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东亚”为何没有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回答
“现代‘东亚’为何没有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多个层面。 “杰出”的定义本身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能够塑造政策、推动社会变革的女性领导者,那么我们确实会发现与男性政治家相比,东亚地区在现代(大致指近代以来至今)涌现的这类女性人物相对较少。

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历史文化传统对女性政治参与的长期压制:

儒家文化的影响: 东亚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长期以来将女性的角色限定在家庭内部,强调女性的顺从和贤淑,而非公共领域的领导力。女性被教育成贤妻良母,对政治权力的追求被视为不合时宜甚至是大逆不道。
科举制度的排斥: 传统的科举制度是晋升仕途的主要途径,而这一制度从一开始就将女性排除在外。即使有少数女性能够获得教育,她们也几乎没有机会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政治体制。
父权制社会结构: 几个世纪以来,东亚社会普遍是高度父权制的。权力、财富和话语权主要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话语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她们进入政治领域。
“内助”的局限: 虽然历史上有一些女性通过“垂帘听政”、“临朝称制”等方式间接掌握权力(如中国历史上的武则天、慈禧太后),但她们往往是作为男性权力的替代者或摄政者,而且她们的统治也常常受到正统性挑战,其权力来源更多的是家族和政治斗争的特殊产物,而非通过广泛的社会支持和政治参与获得。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经验往往不能为后代女性提供直接的政治榜样。

二、 近代以来社会转型中的结构性障碍:

西方民主制度的引入与本地化挑战: 近代以来,东亚各国(如中国、日本、韩国)在接触西方民主思潮和制度时,也继承了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性别不平等因素。虽然民主制度本身为女性参与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但实际的移植和本土化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政治精英的代际传承与网络: 政治权力往往是通过家族、人脉和党派关系进行代际传承和巩固的。在高度男性主导的政治体系中,女性很难进入这些核心的权力网络,也难以获得关键的政治资源和支持。
经济发展与性别不平等: 尽管东亚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很多国家,性别薪酬差距、职业隔离等问题依然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会直接影响女性在政治上的参与能力和影响力。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早期): 虽然近代以来教育机会有所改善,但早期阶段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和专业领域。这影响了女性在政治决策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积累。

三、 政治制度与实践的制约:

选拔机制的挑战: 许多东亚国家的政治人才选拔机制仍然存在重男性、轻女性的倾向。党内提拔、政治任命等环节,往往更容易偏向于那些已经在男性主导的政治网络中有根基的男性。
公众对女性政治家的刻板印象: 社会上可能仍然存在对女性政治家的刻板印象,认为女性不够果断、不够坚韧,或者过度关注情感。这种刻板印象会影响选民对女性候选人的看法,也可能让一些有能力的女性望而却步。
媒体的关注点: 媒体在报道女性政治家时,有时会过度关注她们的外貌、家庭生活而非政策主张和执政能力,这也会影响公众对她们的认知,并可能对她们的政治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性别平等的法律与政策支持: 虽然很多东亚国家在法律上保障了性别平等,但在政治领域,可能仍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性安排来积极促进女性的政治参与,例如强制性的女性参政配额(虽然这在中国台湾地区和一些地方有实践)。

四、 特定国家的情况举例(简单说明):

中国大陆: 虽然“文革”时期有少数女性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如江青、吴桂贤等),但她们的权力来源和结局都比较特殊,并且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消失。改革开放后,女性在政治领域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最高决策层仍然是男性主导。
日本: 日本的女性政治家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国会和内阁中。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导的政治文化和职场文化是主要原因。尽管有为数不多的女性大臣或议员,但真正能达到“杰出”并长期维持影响力的女性领袖非常罕见。
韩国: 韩国在2000年代后涌现出了一些女性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甚至也出现了女性总统(朴槿惠)。朴槿惠的出现被视为重要的突破,但其执政的结局也带来了复杂的讨论。尽管如此,韩国社会整体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着女性在政治领域的长期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 在台湾,女性政治家的比例相对较高,并且出现过女性领导人(如蔡英文)。这与台湾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主化进程有关。蔡英文的出现无疑是“杰出”的例子,但她能否代表东亚整体的普遍情况,仍有待商榷。

