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哪里都要讲规矩。
给你一个title不代表你就能平安落地,特别是一个从不讲规矩行业里蹦跶出来的人。
给你一个title,只是出于unified front考虑,但不代表你就是unified front的一部分。
Comrade The High Hill 牛不牛B?不讲规矩一样要被处罚。
说个介于事实和阴毛论之间的事情,如果一个行业,在道德上没有制高点,在战略上没有重要性,同时以不讲规矩出名,又有平时不出名的机构做了民调说年轻人正在疯狂涌入这个行业,因为收入高。那这个行业一般离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就不远了。
对个人发展:凉了。
对互联网:互联网规则收缩的规范化将继续进行。互联网行业今年一直处于这个状态,接下来依然是。
但在个人发展和互联网行业以外,还有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前两天和朋友提到了一件事,哪怕在自媒体时代,如果没有主流文化的关注,由下向上的声势也难以一直保持。
换句话说,其实真看起现在的同时兼具顶流和出圈的网红们,就能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主流文化所给予的资源倾斜。
他们往往是在爆火后,先引起了主流文化的注意,而其本身,同时也具有着向主流文化靠拢的倾向。
但问题就出在,在主流文化给予初始资源扶持后,其实主流文化对于这些人的后续是缺乏观察的。甚至在关注之初,就缺乏一种具体的审查。
要知道,公务员还需要政审,拥有更大发声能力而且被摆在大众视野的网红,哪怕被主流文化给予了资源倾斜而在外在形象与距离上朝主流文化靠拢,其内在往往缺乏考察。
说得难听点,就是主流文化在想要扶持民间具有向自己倾向性的人物时,操之过急了。
这不只是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的问题,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几十年,就会发现,这种被主流文化授予什么名号的名人们,形象在一夜之间崩塌的事情也不少。
我大概能理解主流文化急于需求民间代言人以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初衷是好的。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的出发点,却往往是“该人已红”,缺乏培养路径,缺乏考察过程。
薇娅事件算得上是又一次的教训,也重申了那个道理:
哪怕人民群众需要偶像形式的榜样,哪怕主流文化需要能拉近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代言人,也绝不能操之过急。
崩塌那天,就是反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