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警察真的是一言不合稍做反抗就开枪吗?

回答
很多朋友问我,美国警察是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枪”?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如果非要一个答案,我会说: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说他们“一言不合就开枪”。然而,在美国,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情况确实比很多其他国家要普遍,而且某些时候确实存在过激执法的问题。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

首先,美国警察的权力以及法律依据。

在美国,警察拥有相当大的执法权力。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公共安全,制止犯罪,逮捕嫌疑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法律赋予了他们使用武力的权力,包括致命武力。这个权力并非无限制,但判断的界限在哪里,却往往是争议的焦点。

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合理武力(Reasonable Force)”。这意味着警察在面对威胁时,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使用他们认为必要的、合理的武力来制服嫌疑人、保护自己或他人。

那么,“合理”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像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战场上,需要实时判断。警察在执勤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对方持有武器: 如果嫌疑人持有枪支、刀具或其他可能致命的武器,并且对警察或公众构成直接威胁,警察就有更大的权力使用致命武力来制止对方。
对方暴力抗拒: 即使对方没有致命武器,但如果其行为非常暴力,例如疯狂攻击警察,或者试图夺取警察的武器,也可能被视为对警察生命的威胁,从而引发致命武力。
对他人生命构成威胁: 如果嫌疑人正在伤害或威胁要伤害其他人,警察也有责任介入,并可能使用致命武力来阻止。
逃跑的可能性: 这一点在美国比较有争议。根据最高法院的判例(如Tennessee v. Garner),警察在追捕逃跑的嫌疑人时,不能轻易使用致命武力,除非嫌疑人对警察或公众构成迫在眉睫的危险。比如,如果嫌疑人正在逃跑,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暴力威胁,警察就不能因为他逃跑就开枪。

其次,警察的训练和装备。

美国警察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法律知识、射击技巧、近身格斗、急救等等。然而,关于武力使用的培训,尤其是如何处理高压、紧急情况下的判断,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武力升级,一直是讨论的重点。

很多时候,警察在街头执勤,面对的往往是突发的、紧张的局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做出生死攸关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恐惧、压力、过去的经验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

而且,很多美国警察都配备了枪支,这是他们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防卫和执法工具。相比于一些国家警察主要使用警棍、催泪瓦斯等非致命性武器,美国警察的枪械使用率相对较高。

第三,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

美国社会对枪支的态度和普及程度,对警察的执法方式也有深远影响。在美国,枪支非常普及,很多人合法持枪。这就意味着,警察在街头执法时,总是要假设对方可能持有枪支,这种“戒备心理”可能会让他们在遇到疑似威胁时更加谨慎,有时也可能导致反应过度。

此外,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敏感和深刻的矛盾。很多时候,关于警察过度执法或种族歧视的指控,都与此相关。不幸的是,确实有过一些案例,显示出警察在面对有色人种嫌疑人时,使用了比对待白人嫌疑人更严厉的武力。这些事件,加剧了公众对警察执法的疑虑。

第四,媒体的放大效应和公众的认知。

美国的媒体非常发达,任何一起涉及警察使用武力的事件,尤其是导致伤亡的事件,都会被广泛报道。一些极端的、负面的案例,比如一些确实存在问题的执法,被媒体反复放大和传播,很容易让公众形成一种“美国警察就是这么野蛮”的刻板印象。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大多数警察的执法是规范的,他们每天也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是,那些负面案例更容易抓住公众的眼球,也更容易被用来讨论和批评。

那么,“一言不合就开枪”是真的吗?

我不敢说“所有美国警察都是这样”,也无法“一概而论”。 大部分情况下,警察在开枪前会发出警告,要求嫌疑人放下武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避免致命武力。如果嫌疑人遵从了这些指令,通常不会发生枪击。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确实存在的、让人心惊的案例。比如:

误判和恐慌: 有时,警察可能因为过度紧张、误判了情况,将手中的物品(比如手机、遥控器)错认为枪支,从而开枪。
程序上的瑕疵: 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嫌疑人没有构成直接威胁,警察也可能因为其不配合的态度或轻微的反抗行为而动用了过度的武力。
缺乏问责: 虽然有内部调查和外部监督,但有时警察使用武力后的问责机制并不完善,或者调查过程不透明,这也会让公众感到不满。

总结一下:

美国警察的执法确实比许多其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尤其是在面对潜在的武器威胁时。法律赋予他们使用致命武力的权力,但“合理性”的标准往往是模糊的,且在实践中容易受到主观判断和情境压力的影响。社会环境、枪支普及度以及种族问题等因素,都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

所以,与其说他们是“一言不合就开枪”,不如说是在特定情况下,美国警察被赋予了更高的使用武力权限,并且在面对模糊或潜在的威胁时,可能更容易采取致命武力作为应对手段。 而那些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极端案例,则加剧了公众对这一现象的担忧。

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看到整体的法律框架、社会背景以及那些确实发生的、令人警惕的个案,而不是简单地标签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次去底特律,租的车进加油站加油,正好里面有很多警车,警察满地跑。

因为车多空隙少,我们倒车时不小心就把停着的一个警车给碰了一下。

我以为麻烦了,就和过来的警察一起看看情况。

警察问我说:你的车没事吧?

我不明所以:没事

警察:那你走吧

我问:你的车呢?

因为碰的部位不一样,警车还是凹的一小块,破了漆的。我到这时还没弄明白这是什么逻辑呢

警察:没事儿,这车是政府的财产,没事你就走吧。

所以一言不合就开枪?

