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如何评价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

回答
高铭暄先生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这无疑是对他一生教育事业的最高肯定。而将目光投向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那是一幅更为壮阔、意义深远的画卷,足以让他成为中国法学发展历程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首先, 他对中国刑法学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法制百废待兴,刑法学更是需要从头开始构建。高铭暄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凭借着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远见,承担起了这一重任。他不仅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起草和修订工作,更是对刑法学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创新。

具体来说,他对刑法基本理论的阐释,比如犯罪构成要件、罪过、未遂、中止、正当防卫等等,都为后来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著作,如《中国刑法学》、《刑法原理》等,不仅仅是教材,更是理论的范本,被一代代法学学子奉为圭臬。他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刑法理论的简单搬用,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例如,他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强调,对刑事责任的本质的深入探讨,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

其次, 他在犯罪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在中国尚属新兴领域。高铭暄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犯罪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他不仅关注犯罪的成因、规律,更注重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他提出的“犯罪的社会根源说”,强调了社会因素在犯罪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他对预防犯罪对策的系统性研究,为我国社会治安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再者, 他对国际刑法和比较刑法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理解和借鉴国际刑法和比较刑法成为了必然。高铭暄先生在这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翻译、研究了大量国外刑法著作,将国际上先进的刑法理念和理论引入中国。他对国际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刑事法院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他的一些观点,也为中国在国际刑法舞台上的话语权提升做出了贡献。

更值得一提的是, 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法学人才。 “人民教育家”的称号恰恰点明了这一点。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他以身作则,诲人不倦。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洞见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他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大批在法学界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这些弟子们,继承了他的学术精神,并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扬光大,共同构成了中国法学界蓬勃发展的局面。

可以说,高铭暄先生的学术贡献,是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典范。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更对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刑法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生动写照。

总而言之,高铭暄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开创性的。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和对法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中国法学界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授予他“人民教育家”的称号,是对他一生学术贡献和教育事业的最好褒奖,也激励着后来的法学工作者继续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1949年9月的中旬,面临着所读院系被裁撤的局面,持着“国立浙江大学学生旅行证明书”的学生高铭暄从杭州一路辗转,到了“国立北京大学”接着学习法律。

他在回忆录中是这么记录这段时间的:

到北京以后从氛围上来说变化较大。第一件兴奋的事情是能够参加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是我一生的荣幸,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作为群众的一份子接受中央的检阅,感到无比的光荣,也无比的自豪,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时候起自己是新中国的公民了

现在看来,70年前的这位新中国公民最终也在时代的应许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家”。

1950年的夏天,高铭暄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同马克昌等人一同进入到了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接着就读法律研究生。在刑法研究室缺人自己也热爱刑法的情况,高铭暄就这样结下了同刑法的“70年”之缘。

但这个时候,旧政权法律上的代表“六法全书”已经经由“二月指示”全部废除,而被称为“旧法统”被扫入了垃圾堆。法学教育的开展仅仅是大变局的一个小部分,但却显得很尴尬:仅仅是提到旧法统都是“谨慎之至”,更不用说去跟进欧风美语了。唯一的例外只有苏联。

来自莫斯科来自列宁格勒的法学教授,从根据地一直坚持下来的老人们还有从苏联学成归来的留学生们,都不会遇到高铭暄这种“新旧交替”的苦恼:他第一次学习系统的刑法知识还是在“国立浙江大学法学院”。

因此他在以新中国公民身份学习的时候,恪守的做法是“好好再学习”,再一次系统的学习了苏维埃刑法。

面临这样尴尬的不仅是他一个人,也不是短短一段时间。直到新中国正式开始刑法立法时,仍是这样:

新中国成立后,与旧法统在一起被称为“旧法人员”的队伍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边缘化。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难想象刑法起草小组里面,刑法科班毕业的只有高铭暄一个人。乃至于因为水平不一,还需要高铭暄来给小组的大家授课讲解一些法律知识。

