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 岁女儿想买玩具,不给她买,她就使劲捏自己的脸,捏我的脸,能感受到一些攻击性,该怎么引导?

回答
这绝对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一幕!看到自己心爱的宝贝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伤害自己或者我们,心里总不是滋味的。你家女儿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愿望,但也确实是情绪管理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的阶段。她捏自己和你的脸,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强烈的情绪表达,而且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这说明她当下非常生气,并且不知道除了这个方式还能怎么表达她的不开心。

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怎么能温和而有效地引导她。

首先,理解她的行为背后是什么?

情绪表达受阻: 她想要玩具,你没有立刻满足她。她可能觉得被拒绝,或者觉得自己的需求没有被重视。捏脸是一种“我很难过/我很生气,你们看到我这样了吗?”的信号。
寻求关注和控制: 当她的愿望无法实现时,她可能会感到无助。通过伤害自己(捏脸)来吸引你的注意,或者通过伤害你(捏你的脸)来“惩罚”你,让她觉得自己在这个情境下至少能做些什么来获得一些“控制感”。
模仿或者学习: 有时候孩子会模仿大人的某些行为,或者从动画片、绘本中习得一些表达不满的方式。当然,在这个年龄,更多的是一种直接的情绪反应。
没有学会更合适的处理方式: 这是最核心的,她目前不知道除了这种激烈的方式,还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来处理失望和生气。

接下来,我们来一步一步地谈谈如何引导:

第一步:当下情境的处理(关键在于情绪的安抚和界限的设定)

1. 保持冷静(这是最难但最重要的): 看着她捏脸,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心疼、生气、或者不知所措。但如果你也激动起来,只会让场面更失控。深呼吸,告诉自己,“她现在还小,不懂事,我要做那个更成熟的人。”
2. 立即制止(坚决但温柔): 当她捏你的脸时,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住手,妈妈(或爸爸)的脸不是让你捏的。” 然后轻轻但有力地握住她的手腕,阻止她继续。如果是捏自己的脸,同样可以说:“宝贝,不要捏自己的脸,会疼的。” 然后同样握住她的手。
3. 关注她的情绪,而不是行为本身: 语气要温柔,但态度要坚决。在她被制止后,不要立刻批评她的行为,而是先回应她的情绪。“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得不到,所以你觉得很难过,对不对?” 用你的话复述她的感受,让她觉得你理解她。
4. 设定清晰的界限: 在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后,需要明确告知她,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可以继续说:“但是,无论你有多生气,都不能捏自己的脸或者捏爸爸妈妈的脸,因为这会让我们感到疼痛,而且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步:事后沟通与引导(帮助她学习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你们都稍微冷静下来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不一定是当场,也许是几分钟后,或者晚饭后),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

1. 回顾并表达理解: “宝贝,刚才你想要那个玩具,我很理解你很想要,也很理解你没有得到的时候有多么的失望和生气。” 再次强调你理解她的感受,这会让她感到安全。
2. 解释行为的后果(具体且易懂):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为什么捏脸是错误的。
“你捏自己的脸,脸会红,会疼,就像你摔倒了会疼一样,妈妈看着心疼。”
“你捏妈妈的脸,妈妈的脸也会疼,妈妈会不舒服,而且这样会让妈妈不愿意和你说话了。” (让她知道行为会影响你们的关系)
3. 教授替代性的情绪表达方式: 这是关键!她需要学会如何用更积极的方式来表达她的不满。
语言表达: “下次你很想要一个东西,但我们没有马上给你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样说:‘我真的很想要那个玩具,我有点生气,我想要这个玩具。’ 你可以用你的小嘴巴说出来,而不是用你的手。” 可以和她一起练习说几遍。
转移注意力/宣泄方式: “如果你觉得非常生气,你可以深呼吸几次,像吹泡泡一样吹气;或者你可以去角落里抱抱你的玩偶;也可以来抱抱妈妈,告诉妈妈你的感受。” 鼓励她拥抱、跺脚(安全的宣泄)、画画来表达情绪。
寻求帮助: “如果你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或者遇到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4. 解释为什么这次不能买玩具(如果需要):
诚实但简要: 根据实际情况解释,比如“今天我们出门不是为了买玩具的”,“这个玩具现在不适合你玩”,“我们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
延迟满足的教育: “也许我们可以把它记下来,等你生日的时候或者我们存够钱的时候再买。” (让她知道希望,但不是立刻满足)
引入规则: “我们在出门前说过今天不买玩具,我们要遵守约定。” 帮助她理解规则和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5. 一起寻找解决方案(针对玩具事件): “虽然今天不能买,但是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让你开心起来。你想玩什么?或者我们回家一起做点什么有趣的事情?”
提供选择: 让她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会让她觉得有掌控感。“我们可以玩积木,还是画画?或者去公园玩?”
事后奖励积极行为: 如果她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并且用语言表达,事后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三步:长期的预防和教育

