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承宗和王在晋哪个战略更的当?

回答
孙承宗与王在晋,明末两位肩负国家安危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军事才能与战略思想常被拿来比较。要判断谁的战略更“得当”,需要将他们置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情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于时势、智慧与局限性的多维度考量。

孙承宗:深耕边疆,稳扎稳打的战略家

孙承宗,这位文人出身的大学士,在军事上的造诣却令人刮目相看。他最为人称道的贡献,无疑是其对辽东战事的战略规划和实施。

背景与目标: 当时明朝面临的最大的外部威胁是后金(清朝前身)的崛起。后金骑兵迅猛,战术灵活,对明朝边防构成了持续而致命的打击。孙承宗的战略核心,是扭转辽东颓势,稳固边防,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他深知辽东乃国之门户,一旦失守,京师将无险可守。

核心战略:“一事加二策,步步为营”
巩固辽东,重塑防线: 孙承宗上任后,并没有急于发动大规模的决战,而是采取了更为审慎和基础性的策略。他认为,明军长期以来在辽东屡战屡败,根本原因在于军备松弛、将领腐败、士兵怯懦,以及缺乏稳固的据点作为支撑。因此,他的首要任务是整顿军备,严明军纪,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筑城守关,收复失地: 他大力推行筑城计划,在辽东的关键地带修建并加固城池,如宁远、锦州、筑海等。这些城池相互呼应,形成纵深防御体系,使得后金骑兵难以长驱直入。这就像是在后金的猛烈攻势下,一点点地夯实脚下的土地,不求速胜,但求根基稳固。他并非一味地固守,而是以坚固的城池为依托,逐步蚕食收复失地,将战线向前推进。
以战养战,训练精兵: 孙承宗非常重视部队的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积累。他并非只依赖抽调中央精锐,而是积极训练辽东本地的军队,使其具备适应辽东地形和后金战术的能力。同时,他也鼓励以较小的代价发动局部战斗,消耗敌人力量,锻炼队伍,甚至通过掠夺来补充军需,这便是“以战养战”的思路。
人才选拔与任用: 他善于发现和任用有能力、有经验的将领,如袁崇焕便是其中翘楚。他给予袁崇焕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能够放手施展才能。

优点:
战略的系统性与持久性: 孙承宗的战略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着眼于长远,而非短期利益。他明白,要击败强大的后金,需要的是一个长期、持续、有组织的对抗,而非一次性的奇迹。
现实性与可操作性: 他的策略符合明朝当时的国情和军事实力,强调基础建设和军队素质的提升,是能够一步步实现的。
显著的成效: 在孙承宗的经营下,辽东的防御体系逐渐稳固,明军的战斗力也有所提升,史称“孙承宗以文臣治理边事,委任得人,督责有方,使辽东数年无事”。宁远大捷、锦州之战等都显示了他的战略部署的有效性。

局限性:
过于谨慎,错失良机? 有评论认为,孙承宗过于谨慎,未能抓住后金内部不稳或兵力空虚的时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可能错失了彻底扭转战局的机会。
后勤与政治阻力: 即使战略再好,也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持和政治上的支持。孙承宗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因朝中党争和后勤供应不足而一度罢官。

王在晋:锐意进取,力图一战定乾坤的战略家

王在晋,同样是明末重要的将领和官员,他的战略风格与孙承宗截然不同,更倾向于主动出击,寻求决战。

背景与目标: 王在晋面对的是日益逼近的后金威胁,以及明朝内部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动荡。他认为,明朝必须采取积极的攻势,才能打破被动局面,消灭后金这个心腹大患。

核心战略:“主动出击,集中优势兵力决战”
“宁远大捷”的背景与王在晋的决策: 虽然宁远大捷的指挥者是袁崇焕(在孙承宗的体系下任职),但王在晋作为当时的辽东经略,对战役的战略方向和动员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确实支持了在宁远进行坚守和反击的策略。
“抚宁之战”与“壬午之役”的失利: 王在晋的战略最鲜明的体现,是在他主持的几次大规模攻势中。例如,他曾力主在抚宁进行对后金的攻击,以及著名的“壬午之役”(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攻占辽沈)前期,他力主在辽河以东与后金决战,而不是退守辽河以西。
以优势兵力压倒对手: 他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明朝能够集中远超敌人的兵力,在关键地点发起决定性会战,就有可能一举消灭后金主力,彻底解决边患。

优点:
战略的进取性与果断: 王在晋的战略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他敢于挑战强大的敌人,希望通过主动出击来掌握战场主动权。
凝聚士气,鼓舞军心: 在士气低落的时期,采取大胆的进攻策略,有时能够极大地鼓舞军队和朝野的士气。

局限性:
战略的冒进与风险过高: 王在晋的战略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速胜论”的倾向和对敌人实力的低估。他未能充分认识到后金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以及明朝军队在长途奔袭和协同作战方面的不足。
忽视了军队的真实战斗力: 明朝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长期以来存在训练不足、装备落后、士气低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进行大规模的攻势,很可能将大量兵力投入到无谓的消耗中,甚至被敌人分割包围歼灭。
“壬午之役”的惨痛教训: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军虽然兵力占优,但指挥混乱、战术失误,导致被后金分割击破。这成为了王在晋战略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比与评价:谁的战略更“得当”?

