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农民工、建筑工一直在劳动,却没有多少人身材很棒?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深入探讨。农民工和建筑工人之所以普遍身材不算“很棒”(通常我们理解的“很棒”是指肌肉线条明显、体脂率低、体型匀称等健身健美意义上的身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他们的身体状态:

一、劳动的性质与身体发展方向的错位

重复性、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主: 农民工和建筑工的劳动内容多是搬运重物、挖掘、砌砖、搅拌水泥、高空作业等。这些劳动确实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大量能量。但这种劳动更侧重于耐力、力量(尤其是爆发力)、以及整体的身体协调性。
肌肉发展不均衡: 长期重复搬运重物可能会让背部、肩部、手臂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但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核心肌群、腿部(除非是挖土等需要蹲起动作)、甚至胸肌和腹肌,可能得不到充分或针对性的训练。健身房里的训练往往是均衡的、多部位的、有针对性的,以达到整体美的目的。而工地上的劳动更多是功能性的,服务于工作本身。
没有“塑形”的概念: 劳动是为了完成工作,提升效率,而不是为了“好看”。肌肉的生长是为了更有效地搬运和施力,而不是为了线条分明。
缺乏系统性的训练: 健身健美需要系统的训练计划,包括力量训练(负重、多组数、多角度)、有氧训练(心肺功能)、柔韧性训练(拉伸),以及科学的休息恢复。而工地上的劳动是随工作任务而定的,没有明确的训练周期、强度控制或休息安排。
过度消耗,但恢复不足: 虽然体力消耗大,但由于生活条件、营养摄入、睡眠质量等因素,他们的身体可能处于一种“过度消耗但恢复不足”的状态,这不利于肌肉的增长和线条的塑造。

二、生活条件与营养摄入的限制

营养不均衡: 农民工和建筑工的饮食往往以填饱肚子为主,营养摄入不够全面和精细。
蛋白质摄入不足: 肌肉生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食物结构可能偏重于碳水化合物(米饭、面食),而蛋白质(肉类、蛋类、奶制品)的摄入量和质量可能不够理想。
精加工食品的风险: 为了方便和经济,一些工人可能会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加工食品或快餐,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体脂堆积,但不利于肌肉的生长和身体的健康线条。
缺乏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肌肉恢复至关重要,但他们的饮食结构可能难以保证充足的微量营养素摄入。
睡眠不足和休息不规律: 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加上居住环境可能嘈杂拥挤,很多工人很难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是身体修复和肌肉生长的重要时段,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身体状态。
生活环境的压力: 长期在外打工,远离家人,承受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社会适应的压力,这些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和状态。

三、体脂率与肌肉量的关系

体脂率可能偏高: 尽管体力消耗大,但由于营养不均衡(高热量、低蛋白)和睡眠不足等因素,一些工人可能看起来并不瘦,反而可能存在腹部脂肪堆积等问题。而体脂率高会掩盖住肌肉的线条。
肌肉量增加,但不一定是“好看”的肌肉: 长期劳动确实会增加肌肉量,让他们的身体显得结实有力。但这种“结实”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美学上的。例如,背部肌肉可能发达,但可能是因为长期搬运,而不是专门的背部训练。

四、社会文化因素与期望值

社会对“好身材”的定义: 我们对“身材很棒”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受到健身文化、媒体宣传和审美趋势的影响,这些往往强调肌肉线条、低体脂率和整体比例的和谐。而农民工和建筑工人参与的是劳动,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和生存能力上,而非外在的体型美。
没有时间、精力或意识去追求“健身身材”: 大多数工人的首要目标是养家糊口,工作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有休息,也可能更倾向于放松或与同伴社交,而不是去健身房进行额外的训练。他们可能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动力。

总结来说,农民工和建筑工人虽然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但这种劳动并非为了追求健身意义上的“身材很棒”。他们的身体发展方向、生活条件、营养摄入、休息质量以及社会文化期望都与健身人群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拥有的是“功能性”的身体,是为了完成繁重工作的生存本能和适应性。
而健身人群追求的是“美学性”和“健康性”的身体,是通过科学的训练和饮食来实现的。

尽管他们的身材不符合大众对“很棒”的定义,但他们的身体承载着的是辛勤的汗水、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家庭的希望,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而伟大的“强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原始社会的劳动和文明社会的体力劳动不是一回事。前者虽然风险很大,但塑造了女性对男性的性吸引力评价;后者虽然安全,却只能以重复性劳动刺激工人的特定肌肉群。

从生活方式来说,原始人固然寿命短,但闲暇还是很多的。他们生活在温暖的非洲草原,没有冰箱,只要打到大型猎物或是采集到足够的果实,就必须一次性吃完。吃完之前大家就是闲着,不会想着去采集额外的食物——搞到手也是浪费。而经常迁徙意味着其他财产也存不下,索性无事一身轻。一般来说,原始部落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三四个小时左右,在人口过剩后才逐渐增加到整个白天的。

