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提供一个在职场上做事方法的小建议吧,亲测有效。
有时候,领导不满意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努力。
一
在最开始,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是我的亲身经历,里面的主人公是我一位曾经的同事,下面叫她C。
C是一位应届毕业生,刚来公司上班一个月,还处于职场萌新的阶段,和所有新人一样,对于业务不懂的地方很多。
一天,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对C说:“你去跟乙方沟通一下你手里那个项目的事情吧,提前整理一下修改意见。”
萌新C一听就急了:“可是我看不懂那个设计图啊,我不知道要怎么写。”
瞬间,会议室开始低气压。
领导暴躁了,语气也开始严厉:“看不懂就去问啊,公司那么多人就没一个懂的吗?”
C只能默默的“哦”,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她的心里嘀咕着,这么凶干嘛,我才来一个月我能知道什么啊。
二
相信这样的事情一定在职场新人身上见过,不管是自己还是周围的萌新同事身上。
其实C并不是一个不爱做事的懒人,相反,她做事的时候异常认真。
那么我们来一起看看,在这场对话里,C究竟做错了什么呢?
1.领导在布置任务的时候第一时间提出疑问。
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有异议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时异议的可取范围应该是:与已安排工作的时间冲突,或者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技术性问题需要与领导讨论等。
而C的异议却是:我不会啊,我不知道啊。这也就涉及到第2点了。
2.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去尝试就说不行。
作为新人,工作经验不足不会做事情是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各位萌新们用好学不倦去弥补。
不会做、不知道就去问,自己去学。
领导要的结果永远是你将做好的成果展现出来,而不是去一一见证你做事情的过程。
三
这时可能会有同学发出疑问,那领导安排的任务就算问了还是不会怎么办啊?
那你需要做的是这件事情:把你问过,思考过的结果动手做成成品拿给领导看。
注意:一定要做到你自己再也挑不出来问题为止,你自己都知道有缺陷的东西就不要拿给领导了。
然后跟领导说话的态度一定要谦虚。
例如:
“领导,这个是我问了别人/查了资料做出来的,我尝试做了一下,现在是这样的,但是感觉无法达到您说的关于xxx点的要求,我也实在查不到资料了,您可以跟我说说吗?”
这时领导就会告诉你接下来的改进方向是什么。
这样不仅可以完成任务,也让领导获得了指导他人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领导看到了你在努力,所谓的态度端正很重要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里就有我的一位小姐妹F的事迹可以跟大家分享了,她的应对方式堪称是教科书级别。
F的部门准备了一批奖状,要发给先进员工,这些奖状由F打印并保管。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颁奖日期提前了,并且是颁奖当天早上才通知的。
这时奖状还在F的家里,下午就要用,回家拿肯定是来不及了,这要F怎么办呢?要如实的告诉领导吗?
F的解决方法十分完美:
她把电脑中的奖状PDF文件拷出来,在午休时间直奔打印店,虽然工艺跟原版的奖状有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她告诉领导:“不好意思,我把奖状放到家里了,由于下午就要用,我在中午去打印店打印出来了,可能工艺上有差别,但是不仔细看的话不是很明显。”
然后她把奖状拿给领导:“您看看是否可以,不可以的话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领导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下午在全部门表扬了她。
在听过小姐妹说她的事迹后,我也亲身尝试了一次。
有一段时间,我的领导每周都要我们想2次选题,对于我这种选题困难户来说,根本就是噩梦难度。
在一次的选题会议上,我第一个讲解我的选题,但是领导觉得我做的PPT不完善,然后问其他人的PPT也是跟我一样不完善吗?
其他人不说话的表示默认,领导就让所有人回去改进,第二天再开选题会。
这真的难死我了,我本来就想不出来,还讲过了自己的选题,我还要完善什么?我真的不行了。
我勉强的把脑海里仅存的想法改了进去,其实跟之前比没有多大变化。
第二天,到我了,我真的很害怕,我说我改了xx和xx,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眼见着领导就要发飙,我急忙说道:“我昨天是想改的,但是我昨天晚上下班后坐在电脑前2个小时什么都没想出来,我真的不行了。”
可能是我太过真诚,领导的脸色逐渐缓和下来,也没有责难我,我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建议大家像我这样,会降低在领导心里的表现分(我保证我是真的尽力了)。
但是可以看出的是,只要领导看到你的态度端正,让领导知道你努力过了,他是不会太难为你的。
当然,我的例子可能有点极端,相信大家多半是不会有这种什么都憋不出来的体验……
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员工,是为公司解决问题的,包括应对种种突发状况。如果每个突发状况都要让领导帮你应对,久而久之,领导就会想:那我花钱雇你是干什么的呢?