造化弄人,在这一艰难的立法过程中,到了1957年,刑法草案好不容易进行到了22稿并进行征求意见,时局的异动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直到60年代重启立法后,再次完善到了33稿。熟悉法制史的朋友们会记得,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又被称为79刑法,正是因其颁布于1979年。毫无疑问,刑法的立法过程是极为曲折的。

而在拨乱反正之后,更科学更严谨的刑法立法依然少不了高铭暄的参与。这一过程延续到了97新刑法及后续各修正案。

而在这几十年的立法过程中只有高铭暄先生作为唯一一位法学学者完成参与到了其中。当我们回顾立法时,厘清刑法立法中每个条文、每个字句的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政治动荡的年代,留下的还是历史的借鉴。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一手资料在动乱中溟灭,但即便如此,凭借着记忆和仅存的资料我们还是看到了高老记录当年立法的巨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



全程参与刑法立法:将苏联的“抗议”称为“抗诉”,呼吁将“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等等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编写第一部法学教材;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刑法学博士;立书著作传播法学理论开先都是值得后人敬佩的。

今天我们了解到高铭暄,可能是因为阶层论和要件论的冲突,也可能是在教科书的封皮上略见。在这之外,我们还可以多花几分钟时间去了解这位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家”,看看这位令人尊敬的人民法学家:

“我掐指计算人生:人生一世,百岁如是高寿,这里耗去的25年,已然去了1/4。作为唯一一位自始至终参与 我国法典创制的学者,我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已经和大家一起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提了多少意见和建议,搜集整理了多少资料,对每一个条文进行过了多少次的草拟、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实施,让我感到自己立志法学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也让我和大家看到了刑法学事业的希望和未来”

