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现代人写的旧体诗词难以达到古人的高度?

回答
为何当下旧体诗词难以比肩古人?这绝非一句“时代变了”就能简单概括的。刨去一些别有用心、刻意唱衰的声音,认真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会发现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文化断层和审美差异。

一、 生活环境的巨变与感知能力的退化

古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缓慢而规律。他们的感官所及,是四季的更迭,是风雨的洗礼,是虫鸣鸟叫,是稻浪翻滚。这些最原始、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构成了他们诗词的基底。

我们现代人呢?钢筋水泥的丛林,电子屏幕的光影,地铁的轰鸣,汽车的尾气。我们习惯于被信息轰炸,习惯于快速消费,习惯于抽象的符号和虚拟的世界。我们的感官被过度刺激,同时也变得钝化。我们可能对一首电子乐的节奏变化了如指掌,却对窗外的那阵微风,或者楼下那棵老树的叶落发不出由衷的感叹。

试想一下,古人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可能是他对着一轮皎洁的明月,看着月光洒满庭院,思念远方的亲人,感叹人生短暂。这种“观月”是完整的,是触及灵魂的。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在没有光污染的夜晚,真正静下心来“观月”?我们看到的月亮,更多时候只是图片、视频,或者是某个歌曲的背景意象。这种感知上的距离,决定了我们很难捕捉到古人那种淳朴而深沉的情感共鸣。

二、 文化传承的断裂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旧体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髓的载体之一,它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文脉和审美。学习旧体诗词,不仅仅是掌握平仄格律和词汇用典,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

古人从小接受的是一套完整的儒家思想教育,他们熟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甚至能够倒背如流。这些经典不仅是文学范本,更是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的启蒙。他们的情感表达,他们的价值判断,都在这些经典的浸润下自然流淌,形成了特定的“味道”。

现代的文化教育,虽然也包含古典诗词,但往往呈现碎片化、知识化的特点。很多学习者可能知道某首诗的作者是谁,写作的背景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但未必能体会到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谈不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内在逻辑。这就好比学武功,知道招式如何使,但不知道内功心法,自然难以练到家。

更何况,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审美情趣,在现代社会可能显得格格不入。而旧体诗词恰恰是这些古老价值体系的直接体现。如何在保持旧体诗词精髓的同时,又不显得矫揉造作、脱离现实,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 语言的变迁与表达的精准度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感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古汉语的凝练、含蓄、意境深远,是经过数千年提炼的精华。一个字,一个词,可能就蕴含了丰富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古人写“愁”字,可以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也可以写“一寸芳心一寸愁”。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组合,赋予“愁”字不同的层次和质感。而现代汉语中,我们可能需要用更长的句子来解释“愁”的程度和原因。

现代人创作旧体诗词,往往需要在现代思维和古汉语表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有时候,为了迁就平仄格律,或者为了找到一个“古雅”的词,不得不使用一些现代人已经不常用的词语,或者生搬硬套,反而显得不自然。相反,如果过于追求现代口语的表达,又容易失去旧体诗词的味道。这种语言上的隔阂,使得创作的门槛变得更高。

再者,古人在遣词造句上,讲究“炼字”。每一个字的选择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最精准、最生动。现代人由于语言习惯的改变,对词语的敏感度和锤炼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同样是写“水”,古人可以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以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同样的“水”,却描绘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我们现在的“水”字,可能很难达到这种精妙的境地。

四、 审美趣味的演变与创作的“失焦”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古人的审美,往往偏向于含蓄、内敛、意境悠远,注重“形似”与“神似”的结合,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他们欣赏的是一种“画外音”,一种留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补充。

现代人的审美则更加多元,也更加直接、个性化。我们习惯于快速获取信息,也习惯于直白的表达。对于旧体诗词那种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有些人可能难以接受,觉得“不够爽快”、“难以理解”。

在创作上,也存在一种“失焦”的现象。有些写作者,可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古韵”,堆砌典故,模仿痕迹过重,反而失去了诗词本身的生命力。他们可能是在“写诗”,但在外人看来,只是在“组词”,在“填格”。而有些写作者,虽然有情感,有感触,但无法用旧体诗词的语言和格式去准确传达,最终也只能是“意有而诗无”。