———

评论里一个说停机场附近经历的人让我想起来了一个非常久远且模糊的记忆。那次真是一言不和。

我当年刚来美国,去机场接老婆,对机场规定不太了解。到了国际落地的门前老婆说行李多让我去帮她拿,我就把车停门前,往行李大厅进。

一警察就拦住我说,这儿不许停车,让我去停车楼

我说我媳妇在里头,我去停车楼要很久才能过来

警察说那你在这里等也行

我情绪就上来了,我说她行李拿不动

警察说反正你不能在这儿停车的,不能熄火。

我灵光一闪,这还不好办吗,回来把车发动了就又要往里走,结果又被这警察拦住了

他赶紧补充说,不能停车是说人必须在车上,或人就在车边的意思

我这次真的火了,老婆比警察可怕多了,电话催好几回了。我就忍不住冲他喊,我说我就在这儿不进去,她又拿着行李出不来,那不是就在这里stuck forever了吗!what can I do!

他倒是挺冷静。

然后说:规定就是规定,这样吧,我站你车边,就符合规定了,你快去快回。

还能这么操作?

我拉着行李,因为拖延太久一边被老婆骂的缩成个孙子似的一边回到车边的时候,那警察还冲我笑了笑。

——

评论里反思怪出现了,围观不收费 ^__,^。

我觉得反思怪其实不一定真反思,也可能是从小跪久了,就怕人一言不合对你开枪了,是吧?

提个问题,为什么我发表什么意见的时候,就有人冒出来说你不能代表中国人,我一丢脸的时候怎么就把中国人的脸都丢了?

我也被pull over过,直接告诉警察,officer,我有个手枪在手套箱里,我有license,你看你是想把它先收放一边,还是想怎么着(有人有经历,警察会把它放你车顶上,等结束了让你自己拿回来)。然后警察就告诉我,知道了,你别碰它,我也不用收它。

看看,不要那么害怕嘛,警察也是人,你不用跪着。

这位是不是不知道警察怎么干活的啊,一般来说截停你之后,警察会在车里呆一会儿才出来,那就是查你的信息呢,查个底儿掉,所以到你车窗前,人早知道你什么人,危险不危险了。光拿着一个两个案例讲,不理解背后的原因是挺没意思的。你说那个案例,不一定那位仁兄之之前都干了些什么,人家那么警惕。我跟警察各种原因打交道也很多次了,说句老实话被了解身份后还没有一次看到人把手放枪边上提防我(接近的时候倒是有警察手叉腰放在枪附近)。警察是危险职业,并不意味着他们24小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只是他们面对的状况,是有突然变成非常高风险的可能性的。所以要么你们也都是高危险的犯罪分子,要么你们就是不了解情况,大部分情况下,警察知道你是正常人的时候,反应也和你差不多,他们也是人,大部分工作内容也都是平和的,也有七情六欲。不必过分妖魔化。早年的时候我甚至还问过一个警察你们配枪是glock吗,我很好奇啊,他说是的,说我没法让你碰,但是可以给你看一下,然后我就在他手里看了看,这算一言不合就拔枪吗?可毕竟是拔枪了啊。

我看到警察从不紧张,看到某些天使倒是手往腰部靠近,准备一言不合就。。。当然还是先跑为敬,不行再说。

以前还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人超速被罚,到了最后然后他突然说,你不是sheriff,你的辖区不在这里,这已经出了市区,你不能给我开罚单。然后俩人研究了半天,警察说,果然啊,我不能罚你,我以前都没注意。你有啥权利你正常声张,警察才不会先把你打趴下再说的。话说我一直期望在city limit之外碰到个constable,可惜从来没碰到。

不理解的人也冒出来了。解释一下:车停在出口路边不熄火,人在里面或者旁边等是可以的,把车停进停车楼也是可以的。但是不熟悉的人就不知道停在路边人进去是不允许的,哪怕半分钟。所以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你看到好多车停在那里不走,以为可以停,然后在这里等啊等,等飞机到了,要进大厅接人的时候才知道不可以人离开车停在那里,这时候你就只能把车开到停车楼里,让被接的人等好久。

说一下当时机场规则不允许的原因是为了安全(现在又改了,不熄火也不能长停,因为流量大了),怕你车里有个炸弹,你走了,车留门口,然后。。。。那警察通融的原因也多半是因为觉得我不太像弄炸弹炸行李大厅出口的,和其它因素没关系,所以自恨的那些反思大师们不妨也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民族就出不了一个让人家警察战战兢兢当作潜在恐怖分子来防备的人呢?我陷思,定体问。。你们跟上吧!


说我是幸存者偏差的麻烦你们先统计统计,美国警察每年出警多少次,其中扣押多少次,涉及暴力扣押的多少次,又有多少人被射杀射伤。用数据说话。别学个词儿幸存者偏差就叨逼叨个没完,只能显得你大脑发育不良,特别rgb(255,255,255)痴!


最后再怼一下那个号称前古巴球员的导演王,大路。。。

我这么长一篇,一共没夹杂几个单词,就被你逮到了,你说你有多自卑,多敏感。都说球员学习不好,尤其古巴的,估计你英语就跟你葡萄牙语差不多好是吧,都是特招上来,文化课贼次的,所以上学时候一碰到洋文就麻爪,毕业了一看洋文就炸刺儿是吧

理解理解。

毕竟您这脑子大概不明白我为什么constable/sheriff的乱用,因为前者的执法区域限定于行政辖区的,这东西和中国的各种概念都对不上:比如平常说的大休斯顿地区,实际指的是由9个郡组成的地区,其中的Harris郡有四个行政辖区,其中每个行政辖区都有若干个城市(city),某个constable只能在这个行政辖区内执法,sheriff则不受此限制。这些概念,翻译成中文,有对应的吗?都翻译成警察,你听的明白有什么区别吗?

“警官,您是警察,而不是警察,所以您不能给我在警察的辖区之外给我开罚单,只有警察才能在警察的辖区之外开罚单!”

是你脑子有病还是我脑子有病?

又比如我讲我有license,你翻译成啥呢?枪证?不对,持枪证?也不准确,隐蔽持枪证?有点儿靠谱,隐蔽/公开持枪证,拗口不拗口啊?