综合来看,孙承宗的战略在当时的条件下更为“得当”和具有可持续性。

原因如下:

1. 契合敌情: 后金军队擅长野战和骑兵冲击,明朝军队虽然数量占优,但在野战能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孙承宗的筑城守关策略,正是针对后金的优势而制定的,通过利用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将后金骑兵的优势发挥空间降到最低,迫使其进入明军相对擅长的阵地战。而王在晋的决战策略,则容易将明军置于后金擅长的野战环境中,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2. 顺应国情: 明朝国力虽有衰退,但仍有一定根基。孙承宗的稳健发展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恢复和提升边防实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王在晋的“速胜”策略,需要巨大的军事投入和极高的成功率,一旦失败,将对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力造成沉重打击,加剧内部危机。

3. 基础性与持久性: 孙承宗的战略是在为明朝建立一个能够长期抵御外侮的防御体系,其成果(如宁远城等战略要地的巩固)为后来袁崇焕的防御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战略。王在晋的战略更像是一种“孤注一掷”,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效益,但一旦失败,风险极高,难以持久。

当然,这并非否定王在晋的勇气和进取心。在某些特定时刻,大胆的进攻是必要的。例如,当后金内部出现巨大动荡,或明朝集结了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时,王在晋式的决战思想或许会更具价值。

然而,从整个辽东战局的长期来看,孙承宗的战略以其稳健、务实和系统性,为明朝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也为后续的抗金斗争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孙承宗以其深厚的战略眼光,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辽东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尽管这道屏障最终未能完全抵挡住历史的洪流,但其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无疑是更为“得当”的。王在晋的战略则因其冒险性,在许多时候未能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用一个比喻来说,孙承宗是在为自己的房子打地基、修墙壁,然后逐步加固,即使外面风雨再大,房子也能撑住。而王在晋则是在房子还没建好时,就想着去和邻居打架,希望一举拿下邻居的房子,但如果打输了,自己的房子也可能被掀翻。