领导需要的永远是你把做好的成果拿给他,至于中间的过程,他不care,也没时间care。
就算实在解决不了,也要努力尝试过,将尝试过的结果告诉领导,再去向他请教,让领导知道你在尝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出问题就把事情甩给他。
【态度端正】这句话是所有人都会告诫职场新人的,但是新人们可能会理解为我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好,却是没有技巧的去努力,最终的结果往往就会不如人意。
而态度端正的正解是:
去尝试一切可以办好任务的方法,即使一时不完善也不要紧,但是要去学,去问,用脑子去想。
最后告诉领导你的思路,把你努力过的成果给领导。证明你努力过,而不是一开口就说“领导,这个我不会”
希望每个小可爱都可以在工作中越来越开心~工作蒸蒸日上~!
内容来自公众号【潘潘的变美Life】,变美|职场|生活思考
我以前在知乎上提到过一本书,一本神奇的书:
我对这本书是持讽刺讥笑态度的,但是我书柜里确实有这本书,是作为收藏和见证存在的。在知乎回答里我也狠狠的嘲笑了这本书,评论里有很多人持否定和反对态度。这些评论我都看了,就其语气和内容看,其实都是些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初涉官场的年轻人。
如果题主真的想要深入研究怎么跟领导相处,这本书已经阐述得非常明白了,有些事情说得非常透彻,非常精准,让人茅塞顿开。也不贵,买一本认真看看,很多疑问都不存在了。
但是我真的不建议你这么做。
准确的说,我是2000年进入的体制内。彼时彼刻,恐怕很多知乎上的朋友,还没上小学。混了这么多年体制内,一样的官僚系统,一样的文山会海,一样的繁文缛节,要说没有一点体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套路,你未免把我想得太简单了一点。伺候好领导有什么好处,不甩领导有什么坏处,体制内该怎么混,混好了有如何的风生水起,混不好会多么委屈别扭,这些我都是尝过的。
王朔有一句话:我年轻过,你老过吗?
我从两方面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建议你这么做。
一、组织方面
组织,在中国是个特殊词汇,是个代词,常常用来指代某种你无法控制的力量。
比如说,小张啊,最近表现不错啊,组织上有个比较困难的任务要交给你,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组织上会考虑你的成长进步的。
你怎么理解这里的“组织”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到人性、心理和其它很多很多复杂的问题。思考透彻了组织是谁,组织想要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其实跟领导相处,你聪明也好,愚蠢也罢,哪怕你就是个老实人,除了技术问题什么你都不懂,这都没关系,最可悲、可怜、可气的是半懂不懂。我们说,跳舞跳得让人尴尬,叫做尬舞;其实拍马屁也会让人尴尬,我们管这个叫做尬拍。参不透官场,你就会干出尬拍的事情,很多年轻人刚刚涉足这个领域,三观立得不正,技巧又还没有纯熟,“政治敏感性”比较欠缺,很容易干出这种事情。还有的技术人员,平时很少操作处理这些事情,临时有需要不得不干这些,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想知道“半瓶水”有多么的让人尴尬,多么的愚不可及,给你看几个图片:
怎么样啊?朝鲜、文革风格的人物和画风,配上中国当代建筑、现代生活场景,尴尬不尴尬啊?
你在干的往往就是同样的事情:政治僵尸味道的老经验、社会流传的不着边际的“方法”、来自于从未混过体制内的人那些捕风捉影的猜测,面对的却是早已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官场,你自己倒是懵懵懂懂不知所谓,领导却已经尴尬得起了一地的鸡皮疙瘩。
你觉得这样效果会很好吗?