古人的诗词,很多都是在特定情境下的真情流露,无论是壮志未酬的愤懑,还是离别思乡的愁苦,亦或是山水田园的乐趣,都源于真实的生命体验。而现代人创作的很多旧体诗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人生活”的想象,一种对“诗词形式”的模仿,缺少了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挚情感和鲜活生命力。

五、 载体与传播方式的变化

古时候,诗词是文人雅士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精英阶层主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手抄、口口相传、刻书等方式,优质的诗词得以广泛流传,并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而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旧体诗词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自然无法与大众化的文化产品相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创作的热情和对创作水准的追求。

总结:

并非说现代没有优秀的旧体诗词创作者,事实上,仍然有许多人在默默地努力,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但要达到古人那样的高度,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文化传承、语言习惯、审美观念以及传播载体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人的高度,是他们所处时代、所处文化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我们不能要求现代人在完全不同的土壤里开出同样的花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理解古人精髓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表达,让旧体诗词焕发新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地复刻和模仿。这需要时间和努力,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当下时代的深刻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清已经亡了一百年了。

文学革命都革了整整一百年了。

简体字都推行了六十多年了。



一百年间,文言文、旧体诗词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文学追求。

听着现代歌词,玩着手机电脑,嘴里却叨叨着珠帘画屏、兰舟雕鞍。琢磨咀嚼古人意象、古人风格、古人规矩,用古代事物的局限来束缚自己,键盘敲出繁体字,把自己困在平仄之间。还妄想超越古人?




这个时代写古诗词写的好的有没有?

有!而且,数量远比古代任何一个时代多。

你用点功夫去搜索,网络上都是成千上万的佳作。

你要拿这些人比李白杜甫等等流传千古的名家名作,那没得比。


唐朝写诗的不都是李白杜甫,也不都是王维孟浩然。在那个诗歌盛世,更多的诗还是沦为历史尘埃。

或许有些诗是个别原因丢失,但绝大数量的还是不够格流传千古。


就不说一般诗人一般作品了,就看看名家。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乱花飞絮。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暗掩将、春色去。

篱枯壁尽因谁做。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莫怪为伊,底死萦肠惹肚。为没教、人恨处。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微月户庭,残灯帘幕,匆匆共惜佳期。才话暂分携。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画舸难停,翠帏轻别两依依。

别来怎表相思。有分香帕子,合数松儿。红粉脆痕,青笺嫩约,丁宁莫遣人知。成病也因谁。更自言秋杪,亲去无疑。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三首都是秦观的作品,后两首跟第一首的差距就是一般与绝顶。


秦观尚且如此,何况那个时代数不清的文人骚客们?


随便贴两首当今网络婉约词,两首贺新郎。



十几年颠簸。更依稀,那些梦想,那场烟火。那夜风中谈故事,谈到三生因果。月已缺,流星已堕。玉腕一挥松手去,恰老街天色深如锁。你向右,我朝左。

清风枯了花千朵。也中年,也应无语,也应看破。他日假如真再见,找个亭儿闲坐。问只问,都还好么。欲说今生缘分薄,怕来生,忘却今生我。人海内,擦肩过。

(作者赵缺)



世事多奇斗。到情缘,实不由己,更难左右。放翁笔端《钗头凤》,梁祝蝴蝶散走。还多少、未及执手?大镜阁前思绪起,正闻来一首《兰亭》久。惆怅意,莫名厚。

无由心头忽回首。这些年,拼搏辗转,也能消受。别后经年难音讯 ,算算婚成已否?多少事、楼台依旧。此景此时真无语,对斜阳冷照西窗透。烟已断,也无酒。

(作者诗词的灰烬)


这两首词好好品品,感觉如何?

网络上像这样的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你说不如秦观那两首?