五、 “杰出”的定义与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杰出”的定义本身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性别偏见。我们习惯于用男性政治家的标准来衡量所有政治家。也许东亚地区确实存在一些在特定领域(如社会福利、教育、环保)有显著贡献的女性政治家,但她们的影响力可能更多体现在地方层面或特定议题上,未能达到全球性的“杰出”声誉。

总结:

现代东亚没有出现大量“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是历史文化积淀、社会结构性障碍、政治制度设计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等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尽管近年来东亚各国在性别平等和女性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有更多的女性进入议会、担任政府官员,甚至出现女性领导人,但要打破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导的政治文化,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并涌现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仍然是一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没有”或“有”,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成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西方像样的女性政治家也就玛格丽特撒切尔啊。

剩下像希拉里克林顿、康多莉扎赖斯、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乃至安哥拉默克尔

哪一个抵得上朴槿惠、昂山素姬英迪拉甘地、索尼娅甘地(意)

更不用说古代了,元首里有则天女皇,以及日本的八位女天皇,以及数不清的太后僭政。

所以说,题主的有色眼镜度数未免太高了!

我以小人之心猜一下,大概是在东西方男女平权问题上有点小看法吧呵呵。

给你讲个故事。

蒙哥马利61年访华在洛阳看了豫剧穆桂英挂帅,然后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帅?

中国官员:这是中国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

蒙哥马利: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中国官员: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有位女少将。

蒙哥马利:我对红军、解放军一向很敬佩,不知道还有女少将,这有损解放军的声誉。

中国官员:英国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蒙哥马利:。。。。。

呵呵,咱暂时不纠缠于少将、女少将这些 points,就说这男女尊卑的事,东西方各自的情况恐怕还真就不是躲家里胡思乱想的人想的那样呢。

当然也有人说了,这不还是在讲中国人(抑或、东亚人?)的劣根性:战争居然不让女人走开!