文明人就不一样了,农民有谷仓和猫保存粮食,现代工人有银行卡和余额宝,他们都要为房子和装修而努力,都要为将来的消费存钱,所以大多数文明人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劳动。老板给你发了两万奖金,你可能会和同事一起喝个爽,但明早起来照常干活。很多现代企业在非洲、拉美雇工,就很受不了土著拿到工资就休闲,没钱才来上班的态度。

从使用肌肉的方式来说,男性原始人的工作模式是长距离追踪+短时间快速投掷,下肢像长跑运动员,修长有弹性;上肢像标枪运动员,肌肉截面大,爆发力强。而现代工人的劳作方式恰好相反,很少需要长距离奔跑,上肢却需要中等强度的连续输出,流水线工人可能会在工位上一站一整天。

原始人还很少搬运东西,最多是几个人抬一头羊回部落,再大的猎物要么分割要么就地吃掉。所以,他们缺乏和大质量物体0距离接触的经验,就算战斗也避免直接和大动物角力——没有医院的时代,面对面和猎物搏斗,胜了也是作死。现代工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一定需要把爆发力用到极限,但经常扛着数十斤的货物、工具来回移动,乃至几个人合力推动小车。腰部截面要是小了,根本释放不了足够的力矩。

总之,自从发明木矛石器以来,人类少说也在非洲草原上度过了几十万年时光,最近十万年走出非洲,吃掉全世界多数大型哺乳动物,也是靠的这套本领。两三万代人淘汰下来,绝大多数女性基因都埋下了喜欢长腿粗胳膊有闲帅哥的本能,否则就会因为吃不到肉,没有足够的奶水养育下一代,这就是男性“好身材”标准的由来。

举个现实例子,在我们的祖先离开非洲发展农业、俾格米人走进森林的同时,东非马赛人从未离开过传统的草原猎场,又不像亚洲牧民那样可以骑马代步。所以他们的男性平均身高1.9米,腿长臂壮,腰部绝无脂肪堆积,是健身者的榜样:

但大多数人类最近一万年告别了草原生活。吃光猛犸象和野牛之后,人类只能发展农业和密集的居民区,绝大多数男性丧失了在草原上游猎的权利,必须在几十亩土地上缓慢释放肌肉力量才能生存,碳水化合物占食物的比例也骤然上升。最近几百年,男性又扔下锄头,走进更拥挤的厂房工地,靠搬运和装配养家糊口。这些工作需要粗壮的腰部(搬运重物),需要粗短的下肢(避免摔倒),对投掷却没什么需求(产品很贵),当然刺激的是另一套肌肉群和脂肪组合模式,即所谓“膀大腰圆”才是好蓝领。至于办公室里文弱的白领,痛饮可乐的肥宅,和原始人的标准身材差别就更大了。

一万年时间很久,久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万年时间又太短,短到无法重塑狩猎时代的基因。所以女性对异性身材的评价和现实的经济模式脱节。少数中上层男性有闲暇去健身房,用锻炼和饮食弥补差异,还有机会夸耀自己的身材;其余大多数人在工作中耗尽了精力,身材只能随缘,好在女性择偶不仅仅看胸肌和长腿。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只能说,现代消费主义所定义的很棒的健美身材,并不是符合人类实际生产,劳动,生活所需的身材。说白了就是——样子货。

user avatar

健身:今天练胸,平板卧推80*4,斜上推60*4,双杠夹胸,控制好重量组数。练完了脱脂牛奶冲蛋白粉。

工地干活:这水泥我只能搬2袋,搬10次,超了就效果不好了。这车沙子我只能推50kg,不能超,推四组。干完活,开饭了,问工地做饭师傅:怎么是白菜炖粉条,没肉?师傅:熊毛病,给你来点肉!“不行,肥肉不能吃,有没有鸡胸肉?牛肉也行!”

问题问的好有趣。


这回答怎么一下这么多人看了?被翻牌了吗?

