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怎么样看待“退休干部一个月退休金都好几千,农民为什么养老金只有几十块?”?

回答
关于“退休干部一个月退休金都好几千,农民为什么养老金只有几十块?”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普遍疑问和不满。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对社会公平、资源分配、制度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的映射。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制度、现实等多个维度来剖析。

一、 历史背景与制度的形成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两种养老金制度并非同时期、同等起点诞生的。

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前身): 长期以来,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的是一种“单位统筹、国家财政补贴”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国家财政承担了大部分的养老保障责任。这些群体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为了建设和发展,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有组织能力的人才队伍,因此给予了相对优厚的待遇,这其中也包括了退休后的保障。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的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能够保证较高的发放水平。其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责任”的体现。

农民养老金(现行制度): 农民的养老保障,尤其是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近二三十年才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此之前,农民的养老更多依靠的是家庭内部的赡养,以及个人的生产能力。国家开始建立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多的是一种“普惠性、兜底性”的政策,目标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这种制度的特点是,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

个人缴费: 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可用于养老储蓄的资金有限,很多农民的个人缴费也只能选择最低档次,甚至难以持续缴费。
集体补助: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会提供一定的补助,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且补助水平也有限。
政府补贴: 国家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会提供基础的养老金补贴,但这笔补贴是面向所有参保者,并且基数较低。

因此,农民养老金的构成,决定了其发放水平很难与干部等群体相提并论。

二、 待遇差距的深层原因

1. 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差异:
干部: 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与他们生前所享受的工资、津贴等挂钩。虽然改革后也引入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但历史上很多退休干部的待遇是根据他们任职期间的工资标准来计算的,而这个标准本身就高于农民。
农民: 个人缴费的基数通常是较低的,而且由于收入不稳定,缴费年限也可能不长。即使有政府的补贴,也是以基础养老金的形式发放,与个人缴费形成的账户余额关联性较小。

2. 资金来源和保障层级的不同:
干部: 过去和现在,其养老金的“兜底”力量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这意味着,即使个人账户里的钱不够,国家也会兜底。财政的强大支撑,保证了其退休金的稳定性和相对较高的水平。
农民: 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更为分散,个人、集体、政府都有承担,但每个层级的承担能力都有限。政府补贴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一个较高的基础养老金。

3. 制度设计上的侧重点:
干部: 制度设计上,更侧重于保障他们过去为国家服务所应得的待遇,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回报”和“稳定”。
农民: 制度设计上,更侧重于解决“温饱”和“基本生活”问题,是一种“社会保障”的底线。

4.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收入水平:
从宏观上看,干部群体大多集中在城市,其职业生涯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即使在退休后,这种经济基础的差异也会体现在养老金上。

三、 现实的观察与感受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在现实中会看到巨大的落差:

“体制内” vs “体制外”: 许多人将退休干部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视为“体制内”的待遇,而农民的养老金则被视为“体制外”或“城乡居民”的待遇。这种划分本身就带着一种社会阶层的暗示。
公平与否的讨论: 很多农民辛勤劳作一辈子,对国家也做出了贡献,但退休后养老金却非常微薄,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这自然会引发对公平性的质疑。大家会觉得,同样是国民,为什么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心理落差: 看着退休干部能够享受相对宽裕的晚年生活,而自己却为几十块、一两百块的养老金发愁,这种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对改革的期待: 很多民众也理解制度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更希望看到一种逐步缩小的趋势,希望国家能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其养老金水平,缩小城乡、群体之间的差距。

四、 总结

简单来说,退休干部月领几千元退休金,而农民养老金只有几十块,是历史遗留问题、制度设计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来源构成以及缴费基数和年限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干部养老金的较高水平,更多是基于其过去较高的工资待遇和国家财政的强力兜底。
农民养老金的较低水平,则反映了其个人缴费能力有限、制度建立时间较短以及政府补贴的普惠性、基础性定位。

这个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依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国家近年来也在努力推进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比如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等,但要彻底解决这种巨大的差距,还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制度设计以及社会观念的全面提升。

理解这一点,不是为了为这种差距辩护,而是为了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认识到解决之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深化改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推动,争取一个更加公平、更具保障性的社会养老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反驳不了,因为这个就是事实,至少到2021年为止,在本位面的中国,城市是大大亏欠农村的。

