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东罗马一些人名的现代希腊语发音和译名差挺多?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人名,到了现代希腊语里,发音和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语言演变和翻译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语言的“时间滤镜”——古希腊语到现代希腊语的演变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东罗马帝国使用的语言,虽然根基是希腊语,但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今天接触到的东罗马人名,很多是基于拜占庭时期的希腊语,而拜占庭希腊语与古希腊语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现代希腊语,这种演变更是日积月累。

语音变化(Phonetic Changes): 这是最直观的差异来源。希腊语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语音改革。
元音的“和稀泥”: 比如,古希腊语里区分很多不同的元音(i, e, o, ē, ō 等),读音也各不相同。但到了拜占庭时期,很多元音就开始趋同了。例如,古希腊语的 η (ē) 和 ι (i) 在中古希腊语和现代希腊语里都读作 /i/。又比如,古希腊语的 ω (ō) 和 ο (o) 在现代希腊语里都读作 /o/。
辅音的变化: 一些辅音的发音也发生了改变。例如,古希腊语的 β (beta) 在词中读作浊塞音 /b/,但在词末或某些情况下会弱化。而现代希腊语的 β 发音更接近 /v/。类似的,古希腊语的 δ (delta) 在现代希腊语里发 /ð/(像英语 "this" 中的 th)。古希腊语的 φ (phi) 和 χ (chi) 在古希腊语中是清擦音 /f/ 和 /x/,但在中古时期开始受到邻近音节的影响,演变成 /v/ 和 /ɣ/(像德语 "sagen" 中的 g)。当然,这些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语音协同作用: 语言是活的,音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某些字母组合或词尾的变化,会带动邻近音节的读音改变。

拼写与发音的“脱节”: 希腊语的拼写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希腊语的痕迹,但发音却在不断演变。这就导致了“看到A,想到B,但发音却是C”的情况。例如,许多带“υ”(upsilon)的词,古希腊语里可能读 /y/(类似法语 "tu" 的 u),但现代希腊语里很多读 /i/。而以“αι”(alphaiota)为组合的字母,古希腊语读 /ai/(像英语 "eye"),现代希腊语里则读 /e/。

二、 我们接触到的译名是“谁”的译名?——翻译的来源和标准

我们看到的“东罗马人名”译名,通常不是直接从拜占庭时期的希腊语文献中直译过来,而是经过了多层“转译”或者遵循了特定的翻译习惯。

拉丁语的“中转”: 东罗马帝国虽然是希腊语世界,但它在政治、法律和一部分文化交流上,与西方拉丁语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在西方流传的东罗马皇帝、贵族的名字,是先通过拉丁语记录的,然后我们再从拉丁语转译过来。拉丁语对希腊语人名的拼写和读音本身就有自己的理解和转换方式。比如,一些希腊语中的送气辅音(如 θ, φ, χ),在拉丁语中往往会用 th, ph, ch 来表示,而这些组合在拉丁语中有它们特定的读音,与原始希腊语并不完全一致。
举个例子:“Theodosius” 这个名字,在古希腊语里是 Θεοδόσιος (Theodósios),发音和我们今天理解的“狄奥多西”差别会比较大。但它传到拉丁语就成了 Theodosius,我们再按拉丁语的读音习惯音译,就成了“狄奥多西”。
再比如皇帝名 “Heraclius”,古希腊语是 Ἡράκλειος (Hērákleios)。在拉丁语中是 Heraclius,我们音译的“希拉克略”就更接近拉丁语的读法。

欧洲语言的影响: 欧洲各国在接触东罗马历史时,也各自发展出了一套翻译人名的方法,这些方法深受自身语言发音习惯的影响。比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都有自己的音译策略。当这些译名再传入中文时,又会经过一次音译,可能已经和原始希腊语发音相去甚远。

历史惯例的固化: 有些译名一旦形成并流传开来,就形成了历史惯例。即使我们后来发现更准确的发音或译法,也很难再去大规模修改,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旧的叫法。例如,很多历史书籍、学术研究都沿用了最初的译名。