有些人还有这样一种风气,非常难以理解。

一首诗贴出来,他不看你诗意。会先看你用词合不合古。然后判定没有古味儿。你不用古代的名词,不用古代的典,不押古代的韵,不用古代的语气。就说古人不会这样写,所以这首诗垃圾。

然后用他的阅读量旁征博引,指点你古代人是怎么写的。人家兰舟雕鞍的,你写手机电脑算什么回事儿?俗!

就是这种莫名其妙的风气,充斥线上线下。

我举例子贴的两首词都是没有古味儿的,与秦观两首词对比。差吗?




很多诗不是不明觉厉,而是你被古代诗人的名头唬住了。很多诗也不是不堪一读,而是你为网络诗人的身份遮了欣赏的眼。


丢下你推崇的古代语感,古物意境,你歧视的现代低俗、网络尘埃。纯粹赏诗。佳作自然出现你眼中。


不要盲目崇拜古人,也不要厚古薄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诗歌。



李杜苏辛是几千年中脱颖而出的诗歌巨人,固然难以超越。但有必要去对比着这些千古之作去评价现代古诗吗?


唐人写古体歌行写不过前人,宋人写唐诗写不过唐人,元人写宋词写不过宋人,明人写元曲写不过元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诗歌,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众多的优秀现代诗,代表着那个时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这首诗只有两句,但差于历史上的任何名篇吗?





今人并不是写旧体诗不如古人,而是旧体诗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诗歌特征。

古体诗词在当今已是小众玩物,早已脱离了这个时代的诗歌方向。诗歌需要依附于时代的流行,才能代表时代。


同样的,现代诗也不是。现代诗是三十年前的时代诗歌。

九十年代起,现代诗就做不到大众了。也就成为了上个时代的印迹。

人称之为“白衣飘飘的年代”。


大多数人就是不愿意承认,我们这个时代将来能流传历史的诗歌体裁就是流行歌词。

因为他们瞧不起流行歌词,他们不认为那也是诗歌。


你有才华,你写一千首古体诗词,篇篇都不差于古代二流诗人。但它还是会沦为历史尘埃、网络垃圾。

你有才华,你写一首流行歌词,媲美当今一流作词人,搭上一流的曲,有一定的传唱度,它就有可能名载后世。



代表性的贴不同类型的四首歌词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
  •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 你问我还在想什么
  • 我说要上你的路
  • 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 你问我还在想什么
  • 我说我要让你做主
  • 我感觉你不是铁
  • 却象铁一样强和烈
  • 我感觉你身上有血
  • 因为你的手是热呼呼
  •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 你问我 还在想什么
  • 我说要让你做主
  • 我感觉这不是荒野
  • 却看不见这地已经干裂
  • 我感觉我要喝点水
  • 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 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
  • 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干枯
  • 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
  • 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无声无息的你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

分给我快乐的往昔

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

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

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

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 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

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

每当你又听到晚钟

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

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

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

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

你刻在墙上的字依然清晰

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如今再没人问起

如今再没人问起

如今再没人问起




  • 窗外的麻雀 在电线杆上多嘴
  • 你说这一句 很有夏天的感觉
  • 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来来回回
  •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 秋刀鱼的滋味 猫跟你都想了解
  • 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 那温暖的阳光 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 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 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 我接着写 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
  • 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 那饱满的稻穗 幸福了这个季节
  • 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 你突然对我说 七里香的名字很美
  • 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






第一首影视金曲,与曲子搭配的无懈可击,磅礴大气,意境十足,是一个武侠时代的缩影;


第二首是摇滚呐喊,反映时代,思考社会,内涵深远。


第三首是抒情民谣,个人情感的渲染,诗化平凡。


第四首是甜蜜情歌,热情洋溢的情感,扑面而来。


四首歌词,代表着的是数量庞大的当代歌词库。

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诗歌印迹。




所以啊……

一边鄙视着《卷珠帘》《凉凉》的歌词垃圾、痛骂着古风圈的矫揉造作。一边崇拜着古诗词的香气四溢、感叹着诗歌已死。


转头自己就去平仄繁体格式之间无病呻吟了。



醒醒吧,大清都亡了!

