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蔚来还在卖 400 多公里续航的车?

回答
关于蔚来仍在销售400多公里续航的车型,这确实是许多消费者和市场观察者会关注的一个点。毕竟,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对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有更高的期待。但要理解蔚来为何这样做,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产品策略、市场定位以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首先,我们要明确蔚来所处的市场定位。蔚来一直将自己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其目标用户群体往往是注重体验、科技感和品牌价值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虽然也关注续航,但他们更看重的是整体的用车体验,包括品牌服务、智能化水平、设计感以及蔚来独有的“用户社区”文化。

400公里续航的“够用”性:

从技术角度来说,400公里(NEDC或CLT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在许多日常用车场景下其实是“够用”的。

日常通勤需求: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而言,每天的通勤距离可能在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之间。即使是每周通勤五天,一周的总里程也就几百公里。400公里的续航意味着车主可以轻松满足一周的通勤需求,甚至可以跨越周末进行一些短途周边游,而无需频繁充电。
充电便利性: 蔚来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换电体系。即便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但通过遍布全国的换电站网络,车主可以随时随地在几分钟内完成电池的更换,瞬间“满血复活”。对于习惯换电的用户来说,续航里程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反而会因为换电的便捷性而选择短续航车型。
购车成本考量: 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续航里程越长,电池组的容量越大,成本也越高。因此,提供续航里程相对较低的车型,可以有效地拉低入门车型的价格门槛,吸引更多预算有限但又希望体验蔚来品牌和服务的消费者。这是一种“梯度定价”策略,让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都能接触到蔚来。

蔚来的产品策略和用户洞察:

蔚来在产品线上的布局,并非单纯地追求“续航越长越好”,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差异化竞争的考量。

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追求最长的续航,也不是所有人都经常进行长途旅行。一部分用户可能更看重性价比,或者他们本身就有明确的使用场景(例如,主要在城市内使用,家中有充电桩,或者依赖换电网络),对他们来说,400公里的续航已经足够。
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 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能量密度也在提高。早期或者成本控制更严格的车型,采用容量相对较小的电池包,其续航里程自然会低一些。而蔚来推出的400公里续航车型,可能是在早期产品线中,或者是在特定市场定位下,对成本与续航之间进行权衡后的结果。
“够用就好”的理念: 尤其是在用户高度依赖换电的模式下,车辆的“续航里程”在一定程度上被“电池可获得性”所替代。用户不需要担心续航不足,而是担心有没有合适的电池可以更换。因此,较低的续航里程,如果配合便捷的换电服务,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更经济、更高效的用车方案。
市场竞争压力: 尽管蔚来定位高端,但它同样面临来自其他品牌,尤其是国内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竞争。提供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入门级车型,有助于扩大蔚来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新用户。

对“400公里”这个数字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续航标准(如NEDC、CLTC、WLTP)测试出来的里程数是不同的。通常来说,CLTC标准下的续航里程会比NEDC略低,而WLTP则更贴近实际驾驶。如果蔚来某款车型标注的400公里是基于CLTC标准,那么在NEDC标准下可能就接近500公里了。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看其采用的续航测试标准。

总结来说,蔚来之所以继续销售400多公里续航的车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用户真实需求的多样性: 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顶级的长续航,400公里在许多场景下已能满足基本需求。
2. 换电模式的优势: 换电服务有效缓解了用户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让低续航车型也具备了吸引力。
3. 产品线的梯度化和成本控制: 提供不同续航版本,可以满足不同预算的消费者,并优化产品成本。
4. 市场竞争和用户获取: 更亲民的价格有助于蔚来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扩大品牌影响力。

蔚来的做法,是一种精细化运营和市场细分的体现。它并非盲目追求技术指标的极致,而是将技术、服务、成本和用户需求有机结合,以构建一个更完整、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生态。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哪种续航的车型,最终取决于自己的用车习惯、预算以及对品牌服务的侧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评论区更精彩,请大家务必看评论区。现在看一下,2023年再看一下,我可以保证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借此机会,我来讨论另一个问题: 里程焦虑的非理性