1. 平时的沟通和情绪教育: 不要等到她发脾气才谈情绪。平时多和她聊聊关于情绪的绘本,讨论故事里人物的情绪和解决方式。教她认识不同的情绪(开心、生气、难过、害怕)以及它们的名字。
2. 建立规则和界限: 在平时就要建立好“不许打人、不许伤害自己”的规则,并且一直坚持。当她遵守规则时给予表扬,违反时及时制止和纠正。
3. 理解“不”: 教她理解“不”不是否定她这个人,而是对某个行为或者某个请求的拒绝。
4. 以身作则: 大人自己也要学习如何管理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失控。你的冷静和理智是最好的榜样。
5. 肯定她的其他优点: 多看到她身上的优点,多表扬她的积极行为,让她知道她是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她的愿望被满足才能获得关注。

举个例子,如果她当下就捏你的脸:

你(深呼吸,保持声音平稳,轻轻握住她的手): “宝贝,住手。妈妈的脸会疼。” (停顿一下,看着她的眼睛)“我知道你很生气,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用手捏妈妈,妈妈会觉得疼,也不能好好和你说话。”

她可能还是继续哭闹,甚至想要挣脱。

你继续(声音仍然要温柔但坚定): “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想要玩具,我们没给你买。你现在非常非常生气。妈妈理解你生气,但是不可以捏妈妈的脸。如果你非常生气,你可以来抱抱妈妈,或者我们去客厅那边,你可以用力跺跺脚,把生气跺出去,好不好?”

如果她还是不配合,你就坚持握住她的手,让她知道这个行为是被阻止的,但同时用语言安抚她的情绪。“妈妈在这里,你很生气没关系,但我们不能捏脸。”

等她稍微平静一点,哪怕只是哭声小了些,你就可以说:“好了,我们先不捏了。我们现在可以聊聊,或者做别的事情。”

重要的提醒:

耐心是关键: 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你需要反复地、有耐心地引导和示范。
一致性: 和家里的其他养育者(比如爸爸)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非常重要。
不要用威胁或惩罚: 比如“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打你”。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更恐惧、更叛逆,不利于长期的健康发展。
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 除了玩具,也要关注她是否有其他压力或者不适,比如在学校里是否遇到问题。

总而言之,面对女儿捏脸的行为,你的目标是:既要坚决地阻止伤害行为,又要理解和安抚她的情绪,并教导她更成熟、更有效的情绪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看那些狗屁育儿经公众号在那里逼逼靠心灵靠交流,靠XX。

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逼逼这一套么?