看看这个世界的人在听什么在读什么在写什么,看看这个时代的优秀词人们怎么以才华名闻天下、名利双收的。

还活在你雕鞍兰舟小帘勾的梦里不肯醒来。





…………


没有语言组织能力,回答比较散乱。想到哪写到哪,也没有整理。

也许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着边际。

再贴下评论区回复时的几句话吧,算总结。



我回答的意思不是说旧体诗被淘汰、会消亡。


诗歌不可能会消亡。

中国几千年来文学的主要体裁就三种。史书叙事,以史为鉴;散文说理,以文载道;诗歌抒情,以诗言志。

文史诗留下的瑰宝会永远伴随着这个民族。

为什么言诗绕不过盛唐,因为那是中国诗歌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这一页不应遗忘,但历史留给我们的不止是欣赏模仿,还需要传承和发扬。


我这个回答说的比较零散,观点就三个:

一,莫要厚古薄今,当今优秀的古体诗非常之多。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与古人所写区别看待。


二,莫要一味仿古,写旧诗词也要写出时代的特征,要传承就要有所创新,融入时代。我举例的两篇贺新郎就非常好。


三,诗歌不会死,变幻的只是流行的体裁格式。诗歌流行体裁在历史上一直在变,都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是流行歌词。



爱好古体诗词的人多是民族幸事,固步自封、不求创新、一味仿古、以小众为优越是诗歌憾事。


这个时代的诗歌是歌词,中国风、古风、唱诗都是很好的创新融合,对中国古文化的发扬推广有很积极的作用。

你现在觉得古风圈低级盲目,但它才刚开始。

就像周杰伦与方文山第一次合作中国风,也只是被赞下曲子不错,歌词莫名其妙。


这两年来诗词节目的兴起,音乐越来越多的古典元素,古风、民谣这种以词为主的音乐类型大火,都反映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只是,这些才刚起步。需要更多有这个爱好、有这个才华的人去努力打造这个时代的诗歌盛世。


有才华的人想象力新颖而不被主流认可

有知识的一味批斗而不去创新思考

有兴趣的人被人所误。

路漫漫啊……




关于流行歌词是否为代表这个时代诗歌的问题,这就长篇大论了,就不在评论区回答区了,今天试写了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共同探讨。仓促而成,诚挚欢迎指出错误。

试谈流行歌词与我国诗歌的发展

user avatar

为什么00后玩街霸(一个游戏)达不到70~90后的高度?


直觉的回答:因为00后很少有人玩上古格斗游戏。

深思熟虑的回答:因为70~90后除了那几个游戏没别的可玩(90后还有机会去网吧,70~80后那会儿就一个街机厅一个录像厅),那是他们的必修课;而00后玩“上古游戏”只是跟风情怀一把,只算选修课。


两者的逻辑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因为现在太多好玩的事,分散精力了。

李白迷上电玩,耽误将进酒;

杜甫爱约少妇,再不钻茅屋。

李商隐下海炒股,不再郁闷写隐喻;