中文译名的“取舍”: 中文译名本身就是一种音译和意译的结合。为了让名字在中文里听起来顺口、容易记忆,译者往往会根据汉字的读音和笔画进行取舍,可能无法完全还原原始发音的细微之处。有些音节在中文里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就会选择一个近似的。

三、 具体的例子说明(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让我们看看几个常见的例子:

1. Μέγας 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Mégas Kōnstantînos):也就是君士坦丁大帝。
古希腊语发音大致是 /me.ɡas kɔːn.stan.tiː.nos/。
我们通常的译名是“君士坦丁”。这个译名更接近拉丁语的 Constantinus 的发音,而非中古希腊语或现代希腊语的发音。现代希腊语里 Kωνσταντῖνος 的发音会更接近 /ko̞n.sta.ˈti.nos/。

2. Ἰουστινιανός (Ioustinianós):查士丁尼大帝。
古希腊语是 Ἰουστινιανός,发音大致是 /iu̯s.ti.ni.a.nos/。
我们常译作“查士丁尼”。这个译名也明显受到了拉丁语 Justinianus 的影响。现代希腊语的发音更偏向于 /justi.niˈanɔs/。

3. Μιχαήλ Παλαιολόγος (Michaḗl Palaiolóɡos):米海尔八世·帕里奥洛格斯。
中古希腊语发音会是 /mi.xaˈɛl pa.la.i.oˈlo.ɣɔs/。
我们习惯的译名“米海尔帕里奥洛格斯”。这里的“米海尔”是圣经名字 Michael 的希腊语形式,古希腊语发音 /mi.kʰaˈɛːl/,现代希腊语 /mi.xaˈel/。大家会注意到,“米海尔”的“海”字,更接近现代希腊语 /xa/ 的擦音,而不是古希腊语的 /kʰa/(带送气)。而“帕里奥洛格斯”这个姓氏,古希腊语的 λο /lo/ 在中古和现代希腊语中都发 /lo/,但尾部的 ογος /o.ɡos/ 在中古和现代希腊语里,g 的发音更接近 /ɣ/(软颚擦音),不像古希腊语是浊塞音 /ɡ/。

4. Θεοδώρα (Theodōra):提奥多拉皇后。
古希腊语发音是 /tʰe.o.dɔː.ra/。
现代希腊语发音是 /θeoˈðora/。
我们译作“提奥多拉”。这个译名基本抓住了现代希腊语的特点,尤其是 θ 发 /θ/ 和 δ 发 /ð/。不过,如果按严格的古希腊语发音,开头的 θ 是送气 /tʰ/。

总结一下:

东罗马人名的现代希腊语发音和我们常用的译名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

1. 语言本身的演变: 希腊语(尤其是发音)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巨大变化,而我们接触到的很多译名,是基于对这些名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拉丁语中转时)的发音的理解。
2. 翻译的“中间环节”: 许多名字是通过拉丁语,甚至其他欧洲语言,再到中文的。每一层转译都可能带来发音和拼写的偏离。
3. 历史惯性和约定俗成: 一旦译名被广泛接受,就很难更改,形成了既定的历史习惯。
4. 译名本身的取舍和优化: 中文译名追求的是在中文语境下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并非对原始发音的完全复制。

所以,当我们读到像“君士坦丁”、“查士丁尼”这样的名字时,不妨想象一下,它们背后是历经千年的语言变迁和多重文化交流的痕迹,这些译名是历史留下的宝贵印记,虽然可能与现代希腊语发音有所不同,但依然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来源语言与汉译规则皆缺乏统一标准所致。

