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农民到退休金只有85元每月而城市居民却至少2000以上?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的根本差异,也牵扯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沿革以及政策设计等诸多复杂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农民的85元养老金,通常指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而城市居民的2000元以上,则大多来自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或者部分城市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居保)。这两者在设计初衷、缴费来源、待遇水平上就存在天壤之别。

一、 缴费基础与来源的巨大鸿沟: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 这是最主流的城市养老金体系。其核心在于“强制性缴费”。
缴费主体: 参加职保的,主要是城镇的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
缴费比例: 职工个人需要按工资的8%(各地略有不同)缴纳,而用人单位则缴纳更高比例,通常在16%20%左右。
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是根据职工本人的社会平均工资或本人工资来确定的,这意味着收入越高,缴费越多。而且,大部分城市居民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为持续缴费提供了基础。
资金来源: 缴费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其中单位的缴费是其运营成本的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收入。政府财政也会对职保基金进行补贴,尤其是在一些困难企业或地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居保): 这个体系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问题,其缴费模式和来源与职保截然不同。
缴费主体: 主要是农村户籍的居民(新农保)或城镇非从业居民(城居保)。
缴费模式: 实行的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补贴加强”的模式。
个人缴费: 农民的个人缴费标准是非常低的,通常设有多个档次,最低档可能每年只有100元,甚至更低(比如你提到的85元,可能是某个非常低的缴费档位,或者甚至是养老金的最低基础部分,而非总额,但即使是总额,其低水平也反映了问题)。而且,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且不稳定,很多人选择最低档,甚至无力缴费。
集体补助: 部分村集体可能会提供一些补助,但这并非普遍存在,也数额有限。
政府补贴: 这是新农保/城居保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会为最低档缴费的参保人提供固定数额的补贴,这笔补贴通常是定额的,比如每年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你提到的85元,很可能主要就是政府的固定补贴加上个人非常低的年缴费(甚至可能没有缴费,只是领取基础养老金)所构成的基础养老金部分。

简单来说,职保是“多劳多得,多缴多得”,与个人的劳动收入直接挂钩;而新农保/城居保则更侧重于“基础保障”,个人缴费的贡献相对较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固定补贴。

二、 待遇水平的计算方式差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待遇:
基本养老金: 这部分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平均缴费工资)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平均缴费工资越高,基本养老金就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是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中划入个人账户的那部分总额,除以一个计发月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养老金 = 基本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种计算方式,使得长期稳定缴费的职工,尤其是缴费基数较高的职工,能够获得相对可观的养老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居保)待遇:
基础养老金: 这是一部分由政府确定的、对全体参保人的固定补贴,无论个人缴费多少,都可以领取。各地标准不同,但通常远低于职保的基本养老金。你提到的85元,很可能就是指的这部分,或者是这部分与个人微薄缴费的简单叠加。
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部分是个人历年缴费的总额加上政府的补贴(用于鼓励缴费的部分),再除以一个计发月数。由于农民的个人缴费非常低,政府的补贴也相对固定,所以这部分的数额也非常有限。

结论是,新农保/城居保的总待遇是由“低额固定基础养老金 + 非常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而职保则是由“与缴费挂钩的较高基本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 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农民养老金与城市职工养老金之间巨大的差距。

三、 历史原因与发展阶段:

历史包袱: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有更长的历史,经历了多次改革。早期的职工养老金很大程度上是国家财政和单位承担的“福利”,很多老职工在职时缴费不多,但退休后享受的待遇相对较高,这部分“历史负担”也体现在了总待遇水平上。
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的国情。在经济发展初期,农村地区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能力都相对较低。新农保的建立,是在2009年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旨在逐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体系。它是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尽力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最基础的养老保障。
政策设计初衷: 职保的设计目标是为城镇就业人口提供一个相对体面的退休生活保障,使其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而新农保/城居保的设计目标,更多的是为了“保基本、广覆盖”,为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提供一个“托底”的最低生活保障,防止他们陷入极端贫困。

四、 改革的努力与未来的方向: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

提高基础养老金: 中央政府逐年提高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比如从最初的几十元提高到现在的几百元,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提高缴费档次和补贴: 鼓励农民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并相应提高政府对高缴费档次的补贴,以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推进整合: 逐步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制度,提高统筹层次,为未来的待遇提升奠定基础。
推动长期缴费: 鼓励农民更早、更持续地缴费,以积累更多个人账户余额。

总结来说,农民养老金低至85元每月,而城市居民至少2000元以上,其根本原因在于:

1. 缴费机制的巨大差异: 职保是“单位+个人”高比例、高基数缴费,与劳动收入直接挂钩;新农保/城居保是“个人低额缴费+政府固定补贴”,个人缴费贡献微乎其微。
2. 待遇计算方式的根本不同: 职保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紧密相关,个人账户积累也更多;新农保/城居保待遇主要依赖政府固定的基础养老金和较低的个人账户积累。
3. 历史原因和发展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以及新农保体系的相对年轻化,都造成了这种差距。

你提到的85元,可能就是新农保/城居保非常基础的养老金水平,它反映了我国在解决庞大农村人口养老问题上,起步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而2000元以上的城市职工养老金,则是建立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并经过多年制度积累的结果。

尽管存在巨大差距,但国家一直在努力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鼓励缴费等方式来逐步缩小这一鸿沟,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城市居民不能购买价廉物美的进口农产品,而被,进口配额和进口税,堵在国内,购买低质量高价格的农产品?这是强迫城市居民,对农民进行“再”补贴。