这么长一篇夹杂这么几个你就大受刺激?劝您转身出去吧,还在评论里杠这个杠那个,真丢人。

user avatar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美国 在华盛顿住酒店 两个同伴因为打牌打起来了[捂脸]打的鼻子都出血了

我拦不住 打电话叫大堂 大堂直接报警了 警察五分钟赶到敲门 透过猫眼一看警察的手是放在枪上的

进门以后一看是三个亚裔 两个警察明显放松了 然后其中一位就口头说 你们能不能处理 自己能处理就不要上局子里 华人打个牌能把鼻子打出血还真少见哦 然后就走了

然后下楼抽烟 他们又在大堂打起来了 又报警 那俩警察又来了 这次换了个人说话 他说刚才那个人是个甜心 我可不是 你们要再闹我铁定把你们关起 [生气]

然后就没事了

全过程也没有拿出任何警械

user avatar

没办法啊,我很理解他们,美国允许持枪,慢一点死的就是自己。美国警察伤亡的新闻很多的,换我我也开,我不可能跟你赌啊我就一条命

user avatar

欲知美国警察如何

请亲赴美国观察

不要盯着新闻联播傻笑

记住啊

美国警察是美国人花钱买来的安全和秩序服务人员

是花钱买的

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合同购买关系

想清楚啊

美国公民是警察的老板

而不是党委书记市长

这是一个常识

中国警察的老板是党委书记市长省长领袖

中国警察是因为老板要求他们为人民服务

他们才为人民服务的

同样地老板要求他们命案必破他们就会命案必破

要求他们断你15根肋骨就会断你15根肋骨

美国警察的老板是付钱的美国公民

就是这样

自己去美国看看

好吧

等疫情过去了

如果中美还可以直航还有旅行签证

飞过去看看

没几个钱

user avatar

不是。

主要取决于你如何反抗。

你拒绝配合美警,然后突然伸手摸后腰,这就是在邀请子弹。

你要是手持两只皮鞋或两根树枝对美警一顿行云流水的武功招式,大概率也就是警棍暴打一顿或者Taser电翻。

美警开枪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对方开枪,所以千万不要做出让人误会掏枪的动作。

user avatar

我去出差的南方超有意思的。

周末早上我在刷门口的地,对门邻居在除草,隔壁邻居红脖子扛了把枪走过来,打了招呼以后问我们要不要去试试他新买的枪。

好呀,上哪?

红脖指了村口方向说那边有几个很大的仙人掌,我们去崩了它们。

不是正常应该去靶场么?我还在震惊,对门毫无波澜的说好,等他拿上他的喷子一起....

两人真的就扛着枪走过去了!

然后他们正在打,县治安官路过,停车,说有人报警说大清早的割草,打枪,这样让他很难做。然后三人一起抽了颗烟,唠了会家常,治安官上车走了。

下午约了去老墨家烧烤,那时间闹黑命贵,零元购,这是背景。周日黑命贵那是固定要上街的,发展到傍晚或者晚上大部队散到各处以后就开始零元购。

晚上正吃喝着呢,老墨接警长电话,说去城里帮忙修卷帘门,而且很紧急。老墨赶紧告辞就去了城里。到现场给我们发照片,商场卷帘门被车撞坏了,然后车在不远处,车上全是洞。据说城里的警察招架不住零元购摇人了,县里治安官到了弹也压不住。黑人开车跑路,于是治安官就开枪了。治安官开枪以后城里的警察也开枪了,那车装的电视机连同里面黑人都射成了筛子。

这新闻在本地报纸上也就提了一嘴后面没有下文了,我感觉警察是不是开枪还是跟对象有关系,跟地域也有关系。

user avatar

我在旧金山被警察pull over过,总体来说,确实是严肃脸,不苟言笑的,可能是旧金山流浪汉多,疯子多,警察执法压力确实大,心累。

那天我记得晚上八点多,正常开车送外卖呢,忽然背后就有车拉警报,和美剧里一模一样,红光蓝光一顿爆闪,我由于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些美国生活的帖子,所以知道这是要检查了,于是老老实实靠边停车。

美国警察很聪明,刚停车,就从后面给我打强光灯,导致我根本不能从后视镜里观察警察, 过了大概一两分钟(估计在车载电脑上查我的车牌信息),警察忽然从左右两侧出现,问我知不知道我犯啥事了。

我心想,我TM打黑工可不能让他们知道了,然后我就说我没干啥啊,买了菜回家吃饭,警察看了我看我身边好几个塑料袋,来了一句,自己吃,吃得下么,这么多菜。我说吃得下,别担心。

然后警察就问我要驾照。

我说我没有

警察说,那你有国际驾照嘛

我说有啊,但是忘带了,在家呢。(其实我连啥是国际驾照都不知道)

然后警察问我要名字,我说我的名字太复杂,我给你写,然后他就把小本子给我,我给他写了下来,一个警察看着我,另一个拿着小本子回车里查我信息。过了几分钟,警察回来了,应该查到我不是逃犯,然后警察看了看我,说,下次记得带上国际驾照,你刹车灯坏了,记得去修一下,今天就不给你罚款了。

我说有吗,哦,好吧,然后警察就走了,我也就继续送外卖。

总的来说,可能警察看我比较老实,又是亚裔,大概率也猜到我是苦逼打工仔,也没深究我。

送外卖由于在街上经常开车,也能偶尔看到小流氓和警察扭打,一般的结局都是嘚瑟的小流氓被警察摁在地上然后戴手铐塞警车送警局,没看到开枪的情况。

我们从常识来推断,也是不可能稍微反抗就开枪的,弗洛伊德这么勇,也没有开枪打他,而是把他压在地上制服。除非歹徒掏枪或者掏刀子,不然哪有一言不合稍作反抗就开枪的,就算是有反抗,也基本都是泰瑟枪,有时候歹徒太皮实,泰瑟枪不管用,就人肉上去压制,一言不合就开枪,太夸张了。