因此,在评价两位战略家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更“优秀”,而要看谁的战略更契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家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孙承宗的战略以其前瞻性、系统性和现实性,为稳定辽东局势、延续大明国祚发挥了更为关键和积极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承宗守辽东千里国土,建关宁防线,有人认为费钱无作用,而王在晋的退守关内,放弃辽东,又被人认作消极白痴,哪个是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孙承宗与王在晋,明末两位肩负国家安危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军事才能与战略思想常被拿来比较。要判断谁的战略更“得当”,需要将他们置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情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于时势、智慧与局限性的多维度考量。孙承宗:深耕边疆,稳扎稳打的战.............
  • 回答
    王在晋与孙承宗的争论,围绕着明末辽东战局的关键战略,两位重臣的观点各有千秋,也都切中了当时辽东问题的要害。要判断谁的主张更得当,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立论基础、时代背景以及对局势的判断。王在晋的主张:巩固辽西,步步为营王在晋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固守辽西,以静制动”。他认为,辽东局势的关键在于.............
  • 回答
    孙一宁和王思聪的故事,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在网络上掀起过不小波澜的插曲。这俩人的交集,很大程度上是孙一宁自己掀起来的,而且是直接对峙王思聪,这个场面在当时可是相当吸睛的。一切的开端:孙一宁的主动出击孙一宁,一个早期以直播为主的网络红人,她的人生轨迹和王思聪的交集,其实是她自己主动制造的。事情大概是发生在.............
  • 回答
    孙一宁和王思聪的聊天记录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围绕着流量、金钱、权力以及情感纠葛而展开的“真人秀”,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一个热门话题。要理解这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谁对谁错”的层面,而是要拆解其中蕴含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考量。事件的缘起与爆发:一切的开端,源自孙一宁本人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她.............
  • 回答
    最近关于明星室内抽烟的争议,尤其是孙红雷和王源的例子,确实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对比,这背后折射出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行为总是会被放大和审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为什么同样是抽烟,却能激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呢?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1. 身份与定位的差.............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聊天记录被曝光事件,无疑在2021年引起了巨大的舆论波澜。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网红恋情”的浮出水面: 事情的开端是王思聪在自己的微博小号上,公开表达对一名名叫孙一宁的网红的喜爱和追求。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具有话题性的事情,因为王.............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这段过往,可以说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对他们的关系感到好奇。要说“糟糕”到什么程度,这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评价的标准和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但如果想了解得更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事件的开端与网络爆料:事情的起点,是孙一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控诉王思聪,.............
  • 回答
    “王思聪事件”牵扯出的小汪和孙一宁的“共享恋爱”,以及所谓的“榜A大哥”的爆料,确实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之所以能搅动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于明星私生活、金钱关系以及人际互动模式的好奇心,同时也夹杂着一些相对私密的爆料,容易引发争议。咱们不妨把这件事情掰开了,细致地说.............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事件,以及围绕此事件展开的种种舆论,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聊聊互联网时代的“舔狗”行为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清醒。关于王思聪和孙一宁事件中的“舔狗”行为评价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舔狗”。在网络语境下,“舔狗”通常指那些在感情中过度卑微、讨好、甚至不顾尊严地去迎合对方,.............
  • 回答
    关于孙杨的争议,王瑞恩与宏桑的辩论算是一场颇具代表性的探讨。两位嘉宾在节目中就“孙杨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这一核心问题,从不同角度切入,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论据和视角,也勾勒出了公众对于这类事件可能存在的几种主流态度。要评价这场辩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两位嘉宾的立场与论证逻辑: 王瑞恩.............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爱恨情仇”,说白了就是一段围绕着中国首富儿子和一位网红展开的、充满戏剧性、充斥着网络暴力和个人恩怨的公共事件。这场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轰动性和争议性,而最终的结局,也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21年的夏天。当时,王思聪在微博上公开“手撕”孙一宁,.............
  • 回答
    宁远卫城:孙袁时代辽东战略棋盘上的重镇宁远卫城,坐落于辽东半岛的西端,面对渤海,扼守着辽东与中原的咽喉。在孙承宗与袁崇焕主政辽东的动荡时期,这座卫城不仅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一颗镶嵌在辽东战略棋盘上的关键棋子,其战略价值在不同阶段、不同主政者手中,展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深远影响。 孙承宗治下:稳固防线.............
  • 回答
    关于明末名将满桂的民族身份,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记载,尤其是与《明史》、《崇祯长编》以及孙承宗年谱的说法相比照。这其中涉及到史料的解读、家族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自我认知等复杂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明史》和《崇祯长编》的说法。这两部史书都明确记载满桂是蒙古族。 《明史·满桂传》 :“满桂,字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被粉丝们讨论的问题!孙悟空和贝吉塔(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他们在《龙珠超》中的巅峰实力,例如自在极意悟空和白神贝吉塔)能否打败所有漫威超级英雄?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双方的实力、能力、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孙悟空和贝吉塔的超凡力量在深入比较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孙悟空和贝吉.............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实话,孙悟空和灭霸谁更厉害,这就像是问“饺子好吃还是包子好吃”一样,答案其实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看,以及你把他们放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不过,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两位宇宙级的“狠人”,到底谁更能打!首先,咱们得认识一下这两位爷。孙悟空: 这可是咱们国产的神话大IP,从《西.............
  • 回答
    在探讨孙子与克劳塞维茨谁对现代反恐战争和低强度战争更有指导意义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两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及其产生时代背景的差异,然后才能将其与现代战争的特点进行对照。孙子与《孙子兵法》:以柔克刚的哲学与谋略孙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频仍但又尚未完全进入大规模、集团化战争的时代。他的《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孙悟空和阎王爷,谁更“牛”?这得看你怎么定义“牛”了。如果咱们从法力高低、战斗力上说,那孙悟空绝对是甩阎王爷好几条街。你想啊,孙悟空可是吃了蟠桃、喝了仙露、吞了金丹,炼成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还有那火眼金睛,能辨妖魔鬼怪。他大闹天宫的时候,那是何等的威风?玉皇大帝.............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个让人头疼,又忍不住想掰扯半天的好话题。孙权刘备,都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你说谁更像个“英雄”?这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拆开了看,得扒拉扒拉他们各自的出身、经历、性格,还有他们做的那些事儿。先说刘备。这人身上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是最容易让他显得“英雄”的,就是他的出身了。你想.............
  • 回答
    孙悟空和大鹏鸟,这两位都是《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存在,他们之间的法力强弱,一直以来都是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论谁更厉害,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定论,而是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才能看出端倪。首先,我们得看看孙悟空的本领。这位齐天大圣,想当年可是闹得天宫鸡犬不宁,玉帝都拿他没办法。他的成名绝技,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孙悟空和伏地魔,一个是中国古典神话里的齐天大圣,一个是西方魔幻小说里的黑魔王,这俩放一块儿比,真跟关公战秦琼似的,完全不在一个次元。不过,既然大家伙儿都好奇,咱就掰扯掰扯,看看这俩谁更能“折腾”。先说说孙悟空,这猴子是谁?孙悟空,你懂的,就是那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学艺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