------ 说“再”是因为,农业补贴和农村补贴的资金,都来源于城市居民的血汗。包括农民手里那65块钱。

------ 城市居民吃自己的血汗,问心无愧。对农民,更是问心无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国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的根本差异,也牵扯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沿革以及政策设计等诸多复杂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农民的85元养老金,通常指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而城市居民的2000元以上,则大多来自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保),或者部.............
  • 回答
    关于“退休干部一个月退休金都好几千,农民为什么养老金只有几十块?”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普遍疑问和不满。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对社会公平、资源分配、制度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的映射。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制度、现实等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制度的形成首先,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非常关键且一直备受关注的环节,那就是城乡居民在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差异。简单来说,您提问的焦点在于:为什么正规单位的“工人”退休了有工资(养老金),而很多“农民工”干不动了却似乎“一分钱”都没有?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制度设计、城乡二元结构.............
  • 回答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在土地政策上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历史、经济、社会和政治多重因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大陆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困境: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名义上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实际上未能有效且大规模地推行土地.............
  • 回答
    说起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这事儿,很多人可能觉得挺好理解的,毕竟农村空气好、环境美,生活节奏慢,谁不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待着?但国家却一直在这件事上卡得死死的,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不想让城里人占便宜”那么简单,里面涉及到不少挺实际、挺复杂的考量。首先,最核心的一条,也是大家最常听到的理由:农村宅基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际。要让农产品价格到较高水平,从而带动农村人口脱贫,听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现实中,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权衡过程,并非简单地“不为”。反而,这是当前中国农业政策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充满挑战的议题。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仔细掰扯掰扯:1. 价格不是.............
  • 回答
    俄罗斯的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复兴”。摆脱了苏联时期某些效率低下的模式,俄罗斯的农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在全球粮食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农业的现状: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粮仓”曾几何时,俄罗斯在粮食方面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
  • 回答
    这事儿啊,问到点子上了,也算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在田头可能就几毛钱一斤,可到了咱老百姓的菜篮子里,价格能翻上几十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啥,让菜价蹭蹭往上涨?别急,我给你掰扯掰扯清楚。一、田间到收购站:农民的无奈与初级的流通咱们先说农民自己。他们种菜,那是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深入探讨。农民工和建筑工人之所以普遍身材不算“很棒”(通常我们理解的“很棒”是指肌肉线条明显、体脂率低、体型匀称等健身健美意义上的身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他们的身体状态:一、劳动的性质与身体发展方向的错位 重复性、高强度体力劳动为主.............
  • 回答
    农民起家的开国皇帝屠戮功臣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而将其归因于“内心的自卑感”是一个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简化的解释。事实上,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自卑感可能是一部分,但更主要的是政治现实、权力巩固、历史周期以及这些皇帝自身经历的烙印。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巩固权力与消除潜在威.............
  • 回答
    这句问话,很多老百姓心里都憋着,也挺让人心疼的。为啥?咱就从头到尾,掰扯掰扯。一、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农民这活儿,你看着简单,但真干起来,那是要命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更辛苦。 春夏秋忙的时候,那真是没日没夜的。播种、插秧、锄草、施肥、打药、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得精细着来。.............
  • 回答
    我理解您想探讨农民和城里人在粮食供应上的相互认知。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社会分工、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点耐心。首先,让我们站在农民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有“没有我们,城里人会饿死”这种感觉?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支撑点: 最根本的生产者角色: 农民是粮食和许多基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精准,直击了农民合作社在产业选择上的一个显著倾向。确实,我们观察到大多数农民合作社在我国的布局,更倾向于围绕蔬菜、水果、粮食、生猪和家禽这些品类,而像花生、油菜这类油料作物相对较少成为合作社的“主力军”。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咱们一起来掰扯掰扯。首先,得.............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农民兄弟心中萦绕的疑问,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家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交了多年的公粮,到头来每个月补贴却只有百来块,这感受多少有点复杂。国家这个政策的出台,背后有它的一系列考量,但从农民的视角来看,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公粮”这回事儿。在过去,国家实行的是计划.............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牵扯到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简单地说,农民“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这种倾向,这背后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开垦荒地的巨大成本与高风险 人力与物力投入巨大: 土地准备: 古代开垦荒地远非现代机械化操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古代打仗,不论是农民军还是正规军,手里的家伙事儿基本都是冷兵器,看上去起点都差不多。可为什么农民军跟正规军打起来,差距往往那么大呢?这其中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可不是简单地说“武器不行”就能解释的。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兵源素质和训练水平天差地别你想啊,正规军那是.............
  • 回答
    昆明包工头拖欠农民工400万元被判刑的事件,再次将农民工欠薪问题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农民工被欠薪的现象为何屡屡发生?当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时,又该如何维权?这其中涉及到了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法律层面上的问题。 农民工被欠薪为何屡屡发生?农民工被欠薪之所以屡屡发生,是一个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很常见!古代饥荒爆发,天灾是重要原因,但农民造反却指向皇帝,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皇帝招谁惹谁了”就能解释的。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的放大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天灾是饥荒的直接诱因,但它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根本的.............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皮肤黝黑、肌肉结实的建筑农民工,他们烈日下挥汗如雨,扛着钢筋、搬着砖头,脸上虽然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沉默;另一边,则是一群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土木工程毕业生,他们拿着毕业证,却选择“提桶跑路”,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这确实.............
  • 回答
    古代农民贫穷却生养众多子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这背后交织着生存策略、社会观念、经济现实、医疗条件以及宗教信仰等复杂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生存与劳动力需求: 农业社会的根本驱动力: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而人力是主要的劳动力来源。耕种、收割、灌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