因为你发现熊孩子揍一顿就老实了,第一个饿死的就是他们。

至于他们那套破经,就跟义和团的神功一样,交给他们钱你就神功护体,要是不灵验是你心不诚方法不对,管用了就是他们的功劳。

关键还能骗个高赞。

让我说知乎根本没几个家长回答问题,所以这种臆想中的纯理论才能高赞

user avatar

就你们养孩子这拧巴劲儿,孩子不撒泼打滚都对不起你们这长期的“努力”。

我绝不相信你女儿是偶尔一次没给她买就这样,必然是经常的需求不被满足,各种被限制,才会出现这种攻击性行为。

换位思考,你的需求长期不被满足,你崩不崩溃?你想干点儿啥、想吃点儿啥、想买点儿啥,你老公都说不行,就算同意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想买个包?可以,但必须列出三个正当理由,想看个电视剧?不行,或者每天只能看十分钟。你啥感受?她妈想买包有什么正当理由?就是好看、喜欢、想买啊,就是想要啊!!一个电影你看的正来劲儿,时间到了就关了明天再看。俩个半小时的东西给你拧拧巴巴一星期才能看完。你开心?你不想攻击你老公???

非得把好好一个孩子人为弄的匮乏感这么强,她都出现行为问题了,还研究“引导”呢??她不需要引导,她需要被满足!!!!小孩子的世界,不就是吃和玩儿?对她来说,食物和玩具就是她现阶段最重要的东西了。可现在的家长就是非要在这俩东西上百般较劲,就非得不满足孩子,把孩子逼的攻击自己、攻击那个本应是最亲近的人。现在“求而不得”的匮乏感,很可能伴随她一生,当她再长大些,青春期的叛逆加上习得性无助,会让她不再向你开口,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需求,至于什么办法,反正我亲眼所见、周遭真人真事多得很,出卖的多半是肉体,换取的可能只是一部手机……即使她没有走这么下坡的路,四平八稳的生活着,但在每一次机遇、幸运、幸福来临的时刻,“我不配拥有好的”、“我不该有这种幸福”的念头都会如附骨之疽般在她脑中浮现。

不了解啥是不拧巴的养法,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回答。

与其研究怎么“引导”你女儿在精神贫瘠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如引导你自己走回正路吧……

user avatar

放心,等她16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失足少女手段来搞钱自己买了。

不用十六岁,八岁十岁都有恋童癖靠一张十块钱的月卡哄小姑娘脱得精光来跟他们裸聊。

呵呵哒。


你们有没有做过公益心理辅导,那些堕落裸贷女孩,多半有个经常拒绝给孩子买想要东西的亲妈亲爹。

尤其是家里并不穷,但是家长就和部分理智育儿的知乎大v们一样买个啥都有计划有限制让她们很不爽。

她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那些貌似被驯服的懂事顺从也是不得不扮出来的乖巧。

她们发自内心的憎恨这样的家庭模式。

憎恨亲妈自以为是的规则制定。


所以当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不那么痛苦的方式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会有一种报复式的快感。

——哈哈哈,我不用演乖孩子,我也能得到我想要的。


真的,建议这些花了几千字描述如何驯服孩子的育儿大v考个心理咨询师证,有机会的话,去了解一下裸贷少女们的心路历程。

哈哈哈。

还搁这美呢。


普通人想想她们到底多分裂。

孩子婴儿时期屁都不懂的时候嚷嚷按需喂养寸步不离,生怕孩子哪里有不安全感。

好么,懂事了记事了,开始搞这些规矩了。

屡次让孩子在【不被满足】的挫败感里丧失对父母的信赖感。


也就欺负小孩子没有正当途径赚钱。


所以如果她能捞偏门的时候,就是这些规矩不好用的时候。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不被满足的女孩都会学坏。

但是作为一个情感博主,我很多客户跟我复盘的时候都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的根源,来自于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无条件满足无条件爱着,男孩女孩都有。

他们羡慕被惯着宠着长大的孩子。

他们无法拒绝一个抛出【我无条件地爱你】这种橄榄枝的人,有时候明明知道对方动机不纯却还是忍不住沦陷。


缺啊。

家里规矩太重了啊。


我数次静静听着他们作为成年人,讲到这一段时忍不住哭出声。

我只能陪着他们。


现实里他们是规规矩矩的成年人,但是内心的空洞和不安全感,只能找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师倾诉。