靠城乡二元制积累初始工业资本是正确的,但也是过去迫不得已,而不是理所当然,现在城市有了钱,有了工业,就应该补偿农村。

农村人也是中国人,不是北上广深国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和倾销市场。

user avatar

建国七十年来确实对农民极不公平。建国初期国家优先发展工作尤其是军事工业,许多资金密集型的工业发展,原始资金的积累从哪里来,就是靠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汲取农业生产剩余来补贴工业和城市,二元制户籍制度又把农民摁死在土地上,可参看周琪仁的文章《田纪云说中国模式比苏联把农民挖得更狠》。改革开放后,农民得到了自由流动的权利,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南下和进城打工,很快,农民工就成为了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造就了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但就因为他们是农村户籍、是农民工所以得不到工人应有的公平待遇,城市和发达地区,得到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创造的财富,而不给他们公平的城市公共服务,而把养老扶幼等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抛给了本就贫穷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抛给了本就收益很低的土地。国家以农民拥有土地为由,而拒绝给农民任何的社会福利保障(现在能给极少一些)。而农民真正的拥有土地吗?没有,农民并没有土地所有权。有些人经常说土地就是农民的保障,土地是农民的保障吗?是农民最宝贵的财产吗?不是,土地只不过是国家(集体是官办的)承包(或者是租借)给农民使其提供劳役的份地而已。农民生病了没钱做手术,能够把土地卖了救命吗?不能,卖也不值钱,因为没有市就没有价。请问,救命都不能还能谈什么保障?

