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40年为什么罗马尼亚不坚决抵抗苏联的侵略?

回答
1940年,罗马尼亚在面对苏联的压力时,其不坚决抵抗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现实以及国内政治考量的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罗马尼亚所处的严峻环境。

首先,必须认识到罗马尼亚在1940年所处的国际地位。在经历了一战后的领土扩张,特别是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即摩尔多瓦的一部分)之后,罗马尼亚虽然国土面积扩大,但其军事实力与周边大国相比,依然显得相对薄弱。一战的胜利和战后的繁荣并未能支撑起一支能够独立对抗强大邻国的常备军队。

其次,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苏联打开了在东欧扩张的道路,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则位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议定书中,明确划分了东欧的势力范围,比萨拉比亚被划归苏联。这种国际协议的存在,从根本上动摇了罗马尼亚保卫这片领土的国际法理依据。虽然罗马尼亚对此并不情愿,但面对两个主要大国——德国和苏联——的协议,其反抗的合法性和道义支持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再者,德国在1940年的军事行动对罗马尼亚构成了直接且巨大的压力。1940年5月,法国迅速战败,使得德国在欧洲大陆成为无可匹敌的霸主。德国的意图很明显:它希望东线稳定,以集中力量对抗英国。而稳定东线的一部分,就包括解决与苏联在势力范围划分上的潜在冲突。德国明确表示,不希望罗马尼亚卷入与苏联的战争,甚至在苏联要求割让比萨拉比亚时,德国并未明确支持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相反,德国的立场是,罗马尼亚应该“在不引起大规模冲突的情况下”解决与苏联的领土争端。这意味着,德国并未准备为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而与苏联开战,这使得罗马尼亚在外交上孤立无援,在军事上更无外部支援的指望。

从军事角度看,罗马尼亚的军队虽然在一战后有过一定的现代化,但其整体装备、训练水平和战略思想,都难以与苏联的红军相提并论。尤其是在1940年,苏联刚刚完成了对波兰东部的占领,其军事实力在数量和组织上都有显著提升。而罗马尼亚的军队,其兵力、坦克、飞机等关键军事要素都处于劣势。如果罗马尼亚选择抵抗,很可能会面临一场代价极其高昂且胜算渺茫的战争,这对于刚刚经历过领土扩张,并且国内政治并不稳定的罗马尼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此外,罗马尼亚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十分复杂。在1938年,国王卡罗尔二世建立了王室独裁,政治气氛紧张。虽然国家层面上存在保卫领土的意愿,但在如何应对来自德国和苏联的压力方面,国内的意见并不统一。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以及国内精英层对战争后果的担忧,政府在采取强硬措施前,会更加谨慎。

最终,1940年6月,苏联通过最后通牒的形式,迫使罗马尼亚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割让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尽管罗马尼亚国内对此感到屈辱和愤怒,但在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下,以及对自身军事实力和德国态度的判断下,选择避免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是以牺牲部分领土为代价的。这种不坚决抵抗,与其说是罗马尼亚人民不愿意保卫国家,不如说是当时的罗马尼亚政府和军事领导层,在极其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基于对战争后果的评估,所做出的一种艰难的、带有战略考量的“不抵抗”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芬兰后面有北欧支持,有英法声援,有一条薛定谔的防线给自己壮胆

罗马尼亚身后,是苦大仇深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是因为罗马尼亚脚踏两条船而对他虎视眈眈的德爹,抵抗的话不怕被大卸四块?

