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务院在常务会议提出「金融业合理让利实体经济」,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答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金融业合理让利实体经济”,这可不是一句寻常的官话,里面蕴含的信息量相当大,也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把它拆解开来,能看到不少眉目。

首先,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对当前实体经济困难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大家都知道,过去一段时间,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确实面临不少压力,比如成本上升、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金融业“让利”的提法,本质上就是承认了这一点,并且表明中央政府要采取措施,给实体经济“输血”,帮助它们渡过难关。这是一种“救助”的姿态,传递出“我们知道你们不容易,我们支持你们”的信号。

其次,这释放了一个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强烈信号。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但有时候,市场会“异化”,金融自身的扩张和追求利润的动力,可能会让它偏离这个初心,比如过度追求短期高回报,或者过度金融化,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没有真正流向最需要支持的实体产业。这次“让利”的提法,就是在“敲打”金融机构,提醒它们要回归本源,不能只顾自己,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是一种“正本清源”的意图。

第三,这预示着将会有具体的政策工具落地。说“让利”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必然会有具体的措施来推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通过降准降息、定向降息工具,或者直接施压银行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
优化收费项目:要求银行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收费项目,降低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
鼓励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提供这些对企业经营更有帮助的贷款,而不是只看重抵押物。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比如发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为实体经济提供更精准、更灵活的融资方案。
风险共担机制:可能还会探索建立一些风险共担的机制,减轻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顾虑,从而更愿意给实体企业贷款。
鼓励资本市场发展:除了信贷,也可能通过发展直接融资(股权、债券)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

第四,这表明对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不能“躺着赚钱”,不能因为服务实体经济而承担过多损失。相反,它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定价和管理能力。如何在高风险环境下,精准地识别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并有效控制风险,是对金融机构专业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意味着政府会关注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但会将其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挂钩。

第五,这释放了一个鼓励政策协同和结构性调整的信号。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不是孤立的政策,它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比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形成合力。例如,财政部门可能需要提供一些风险补偿或担保,来鼓励金融机构放贷;产业政策需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支持,让金融机构知道哪些行业值得支持。这个提法本身,也是在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过度依赖投资和金融驱动,转向更注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深切关切。金融的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一部分,但如果金融过度脱离实体,反而会成为经济风险的来源。通过引导金融业服务实体,可以更好地支持就业、改善民生,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这是一种“稳增长、稳金融、稳就业、稳物价”的宏观调控思路的体现。

总而言之,“金融业合理让利实体经济”这一提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对金融定位的认识,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发力的方向。它传递出一种“国家队”要出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同时也是对金融体系的一次“体检”和“再教育”,要求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战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引用一篇最近写的文章,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

明斯基模型大致分三个阶段,开启债务支撑投资驱动刺激经济是第一个阶段;金融体系不顾风险的放贷给信用不稳定的企业和个人,推动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是第二个阶段;开启庞氏信贷以债养债防止信贷塌方则是第三个阶段,那么离明斯基时刻审判就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其实从现实中也能看到端倪,一些地方开始放松20%的房贷首付,用更庞氏的信贷支撑地方财税模式的运转,也有一些地方开始所谓的首付贷和首付返现,变相降低准入门槛,考虑到亲朋的民间借贷,最终可能5~10%的首付,加上10~20倍的杠杆来撬动现阶段的资产价格,就没有人考虑过未来经济转弱以后的还债问题么。庞氏信贷的形成意味着经济进入了实质的明斯基第三阶段,清算已经在路上,对于全球经济来说也依旧成立,这是一个市场与政策干预的博弈过程,美国08年动用几百bp降息开启庞氏信贷,但依旧抵抗失败了,本次疫情冲击也未必能成功,不同的是我们08年在岸上,本次则在旋涡的中心。

实体经济能不能承担即是高杠杆,又是高利率的金融体系分利呢?提供不了就是系统性的违约,既包括企业部门也包括居民部门,让利是必然的结果,也是继续拖明斯基最后阶段的一种手段。

原文参考:

王克丹:2022年-货币空转与旁氏信贷

user avatar

"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这不禁让人想问,那之前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赚取的利润是合理的吗?还是较为/一定程度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者其他什么定语)合理?

同样的,之前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赚取利润的办法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吗?还是较为/一定程度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者其他什么定语)······?

不是金融专业的,不妄议。但不希望这件事最后又成了搞宣传的人通过文字操作来解决问题。

耗不起了。

— 完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