我们现在看美国警察执法视频,会发现美国警察大多是通过擒拿,压制的动作制服嫌疑犯,比如佛洛依德就是被压死的,很少看到警察用拳头暴打,或者用大头皮鞋狂踹这种动作。说实话,如果可以允许抡拳头,警察可以更容易制服嫌疑犯,按地上,朝太阳穴咣咣两拳,正常人都扛不住,但是警察的目的是控制,制服嫌疑人,而不是殴打嫌疑人。

我当时在澳洲监狱工作的时候,监狱里有一支紧急防爆队,专门收拾发神经的犯人,用的也是压制的手法,我看过他们的行动视频,也是压制,制服发疯的犯人,严禁抡拳头暴打犯人。

所以总体来说,美国警察一言不合就开枪属于夸张了,不可能的事情。

user avatar

我在美国待过差不多半年,很少直接接触美警,毕竟我也没遇到过什么麻烦。但在街头看的最多的就是拦截搜身”(Stop and Frisk)——无论你是否做过什么,COPS都可能把你叫住并搜遍你全身。或许有人不赞同这个做法,这确定合法?negative! 从法律角度上讲,这并不合法,我在后面会讲应该如何去应对。

在美国私人持枪是美国宪法保障的权利,一些枪支法律比较友善的州,只要交钱填表再经过非常严格的审查,基本上可以买到任何限制的轻型枪支。枪支法律较严的州(加州,纽约州,伊利诺州等)需要考枪牌。年满21岁可以合法购买手枪,年满18岁可以购买长枪,但是购买枪支必须要登记,在合法枪店购买的枪支都是带有编号的。但仍然,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国家当属美国。因此COPS的日常啥都可以不带,枪必须要带。

在美国记住千万千万不要开车闯红灯,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首先被处罚是肯定的,包括需要确定是否是罪犯,有无携带违禁物品。你没事为啥闯红灯呢?对吧?

就有很多人因为车速过快或误闯红灯,被COP拦截了而拒绝被搜身或处罚,迟迟不肯下车甚至辱骂COP。这是绝对绝对不理智的,这种情况COP完全可以按最高方式处理。

COP会重复命令3遍以上,如果被继续无视,

第一种:强行按倒在地

第二种:辣椒喷雾

第三种:泰瑟

第四种:抱摔,扑倒在地,使对方不能动弹,泰瑟枪伺候

COPS也并不是一言不合就拿枪对着嫌疑人,首先911接警员会把事发地点,嫌疑人的相貌特征,年龄,是否手持武器,手持什么武器,精神方面是否有问题等信息告知到局里并出警。所以如何去应对COPS心里都有数的。

那么可能会开枪的会有哪几种情况?以下是根据我在Police Activity频道看的不少执法记录仪视频回答的。请勿对号入座哈。

1:闯红灯后执意不肯下车,试图逃跑或者只是为了躲过处罚(即使身上未携带任何武器),首先COP会追一段时间,重复3遍以上命令对方停下,如果仍然被无视,COP会选择开枪逼停或击倒目标。

2:公共场合携带攻击型武器,有意对受害人或COPS造成伤害的。

3:得知有暴力心理,反社会,精神上有问题的人。并且手上有武器的。

4:曾经是瘾君子或者罪犯,执意不肯接受搜查或者不肯下车。(黑肤色在这方面有属性加成)

蛮大部分SHOTS FIRED后嫌疑人都是死在车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闯红灯,车内的盲区加上嫌疑人不接受搜查,不愿下车。这种情况COP都是高度紧张的,因为对方很有可能携带枪支。如果刚好车内有枪是最危险的一个行为。COP会命令立即放下武器举起双手,敢乱动或迟疑1秒都会被打成筛子。

和中国不同,美国警察开枪不必对空鸣枪示警。而是直接射击目标。COPS执行任务时,3次以上命令嫌疑人举起上手后,如果嫌疑人的手仍有其他的动作,就会打光一梭子弹,直到对方倒下确定无威胁。去除对方武器后再给他叫救护车。(当然大部分都救不活。)

是的,美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完美,他们是被允许钓鱼执法的。地方警察在罚单里是有分红的。警察虽然不允许刑讯逼供,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误导你等方式让你承担不属于你的罪责是被允许的。

他们把你关入监狱是对整个系统有利的。 在美国,警察是一种职业。不是中国宣传意义中公仆,警察不会替你去死。相反,如果面对死亡可能,他们会让你先死。美国警察一句著名的格言就是,我宁愿被十二个人审判,也不愿意被六个人扛着(扛棺材的是六个人,陪审团是十二个)。

如何正确应对美国警察的搜查(只适用在安全,无威胁环境下)

在美国,搜查是需要法官的搜查令或者合理原因(Probablecause 下文会进一步解释)很多警察言语中会暗示我们他们有权利搜查。所以,如果警察问你车上有没有什么违法的物品,你应该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且立刻告诉他:I don't consent any searches. 只要你说了这句话以后,警察不能合法的做任何事情,即使他最后强迫你搜查你的车,哪怕查出了毒品也都属于非法搜查(Illegal Search),这些证据在法庭上的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前提是当事人必须清楚的大声告诉警察:I don't consent any searches!

因此,请和我一起大声读,并牢牢记住: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在读这个部分前,先请记住以下两条:

1. 以下信息仅针对美国。
2. Disclaimer: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provided forinformation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to be construed as actual legal advice nortake the place of legal counsel.


然后大声阅读以下内容,并牢牢记住:


坦白从宽,牢底做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I'd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I will not say anything before my attorney IS present.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坦白从宽,牢底做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I'd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I will not say anything before my attorney IS present.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坦白从宽,牢底做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I'd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I will not say anything before my attorney IS present.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坦白从宽,牢底做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I'd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I will not say anything before my attorney IS present.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

user avatar

在美国亲身经历了一次警车逼停搜查,也看到了警察准备掏枪的样子。

当时我在洛杉矶的阿苏萨北面的山上小住,买东西要去山下,开车20分钟。国内公司当时在做审计,所以我晚上八点多开车到外面买面包,买完面包就慢慢悠悠往回开,边开边想事情。

然后忽然发现身后警灯大开,我开始还以为是警车要过去,就靠右停车,结果警车也停了,然后下来一个一米九多的警察。

我心里就开始紧张了,脑子里面开始想象自己被打成筛子的样子,或者是被扭送到警局的样子,我媳妇儿还得去警局领人。。。

胡思乱想之际,一个警察来到我车前,对话开始了。

警:“晚上好”

我:“你好,晚上好”

警:“麻烦出示你的驾照”

我:“我可以么?”(把手伸向手套箱)

警:“是的,当然”(手已经放在枪套上)

检查证件完毕。

警:“车是您的么?”