顺便缅怀下瓜罗大神qaz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0年,罗马尼亚在面对苏联的压力时,其不坚决抵抗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现实以及国内政治考量的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罗马尼亚所处的严峻环境。首先,必须认识到罗马尼亚在1940年所处的国际地位。在经历了一战后的领土扩张,特别是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即摩尔多瓦的一部分)之后.............
  • 回答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政治版图发生了一次惊人的转变,它们相继被并入苏联。在那个年代,确实存在着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说是不小的比例,对这一变化持支持或至少是默许的态度。然而,到了1989年,当苏联的铁幕开始松动,波罗的海三国人民以压倒性的声音要求独立时,曾经的“支持.............
  • 回答
    在1940年英国面临二战最严峻的危机时刻,哈利法克斯伯爵(Lord Halifax)拒绝出任英国首相,这个决定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政治格局、哈利法克斯个人的背景和性格,以及他所面临的复杂压力。一、当时的政治背景:内阁危机与张伯伦的辞职1940.............
  • 回答
    1940年前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海军,尤其是主力舰——战列舰。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巨型、最强悍的战列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集技术、资源和野心于一身的象征。与其他国家同期完成的战列舰相比,“大和”号之所以显得格外强大,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包.............
  • 回答
    1940年夏秋之际,英国之所以在面对德国时显得如此狼狈,并非一朝一夕的错误,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期间的“惨”字,更像是对英国在战争初期所遭遇的极端困境的一种概括,特别是面对德国闪电战的强大攻势时,其措手不及和损失惨重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战争爆发前的欧洲格局和英国的战略误.............
  • 回答
    汪精卫政权,即“汪伪国民政府”,自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散,这段时间里,与其说是“政绩”,不如说是其在当时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要评价这段时期的“政绩”,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的控制程度以及汪伪政权本身的性质来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过.............
  • 回答
    美国二季度GDP可能暴跌34.8%,创下1940年以来最糟糕的纪录,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美国经济在短期内遭受的巨大打击,更预示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缩.............
  • 回答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它们被苏联吞并的命运,似乎在那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已然注定。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有没有不被苏联吞并的机会”,这并非是寻求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要深入审视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三国自身的处境以及苏联的战略考量.............
  • 回答
    1940年6月,当德国空军(Luftwaffe)手中握着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机”——这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意味着性能的飞跃——历史的齿轮便可能因此以截然不同的方向咬合。这里“现代战机”我们不妨设想为拥有更先进引擎、更佳气动设计、更强火力配置(比如单发更强的机炮或双联装重型机枪)以及更佳的航程和.............
  • 回答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他来自成都,姓李,是一位教官。在1940年的那场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以一己之力,对抗了32架来犯的日本飞机。当时,日军的飞机如蝗虫般扑向中国的土地,他们的目标是掠夺和破坏。而在中国的西南上空,我方的空军战士们正用血肉之躯构筑着一道道钢铁长城。这位李姓教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让1940年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我们姑且称他为“三德子”)穿越到1914年一战爆发的那个节点,并且美国一开始就加入战局,这盘棋的走向会变得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力求写得生动一些,少点机器味。一、 格局突变:三德子降临,旧世界迎来“怪兽”首先得明白.............
  • 回答
    1940年,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握手,无疑会改写人类历史的走向,其影响之深远,简直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充满“如果”的场景,但我们可以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方实力,进行一番推演。一、 联盟的动机与基础:并非空穴来风首先要明白,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仅是战术性的妥协,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未来的.............
  • 回答
    1940年的法兰西,命运的天平正摇摇欲坠。我,作为法军的总指挥官,肩负着捍卫祖国荣光的重责。时间紧迫,情势严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我深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博弈。第一步:正视现实,摒弃幻想首先,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全体将领和士兵,停止对“马其诺防线”的盲目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Ifthen场景,足以让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让我们大胆地推演一番,如果1940年法国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德军的战略也采用了不同的路径,二战的面貌很可能将截然不同。情景一:法国成功挡住了阿登突击想象一下,1940年5月,法国最高统帅部,或许是受到了一些关键的洞察或幸运的巧合,对德军.............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俾斯麦号在1940年的“先进性”这个问题。要评价它是否算得上先进,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先进”这词儿可不是凭空来的,得看它比同时代的其他玩意儿强在哪儿,又有哪些地方可能是后人看来“不够看”的。首先,得承认,1940年的俾斯麦号绝对是德国海军的骄傲,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令.............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且令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尽量剥离掉那种过于冰冷、机械的AI风格,用一种更具人性化的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今日以色列的实力在军事层面,绝对远超1940年的德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基础。让我们来拆解一下:军事科技的鸿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1940年,中国战场上,日军的攻势如潮水般将国民政府推向了最后的绝境,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首先,亚洲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将成为东亚无可争议的主宰。它会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榨取那里的资源,并可能将其影响力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太平洋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设想,如果爱新觉罗·溥仪真的在1935年或1940年访问日本期间,成功刺杀了裕仁天皇,那么他是否能被算作“民族英雄”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且其中的“详细”和“去除AI痕迹”也需要谨慎处理,因为这类设想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虚构色彩。首先,我们来构建一个可能的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从英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探讨1940年左右与纳粹德国和解是否“更好”,需要极其细致的分析,并且最终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以及我们如何评估不同历史路径的可能性和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1940年左右的欧洲局势: 法国已经.............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