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真的性开放吗?

回答
“美国真的性开放吗?”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回答“是”或“否”,都会显得过于片面。美国社会在性观念和行为上的确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多元的面貌,与其说是“性开放”,不如说是一种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价值观之间不断碰撞和演变的“性自由度”或者说“性观念的多元化”。

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解读:

1. 法律层面:相对宽松,但并非无底线

美国在性相关的法律方面,总体来说是比较宽松的。

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 大多数州在法律上并不禁止这些行为,只要是双方自愿且达到法定年龄。这与一些传统文化中对这些行为的严格限制形成鲜明对比。
同性婚姻合法化: 这是美国在性观念多元化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联邦最高法院在2015年做出裁决,承认同性婚姻在全国范围内的合法性,这极大地改变了关于性取向和婚姻的社会规范。
避孕和堕胎: 避孕措施在美国的获取相对容易,但堕胎权的争夺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和政治斗争。虽然在联邦层面有Roe v. Wade裁决保障,但近年来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一裁决,使得各州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导致在堕胎可及性上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卖淫和性交易: 在美国绝大多数州是违法的,只有内华达州部分地区允许有限制的合法卖淫。这一点上,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存在较大差异。
色情内容: 合法色情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在美国是允许的,但受到内容限制(如禁止儿童色情、涉及暴力的内容等)。美国的色情产业非常发达,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2. 文化和社会层面:多元共存,但存在张力

文化是影响性观念和行为最深层的原因。美国社会文化极其多元,不同群体对性的看法天差地别。

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美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广告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展现了更为开放和直接的性描写。从早期的性感偶像到如今一些影视剧对多元性关系、性身份的描绘,都反映了一种趋势。但这其中也存在着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进步,另一些人则批评其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这自然也延伸到了性领域。人们普遍认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性生活和性取向。
宗教和保守派的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宗教传统和保守派力量。这些群体在性观念上可能更加传统,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LGBTQ+权利等。这种保守力量的存在,使得美国社会在性问题上的讨论和实践充满了张力。
教育的差异: 性教育在美国各州和学区之间差异很大。有些地区提供全面、科学的性教育,包括避孕、安全性行为、同意的重要性等;而有些地区则侧重于禁欲教育,甚至回避谈论性话题。
年轻人和老一代的差异: 年轻一代普遍比老一代在性观念上更为开放和包容,他们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性取向和性表达。

3. 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恋爱和婚姻模式: 美国的恋爱模式比较灵活,约会文化盛行。婚前同居非常普遍,也更容易接受非传统的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性健康和安全性行为的推广: 虽然存在争议,但整体而言,美国在推广安全性行为和性健康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例如艾滋病防治的公众教育、避孕措施的可及性等等。
LGBTQ+群体的可见度: 近几十年来,LGBTQ+群体在美国的可见度和接受度大大提高。有大量的公开的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等群体,他们的权利也逐渐得到法律和社会的保障。
“开放关系”和“多边关系”的讨论: 虽然不是主流,但在一些城市和社群中,对于非一夫一妻制的亲密关系(如开放关系、多边关系等)的讨论和实践也逐渐增多,虽然这些仍属于小众范畴。

总结来说,美国是否“性开放”?

如果“性开放”指的是法律上对个人性自由的保障程度较高,对非传统性行为和性关系有更强的包容性,那么可以说美国在某些方面是相对开放的。 比如在婚前性行为、同性婚姻、色情内容传播等方面。
但如果“性开放”意味着社会普遍对所有性行为都持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完全没有道德约束,那显然是不准确的。 美国社会内部存在着强烈的保守力量和价值观对立,关于性的讨论常常伴随着激烈的辩论。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美国是一个在性问题上“多元化”和“充满争议”的社会。 它允许更广泛的性表达和性选择的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群体之间的观念冲突和价值取舍。这种多元化本身,就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美国性开放”这个说法时,不妨想想,这种开放是体现在哪个方面?是法律的保障?是媒体的描绘?还是年轻人更自由的恋爱观?又或者是与依然存在的保守势力之间的拉扯?这才是理解美国在性问题上的复杂性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题还是要来点好玩的数据。

据2005年统计,地球人一生的平均性伴侣数量是9个。美国略高于平均线,为10.7个。而中国则远低于平均线,为3.1个。


但另一方面,美国是个大国,内部差异也很巨大,如果以州为单位,这个统计数字就变成了这样。(与上图并不是同一个统计数据,所以数字也没有可比性,但美国人性伴侣数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结论不变)