我:“不是,我朋友的,我才过来三四天,我住在上面的山上,xxx街道”

警:“好吧。知道为什么把您拦下么?”

我:“不知道。。。”

警:“因为你开的很慢,而且右转向一直开着,所以我追上来看看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能是担心你是酒驾毒驾有异常的委婉说法)

我:“啊,抱歉,我没注意,不过我一直是按照限速标准在开啊。。。”

警:“ 额,其实我们本地人晚上开的都会快那么一点点,但不用快太多”

我:“。。。额,好”

警:(把胳膊靠车门框上)“伙计,你是哪儿来的,你觉得我们这里怎样~?”

我:带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用我散装的俄式英语夸奖了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俄式是因为我有段时间比较喜欢模仿红色警戒里面苏联的提示命令)。

警察很满意,把我放走了,然后开车后面跟着,一直跟到我家门口。。。

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把手放枪套上的样子我还是记得很清楚,但综合看下来,这应该是他们标准动作。


另外,他跟着我上山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有点儿矛盾,因为限速牌子就在那里挂着,但他还在我后面跟着,他“其实晚上可以开快点,但是不要快太多”的建议还在耳边,我多少有点儿摸不准什么才算“不要快太多”,所以我就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估计他跟着(送)我那段的体验也不太行。


2021.10.15更

我混迹于知乎少说也有五六年了,以前写了一些比较严肃风格的回答,没有啥浪花,本来已经躺平当小透明了,没想到就俄式英语和一米九美国警察这个事儿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点赞破千的感觉,大家真是太哈拉绍了。

user avatar

在美国住了几年,在各种场合和各执法部门打过几次交道,我遇到的每个警察(执法人员)都挺客气。

第一次遇警察是在银行遇上两劫匪劫银行,劫犯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一个楞头愣脑高个戴眼镜的Sheriff Deputy (治安官,不是Police,在加州LA County 治安官穿黄色制服,LAPD穿黑色,具体怎么分工我也闹不清楚)套着防弹衣端着喷子义无反顾地冲进来了。我心说得亏你来得晚,要正撞上肯定和劫匪交起火来那子弹横飞还不得出人命?(这个劫案有惊无险,劫匪没啥经验,劫走几张毛票,吓坏了一大婶,大婶自个儿跌了一跤受了轻伤)之后陆陆续续拥进来一堆各种制服的执法人员(但没看到SWAT)很是忙乱了一阵,然后分头找证人/受害者看证件记联系方式然后就放大家回家了。这次是公事公办执法人员态度得体。

又一次是被CHP( 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 加州高速公路巡警,算是高速交警?加州执法部门挺乱的,我也没闹明白 )给pull over,白人警察开始挺严肃,虎着脸说先生你超速了知道吗,我闪了半天灯你没瞧见啊?你去哪儿?我答接儿子放学回家,路上没车,我油门踩重了,速度也就80迈,应该符合交规,一直看路没留神你闪灯,抱歉!警察瞅瞅我再瞅瞅车里,也没看证件,说看慢点儿啊,就放我走了。这次也是公事公办。

又一次搬新家后不久两便衣敲门说是FBI,说你是不是Dxxx? 有人举报你家有长枪我们来核实下,我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执法部门,我要核实你身份,你有搜查令吗?没有我可以不回答,不过我没长枪是Airsoft气枪。Agent说啥颜色我说是绿色,但我要核实你身份,你们等着我打了911,我打了911说你做的对,我们会派警察来核实,但需要一会儿,然后我隔着门等着警察来,后来警察也没来(警察也挺操蛋的,真有事也指望不上),两Agent等了会儿没趣就走了。我以为是骗子,挺紧张,说我买了Airsoft怎么会被人知道,这是什么新型骗局?回来上Nextdoor论坛贴了门铃拍下的照片发帖问回帖都说不像真的。后来打电话给FBI核实了这俩Agent是正牌,举报很有可能是Yelp上找老墨搬家工人,因为我签合同是用的是Yelp的英文ID: Dxxx还和我常用英文名不一样。这Agent还给我电话说你核实身份做很对,但我立了案了要销案,请帮我个忙核实下信息,我说枪支不是ATF(枪支烟草局)管么?Agent 说国内大规模枪击恐怖威胁归FBI管,我说哦,酱紫啊,我的Airsoft就Amazon买的,型号巴拉巴拉。Agent就谢谢我配合。这次执法部门很耐心很客气。

FBI事件后不久我去California Pizza Kitchen吃晚饭,刚推门进去就看到满屋黑压压一片LAPD警官正瞅着我,经过几次和执法部门接触,我是对执法人员一点都不怵的(当然他们也不怵我),这次这么大阵仗还是把我一惊,我心说这咋回事?是罪案现场呢还是警察团建呢?这时有个老警官笑脸相迎说哦我们是LAPD警员,跟CPK“警民共建”为支持美国残奥会代表团来为广大LA市民服务,您先坐!我坐下纳闷儿呢?LAPD正事儿不干该出警不来原来都来跑堂来了?这是要逼捐? 看来今天要破费了。然后来个小个人拉丁裔小女警自我介绍说是警校学员,今天来服务市民来了,您要吃点啥?她一脸稚气,记菜名是手忙脚乱的,我这顿饭吃的一头雾水,买单时却没见警察来逼捐,就签了个正常小费走了。这次执法人员虽莫名其妙但笑脸可掬,但我对LAPD印象好多了。