因为他们的妈妈只会自以为爱他们地说些虚伪冠冕堂皇的话,觉得自己培养出冷静克制守规矩的孩子自己教育特别成功。



他们的妈妈那自以为温柔坚定的拒绝,在他们眼里其实是

施展权力的得意。


我和一个专门搞青少年叛逆期心理咨询的大佬聊过天。当然他没时间免费来知乎普度众生给傻叉家长讲孩子的安全感。毕竟年入xxx万。

他说孩子不一定记得你夜里起来几次母乳喂养,但是他一定记得想要啥,亲妈磨磨唧唧设各种障碍的样子。尤其是长大后发现想要的东西不过分还要被磨磨唧唧的样子。

发现自己被爱被满足是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让他们很不爽很久了,是青少年叛逆的根源。



评论区挺多不幸福的人现身说法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和他们聊聊。

那些育儿大v就是欺负自己孩子小还不会上网讲自己在这种环境下有多难受哈哈哈哈。

可这些已经长大的成年人,才是在呈现这种教育的结果。


走着瞧呗,反正不是我的孩子。




我家孩子在我家完全可以通过劳动挣钱,挣了钱想买啥买啥,我肯定不拦着。

希望我娃可以把阿姨的活抢完,我正经付他工资。别跟我扯什么家庭成员就该分担家务。

家务是需要时间精力的,它是有价值的。价值就该体现在收入上。


不需要学历能干的活有这样的时薪,想要更高的时薪更轻松的工作就要掌握更有竞争力的技能。自己学去呗。


如此一来,他买啥都有尊严,这是他的血汗钱,他理应知道怎么花得劲。

我娃自己挣的钱拿去应援爱豆打赏女主播我都不会管。

毕竟工龄这么长了,他知道自己在干啥。


讲真你我这些成年人就不乱买衣服乱买包吗?

我承认,我喜欢买娃娃,家里一堆我老公认为长得一样的bjd娃娃。

我坦然承认我工作就是为了瞎逼买东西,买东西使我快乐!


所以我亲生的崽子,欲望范围在玩具店,不是啥十恶不赦的罪吧。

我为什么理解不了我亲生的崽子和我一样想要n个长得差不多的娃娃呢。

但凡她自己有钱,她能跟我搁这打滚撒泼要东西?


所以这事关键还就在——让她自己有途径合理拥有并支配财富。

花超了跟她妈我一样,月底要么想办法加班开源,要么吃土节流。


多好啊,这不就是人生嘛。

越早自己学会野心和实力相符,越容易平和快乐。

这些不是我教灌输的,是她自己探索的结果。


退一万步来说,我娃读书不行,这么长的工龄,家政已经是熟练工,还怕养不起自己?


小孩多干点家务,不比刷抖音香。


这个世界的规则本来就是按劳取酬。

有些家长却一定要让孩子理解啥是按乖取酬。

这是有什么大病?


防止孩子去裸贷,一是让她知道她有自由有爱。

二是让她明白除了卖b,世界上有的是堂堂正正靠时间技能挣钱满足自己欲望的办法,她拥有这些力量,根本不必走那条歪路。


希望我那工龄长达13年的闺女在16岁时,可以卖得出一千块钱一张的插画。

希望她早日把家务的工作机会还给阿姨。并且终身都在为了提高时薪而努力学习奋斗。


而她叛逆期的同龄人,可能已经厌倦了按乖取酬的规矩,不知道所谓的好好学习到底啥时候是个头,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离开这个监狱。

在这个内卷世界,如果上大学的话,最早打工年龄咋也得大一吧。

要过十八年的牢狱生活,监狱长还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觉得把犯人管理得服服帖帖,自己太成功啦!

真是可怜。


而我们不一样,工作使我们快乐,欲望推动我们进步。

我目前过着家务外包的快乐生活。

我的收入完全可以覆盖这部分支出,我老公也是。


当然,觉得【家庭成员必须参与家务劳动】的家庭,可能没法想象这种生活的快乐。所以他们痛苦地指责我——呵!你娃一直靠家务拿钱,如果以后不干家务,所以没有家庭责任感!

