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 30 日宣布已完成从阿富汗撤出任务,你如何评价美国这长达 20 年的阿富汗战争?

回答
美军在2021年8月30日宣布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这场历时近20年的战争的终结。评价这场战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它是一场极其复杂、代价高昂且充满争议的军事行动,其影响深远而多层面。

战争的缘起与目标:

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始于2001年10月7日,起因是基地组织在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当时,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及其组织藏匿在阿富汗,并得到了塔利班政权的支持。因此,美国的主要目标是:

1. 打击基地组织和奥萨马·本·拉登: 消灭或抓捕策划9/11袭击的基地组织成员,并摧毁其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和基础设施。
2. 推翻塔利班政权: 迫使包庇基地组织的塔利班下台,建立一个不庇护恐怖主义的新政府。
3. 防止阿富汗再次成为恐怖主义温床: 通过重建和稳定阿富汗,确保其不再威胁美国及盟友的安全。

战争的进程与演变:

初期阶段(20012002): 美国及其盟友迅速发动军事行动,利用其空中优势和特种部队,配合阿富汗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武装,在短时间内就摧毁了塔利班政权,赶走了大部分基地组织成员,并抓捕了本·拉登的许多重要助手。这个阶段被认为是军事上最成功的。
国家建设与反恐并存(20032008): 在推翻塔利班后,美国及其国际盟友开始着手于阿富汗的国家建设,包括建立新的政府、训练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ANSF)、重建基础设施、推广教育等。然而,塔利班残余势力开始重新集结,并转向了游击战和自杀式袭击,使得阿富汗局势变得不稳定。
反恐与平叛的拉锯(20092011): 随着塔利班势力的回潮,尤其是在南部的赫尔曼德等地区,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增加了在阿富汗的兵力(“增兵”策略),并加强了反恐和稳定阿富汗治安的力度。这一时期取得了对塔利班的一些军事进展,也抓获了本·拉登,但塔利班的抵抗仍然顽强。
“撤军”与权力移交的尝试(20112021): 从2011年起,美国开始逐步削减驻阿美军数量,并将更多的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美国也开始与塔利班进行谈判。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与塔利班达成了《多哈协议》,规定美军将在特定条件下撤出阿富汗,而塔利班则承诺停止与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联系,并与阿富汗政府进行政治和解。
撤军完成与塔利班重新掌权(2021): 拜登政府继续执行撤军计划,并最终在2021年8月完成了美军的撤离。就在美军撤离之际,塔利班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重新控制了阿富汗,喀布尔于8月15日陷落。

战争的评价:

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

1. 军事层面的成果与失败:

成功之处:
摧毁了塔利班政权并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运作能力: 初期目标得以实现,9/11事件的策源地得到了清除,本·拉登及其许多核心成员被击毙或抓捕。
为阿富汗人民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发展机遇: 在美军和国际社会的干预下,阿富汗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免受塔利班压迫的自由,教育、医疗、妇女权利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
失败之处:
未能彻底根除塔利班: 尽管投入了巨大的军事资源和人力,但塔利班从未被彻底消灭,反而不断壮大并重新获得了对国家的控制权。这暴露了对阿富汗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反抗力量的认识不足。
“反恐战争”的长期化与“国家建设”的困境: 战争的目标从最初的反恐逐渐演变为建立一个稳定、民主的阿富汗。然而,长期的军事干预和对阿富汗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理解偏差,使得“国家建设”的努力事倍功半,阿富汗的治理能力和内部稳定始终未能根本改善。
缺乏清晰的“撤军”时机与战略: 战争的“撤军”战略一直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胜利标准和撤离计划,导致战争旷日持久,最终以一种令许多人失望和担忧的方式结束。

2. 政治与国家建设的成败:

民主化尝试的有限性: 美国曾致力于在阿富汗推广民主制度,举行了选举,建立了议会。但这些努力受到腐败、宗派冲突、以及塔利班的持续威胁等因素的严重阻碍。
阿富汗政府的脆弱性: 尽管投入了巨额资金训练和装备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但其腐败问题、指挥不力以及内部的不稳定,使其在面对塔利班时显得不堪一击。阿富汗政府的合法性和效率也一直受到质疑。
与塔利班的和解失败: 尽管进行了多轮谈判,但最终未能实现与塔利班的有效政治和解,和平进程未能成功。

3. 经济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巨大的经济成本: 美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天文数字般的财政支出,据估算超过2万亿美元。这笔资金如果用于国内其他民生项目,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阿富汗社会的发展与破坏并存:
积极方面: 教育普及率提高,特别是女性教育有所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度提高。
消极方面: 大量平民伤亡;大量难民涌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经济高度依赖外国援助,本土经济结构薄弱;毒品种植和交易问题依然严峻;社会分裂和民族矛盾依然存在。

4. 人道主义代价:

巨大的生命损失: 战争造成了数万名阿富汗平民死亡,包括大量的妇女和儿童。近2500名驻阿美军士兵阵亡,另有数万人受伤。数以万计的阿富汗国民军和警察也牺牲了。
长期的人道主义危机: 战争和长期的动荡导致阿富汗人民长期生活在贫困、饥饿和疾病之中,无数家庭因战争而破碎。