我开纯电动车,有过几次数百、上千公里的长途出行,将其分享到网络上,重点探讨了: 充电额外花费的时间省下的油钱二者的关系。

有一个典型的出行是上海当天往返南京,700公里左右,第三方充电1小时(在吃饭的地方)、省油钱400元。

这种场景下电车与油车孰优孰劣,显而易见。然而评论区是割裂的,支持电车的主要是电动车主,毕竟冷暖自知;“油车党”辩驳我的论据主要有3条:

  • 我宁愿多花400元,也不愿意多等一小时。
  • 我都是连续开600公里不休息的,最多服务区换个手。
  • 从不在服务区吃饭,买点东西车上边开边吃。

我不禁有些困惑: 中国经济那么发达了么,时薪400元都成了常态全民健身搞得那么好了吗,人均一个铁腰?时间意识都那么强了吗,人均消防队员或急救医生

网络就是这样,撕裂的双方各站一方:客观事实不重要,坚持己见最重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找到3个绝佳场景,去观察消费者的理性决策。这三个绝佳场景就是:

  1. 家里一台油车、一台电车的消费者:日常用车肯定是电车,那么长途就会开油车吗?
  2. 理想ONE用户:会在高速服务区充电吗?
  3. 能换电的蔚来车主:会买70度还是100度电池?

绝佳场景1: 油车双持的消费者,长途开油车吗?

油车车主,增持一辆电车。想法很简单:开长途有油车保底,所以买电车的决策更加果断。

一个典型场景:350公里单程的往返,500公里的NEDC续航,中途与目的地需要充3次电

车主的额外时间成本是:充电时间与潜在的里程焦虑;额外收益是400元电费

在买车之前,这种典型场景他想的肯定是用油车保底。我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在用电车进行一次成功的试探后,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他就不再开油车了,这种长途场景也开电车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济水平远超中位数的消费者,他们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也只有400/3=133元。注意,这并不代表时薪,因为时薪是指工作的8小时,而开车、充电可以在休息时间。

那么油车的意义仅存在于:

  • 在购买电车之前,帮助消费费打消本来就是臆想出来的焦虑。
  • 进行超长途的自驾旅行,这是一个可能三五年才能成功实施一次的愿望 —— 然而,愿望是让我们保持热爱生活的必需品。

绝佳场景2:理想ONE用户在高速服务区充电吗

理想ONE的纯电续航是主流纯电动车的1/3至1/4,考虑到里程的掐头去尾效应、进出服务区的额外时间成本,它在高速服务区补能的单位时间成本比纯电动车更高。

但我在高速服务区频繁见到理想ONE充电,几乎与见到蔚来的频率差不多(也许是理想ONE车主更有信心开长途)。经过交谈发现,他们并不是偶尔来充一次玩,而是开长途日常都会充电;也不是中途只充一次,而是累了就多休息一下,能充就充

如果真的是这种充电习惯,那还不如直接买纯电车算了,还更节省时间一些。当然,前文也提到了:消除臆想出来的里程焦虑、保留很难实施的出行旅行愿望,也是支撑我们热爱生活的必要条件!这么一想,增程式的那台发动机尽管平时用得不多,但意义却很深远?

在网上敲键盘时说自己1小时比400元值钱,那是可以随便乱说的事情。但真的要到自己掏腰包的时候、真的面临用油还是用电选择的时候,大部分人的1小时成本还不到100元吧???

能省就省,谁愿意与钱过不去呢?

就算时间成本最高的消防队员与急救医生,他们也只是紧急情况下的时间才值钱啊,而不是365天*24小时都值钱。

绝佳场景3:蔚来车主买70度还是100度

2019年买iPad mini5时,256G的缺货所以才买了64G的。三年用下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容量焦虑”的事情,但在购买之前我却一直觉得64G不够用……

电动车也有类似的现象,除了我这种经常开长途的,大部分人用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足矣。但是,车是一个大件,买了要用很多年,很多人会想:就算现在用不到,将来也许能用到呢

在这种想法的刺激之下,大部分车主买电动车,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还是买续航尽可能高的

而蔚来不太一样,有两个特点:

  • 70度电池,可以加钱升级为100度的。
  • 70度电池,可以临时租100度的应付长途旅行。

换电这个功能,让消费者对自己的需求更理性,帮助消费者在做决策阶段更容易打消臆想出来的焦虑。

当然,我觉得400公里还是有点少……但是,考虑到换电的便利性,蔚来的400公里相当于其它电车的500公里吧!

user avatar

这事你可以问问保时捷和奔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