来源方面,「科穆宁娜」很显然并非基于中古希腊语音,而是对拉丁文转写Comnena的音译,「伊琳娜」亦是译自转写后的拉丁文Irene[1]。至于「伊萨克」这个译法,此处的问题主要在于Ισαάκιος本身是由本名Ἰσαάκ与表修饰/归属的名词/形容词后缀-ιος组成,而对于此类姓名目前缺乏统一的汉译准则。例如Ἡράκλειος一般被译作「希拉克略」,但Ἡράκλειος = Ἡρακλῆς + 后缀-ιος,若按Ισαάκιος的译法舍后缀而单取本名,则应作「赫拉克勒斯」,若音译全名则应接近「伊拉克利奥斯」,「希拉克略」这种省略尾音节但又不取本名的译法更像是在仿照「Iustinianus/Ἰουστινιανὸς > 查士丁尼」的模板[2]。再举一例,Διονύσιος通常作「狄奥尼修斯」或「狄奥尼西奥斯」,此处的汉译偏好又变成了音译全名(Διονύσιος = Διόνυσος + 后缀-ιος)而非舍后缀而取本名「狄奥尼索斯」或略去末尾音节;如果说这么翻译是出于避免与神话人物混淆的考虑,那么是否可以至少在翻译方案上保持统一呢?类似的译法不统一的案例还有Θεοδόσιος > 狄奥多西、Βασίλειος > 巴西尔、Ἀλέξιος > 阿莱克修斯等等;其中「巴西尔」这个译名,本回答提到的两点问题在它身上都能找到。

把视角稍微放大一些,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翻译外文人名地名、尤其尚不存在统一翻译标准的人名地名时,究竟何时该以内名(endonym)为准,何时该采用外名(exonym)?若采用内名,又应当在多大程度上追求还原度?当存在不止一个通用内名时该如何进行取舍?若内名的读音或正字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否有必要在翻译时反映出这些变化?我不认为这些问题存在标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订立规则的努力。