user avatar

健康是真正的美,而健美运动员的身材是对健康身体的外在特征的夸张化模仿。这就好比,小姑娘红扑扑的脸,是不可能比专门涂了腮红的女演员更红的,但并不是因为前者不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深入探讨。农民工和建筑工人之所以普遍身材不算“很棒”(通常我们理解的“很棒”是指肌肉线条明显、体脂率低、体型匀称等健身健美意义上的身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他们的身体状态:一、劳动的性质与身体发展方向的错位 重复性、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主.............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皮肤黝黑、肌肉结实的建筑农民工,他们烈日下挥汗如雨,扛着钢筋、搬着砖头,脸上虽然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沉默;另一边,则是一群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土木工程毕业生,他们拿着毕业证,却选择“提桶跑路”,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这确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文明VI》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机制,那就是中国在早期阶段拥有的“农民”单位,以及他们能够进行四次建造操作的优势。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中国的农民?首先,我们要明白,《文明VI》中的单位设计是高度平衡和有主题性的。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刚刚坐下来,想玩一个即时战略游戏,想在屏幕上呼风唤雨,调兵遣将。但你面对的不是那些威风凛凛的坦克、坚不可摧的城堡,而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它孤零零地站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你下意识地,或者说游戏的设计者刻意引导你,去点击它,然后发现它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却是你建立一切的起点。这个最初.............
  • 回答
    上海16号线沿线确实存在不少我们常说的“郊野地带”,甚至一些地方还是农田,这让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不把这些地方开发成住宅,缓解一下高昂的房价和居住压力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许多复杂的现实考量,绝非一句“把农田变住房”就能简单解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土地性质和规划的刚.............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争议点: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要大搞合村并居?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政策导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实际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核心矛盾:资源投入的取向与村民的实际需求最根本的矛盾在于,究竟是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
  • 回答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在许多观众看来,似乎总是“打着就走”,缺乏如同前朝某些农民起义那样,在特定区域扎根、进行长久根据地建设的痕迹。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是历史的局势、起义军自身的特点以及明朝政府的应对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李自成和张献忠所处的时代,与以往的农民起.............
  • 回答
    毛主席时期强制建立农业合作社,这是一段在中国农村影响深远的集体化运动。要理解其缘由,得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为什么选择集体化?根源在于“贫穷”与“落后”的社会背景首先,要明白当时中国的国情。新中国刚刚成立,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家百废待兴。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但生产力低下,耕作方式仍然.............
  • 回答
    古代刑罚为何普遍比现代严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似“价值观不同”的笼统说法背后,隐藏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乃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刻缘由。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农业问题”有些片面,但农业社会作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其特质确实深刻影响了刑罚的走向。让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这个问题。一.............
  • 回答
    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乎亿万农民的福祉,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从多个维度、以系统性的思维去推进,并且深刻理解农村的根本出路所在。乡村振兴建设应该怎么做?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农村“输血”,而是要“造血”,激发农村自身的活力和潜力。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将从以下.............
  • 回答
    老兄,看见你的困境,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当年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熬出来的。你这情况,跟你我当年差不多,只是你现在手里握着个二本机械文凭,这本身就是个不错的起点,只是你没找对方向,或者说,还没找到那个能让你发光发热的赛道。你才毕业三年,身上这股劲儿还在,这是好事。4000块的画图工作,.............
  • 回答
    昆明包工头拖欠农民工400万元被判刑的事件,再次将农民工欠薪问题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农民工被欠薪的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当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时,又该如何维权?这其中涉及到了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法律层面上的问题。 农民工被欠薪为何屡屡发生?农民工被欠薪之所以屡屡发生,是一个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
  • 回答
    比较工资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尤其当话题绕到公务员和农民工身上的时候,那更是容易引发各种议论。为啥要比?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道理可不止一层两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是收入差距感带来的对比。咱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工资高低的信息很容易传播。很多人会觉得,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
  • 回答
    将程序员群体比作“新生代农民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说法,也引发了许多关于程序员身份、社会认同和职业门槛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定性,我们需要剥开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程序员简单粗暴地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并非来自官方的正式文件或主流的行业.............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是挺令人心寒的,也挺普遍的。为什么会存在城里人看不起打工的,尤其是农民工这种现象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来聊聊。1. 社会经济地位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劳动价值、技能要求、社会认同、生活成本、议价能力等多个层面的差异,虽然用“请”字来形容不太准确,但可以理解为“雇佣”或“获得其服务”。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不公平但背后有其逻辑的现象:1. 劳动价值与技能门槛的差异: 大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具有某些特定技能的大学生.............
  • 回答
    四川51岁农民工走红:记录生活,触动心灵四川一位51岁的农民工,因为用朴实而真挚的镜头记录自己的工地生活而意外走红网络。他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一、 51岁农民工为何走红?这位农民工的走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读:.............
  • 回答
    农民起家的开国皇帝屠戮功臣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而将其归因于“内心的自卑感”是一个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简化的解释。事实上,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自卑感可能是一部分,但更主要的是政治现实、权力巩固、历史周期以及这些皇帝自身经历的烙印。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巩固权力与消除潜在威.............
  • 回答
    这句问话,很多老百姓心里都憋着,也挺让人心疼的。为啥?咱就从头到尾,掰扯掰扯。一、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农民这活儿,你看着简单,但真干起来,那是要命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更辛苦。 春夏秋忙的时候,那真是没日没夜的。播种、插秧、锄草、施肥、打药、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得精细着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的根本差异,也牵扯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沿革以及政策设计等诸多复杂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农民的85元养老金,通常指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而城市居民的2000元以上,则大多来自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或者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