感好的人就少了。

额外多说点:

球感达到合格线(高水平对抗下不拖后腿)就可以了,更多的还是要看整体能力。比如成了名场面的登贝莱颠不了球又怎么样?比如快乐足球的巴舒亚伊停控带丢了多少球?比如威尔士飞翼吉格斯也有停球下蛋的名场面,比如我上周末看的某场欧洲比赛(西英的某场,记不得了),也有个前锋大禁区外接球,停球直接形成了射门。反过来,莫拉塔停过多少高难度的球,还有著名的德尼尔森,1v3带球毫无压力,又怎么样?把“球吸在脚下”变成青训的硬标准就属于缘木求鱼了。

足球归根到底是一项把球搞进对方球门的运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到国足,这“人球结合”和“球感”这两个词,简直是中国足球老生常谈的痛。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家球员在这方面跟那些欧洲、南美的高水平球员比起来,差了好几个档次?这背后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根儿上掰扯掰扯。一、 启蒙阶段的“先天不足”:早期训练的重塑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欧洲、南美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对球有.............
  • 回答
    国足的现状,确实是让不少球迷感到痛心疾首。你说的没错,单从投入上看,无论是球员的薪资待遇,还是请来的教练团队,很多时候都称得上是“不惜血本”。但为何踢着踢着,水平就比不上欧洲的一些低级别联赛队伍,这个问题盘根错节,绝非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首先,得说说足球.............
  • 回答
    国足球员的盘带技术之所以常常被诟病“不堪”,这背后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释清楚。如果要详细地说,那可以从球员个体、青训体系、教练理念以及足球文化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盘带这项技术在足球比赛中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突破防守、创造空间、甚至改变比赛走向的关键.............
  • 回答
    关于李铁上任后,国足归化球员中为何只有艾克森和蒋光泰(蒋圣龙)得到重用,这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际上,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对“受到重用”的理解偏差,或者说需要结合当时国足的实际情况和李铁的战术理念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李铁执教国足的背景和时间点。李铁是在2019年底接替里皮,成为国足的代理主.............
  • 回答
    看到国足球员那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年薪,普通人难免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他们的收入能高到如此离谱?这笔钱,到底是怎么来的?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链条,涉及到商业运作、品牌价值、市场供需,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因素。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一、 足球的商业属性:一门“大生意”首先要明白,现.............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觉,而且很多人也和你一样,觉得归化球员引进后,国足的整体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些方面比2018年世预赛时更令人失望,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原因。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越归化越退步”的观感。首先,得承认,“实力退步”这个说法本身是比较主观的,但从一些关键指标和比赛结果来.............
  • 回答
    这确实是让很多中国球迷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一个现象。明明在几乎没有对手干扰的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停球,球却能像长了腿一样,在地上翻滚着,一不留神就滑出了好几米。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运气不好”,而是技战术能力、基本功训练以及足球理念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叠加造成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假设一下,如果国足真的有一天捧起了大力神杯,那场面,光是想想就激动人心。但你说,队伍里只有两三个黄皮肤黑眼睛的球员,这画面感就有点复杂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当国歌响起,国旗飘扬的时候,那种民族自豪感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杯冠军,这是多少代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梦想啊!如果这个梦想.............
  • 回答
    埃弗拉的“回家”与国足的“归化”:一个视角下的足球与国族认同最近,法国名宿埃弗拉拒绝中国归化的消息引起了一些关注。他的一句“为自己祖国效力是一直以来的梦想”颇具深意,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中国足球的问题:通过归化球员来提升国足实力,究竟是不是一条明智且可持续的道路? 埃弗拉的“拒绝.............
  • 回答
    网上骂国足的键盘侠,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上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把自家孩子往足球这方面培养呢?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第一层,可能是很多键盘侠觉得他们自己“懂球”。你看网上那些评论,什么“战术不行”、“传球失误”、“体能有问题”、“教练不懂排兵布阵”……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中国足球方方面面的复杂考量,绝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说清。范志毅那批国足,是很多老球迷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他们当年在场上那种拼劲、那种韧劲,以及对胜利的渴望,至今仍让人回味。而范志毅本人,作为中国足球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退役后也一直活跃在足球圈,参与青训、解说、担任管理层,对中.............
  • 回答
    南美足联确实有过两次邀请中国国家队参加美洲杯的意向,这对于中国男足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与世界顶尖球队较量、提升实力的绝佳机会。然而,最终国足未能成行,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不去”二字可以概括,而是牵扯到多方面的考量和实际困难。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次邀请并非“白送”,而是需要中国足协承担相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点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但容易被忽视的现象:为什么国足成绩差时大家总提到足球人口,但足球人口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男足比女足成绩差的事实?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一、 “足球人口”的定义与理解存在偏差首先,当我们谈论“足球人口”时,往往容易陷入.............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来话长,也让人一言难尽。咱国内足球这摊浑水,为啥这么多年了还是搅不清,国足也老是被骂,说到底,根子不在一处,是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而且很多问题是环环相扣的。一、 青训体系的断层:没人,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得从根儿上说起。要搞好足球,得有源源不断的好苗子,可咱们的青训体系,那叫一个“缺兵少将.............
  • 回答
    关于李铁执教国足,网上意见分歧巨大,而且这种分歧相当激烈。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他执教成绩本身,更涉及到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期待、对足球人才培养的看法,以及对李铁本人过往行为的解读。首先,成绩是硬道理,但李铁的成绩确实难以服众。 “死亡之组”论的争议: 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
  • 回答
    恒大,真的背负了国足“不硬”的全部罪名吗?俱乐部又该为国家队的失败买单吗?在中国足球的语境里,“恒大”这个名字,尤其是巅峰时期的广州恒大,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然而,在不少体育媒体的笔下,它却常常与国家队的低迷表现联系在一起,被描绘成导致国足“不硬”的根源之一。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俱乐部又是否应该为国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争议点:国足的资金来源以及纳税人是否为此“买单”。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局面,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体育管理以及社会认知层面的因素。首先,要理解“国足明明没花纳税人的钱”这句话的背后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很多球迷的心坎儿里。确实,一提到中国足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能不行,然后自然会联想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的体能训练方式,比如山地跑、负重跑,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也很有效。那为什么国足的体能训练,鲜少听到这些“硬核”的手段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得从足球.............
  • 回答
    国足的年薪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绝对不是只看踢球水平这么直接。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国足年薪的决定因素:首先,你得明白,国足的年薪,如果指的是国家队球员在俱乐部拿的工资,那它首先是受俱乐部运营和盈利能力的驱动的。国内的俱乐部,有的背后是大型企业,有的是靠商业运作,它们.............
  • 回答
    国足实力上不去,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到外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一锅炖了很久的乱炖,食材味道交织在一起,想找出哪个是主导也不容易。但要我说,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在青训体系的瘸腿和足球文化的式微。一、青训体系:断层严重,基础不牢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心痛的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