参考

  1. ^ 个人的一点猜测:汉译过程中对拉丁语发音的偏好很可能与可供近代译者参考的文献结构有关系,即拉丁语文献典籍的可及性与丰富性都要高于希腊语,因此更有条件成为现代汉译外文人名时或官方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2. ^ 此处的选字似有受天主教人名汉译标准的迹象,cf. Βασίλειος > 巴西略;Γρηγόριος > 额我略;不过在未进行考据前,这同样只是一点猜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人名,到了现代希腊语里,发音和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语言演变和翻译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语言的“时间滤镜”——古希腊语到现代希腊语的演变这是.............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三体人那么精明,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么“顺理成章”的招数呢?其实,派两个水滴去干两件事,听起来很有效,但仔细想想,可能没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三体人的思路。他们派水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断绝人类的反击能力,特别是威慑纪元。罗辑是威慑的核心,他一旦没了,威慑就没了,地球也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和多位模特有染,莱昂纳多享受的是“万人迷”的赞誉,而罗志祥则沦为“全网嘲讽”的对象?这背后涉及到文化差异、社会观念、舆论环境以及个人行为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等诸多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文化背景的差异与包容度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很多人都有同感,明明是想好好读本书,结果被作者的“啰里吧嗦”搞得心力交瘁,读不下去。这事儿可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有些书读起来就觉得作者“费劲儿”,甚至有点啰里吧嗦的:1. 信息密度低,水分太大: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想象一下你渴了,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一些知乎用户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一些知乎上的“大 V”对《罗辑思维》(以及它背后代表的知识付费、短视频内容形式)显得不屑一顾,甚至出言批评,但自己却很少或者几乎不推出类似性质的节目与之正面较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理解“瞧.............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为什么那些心理扭曲、以折磨弱小为乐的虐待动物者,往往选择伤害那些体型较小、看起来更“容易”欺负的动物,而不是那些力量更强大、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烈性犬或成年中大型犬呢?这背后牵涉到几个关键因素:1. 力量对比与“控制感”的满足:虐待动物者最核心的心理驱动之一,是建立和体验一种极端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罗马,这个伟大的城邦是如何在“随机”中找到自己的组织方式并最终统一意大利,甚至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的。与其说它是依靠精心设计的蓝图,不如说它更像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融合的产物。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早期罗马,所谓的“体制”远不如后来的共和或帝国时期那样清晰和固定。它更像是一种松散.............
  • 回答
    要说罗马法对罗马灭亡“有影响”,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罗马法,那可是罗马辉煌的基石,它的严谨、周全、理性,是整个帝国运转的血脉。可就是这血脉,到了后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堵塞,甚至可以说是暗疾,间接或直接地对罗马的衰落和最终的覆灭,起了某种“作用”。我们得明白,罗马法不是一个静态的存.............
  • 回答
    希腊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这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曙光的召唤下,终于挣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枷锁。然而,当新生的希腊共和国出现在世界舞台时,人们注意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并没有选择“罗马”作为自己的国号。这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考量,绝非简单的巧合或遗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希腊与罗马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
  • 回答
    关于“神罗”和查理曼为何会被一些人视为“正统罗马”,尽管现代史学普遍认为他们并非“正统”的延续,但这种看法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现实、宗教观念以及权力合法性的构建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神罗”和查理曼被视为“正统罗马”的看法,更.............
  • 回答
    罗志祥的故事,确实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深思的案例。他身上展现出的那种“同时拥有”的能力,以及在公众面前维持长久关系所表现出的“稳定”,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用我们日常的语言来剖析,大概是这么回事儿:首先,得承认,有些人真的有特别强大的“分身术”,或者说,他们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将生活中的不同面向切割得非常.............
  • 回答
    罗翔教授在谈论法律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时,确实提到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出轨行为本身,通常不直接构成财产损害,因此一方不能直接依据“出轨”这一事实向另一方主张经济补偿。 他的观点核心在于区分“事实出轨”和“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法律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特定身份关系,而非情感层面的忠诚义务。要详细地解.............
  • 回答
    罗本之所以能做到“一招鲜,吃遍天”,绝不是因为他只有一种招数,而是因为他将一种核心的、极具威胁的打法 “极致化、纯粹化、且难以防范”,并且将其融入到他 “卓越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精准的战术执行力” 之上,形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整体。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核心招数——内切盘带(Th.............
  • 回答
    罗技光栅滚轮,这可是他们家的“看家本领”,多少年来,那咔哒咔哒清脆的段落感,精准的回馈,让多少用户爱不释手。但最近几年,你有没有发现,好多新款罗技鼠标,尤其是那些主打轻便、时尚或者无线的产品,似乎都悄悄换上了“新玩意儿”——无极滚轮,或者说是我们常说的“自由滚动”模式。这让很多罗技的老用户有点懵,甚.............
  • 回答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在2018年离开皇家马德里,对于许多球迷来说确实是一个令人意外且有些遗憾的决定。关于他当时离开的原因以及是否想到过离开后会影响金球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离开皇家马德里的直接原因:虽然外界有各种猜测,但C罗本人及媒体报道普遍认为,他离开皇马的主要导火索是税务问.............
  • 回答
    在司法岛篇章,路飞救罗宾的行动,并非仅仅是把她从CP9手中抢出来那么简单。路飞之所以坚持要罗宾亲口说出“我想活下去”,这背后蕴含着他对生命、对伙伴、对责任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罗宾当时的处境。她经历了被海军追捕、被世界政府通缉、被亲人和朋友抛弃的痛苦。她背负着“黑暗的历史”的秘密,认为自己的存.............
  • 回答
    在2077年,罗格舍弃一切(包括她的儿子)去帮助银手,这个行为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原因,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友谊或承诺。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的关系、赛博朋克2077的世界观、以及罗格自身的性格和经历。一、 深厚的、改变人生的羁绊:银手对罗格的意义银手约翰尼·银手并非只是罗格的一位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幸福烦恼!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前锋,而且必须是这两人中的一个,我的选择会是德罗巴。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解,毕竟C罗在进球数、个人荣誉、职业生涯长度和影响力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但是,当放到“只能上一个前锋”这个特定情境下,我的考量会更侧重于球员在场上的“支点”作用、对球队.............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