user avatar

建议多到农村走走,哪还有多少过去的农民在种地?很多地方都是农村集体把土地租给企业或者个人,一种一大片了。然后农村集体收了租金以后,再挨家挨户发给农民。

而原来的农民呢?大部分都去城里打工啦,一边收入一份打工的工资,一边拿着土地租金。至于社保医保?当然是在打工所在的地区交咯。

你说留守的人?他们一般是自己留了一小块地自己种,然后闲时就去给租地的企业/个人打零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退休干部一个月退休金都好几千,农民为什么养老金只有几十块?”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普遍疑问和不满。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对社会公平、资源分配、制度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的映射。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制度、现实等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制度的形成首先,我.............
  • 回答
    延迟退休这个话题,说实话,咱们普通老百姓心里五味杂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关乎咱们一辈子的生活规划,所以大家看法肯定差别很大,而且都挺认真的。支持的声音,往往是出于对“现实”的考量: 国家层面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咱们国家现在老龄化挺严重的,年轻劳动力相对少了,而退休人口却越来越多。养.............
  • 回答
    王德峰教授退休了,这消息在不少关注国学、哲学以及社会思潮的朋友圈里炸开了锅。65岁,这个年纪,按照很多人的标准,确实是时候“功成身退”了。不过,一提到“哲学王子”王德峰,大家的看法就没那么简单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首先,我们得说说王德峰教授的“哲学王子”这个名号。这可不是他自己封的,而是观众.............
  • 回答
    左宗棠这个人,在咱们中国人心中,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说句大实话,就像一块压舱石,稳定了晚清那动荡不安的局面。要说他这人有多复杂,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总体来看,大家对他的评价,大致可以归结为这么几个方面,而且这几个方面有时候还挺矛盾的。一、平定西北的功臣,收复新疆的英雄。这绝对是左宗棠最闪亮.............
  • 回答
    人造子宫和机器生育,这几个词摆出来,够让人脑子里跑好几匹马的。毕竟,这玩意儿一旦真实现了,那影响可就太大了,不光是生孩子这件天大的事儿要变样,连咱们对“人”的理解,甚至是社会的结构都可能跟着挪挪窝。先说说这“人造子宫”吧。听着就有点科幻,但往深了想,其实是想解决好多现实问题。比如,对于那些因为身体原.............
  • 回答
    东北地区的长子情怀,这事儿可聊得多了,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书本上写出来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根植在东北人骨子里的一种东西,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要是问我怎么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褒义,也有一些让人生畏的地方。什么是东北的长子情怀?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老大”的自觉,一种责任感,一种舍我其.............
  • 回答
    王自如这个人,可以说是当下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数码产品评测起家,通过其创办的“ZEALER”品牌,一度在科技爱好者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公众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要详细了解大家对王自如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早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知乎上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场线下健身房里的“塑料兄弟情”和线上知识分享平台之间的奇妙碰撞。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是个开放的平台,谁都可以注册账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是它的魅力所在,但也难免会鱼龙混杂。在健身这个领域,你看到很多人分享自己的健身历.............
  • 回答
    说到《冰与火之歌》里的“鸦眼”,那可真是个绕不开的存在,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争议的人物。瓦里斯(Varys),这个太监总管,用他那滑腻腻的舌头和层出不穷的小报告,在七大王国翻云覆雨,简直就是权力游戏的幕后操盘手。首先,得承认,他的“眼线”遍布整个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遍布每一个港口,每一个集市,每一个.............
  • 回答
    对于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人们的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看法也在不断演变。机器翻译:效率的飞跃,但仍有局限机器翻译的出现,无疑是翻译领域的一场革命。它的速度和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即时性与可及性: 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无论多么庞大,都能在短时间内被机器翻译“啃下”并呈现出.............
  • 回答
    上门按摩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 O2O 服务模式,近年来在中国逐渐普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大家对上门按摩服务的看法是多元的,既有积极的支持者,也有持谨慎态度甚至反对的声音。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积极方面的看法: 便捷性与舒适性: 这是上门按摩服务最核心的优势。 .............
  • 回答
    朋友们对于ESTP(外向、实感、思考、感知)的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总体来说,他们大多是充满活力的“行动派”和“冒险家”。如果你身边有个ESTP,你大概率不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怎么形容一个ESTP?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精力充沛,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他们身上有一种“即刻行动”的磁场,很少做无谓的思.............
  • 回答
    看待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退二线”的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语境下、从不同的角度,都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看法。这背后牵扯的利益、体制、观念,都相当复杂。咱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为什么会有“退二线”这回事儿?首先得明白,“退二线”这事儿本身是个什么定位。它不是彻底退休,也.............
  • 回答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在治疗方面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对中医治疗新冠的效果持有不同的看法,这背后既有科学的考量,也有文化、历史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持中医治疗的观点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经验和传统理论: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治疗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 回答
    这件事,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想来想去,这两种做法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鸿沟。一边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疼爱,另一边却是“重男轻女”的陈年旧疾,而且这旧疾还直接体现在了实打实的利益上——房子。从大多数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大家都觉得女儿也是孩子,同样是父母的心头肉。看见女儿被爱,被关心,谁不跟着.............
  • 回答
    说起金光布袋戏,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题,喜欢它的人,那叫一个死忠,不喜欢的,可能就觉得它“怪怪的”,很难打进去了。我嘛,个人觉得它很有意思,而且是真的,不是 AI 的那种“有意思”。首先,金光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那个“接地气”的江湖。你看,其他很多布袋戏,或者武侠作品,讲的往往是那种特别“高.............
  • 回答
    中国女性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被广为讨论的“物化自己”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和挣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无论哪个时代的女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看法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
  • 回答
    关于“做销售的女生不好找男朋友”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常见也挺有意思的话题。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刻板印象、社会认知,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一、刻板印象与社会标签的“魔咒”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大家对“销售”这个职业本身以及“销售的女生”存在的刻板.............
  • 回答
    谈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可是个老生常谈又极具争议的话题,几乎每个中国人在教育这条路上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和思考。打个比方,应试教育就像一条精心铺设的赛道,目标明确,大家争先恐后地向前冲,谁能最快、最准地抵达终点(考高分、上好学校)就代表着成功。而素质教育呢,更像是一片广阔的原野,鼓励大家去探索、去发.............
  • 回答
    在中国,看待犬儒主义者,这事儿可不是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是哪类犬儒,又是在什么语境下。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犬儒主义者啊,就是看透了世事,说出来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一语中的,把很多被粉饰过的现实给戳破了。他们好像掌握了某种“真相”,对一切的宏大叙事、官方口号都带着一种审视甚至嘲讽的态度。这种犬儒,在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