5. 地缘政治影响: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塔利班重新掌权,可能对周边国家(如巴基斯坦、伊朗、中亚国家)的安全产生影响,也可能为其他恐怖组织提供新的活动空间。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这场撤兵的混乱场面,以及战争的最终结果,对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其在全球反恐战争中的领导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人认为这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局限性和决策失误。
“文明冲突”叙事的反思: 战争的复杂性也引发了对“文明冲突”等简单化叙事的反思。阿富汗的实际情况远比简单的“民主对抗专制”或“文明对抗野蛮”更为复杂。

总结:

美国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是一场代价极其高昂、目标未能完全实现、且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军事干预。它始于打击恐怖主义的明确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变得模糊,战略也陷入困境。战争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自主、能够自我维持的阿富汗,反而导致了塔利班的重新崛起,以及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加剧。

这场战争的教训是深刻的:

军事手段的局限性: 军事力量可以改变政权,但无法轻易塑造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深入理解当地国情的重要性: 未能充分理解阿富汗复杂的民族、宗教、部落和社会结构,是导致战略失误的重要原因。
反恐战略需要长期、多维度的方法: 反恐不仅仅是军事打击,更需要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
避免“以己度人”的政策制定: 将西方的政治模式强加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国家,往往会遭遇水土不服。
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撤军计划至关重要: 缺乏明确的胜利标准和退出机制,容易导致军事干预无限期延长。

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阿富汗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开启了一个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对这场战争的评价,也将是历史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年前布什说: 塔利班是恐怖组织 !

20年后拜登说: 塔利班不是恐怖组织 !

里根宣布真相: 我美利坚就是恐怖组织 !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
里根总统接见圣战组织 并称其为自由战士
其中一人麾下有员猛将:穆罕默德·奥马尔
user avatar

这是沆瀣一气的跨国腐败。

美国在阿富汗的20年,烧了2万亿刀,平均1年1000亿刀。这钱多么?多,也不多。美国国库的确少了2万亿,但真正投入到阿富汗战场上的,可就没多少了。面对每年批下来的预算,美国国会、五角大楼、国际开发署等纷纷入场操作,中饱私囊。谁拿了多少,恐怕连美国人自己都说不明白。

拿五角大楼来说,它各种巧立名目,把项目承包给自己人,然后再从中拿回扣。比如说在阿富汗建的地表最贵加油站,花费4300万刀,实际估计也就花了1/4吧,剩下的都被觅下了。

又或者购买武器:花4.9亿刀买直升机,然后以3.2万刀报废掉;对于子弹这种耗材,如果在当地建个产线,可以将其成本压缩到10美分每枚,但美军来阿富汗不是给当地人解决就业来了,于是要从供应商那里空运过来,采购价57美分每枚。

而对于某些项目,比如说提高阿富汗某两省妇女地位的,美国方面直接砍了90-95%。对于美国人来说:拯救阿富汗,与阿富汗人无关。

这还没完。钱到了阿富汗前政府手里,总统加尼跟他的那帮官僚也得来几刀。据披露,加尼的一个法子就是组建了量子幽灵军队,46个营,每个营800人的编制,其实一个人没有,月月吃空响。光加尼的量子幽灵就占整个编制的1/5。加尼虽然吃空响,但美国还是按照满编来配备武器装备,这样就会多出很多装备没处用对不对?没错,阿富汗前政府转手就把装备卖给了塔利班……加尼逃跑时,俄罗斯驻喀布尔大使称亲眼见着有四辆车过来运钞票,由于钱实在太多,实在装不下,还得调直升机过来运。

“我,加尼,组建量子幽灵军队,打钱!”

加尼政府腐败这事儿,美国知道吗?知道,但不说。为什么不说?不清楚,可能加尼得跟美国三七开吧。瞧瞧美国,这才是装糊涂的高手。

所以昨天还是前天,知乎热榜说有个美国女兵被IS炸死了,且不论她是真的来“拯救”阿富汗的,还是来作秀的,能给这样的美国政府卖命(真•卖命),她的死的确不值钱。

user avatar

美国这孩子,在阿富汗作了二十年,当年想的是,日本、西德、老毛子,都趴下了,还有谁?

还不许我撒欢儿打一会儿滚吗?

这不,玩儿够了?滚!