二、个人方面
实话实说,你如果没有1、十分过硬的个人履历,至少是知名985、211硕士以上学历、漂亮的成绩单;2、高超的“政治敏感性”、过人的情商,领导一个眼神你立刻能够准确领会意图;3、至少过得去的“背景”,父母(含岳父母)、亲戚、导师有着响当当的名头。以上三个条件齐备,你才能在体制内出人头地。否则,你不过是按部就班的混资历熬年头。
千万别以为体制内都是蠢货,这么想是危险的。
即使你非常努力,也请做好遭受重大打击乃至于一辈子一事无成的准备。
当有一天:
你开车回家,精疲力竭,刚才你以为志在必得的职位、荣誉、职称却落在了别人的头上,你发了几句牢骚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被叫去他办公室语气平和却暗藏机锋的骂了一顿;
你儿子逃学去网吧玩儿了一天的吃鸡,老师刚才打电话来说成绩一落千丈,再这样她也无能为力了。最重要的是你儿子根本就不想搭理你,觉得你是个中年老古板老干部根本不能理解他;
你老婆穿着打扮越来越灰暗,她根本就不爱你,手机设置了密码并且从来不告诉你。你赌气把自己手机也设置了密码,她却一丁点都不关心。你自己都记不清楚你们多久没做爱了,你病了,她出去打了一天的麻将;
你妈住院了;
你鬓角白了一片头发,每次洗头都大把大把的掉头发,你再也不敢留小平头,开始蓄长发把秃掉的头顶遮盖起来。你有胆结石,不时就会疼;
你家里最愿意搭理你的是那条狗,但是你并不喜欢它;
你就像个冰箱里的电灯泡,每次打开冰箱门你都会亮,但是关上冰箱门,就谁也意识不到你的存在了。
你坐在车里,熄火,手放在方向盘上,盯着你家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发呆。这时候我来敲你的车窗,你摇下车窗问我有什么事啊?我说:“跟领导相处你有哪些心得啊?”
你会抄起方向盘锁打我的,脾气暴躁的恐怕要追出去好几条街。
朋友,何苦来哉?
所以说,题主,跟领导相处,我最大的心得是不卑不亢。
人性,最根本的是利益交换,而不是溜须拍马。溜须拍马,领导心里确实舒服,不过就那么一阵子,过去了就过去了,只不过给你自己脸上刻上了“马屁精”三个字。利益才是永恒的,你拿不出利益,谁鸟你?
对的,维持最基本的礼节礼貌就行了。任何事情,他如果不明示你,要你去猜他的意图,你不要鸟他,按照你的思路去做,做不好他也拿你没办法的。他顶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让你难受一点点,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最多也就两三年时间,一切自然会沉淀下来,你该干嘛干嘛。心态放平和,你日不了天,但是也不会下地狱,你只是个普通人。
混体制内,别那么有上进心,你不是那块料。
当然了,如果你符合我说的三个条件,那另当别论。
有琢磨领导心思的时间,你干点什么不好?呆烦了,跳出来吧。私企行不行?个体户行不行?这些里面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适合心思简单的人。你能给领导挣到钱,你就有利用价值,你就会提升,就可以飞黄腾达,就这么简单。不用猜心思,不用去想怎么相处,拿出你的价值来,简单明了。
多陪陪孩子,多琢磨琢磨老婆的心思,多陪陪父母,多出去走走。领导就那么一阵子,这些是你的一辈子,少琢磨那没用的。
我现在根本不琢磨任何领导的心思,任何领导的心思也明明白白的摆在我面前。
我不脱发,还是小平头;
我儿子很爱我,老婆离婚了,有女朋友,很好很不错;
我爱去哪儿去哪儿;
我是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但是你爱他妈看得起我看得起,不爱看得起滚一边儿去;
我在知乎上写文章,不用遵照任何格式,不用揣摩任何人的意思,得到的赞许却比任何公文都多,你那些就在会上念一遍然后进碎纸机的东西真的得不到这么多的满足感;
我在草原上开着车,土路并不平坦并不平直,但是驾驶感很强。越野车的底盘传来强烈的路感,不限速,我绑好安全带自由的开,没有人也没有车,车胎粗暴的碾过石子把它们碾飞出去老远。我摇下窗户,冷冽的风吹着我的脸庞,天蓝草青,远处的雪山白得耀眼,我感觉我自己活着,扎扎实实的活着。
不卑不亢吧,兄弟。
与人相处很难有一个成功学一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性格、做事风格、价值观都不一样,对于下属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
所以说写这个回答也只能提供一些例子和思路。
————————————
以前跟着领导当助理时候的心得和习惯,纯参考:
1,领导交办的非例行性事务,领会领导的意图,整理好准备开展的步骤、重点、资源需求后,向领导汇报一下思路,等领导确认再开始。防止领会错领导的意图,或使用的资源超出领导的预期。
2,保密意识,他不说原因的事情不问,他交代的事情除非有必要,不跟任何人说。
3,稳重,无论发生什么严重事件,在领导同事面前不要慌张、惊讶或有其他强烈情绪表述。
4,留意领导有意无意关心的事情,并做好调研,客观情况了解清楚,一旦领导问起,可以立刻有理有据的汇报。
5,领导找你商量事情的时候,别下结论,别迎合领导的意思,规规矩矩说自己的判断就行。
6,要随身带着可以记录的纸笔或电脑、pad等,养成书面记录领导意见、指令、重要事务的习惯。
7,业务或事务的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风险或有其他人蒙蔽领导的,应找机会侧面提醒,不能不提,也不能正面告状。
8,所有领导交代的事情都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每件事情(包括领导可能已经不重视忘掉的)都要汇报结果。否则哪天领导突然想起来了,很尴尬也显得自己很没能力。
9,领导布置给其他人事务,而要求在场的,记录事情并在一定时间后了解情况后汇报给领导,无论他是否曾要求跟踪。
10,每天睡觉前检查当天工作有无遗漏,以及安排次日的工作计划。
————————————
特别注意:
跟对领导很重要,要观察他的担当、人品、工作能力、情商。如果在某一方面有严重缺陷的话,最好早些规划更换岗位或者跳槽。
担任国企秘书4年多,升成主管1年多。平时和分公司领导打交道比较多,几年来也接触了兄弟单位、总部各方面领导,分享下我的一些在办公室摸爬滚打的心得经验。
一、大方向:做一个对领导有用的人
先思考弄明白一个问题:领导在工作中喜欢什么样的人?