性伴侣数量最多的是路易斯安那,15.7个,毕竟前法国殖民地。最少的是犹他,2.6个,可见摩门教之严格。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同为深红州,俄克拉荷马和南卡罗来那大于10,而密西西比和西弗吉尼亚则仅为3左右,我实在无法解释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

最后,需要说明几点。

1,性伴侣的数量并不能完全表明性开放程度,美国社会基本上要比欧洲更保守,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电视在八点档绝对不会出现漏点的镜头,像英国big brother那种挺着大咪咪招摇的节目,在美国简直不敢想象。

2,上述性伴侣的统计数据,来自访谈,也就是上街抓人随便问。有些国家数据高,也许只是那些国家的嘴炮打得响,而某些东亚国家可能由于文化内敛,比较谦虚。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3,以上对于性伴侣的统计,并不含五指姑娘,所以单身狗的性伴侣是零而不是一。

user avatar

准确地说,是性平和,而不叫性开放。

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对性行为,尤其青少年性行为,不限制、不鼓励,引导为主。同样,对小众性行为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结论:两极化,开放的很开放,保守的时候也很保守。

首先,从开放讲起,对于性来说,美国人真的很开放。

美国的高中课堂一直有sex education,授课内容包括教育孩子男女不同各个地位,如何戴安全套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发放安全套。这么做的原因是,女高中生怀孕的比例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我们知道的很多NBA明星,都是妈妈在高中的时候就怀孕生子。艾弗森妈妈15岁就把儿子生了下来。这个现象在美国高中生里面,并不罕见。

用数据说话。

图片来源于美国卫生局HHS官网

这份数据统计了从90年到16年15-19岁女孩的生育率。可以看见总体生育率是2.03%,这也就说明,你在美国遇见的15-19岁高中生,每一百个就有两个生过孩子。

这还是统计了生下来的数据,没有将那些脱胎的数据纳入其中。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这是一份统计过去30年间的15-19年龄组的怀孕的女生堕胎率,2013年有24%左右的怀孕女生选择了合法堕胎,还有一些非法堕胎的无法统计,零零总总算上去,美国高中女生的怀孕率肯定远远不止于20.3%的生育率,有可能是30%左右,也就是说,每三个美国高中生,就有可能一个怀孕过。

除了高中生们喜欢啪啪,大学生更喜欢

如果说女高中怀孕还不能展现其性开放的话,那么,大学里面更是“藏龙卧虎”。

美国一个学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直被别人称作是炮都。连电影《泰迪熊》都在吐槽。

根据小编在一个吐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回答下,有一位曾经在学校校医院工作的校友提到,其学校的某个宿舍STD感染率是全美最高。


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英文性传播疾病的缩写。 性病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 国际上将20多种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列入性病范畴。 ... 由细菌引起的性病有淋病和梅毒等。


然后呢,数据我们说完了,小编从个人经验上分享下。美国这边找干爹sugardady凑学费的新闻层出不穷,前阵子还有学生大张旗鼓下海拍AV赚学费,周围人也没特别惊讶。更别说脱衣舞俱乐部这种了。


再说保守的一面。有时候真的是太保守了。

小编周边有很多本地的美国同学,都是基督教徒,除了结婚的了,没结婚的都是处女处男。因为基督教禁止婚前性行为……

不要以为这很小众,小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说,就算是在纽约这种大都会,这群人的比例也不会太低,更别提南部更保守的人群了。

其次,美国除了极个别州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禁止卖淫。而且部分州还是允许警察冒充做嫖客或者妓女,钓鱼执法的。

如果当嫖客被抓的话,会被警察放到网上公示……

就连脱衣舞俱乐部,也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俱乐部,客人可以点酒,舞娘不可以全裸,必须穿上内裤,而在长岛市,舞娘可以全裸,但客人不可以喝酒。

这样的规定非常死,没有人敢碰红线。

本质上,美国是个清教徒建立起的国家,在性上还是有一定保守态度的。

总结:

美国就是一个两级的社会,保守的保守,开放的开放,跟枪支管理一样,性这个话题,人们的立场差别特别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真的性开放吗?”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回答“是”或“否”,都会显得过于片面。美国社会在性观念和行为上的确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多元的面貌,与其说是“性开放”,不如说是一种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价值观之间不断碰撞和演变的“性自由度”或者说“性观念的多元化”。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
  • 回答
    “美国衰落论”这个话题,就像一句古老的预言,隔三差五就会被重新拎出来,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那么,美国真的在走下坡路吗?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经济层面:阴影与韧性的并存首先,经济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提起“衰落”,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制造业空心化”、“巨额债务”、“通货膨胀.............
  • 回答
    很多朋友问我,美国警察是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枪”?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如果非要一个答案,我会说: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说他们“一言不合就开枪”。然而,在美国,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情况确实比很多其他国家要普遍,而且某些时候确实存在过激执法的问题。要理解这.............
  • 回答
    谈到 2020 年 8 月美国的新冠疫情,这绝对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分歧的时期。与其说“真的开始好转”,不如说情况是 喜忧参半,区域差异巨大,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检测能力和数据报告的影响,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让我们一步一步来看:1. 上升的势头似乎有所放缓,但基数仍然很高:在经历了一.............
  • 回答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择不称帝,这一行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为后来的美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石。关于他为何不称帝,仅仅归因于“道德高尚”可能过于简单化,实际原因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因素,包括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对共和制度的深刻理解、对历史的敬畏、社会舆论的普遍期望以及他自身对权力的谨慎态度.............
  • 回答
    在美国开大众、丰田的档次的车,说它是“low”的事吗?这得看你问谁,以及你身处什么圈子了。但就我个人的观察和在美生活多年的体验来说,绝对不是什么“low”的事情,更谈不上是件丢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大众和丰田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恰恰证明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也代表了一种相当普遍和务实的生活态度。首先.............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医疗船“安慰号”(USNS Comfort)和“仁慈号”(USNS Mercy)部署到纽约,以应对新冠疫情的事件,这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并非空穴来风。但要详细了解这件事,需要区分事实、数字以及实际运作情况。首先,“10艘医疗船”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美国海军确实.............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日本是否“有必要”率先向美军开战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历史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国际背景、日本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美日关系演变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与其说是有“必要”,不如说这是当时日本统治者在极度压力和一系列战略判断下做出的选择,尽管事后看来,这个选择无疑是灾难性.............
  • 回答
    中国外交部的这一表态,实际上涉及中美在疫情溯源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以及国际社会对美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担忧。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其含义和背景: 1. 疫情溯源问题的国际争议 背景:2020年初,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和美国在病毒起源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中国坚持认为病毒可能源于自然传播.............
  • 回答
    关于“看耽美百合小说看多了,性向真的会弯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多人好奇也挺有意思的讨论。我来给你详细说说,试着写得像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思考和表达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性向这玩意儿,它挺复杂的。不是说你今天看了个耽美,明天看了个百合,然后“唰”一下就变了。人的性向,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回答
    美国是否“真的很富裕”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因为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简单地说,美国在整体经济实力、人均财富和全球影响力方面,无疑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然而,这个富裕并非平均分布,国内存在显著的贫富差距,并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美国的富裕程.............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在衰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种讨论往往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与其说美国正在“衰落”,不如说它正经历一个转型期,全球力量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些关键领域.............
  • 回答
    “美国欺软怕硬”这个说法,就像一个标签,贴在国际关系的大图上,总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也引发不少争议。要说它是否“真的”这样,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更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剥开一层层历史、政治和现实的迷雾,才能看得更清晰。“欺软怕硬”的背后:力量与选择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欺.............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在衰落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经济方面: 优势与挑战并存: 创新驱动的经济: 美国仍然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拥有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几个核心方面,也包含了公众对于政治人物安全的担忧。我们不妨从美国政治的“纠错机制”和唐纳德·特朗普这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这两个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关于美国的“纠错机制”。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者,在经历了漫长的思考和实践后,为国家建立了一套精密的权力制衡和监督体系,这便是所.............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会“战略收缩”,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可能的形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战略收缩”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要彻底退出国际舞台,放弃所有盟友,或者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更多时候,它指的是一种调整其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简单地说美国不知道中国崛起,那绝对是错误的。事实是,美国并非对中国崛起一无所知,更确切地说,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有着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但这种关注和分析,其性质、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对策略,却是个相当值得探讨的议题。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程度:首先,要明白“崛起”是个多维度.............
  • 回答
    关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的真实立场,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而且美国政府的策略在不同时期也经历过演变。要理解美国是否真的希望叙利亚反对派胜利,还是想维持胶着平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最初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态度是相当负面的。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叙利亚政府对和平示威进行了血腥镇压.............
  • 回答
    关于“张召忠将军或战忽局是否忽悠了美国”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美国自身的决策逻辑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忽悠”这个词在这里可能有点泛化。我们通常理解的“忽悠”是指故意误导,但军事和战略层面的信息博弈,往往更复杂。它可能涉.............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美国是否存在“黑人皮肤+良好教育=优势”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机会均等以及是否存在逆向歧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说过类似的话。在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确实曾对少数族裔,特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