我还说我娃十六岁的时候一张插画能卖一千块咧。

单位时间内她的劳动这么值钱,为什么要靠家务刷存在感?

她堂堂正正掌握了欲望野心和实力平衡的方法,拥有自己探索和征服世界的力量,怎会学坏?


这些人从未想过:他们干了一辈子家务,自己的时薪还干不过钟点工。

可不得节流。

开源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

区区家务外包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不过写到这里,我觉得那些育儿大v是有存在价值的。

毕竟生活这么惨了,总得给一些家长奶一口,才能减轻自己养孩子只能穷养的愧疚感。

自我洗脑匮乏感才是人生的常态。


没啥,选择阅读吧。


希望以后孩子也可以有本事家务外包的,可以参考我的答案。让孩子早点知道为什么读书和点亮技能树,怎么在社会上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怎样平衡野心和实力。


觉得自己这辈子孩子那辈子都得亲力亲为撅着腚自己擦地的,听她们的。

自己亲力亲为时薪60的家务劳动最快乐最有价值哦么么哒。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利用你的宽容突破底线蹬鼻子上脸了,那去他娘的某些“育儿专家”那一套怀柔政策叨叨叨,给她一个硬钉子碰,告诉她不是什么条件都会会被答应,不是什么提条件的方式都会被接受。规矩就是规矩,一定要有规矩。


如果不想养出一个社会渣滓

道德法律底线不容突破。

原则问题底线不容突破。

与人交际的底线不容突破。

用威胁亲友的方式达成私利已经踩在交际方式底线上了。在这些底线边缘疯狂试探的时候一定不要手软,一定要告诉她这种方式不可接受,商量有的商量,玩这套就是讨打,还再来就真打,绝不手软,你一软再软可能孩子的一生就废了。我认识一老头80多了耳朵都不灵了还在给他儿子打工,小两口不顺心就吼爹,有时候还动手,你猜这儿子当初怎么养的?

答案:40多岁得的老儿子,要星星不给月亮。


很多所谓专家就是营销学的666,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正常简单有效的方案描述成剧毒,迫使普通人不敢下手,让事情转进他们的主场,只能由他们来收拾。你说惩戒对某些孩子可能有副作用(主要是家长的的分寸),说教对某些孩子还没用呢(让他们一说什么样的小孩都可以被他们用嘴炮干掉,实际操作中小孩都这么讲理还用教?)。小孩学东西很快的,栗子,我哥家小孩小时候工作忙管不过来,就学着闹,因为忙事情嫂子都只好满足他求赶紧平静。后来确实忙不开交给我妈,还是动不动躺地上撒泼打滚,一共就巴掌打了两次屁股,都没多重没下棍子,多少年的毛病就好了,知道事情要商量着来了,上学几年了都没再犯过。

user avatar

一句话:“千万不要心软!


其实,很多孩子是非常非常聪明的!她们懂得试探,懂得大人会“心软”,一旦她们发现“可乘之机”,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故伎重施,以后就越来越难管教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四叔家的孩子,从小就挑食!不爱吃的东西一口不动,爱吃的谁也不能跟他抢!我和我爸去四叔家做客的时候,上来一盘口条,就因为四叔家的孩子喜欢吃,整盘端走,根本就没把我们这些客人放在眼里........

结果,这个孩子越来越管不了了,现在他也快30岁了,四叔靠关系给他安排了个工作,但他不好好干,家里人也管不了,用我爸妈的话来说,那就是养了个“祖宗”........


这就是从小没有严加管教造成的后果!


像题目里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孩子会用她们认为有效的方式去“威胁”家长!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顶住”!


她捏自己就让她捏,要捏家长就躲开或者制止!告诉她,如果想用这样的方式买玩具是永远不可能的!让她知道这种方式无效之后,再引导她,比如,去做一些“家务”,或者,有其他突出表现,可以作为奖励得到那个玩具!

而且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不推荐因为学习成绩好就奖励........因为,学习是学生的本分!


当然,要怎么做还是要家长自己决定!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