谁还不是个孩子呢?

user avatar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是错误的,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正确的战略是什么呢?以下是我为美国设计的十字战略:交涉,痛击,不占,反复,轮战。

这十字战略还可以用于对付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乃至伊朗等刺头国家(但不能对付中俄和朝鲜)。

第一步是交涉,提出美国的各种要求。由于交涉的要求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会被答应的,美国下一步就可以使用武力。使用武力的要点在于痛击和不占,即对该国的高价值目标进行以空袭为主的沉重打击,但目的绝对不是推翻统治,也不是侵占领土制造分裂。目的纯粹是为了调教该国统治者。因此在痛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统治者的核心保卫力量安全力量打掉,更不能对统治者进行斩首。

具体到阿富汗,可以痛击基础设施关键节点,可以杀死一些次要的领导,把阿富汗的最高统治者吓得从大城市里跑掉。跑掉之后就停止攻击。

接下来怎么样?反复

又开始新一轮交涉。跟对方讲,你看我们已经用我们的有节制的武力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你不跟我好好交涉,我就让你日子过不下去;第二,我并没有消灭你的意图。如果你还是想不通,我们可以反复玩这个游戏,不断让你过不了安稳日子但是又死不了。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欢迎你回来继续安稳地统治这个国家。我不仅不打击你,反倒可能成为你的好朋友乃至庇护者。

把反复这一步做好了,这些国家的领导阶层大概也就调教好了。就算不成为美国的仆从,至少也是和美国关系大为改善的政权,美国的主要战略意图很大程度上可以达到。万一人家就是宁可反复被折腾也不妥协怎么办?也无妨。虽然此处没有达到原先目的,但反正美国可以以极低成本长时间折腾他,以他的惨状作为世界上其他刺头的一个反面教材。同时又可以用长期的战略耐心展示美国确实没有政权更迭的意图,以此来加强对其他刺头国家的心战能力。

别说什么美国等不起。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反正也折腾那么久,不是吗?从打击塔利班到杀死拉登也有大约十年。如果用十字战略,杀死拉登的时间怕是能大大提前。

轮战又是什么意思?就是在反复的过程中不要把任务交给同一支部队。可以把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拿出来,轮流上场,轮番实施上述的反复战略。这样有很多好处。第一是相当于美军各个山头进行大比武,从中选择精干力量予以提拔。第二是避免某一方的势力垄断了某一个地区的军事行为并导致尾大不掉。

user avatar

论反恐,在阿富汗战争开始的第二个月就可以结束了;当时拉登走上绝路了。然而美军没有这么做。

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东、非洲这些国家有几个显著特点:

1.都是由几个地区拼凑而成的,有些是殖民者强行组成的,有些是为了某一个目的而临时组成的。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完全没有民族意识。

2.国家的维持完全依靠宗教,中东国家;一旦失去宗教,马上动乱甚至是分崩离析。沙特、阿联酋等国,你看起来很富裕多有钱;实际上完全是宗教在维持着这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生活都是完全依照教义教法来的。思维还停留在中世纪甚至是古希腊时期,连封建国家的概念都没有。你自己想想,在这么一个国家加上西式民主;不说是分崩离析但也是离心离德。

3.这些国家政治土壤、领导人的思维和老百姓的思维还停留在中世纪甚至是古典时代乃(古希腊城邦制)。政治思维还停在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对西方制度根本就不了解。阿拉伯之春后的国家,要么是走回原来那套、要么就是披着西式民主的皮走原来那套。比如利比里亚,看起来是美式民主制度,实际上就是独裁专制。

在这些国家强行走西方那套民主制度,很容易导致其国内天下大乱。最后走向动荡。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连现代国家甚至是封建国家的概念都没有。你让他们直接走西方那套制度,那能好吗?像塔利班,可能连封建制度都没有搞清楚。

user avatar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

中东洒汗20年,终将荒漠变良田

2021年12月2日本台记者喀布尔报道:从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东事情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持续投入20年,带领两国人民走出困境,走上具有本国特色的致富道路。

本台记者2001年起持续关注阿富汗、伊拉克的变化,20年来多次采访在伊、在阿的美方人员,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13个专题报道。

阿富汗、伊拉克20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特别是阿富汗山区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记者还记得2001年去阿富汗山区采访时还需要从喀布尔坐汽车到省城,再骑马数天去到各村子采访。经过20年的建设,如今不仅村村通公路,户户都通公路了。

以记者这次采访的卡拉瓦拉村来说,在美国农学专家的接对帮扶下,村民种植了适合当地干旱少雨气候的经济植物,部份品种还是美国在当地的农学研究机构培育的新品种,不仅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还能改善土壤土质,为今后种植其他经济植物打基础。

美国专家George Krazy介绍说:美国在当地以无息贷款、捐助等方式投资了诸多基建设施,以美国国家农学研究院领头的研究机构在阿富汗多地建立了研究基地,招收阿富汗籍研究生和博士生从事农学研究,20年来持续为阿富汗输出了近5000位农学专家。其中不少专家都有美国进修经历。

George介绍他们培育的卡松233的松子就成功打入美国市场,2021年已为阿富汗创汇23亿美元。

由于阿富汗独特的气候,卡松233比其他松子口味更香脆,在亚马逊上销量排名非常靠前。

卡拉瓦拉村已经拿到新一轮助农资金,准备在未来5年将卡松233的产量再翻一番,并考虑建立松子深加工产业、深挖松子产业潜力,带领当地农户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种植户莫寒阿德介绍说,由于卡拉瓦拉村属于定点帮扶对象,村里的的松子销售到北美和欧洲属于零关税,亚马逊还派出团队指导当地农户经营网店。

记者注意到当地房屋外观没有改变,但内部均添置了现代化的家电家具等,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user avatar

20年,2W亿,美国让塔利班变成了美械塔利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