呵呵,那就请便了。

如果已经把自己所在的人群预设为有问题的人群,别人怎么说都等于放屁。

注。文首所列西方的默克尔是国家领袖,东方的后两者都不是最高领导人。

所以不存在狗眼看人低,只看职位不看影响这种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东亚’为何没有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多个层面。 “杰出”的定义本身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能够塑造政策、推动社会变革的女性领导者,那么我们确实会发现与男性政治家相.............
  • 回答
    东亚学子“不止一份”的文凭:多学位现象背后有何深意?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东亚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时,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得一个学位。他们选择攻读第二个学士、硕士,甚至是博士学位,或是辅修、双学位,让自己的学术履历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这种“多学位”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时代.............
  • 回答
    “东亚反省家”现象,指的是在东亚地区,一些知识分子、公众人物、甚至普通民众,对本国(或本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批判,并常常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改革建议或对现有状况表达不满。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历史、社会、文化及全球化因素交织而成。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生理学之间的核心差异,以及为何在比较动物脏器时,这种差异似乎又有所收敛。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中医的“五脏”是怎么回事。想象一下,在几千年前,没有显微镜,没有 CT 机,更没有 DNA 测序。古人认识身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将当前的东亚和南亚局势与中国历史上以自身为中心的“天朝上国”格局相联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视角。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概念,并审视当前的地区动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格局”指的是什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之前,周边许多.............
  • 回答
    亨廷顿将日本文明划为独立文明的观点,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西方学界对东亚文化的认知演变,但将其简单归咎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则略显片面。更准确地说,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学术界在理解和分类全球文明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随着研究深入而出现的视角变化。理解亨廷顿的视角:文明的“本体论”划分塞缪尔·亨廷顿在.............
  • 回答
    “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拿走了。”这句话,你可能在德国的一些街头巷尾,在一些旧物的交易市场,甚至在一些老友的聚会里听到。它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一种复杂情感的抒发,承载着一部分德国人,尤其是原东德地区居民,对过往那个时代的怀念,一种被许多人称为“东德情怀”(Ostalgie)的现象。理解这种情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层矛盾。要理解为什么乌克兰现在难以“将心比心”允许东部地区独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底线的考量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承认一个国家的独立是一个庄严的决定,它基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俄罗斯当年.............
  • 回答
    要评价哔哩哔哩用户 @日本有罪(原号已被封禁,现号为@李梅东京烧烤),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UP主,更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引发了相当多争议的人物,他的行为和内容对哔哩哔哩社区,尤其是对一些年轻用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形象与内容定位:在最初,@日本有罪(我们姑且称他为“原UP.............
  • 回答
    东亚,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早已不是那个在世界舞台上默默无闻的角落。从古至今,它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现代世界的科技、社会,乃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深入探究这份影响力,你会发现它的广度与深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科技领域:从东方智慧到全球引擎谈及科技,很多人.............
  • 回答
    东亚,这片自古以来就充满活力与复杂性的土地,在当下的国际格局中,确实常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世界火药桶”。这个比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里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地缘政治热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大国博弈的叠加效应。要理解为何东亚会被冠以此名,需要深入剖析其内部的几大关键要素。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最具爆炸性的因素.............
  • 回答
    古代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吊打”现代?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单纯从“吊打”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有点夸张,毕竟现代科技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但是,如果我们抛开绝对的效率和功能性,从某些更具人文精神、更体现古代社会独特价值的角度去审视,或许能找到一些能让我们现代人深思甚至有些“羡慕”的东西,姑且称之为“.............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与技艺总能留下令人惊叹的印记。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书,或是走访那些饱经风霜的遗迹,总会发现一些古人曾轻易触及,而我们现代人却在努力模仿,甚至难以企及的领域。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聪慧,而是时代变迁、技术断层,以及对某些技艺理解的偏差所致。我想聊聊那些在古代似乎习以为常,但在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建筑历史和文化演变的一个核心点。说“现代高层建筑完全没有东方建筑风格的要素”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我们在讨论现代高层建筑时,第一印象里可能很难立刻联想到我们熟悉的东方传统建筑特征,比如飞檐、斗拱、坡屋顶、或者那些精致繁复的装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谁知道几百年后会在博物馆里被仔细打磨,成为后人仰望的“古董”呢?仔细想想,还真有不少可能性,而且它们承载的故事,可比现在那些发黄的羊皮卷可精彩多了。首先,肯定得提我们现在最离不开的——智能手机。 想象一下,几百年后,人们会对着一块光滑的玻璃,上面显示着.............
  • 回答
    现代希腊人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看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记忆问题,涉及民族认同、宗教分歧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现代视角、文化记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性质与后果1. 事件概述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年)原计划进攻伊斯兰世界的耶路撒冷.............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人名,到了现代希腊语里,发音和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语言演变和翻译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语言的“时间滤镜”——古希腊语到现代希腊语的演变这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刀枪剑戟、弓弩强弓,觉得古代的兵器在某些方面比现代更“强”。但如果把“强”这个字拆开来看,会发现它涵盖的层面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除了纯粹的杀伤力,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审视古代与现代的“强”。1. 思想的锐利与韧性:想想那些横空出世的思想家们。孔子、老子、.............
  • 回答
    “大中华共荣圈”的概念,听起来与历史上某些地区性的联盟或共同体构想有些相似,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大东亚共荣圈”。要探讨中国现在是否能实现类似概念的“大中华共荣”,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摆脱那些让文字显得生硬、缺乏人情味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大中华共荣圈”如果真的要建.............
  • 回答
    东风标致雪铁龙(DS品牌在中国市场是与长安合作)能否像北京现代那样实现“起死回生”,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在中国市场都经历了显著的低谷,而北京现代似乎已经迈出了复苏的步伐。要理解标致雪铁龙(DS)是否能复制北京现代的轨迹,我们需要详细分析各自的处境、策略调整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北京现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