1、口风紧
2、能力强
3、有眼力
4、忠诚高
5、信息多
6、人脉广
在大方向上主要就这几项了吧,中心思想就1点:做一个对领导有用的人。
要么做个嘴巴严、忠诚度高的人,让领导放心把私事交给你办;要么做个能力强的人,搞定别人解决不了的麻烦事和疑难问题,成为领导手下的特种兵或一张大牌;要么有眼力随侍左右,让领导省心、离不开你;要么做个信息灵通、人脉广的人,关键时刻能救急、给领导出大力,成为他的“王牌”。
工作上都是先讲利益、再考虑谈或不谈感情。不要小看让领导喜欢的每一个人,你以为人家靠拍马献媚上位,孰不知人家背后的关系网和资源有多深厚。
职场上个人竞争力的构成,除了自身能力素质外,家庭、父母、亲朋好友的加成作用也非常重要。
先全方位盘点下自己情况,对自己在领导身边的位置做个明确定位,有资源人脉的也不要藏着掖着,大大方方让领导知道,有需要你的地方领导自然会想到你。如果和我一样是个没有背景的“白板”,那就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站好队,管好嘴,向上面说的6个点靠拢,在大方向上努力对了,领导最起码不会讨厌你。如果能具备3个点及以上特质,领导基本都会对你青眼相加了。
二、小原则:做一个靠谱不作的好下属,服务领导、保护自己
认真观察下周围的同事,有些人也符合上面6项中的2、3点,但也没见领导对他们多满意多喜欢啊。原因可能是他们把握住了大方向,但没在原则和细节上做到位,让领导不待见。
工作无小事,领导也是人。日积月累,工作中一些小事、细节、小情绪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他人对你形成几个固化的标签。
比如,A在办公会上作了几次工作汇报,领导问具体工作,A要么现场打电话问经办人、要么对数据含糊不清。失误2次后,你在领导心中“业务能力不行、不靠谱”的形象标签就妥妥的树立起来了。即使你其他方面能力很突出,领导心里对你也不放心,重要事情也不会交给你办。
一直混迹办公室,说几个我觉得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多请示多汇报
位置坐高了,对具体事务的了解和把控度就会降低。而重要事情脱离掌控这种情况,是领导最无法忍受的。作为下属,多请示多汇报是必须的。
举个例子:
领导让A和B今天下午分别去给2个客户送一份重要资料。
A立刻出发,3点把资料送到客户公司,任务完成后开心地回公司继续工作了。5点领导从办公室出来看到A,询问A情况,A如实报告后领导不悦地走开。A:????
B同样3点到达客户公司,得知客户在开会后,给客户发了一条短信告知来访目的。等客户4点开完会后将资料交到客户手中,客户顺便给B一份材料让B转交领导。B离开客户办公室后给领导发了一条短信:“领导,资料刚才已亲手交到客户手中。客户有一份XX材料让我转交您,我预计5点到公司,到时去您办公室转交资料,妥否?”
看出差别了吗?
A手里的资料到底是交给了前台、秘书还是客户?客户是几点拿到资料的?他知道是谁送来的吗?客户看了资料后什么反应?客户有没有需要给领导带的口信或东西?