之后一月晚上两穿黑色制服的LAPD警官来敲门,我门铃里看这两人神态轻松,以为又是社区送温暖就开门说Officer啥事儿?一亚裔警官很客气,摊开手掌给我看一颗Airsoft 弹丸,说先生你家有BB枪么是不是你家的BB枪把邻居家窗户玻璃打碎了?我说哎呦,那就是我家我在后院玩气枪肯定流弹打碎他家窗户了,对不起,这事儿咋办? 警官看我一辆惶恐赶紧摇手,没事儿没事儿,只有物损没有人伤,你们家邻居人超好的,你们商量着办就行,Airsoft合法可玩但要注意安全啊,你给我你姓名电话,我让你家邻居联系你你们自己合计吧。我把名字拼给他,亚裔面孔警官说你是中国人哦,Kung Hi Fat Choi!哈哈我也会讲一句中文呢,另一个拉丁裔面孔警官也跟着呵呵,两人很客气说先生祝好,再见!这次执法人员彬彬有礼,非常客气。

综上-我在美国接触到警察(执法人员)对我态度都很得体很职业,既没“不合”也完全没有拔枪的意思,我的族裔、我开的车、所处的区域,住的房子都绝对不会触发他们的应激模式。

美国执法人员分场合分对象,对象不同他们的应对模式时完全不同的。去年LA有两警官在车中被人无差别枪击,在某些区域执勤真是脑袋挂裤腰上,警察神经蹦紧,进入某些区域,看到某种装扮,就能立即触发他们的警备模式。大家和美国执法人员打交道一定要不卑不亢,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大意。

又:玩Airsoft一定要小心哦!

user avatar

讲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挺有意思的,可以分享下。

一次因为没有带安全带,被警察抓了,开了50美金的罚单。在美国,警察是不能直接处罚你的,只能开罚单,决定权在法院。收到罚单后,可以有三个选项,

1。认罪认罚。罚金减半,就是给法院交一半25美金就行了。但会留有交通处罚记录,第二年车险会增加,因为保险公司认为你驾车不安全。如果连续违章,被认定为危险驾驶者,保费可以达到翻倍甚至几倍。

2。认罪不认罚。罚金不用交,认罪后自己找驾校上课,然后拿培训记录回来消除罚单。这样不会留不良驾驶记录。一年可以有一次机会。

3。不认罪。开庭审理,由法官最终决定,赢了就没事了,如果输了,就交全额50美金,留不良驾驶记录,第二年涨保费。

一般正常人都会选1和2,不值当为这点钱折腾,而且不用本人去法院,邮寄支票或培训收据就行。而我当时太闲了,也想看看美国的法院长什么样,就选择了最蛋疼的3。

开庭前我有事要办,就打电话给法院申请了延期,3个月后再审理。

3个月后,我按时间到了法院。法庭里坐了几十个人,大家轮着审理。

现场有工作人员会先过来再次和你确认你可以有三个选项,并反复暗示,选3是最不划算的。有10来个心里动摇了主动认罪选1或2走人。我心中还嘲笑这帮人,那你来干啥,直接邮寄支票就好了呀。我是过来涨见识的,坚定要熬到开庭。

我排在比较靠后,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80岁的老太太,超速被抓。老太太说,我开了60年车了,从来没有吃过罚单,是那个警察冤枉我。因为涉及隐私权,美国是不允许警察对超速拍照的,那个警察没有老太太超速的证据。作为一个旁听者,我认为那个老太太是真超速了,警察无冤无仇没必要为难一个80岁的老太太。但法官最终判了老太太胜诉。类似这样的有几个,但大部分都没什么歧义的输了。

轮到我时,可能是我延期开庭,那个警察忘了第二次的开庭时间,没来。结果法官直接判我胜诉。没认罪没交罚金没留记录。哈哈。

看似和题目有点跑题,因为我没犯过什么事,极少和警察打交道。中美都有糟心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区别只是有没有配枪而已,两边都在拼命宣传对方的个别负面新闻。警察绝大部分都是好人,是帮助社会维持秩序的,不是人们的敌人。

user avatar

数据说不了谎

根据《警察暴力地图》的数据

2020年被警察枪杀的人数超过1100人

其中手无寸铁的只有81人,667人持枪,180人持刀

而赤手空拳的这81人中

27个黑人,31个白人,15个拉丁人,原住民都有俩

你猜为什么亚裔和岛民在一起?

那俩全是岛民,没有亚裔


《柳叶刀》今年10月也发表了一篇文章《Fatal police violence by race and state in the USA, 1980–2019: a network meta-regression》

统计了40年来警察枪杀和种族的关系

同样的也只区分了拉丁裔,黑人和白人

亚裔人口可是有2000万,黑人也不过才4000万出头,怎么一统计警察枪杀就成others了?


综上所述

亚裔才是美国的实质性控制者

他们掌控了美国的警察系统

利用国家机器迫害其他种族(狗头)


为什么高考的时候我们学校只有一个本一,你们学校全都是211?