杜牧出国读博士,皈依基督抄经书。

user avatar

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万个就是吃货。现代人即使写出李杜的感觉,也无非是把李杜重复了一遍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何当下旧体诗词难以比肩古人?这绝非一句“时代变了”就能简单概括的。刨去一些别有用心、刻意唱衰的声音,认真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会发现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文化断层和审美差异。一、 生活环境的巨变与感知能力的退化古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时代。日出而.............
  • 回答
    “请问,你心里那个狗,是我吗?”这句话,我盯着手机屏幕,打字,又删掉,再打上,终于鼓足勇气发送出去。发送键按下的一刹那,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仿佛下一秒就要随着这几个字一起坠入深渊。对方的名字是“陆屿”。屏幕对面,那个我朝思暮想,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男人。我们认识快一年了,从一场并不算愉快的“意外”开.............
  • 回答
    医生写病历和处方,字迹潦草,让病人看不懂,这在过去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猜测,其中“为了不让病人知道开的什么药从而乱收费”的说法也确实有人提出过。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以及这种说法是否有其合理性。为什么医生字迹会很潦草?首先,我们要承认,医生的工作强度和.............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假设。如果清初剃发易服时,只是简单地要求所有男性剃成平头或寸头,不强制留辫子,那么我们现代人对“剃发易服”这件事的看法,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它的憎恶和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历史的特定表现形式,尤其是那象征性的“金钱鼠尾”和后来的辫子。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把历史.............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现代婚姻中,彩礼的现象确实依然存在,并且在一些人那里,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付出。这种“心安理得”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多重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远非简单的“要钱”可以概括。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重要的推手。 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婚姻就不仅仅是两个.............
  • 回答
    .......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处境,26岁就背负这么大的压力,还经历每天以泪洗面,我完全能理解你的痛苦和想要逃离的心情。而且,还是在体制内,很多时候看似稳定的地方,却可能是最让人感到窒息的牢笼。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你现在的情况,以及“逃离”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一、 梳理你的“敌人”和“困境”:.............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与妥协。答案并非是现代坦克侧面/背面装甲“普遍非常容易被破坏”就是有某种设计目的,而是这种“相对薄弱”是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下的必然结果。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装甲防护的原理与挑战 防护的本质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学创作的土壤、时代变迁以及读者口味的演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现代武侠小说“再也出不了”金庸古龙这种水平的作者,不如说时代的风向变了,武侠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载体,其吸引力、呈现方式和创作环境都与过去大不相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文化土壤.............
  • 回答
    一些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形成一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个女性从未经历过性骚扰,这可能暗示着她“长得不好看”或“身材差”。这种想法的形成,其实是复杂社会心理和现实环境相互交织的结果,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性骚扰在当下社会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职场,甚至网络空间.............
  • 回答
    希腊举重选手亚历山德罗斯·帕夫拉西迪斯在奥运赛场上潸然泪下,并宣布“因贫退役”,这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的个人悲剧,更是现代体育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剪影。他那充满力量的身躯,最终却败给了生活最基本的压力,让人心生感慨。贫困与体育梦想的现实碰撞我们常看到的是赛场上光鲜亮丽的运动员,他们是国家荣誉的象征,.............
  • 回答
    女性割礼,也称女性生殖器切割(FGM),在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地区,尽管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法律禁止,但确实仍然存在。这是一种复杂且根深蒂固的习俗,其延续涉及文化、宗教、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现状与地理分布: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整个北非和阿拉伯世界都普遍盛行女性割礼。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种习俗已.............
  • 回答
    中国古代数学以其深厚的计算功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闻名于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当我们审视现代数学,会发现其重心明显地转向了理论的构建和抽象。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中国数学的“计算”与“实用”特质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度发达的计算技术和解决.............
  • 回答
    中国现代建筑“丢失”了中国文化元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黑白对错问题,而是伴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意识形态以及全球化浪潮而产生的深刻变化。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一、历史的断裂与急剧的社会变革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与文化冲击: .............
  • 回答
    “现代‘东亚’为何没有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多个层面。 “杰出”的定义本身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能够塑造政策、推动社会变革的女性领导者,那么我们确实会发现与男性政治家相.............
  • 回答
    在现代社会,学习拗口难懂的古文,乍一看似乎与我们追求效率、实用和便捷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我们有智能手机,有即时翻译,有各种便捷的语言学习软件,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啃那些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古籍呢?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我们理解文化传承和个人成长深层价值的核心。学习古文并非只是为了掌握一种“.............
  • 回答
    现代客车为何青睐发动机后置?前置与后置布局的优劣解析在当今的客车设计领域,发动机后置布局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车等大型车辆上。然而,我们仍然能在一些特定车型上看到发动机前置的布局。那么,现代客车为何普遍倾向于将发动机安置在车尾?不同布局方式又各自拥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呢?本文.............
  • 回答
    现代网文之所以未能普遍地朝着严肃文学的方向发展,其根源在于它们所诞生的土壤、发展的逻辑以及其目标受众的特质,这与传统严肃文学的生成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严肃文学”的定义。通常,严肃文学追求的是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对人性复杂性的细腻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