不仅领导无从知晓,估计连A自己也不清楚吧。
领导交给你一件事后,他的心里一直在牵挂、在等待,如果长时间没有回音、没有进展,他的心情是非常焦虑、担心的,尤其是当他的上级问起这件事进展时,他因为不了解情况接不上话,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对比之下,B发的这条短信就像一盏明灯,结束了领导在黑暗中摸索等待的痛苦,如果你是领导,你也果断宠爱B啊!
划个重点:
1)请示汇报范围只针对领导关注的事、重要的事,像什么椅子坏了、下属争执这种小事破事,就别烦他了
2)对同一件事,请示汇报的频次不要太多。只在任务完成、取得阶段性进展、遇到困难需要领导协调这几个关键节点汇报就好。把话语提前组织好,要简洁利落、别啰嗦
2、多看多听多想少说
作为文秘,做到这一点真是太重要了。
怎么样给领导做好服务?多看、多听,眼到、手到、心到。有兴趣的看看《二号首长》、《秘书长》这类官场小说,看看“有眼力见”的高手是怎么做的。
《二号首长》中,关于秘书唐小舟泡茶这件小事的细节描写,就出现了至少3次。
唐小舟在给1个不熟悉的尊敬人物A泡茶时是这样做的:帮A洗杯子时记下了杯子里茶叶的种类和容量,按照A的喜好放入茶叶;烧水时先在壶里接了泡2杯茶的水量,快速烧开泡好第一杯茶后,再接满烧第2壶。
原文找了半天没找到,内容大概就是这意思。下面是给首长泡茶的另1段描写,贴原文大家感受下他的细心和到位。
唐小舟每次给赵德良泡茶,都要泡两杯。第一杯,茶叶放得少,茶水也不多,用他的紫砂杯泡,那是给他喝热茶的。早晨刚吃过饭,喝一道热茶,对身体有好处。另一杯,用的是一只大的紫砂壶,这一杯泡的是凉茶,准备赵德良喝过热茶之后,需要补充水分的时候喝。泡凉茶很需要技巧,因为开水倒进茶杯后不再换水,一直等水温自然凉下来,所以对茶叶多少的掌握,非常重要。茶叶放少了,水凉之后,茶没有味道。茶叶放多了,泡的时间太长,茶汁味全都泡出来了,茶就会很苦。
除了替赵德良泡一杯凉茶之外,便是将一些需要递呈给他的文件再次整理一下。这些文件,大多数都已经整理好了,因为不太赶时间,他整理得也就更加仔细,分门别类,轻重缓急,均都已经摆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为了减少赵德良的工作时间,他又将这些文件看了一遍,以便汇报时,对他说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要多想?因为领导的心思、领导们之间的关系和纠葛太微妙了。作为夹缝中生存的秘书,如果理不清楚领导间的爱恨情仇和利益牵扯,很容易被误伤、受夹板气。
怎么想?参会时,别光顾玩手机、记笔记,注意观察下参会人员的表情和态度;关注领导平时讲话时的高频词、多次过问关注的事项。分析并思考几个领导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观点和立场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考虑?领导们说话经常有言外之意,《秘书长》就很典型,其中对官场这些言外之意的揣摩就非常多。
每天坚持做这个分析复盘,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好处。不仅能帮你扒开领导讲话的现象看清领导心中所想,还能在模拟分析中学着以领导立场看问题,对自己积累管理经验也很有用。
关于少说:文秘日常跟领导接触得比较多,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大家都默认是领导说过的话、表明的是领导的态度,多说多错,谨言慎行总是好的
划个重点:
1)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样工作太累了,为领导费这么大力气太孙子了!如果你想在职场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懂这些基本的原则是必须的。如果你只想做一条咸鱼混吃等死,你可以不做,但你必须要懂。多看多听多想少说,这条生存规则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你自己,不要让自己因为不懂领导间的弯弯绕绕,被当成枪和炮灰使。
2)同样是为了保护自己,请记住做事留痕(聊天记录、签字文件等)、不要在领导前耍小聪明
3)如果工作失误不小心得罪了领导,不要恐慌害怕、更不要一直躲着他。坦诚向领导承认失误,请领导以后多批评教导。以后工作上有事有机会,勤给这位领导汇报请示,淡化他对你的不良印象。当然,遇到特别极品的领导,你做完这些他仍然挑刺的,也不要强求原谅,不卑不亢、该咋咋办,反正你比他年轻,时间多得是,踏实工作、慢慢磨练。
祝福大家求仁得仁,与领导相处和谐圆满~~~~比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