一定是你们在迫害我

user avatar

哎,我只能说对于见识浅的人,你用个iPhone他都觉得你装ac。与其在这喷,不如提高一下自己。

———————
不会,也没那么费劲,在美国被pull了注意这几点。

  1. 如果是晚上,车内灯打开。窗户下来,手放在方向盘上。
  2. 警察问你为啥pull你,说不知道,这是个incrimination问题,你回答了,他就有probable cause了。很多超速是靠眼睛的,不能作为庭供,上庭就撤诉了。
  3. 问你知道自己开多快不,说知道。不回答具体数字。问你具体数字,就说safely following traffic flow。
  4. 拿东西先通知警察。别到处乱掏。
  5. 让你下车别废话,痛快下车。完全合法。penn vs mimms。officer很多时候靠这个引起被detain的人反抗,从而有arrest的理由。所以别废话,下车。
  6. 如果officer怀疑你酒驾毒驾,不要做field sobriety test。心不虚就要求吹机器或者抽血。心虚就啥也不做等着被arrest,找个好律师。通常带到看守所,警察会向当地法官道申请给你做强制抽血。如果碰巧碰到法官有事儿,可能申请下来抽血令你酒都醒了。总之不要做 field sobriety test,那个完全靠officer的经验,蛋疼的是结果还可以做庭供。
  7. 如果officer开始诱导式的问你让你承认你犯罪的问题,直接闭嘴。告诉他你要invoke 5th amendment right, I don’t answer questions unless I have my attorney with me。这句话必须要说出来,之后他就无权再问你了。有律师就打电话,没律师就要public attorney。接下来就是直接放了你或者逮捕然后找律师。别怕被arrest,如果警察开始诱导你incriminate你自己,你说话只会更糟。

总之,不要多说话,不要做突然的动作,拿东西先通知officer,其他就没啥了。注意安全。

user avatar

只是个人和身边人的经历,不知道是不是亚裔有加成,感觉警察没有说的那么吓人。

刚学会开车几个礼拜的时候,人非常膨胀,半夜开着我的N手小破车出去溜达。在一个路口,我左转的时候没估计好对向直行来车的距离,车头直接撞上了对面左侧的车门,撞得他前后两个门都打不开了。我人基本已经吓懵了,加上英语没好到游刃有余解决这种问题,于是让对方司机帮忙报了警,虽然要交罚单,但是之后有警察和保险公司帮我解决所有赔偿的事情,也算是解放了我自己。

五分钟之后来了一个胖胖的女警官,确认没有人受伤之后,在我车前开始拍受损位置的照片。我当时脑一抽,想着把副驾驶手套箱里的保险单拿给警察,然后就把车门打开了。半个身子钻进车里之后感觉不对劲,心想我这时候几乎整个人都在警察的盲区里,距离手套箱不到30厘米,万一她以为我要掏枪咋办。瞬间脑补第二天的新闻头条,“某村某留学生袭警被当场击毙balabla..." 于是赶紧钻出来对警察大声喊:不好意思我只是想拿保险单给你...

她好像完全没有往那个方向想,拍照的手都没停(ennn, 和网上说的不一样),只说让我慢慢找别着急(然后我居然又钻回去找了...)。因为实在吓得不轻,她还安慰了我老半天说每个人都会出事故,在美国很常见。还教我怎么上网交罚单,顺便吐槽了一下村里交罚单的系统更新很慢,让我多等几天,不会弄的话有啥问题可以打罚单上的电话去问。礼貌地互道晚安之后,让我慢点开车回家。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室友身上,我俩刚拿到驾照还没捂热,然后就开车出去旅游了(熟悉的味道)。当时想看日出,遂凌晨五点没到摸黑开车出了门(夏令时六点半天亮)。半个小时之后在黑灯瞎火中带着一车人逆行上了高速匝道(我也不知道咋上去的)。就快上高速的时候,路边警车的警灯亮了,警察截停我们之后教育了一番。看我们是来旅游的,没有开罚单,怕我们之后又开到奇怪的地方去,就在前面开着警灯领我们去了目的地。

user avatar

某群体犯罪率是白人的4.3倍,是亚裔的12倍,枪击案比例更吓人。

这点就算白左不清楚,那些在一线的警察也十分明白。

美国警察的命也是命

user avatar

亚裔脸美国警察一般不会怎样,不然这么多年了很少有中国人在美国被警察开枪打死的事情,基本上不作死就没事。

美国警察被诟病的滥杀无辜主要是指对黑人群体,但这就没办法了。去年弗洛伊德事件并不是个典型的事件,因为弗洛伊德是被完全控制住的情况下用膝盖顶住脖子窒息而死的。这事无论如何都是滥杀根本没法辩解。但美国警察对黑人出重拳,也是有他们自己的苦衷的。你能找到多少警察滥杀的视频,或者说一言不合就开枪的视频,就能找到多少警察稍有仁慈没第一时间开枪,结果被人从哪个角落里掏出一把枪连开数枪打死的视频。根本原因是警察和黑人群体之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信任了。去年美军一个士兵被从车里拽下来,警察要他下车结果他不肯伸手解开安全带,因为他知道警察一旦看不见他的手就会开枪,而警察在培训过程中,一定看过自己已经不再人世的同行一念之间的仁慈导致自己被杀的视频,因此一定会抱着“宁见法官,不见法医”的心态扣动扳机。也不能怪这些警察,他们都有老婆孩子,凭啥搭上自己的性命去赌你是好人?

user avatar

十来年前俄勒冈尤金大农村上学,当地一个“传统”就是暑假最后一个周末已经返校的学生们总要来一次最后的疯狂,把party开到大街中央。到了晚上打开窗户就看到街上乌殃乌殃都是人,直接堵路开趴,年年都要跟警察发生冲突两边打得头破血流的。当时刚搬到新apartment,就在“战场”附近,特警队都来了,还征用我的停车位停他们的装甲车(当时还没买车所以停车位还空着)。

我当时搬家累了一整天,想出门走到7-11整一瓶可乐吃一个热狗啥的,买回来回家路上警察就封路了,一个一个看ID放人,不管黑的白的墨的不论男女都ID看一遍,一堆人里就我一个Asian,啥也不管直接放行。

另一次后来毕业了去加州上班,开车刚刚经过两周交界就被加州的警察pull over了,原因是车窗膜太黑了。警察大叔问我有没有驾照保险registration,我说有,本来想从扶手箱里拿出来,警察大叔又问我你有没有武器?我说没有,警察就说不用拿了,相信你,到了上班的地方想办法换个加州合法的车窗膜,然后就放我走了。

user avatar

你听说过小学生对着警车开三枪取乐的吗?