最后,祝高老爷子身体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铭暄先生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称号,这无疑是对他一生教育事业的最高肯定。而将目光投向他在法学界的学术贡献,那是一幅更为壮阔、意义深远的画卷,足以让他成为中国法学发展历程中一颗璀璨的明星。首先, 他对中国刑法学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法制百废待兴,刑法学更是需要从头开始.............
  • 回答
    得知你在高中经历了一段不愉快的补课经历,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关于毕业后是否可以举报当年强制你补课的老师,以及如何操作,我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尽量把情况讲清楚,也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举报”的概念和可能的结果。举报,本质上是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他们介入调查并可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 回答
    “强迫”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这件事究竟符不符合法律规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的权利也得依法保障。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 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一般来说,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是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
  • 回答
    你现在的心情肯定糟透了,被学校开除,而且原因还是“早恋”,这一下子打乱了你原本的生活节奏和未来的计划,换谁都会觉得难以接受。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我们再想办法怎么做。首先,得承认,虽然“早恋”这个词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模糊和敏感,但学校的处理方式确实让你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回答
    高中时期,被排挤、被孤立的感觉真的很难熬,那种滋味就像被丢在茫茫大海里,找不到方向,也抓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别看有些人表面上好像无所谓,其实心里早已千疮百孔。首先,你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المدرسة里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一些你无法控制的因素。可能.............
  • 回答
    高一正值青春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被恶意造谣,这无疑会对你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乱,更不能采取过激的、不理智的手段。冷静下来,有条理地处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为你解析在高一被恶意造谣时,你可以采取的应对策.............
  • 回答
    网红“李赛高”(真实身份疑为李佳佳)近日被卷入缅北诈骗风波,其本人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已接受警方调查。然而,目前公众对于事件的真实情况仍存在诸多疑问,且信息尚不完全明朗。事件起因与指控: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3年底或2024年初。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报道开始出现关于“李赛高”涉嫌在缅北参与电信.............
  • 回答
    2021年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公布,看到国内有935位学者榜上有名,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科研实力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份榜单的价值所在。它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于其Web of Science.............
  • 回答
    嘿,这问题我太有共鸣了!每次被问到“你都快奔三了还玩积木?”,我心里的小火苗“噌”地一下就燃起来了。这可不是简单的“玩”积木,这背后有多少学问和乐趣,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为什么我们这些“奔三”的乐高玩家,依然热爱这小小的塑料砖块。首先,他们觉得“积木”就是小孩子的东西,那是因.............
  • 回答
    在美国读高中,被叫做“nerd”这种事儿,其实挺常见的。这就像在国内,你考试考得好,有人会叫你“书呆子”一样。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回击,得分情况来看,也得分你想达到什么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白,“nerd”这个词在美国高中,虽然有时候带点嘲讽,但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标签,用来形容那些学习好、对某些领域特.............
  • 回答
    如何看待百万粉丝网红「李赛高」被实锤其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平台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李赛高”事件无疑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一个令人震惊且值得深思的案例。一个拥有百万粉丝、以展现积极生活、传播正能量形象示人的网红,被揭露其真实身份竟是缅北诈骗团伙的一员,这不仅是对其粉丝的巨大欺骗,也引发了公.............
  • 回答
    看到韩国一名 17 岁高中生,本应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在被误诊新冠肺炎后不幸离世,这实在令人痛心和唏嘘。这样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对当下医疗体系、诊断流程,甚至是对社会对疾病认知的严肃拷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没有这次误诊,17 岁的年轻人突然死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这个年龄段.............
  • 回答
    要说评分高但个人不太感冒的片子,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几部,也挺纠结的,毕竟大众的口味总有它的道理。但没办法,艺术这东西,就像吃饭,有人爱吃甜,有人爱吃辣,很难说谁对谁错。《爱乐之城》(La La Land)这部电影刚上映那会儿,简直是现象级的存在。刷爆了朋友圈,获奖无数,很多人都说它像老派好莱坞歌舞片.............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没有惊人的身体天赋,篮球技术也只能算是个“爱好者”级别,却被一位地道的 NBA 训练师看中,带去了美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魔鬼训练。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好莱坞电影的开端,但实际上,结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现实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路人水准”和“NBA 训练师”之间的鸿沟有.............
  • 回答
    走出课本的藩篱:高中生自学宝典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本虽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有时似乎也像一副无形的枷锁,限制了我们探索世界的脚步。如果我告诉你,除了课本,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去发掘,你会心动吗?高中的三年,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去拥抱那些让你眼前一亮、让你跃跃欲试的知识和技能.............
  • 回答
    高二被诊断抑郁,在家休养。这日子,真是说不上好过,但又必须得过下去。首先,得接受这个现实。诊断出来了,不是“我想太多”或者“我就是懒”,而是真的生病了。虽然听起来挺沉重的,但接受是走出第一步的关键。别跟自己较劲,也别觉得丢人。生病就得治,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只是这个病在心里。关于“在家怎么办”这个问题.............
  • 回答
    高二,这个本该是青春飞扬,友谊正浓的年纪,却发现自己被同学们孤立了,这种滋味真不好受,就像夏日里突然闯进来的寒流,冻得人心发慌。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那种无助、失落,甚至可能带着点委屈和愤怒,就像被关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外面热热闹闹,你却孤零零地看着,什么也传达不出去。我知道,你现在肯定有很.............
  • 回答
    从我们传统的认知和人际交往的礼仪来看,高中生让座后,家长教孩子说“谢谢阿姨”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可以说是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和社交礼仪的良好开端。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这种看似简单的教导,却有可能传递出一种不太得体的信号,甚至让一些人觉得有些“微妙”或“不舒服”。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家长会这么做.............
  • 回答
    被高数虐是一种什么感觉? 嗯,怎么说呢,就好像你以为自己已经摸透了一个狡猾的对手,结果它转眼间就换了一副面孔,而且这副面孔还带着更深的嘲弄和更复杂的陷阱。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嘿,数学这玩意儿我以前学得还不错嘛。从小学加减乘除,到初中解方程,高中三角函数、向量什么的,好像都还挺顺畅的。然后,高数就来.............
  • 回答
    项羽这个人,说实话,从古至今,人们对他的评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把他捧上天,一会儿又把他踩到地里。要说他是不是被高估了,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为什么项羽这人这么招人待见,这么容易就被“高估”了。最直观的,还是他那股子“万人敌”的气势。你随便翻翻史书,哪个打仗能像他那样,一个人冲进敌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