我们这的黑人区。

前年的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朋友问我,美国警察是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枪”?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如果非要一个答案,我会说:情况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说他们“一言不合就开枪”。然而,在美国,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情况确实比很多其他国家要普遍,而且某些时候确实存在过激执法的问题。要理解这.............
  •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
  • 回答
    你听说的关于美国执法体系的这些情况,确实触及到了美国联邦制下权力划分的核心。我们来一件件说清楚,力求解释得详细且自然:关于边境巡逻队、州警察和武装警察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的执法机构是分层级的,各有各的管辖范围和职能。 美国边境巡逻队(U.S. Border Patrol):这是国土安全部(Dep.............
  • 回答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近期发出的警告,关于与中俄爆发核战争的“真实可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而是基于严峻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忧虑。要理解这一警告的涵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感并未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 回答
    美国警察在面对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的情况时,确实拥有使用武力的权力,这其中包含了“击伤”或“击毙”的选择。然而,这个决策过程并非简单的一句“选择”,而是一个复杂、高压且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判断过程。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解释美国警察如何做到在特定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并强调其背后的考量和程序:核心原则:武.............
  • 回答
    美国警察处理袭警事件,那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一套复杂的流程和原则。简单来说,一旦发生袭警行为,警察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现场安全,制服嫌疑人,然后依法展开调查。不过,具体操作起来,那细节可就多了去了,而且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都会影响处理方式。首先,现场反应和控制是最关键的。 立即响应与评估: 任何.............
  • 回答
    在评估美国警察德里克·肖万(Derek Chauvin)是否可能是一位英雄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所涉及的具体事件,以及“英雄”这个词的含义。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涉及法律、道德、社会正义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德里克·肖万的事件核心: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德里克·肖万被普遍认知是因为他在2020.............
  • 回答
    美国警察体系中,市级警察(如洛杉矶警察局,LAPD)和郡警(如洛杉矶县警长办公室,LASD)在职责范围、管辖区域、执法侧重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理解这些差异对于了解美国的公共安全体系至关重要。1. 管辖区域和基本职责: 市级警察(Municipal Police Departments.............
  • 回答
    “和稀泥”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模糊是非、避免冲突、息事宁人的处事方式。它可能出于好意,希望尽快平息事端,但也可能因为怕惹麻烦、追求表面和谐,而忽视了问题的根本原因,甚至纵容了错误。那么,美国警察在工作中,会不会也存在类似“和稀泥”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表现形式和语境可能与国内有.............
  • 回答
    “美国警察对任何公民不具备直接保护责任”这一说法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法律原则和历史演变,它的逻辑并非是说警察不该保护民众,而是界定了这种保护在法律上的边界和性质。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点。首先,最核心的逻辑来源于一个被称为“公共委托人原则”(Public Duty Doctrin.............
  • 回答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执法体系也体现了这种联邦与地方并行的结构。在美国,负责维护治安的“警察”通常指的是地方执法机构的警员,而“联邦调查局”(FBI)则是联邦政府层面的主要情报和执法机构。两者虽然都致力于维护法律和秩序,但在职责范围、管辖权、执法方式以及对事态的介入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有.............
  • 回答
    关于美国警察 Philip Brailsford 在2016年枪杀 Daniel Shaver 的案件,判决其无罪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判断这个判决是否“合理”,需要深入了解案件的细节、法律程序以及判决背后所依据的法律原则。案件背景:事件发生在2016年2月,亚利桑那州梅萨市(Mesa, Ari.............
  • 回答
    在美国当警察可不是什么小事,他们权力不小,行事风格也比较强硬。要说印象深刻的经历,我想我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沟通,或者说沟通的失效。我有个朋友,他是个中国留学生,刚来美国不久。有一天晚上,他和几个朋友在外面玩到比较晚,然后决定打车回家。美国这边的网约车挺方便的,他们就叫了辆车。车到.............
  • 回答
    美国警察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普遍不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播、个体经历以及政治因素等多方面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媒体报道的聚焦效应(Selective Reporting & Amplifi.............
  • 回答
    这话题有点儿意思,你说为什么美国警察那么爱追罪犯,感觉跟电影里似的,那可不是随便演的。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原因多方面,咱们细说说。首先,这跟美国的法律体系和警察的职责有直接关系。在美国,警察的职责不只是维持秩序,更重要的是逮捕那些涉嫌犯罪的人,然后把他们交给司法系统去审判。逮捕就是他们工作的核心内容.............
  • 回答
    “趴下!” 这是一个在美国街头执法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的指令。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不解,甚至是不满。为什么警察能够如此轻易地发出这样的命令,而违抗者却可能面临严厉的后果? 这背后,是美国执法体系中关于必要武力(Necessary Force)、合理的怀疑(Reasonable Suspici.............
  • 回答
    关于“美国警察的职责中不包括保护平民安全”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保护平民安全是美国警察最核心、最根本的职责之一,贯穿于他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美国警察的职能以及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首先,让我们明确“保护平民安全”在法律和机构设计上的体现。美国警察系统(包.............
  • 回答
    美国警察在处理涉及自闭症儿童的紧急情况时,确实面临着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挑战。你提到的“美国一自闭症儿童发病母亲报警求助,警察上门连射数枪”的事件,虽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件来分析,但这类事件一旦发生,总会引发公众对警察执法方式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执法人员在接到报警电.............
  • 回答
    在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尤其针对非裔美国人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议题,而新冠疫情的背景确实为这一矛盾的爆发增加了一些特殊的因素和潜在的导火索效应。要判断是否会“成为全国暴乱的导火索”,需要更细致地分析疫情的特殊影响以及历史背景。疫情背景下的特殊因素:1. 经济和社会压力加剧: .............
  • 回答
    美国发生的警察在处理劫持人质事件时,由于一连串的致命枪击导致人质和劫匪双方都丧生,这无疑是一个极其令人痛心和复杂的事件。要理解这样的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避免简单地贴标签。事件背景与警察的决策困境首先,要明白警察在面对人质危机时,所处的环境是极端危险和瞬息万变的。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