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不但每年花费巨资进口粮食,而且还通过进行巨额种粮补贴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

回答
中国每年花费巨资进口粮食,同时又进行巨额种粮补贴鼓励农民种粮,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压舱石的作用

首先,必须认识到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战略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中国。” 尽管经济发展和多元化,粮食安全依然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历史经验的深刻教训: 中国经历了近代史上多次因为饥荒和粮食短缺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国家虚弱。这种历史记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决策层,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粮食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依赖外部供应容易受制于人,一旦发生国际冲突、经济危机或贸易争端,中国的粮食供应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保持国内的粮食自给能力,是抵御外部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最根本保障。
社会稳定与民生: 粮食是民生之本,稳定的粮食供应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一旦出现粮食短缺,将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可能引发社会不满甚至动荡。
庞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意味着对粮食的需求量巨大。即使人均粮食消费量不高,总量依然是惊人的。

2. 国内粮食生产的挑战与局限性:为什么进口仍然必要?

尽管中国投入巨资鼓励种粮,但国内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导致进口成为必要补充:

耕地面积的压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耕地被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分散化、碎片化严重,不利于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水资源约束: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而粮食主产区多集中在北方。大规模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这限制了部分地区的增产潜力。
气候变化的影响: 干旱、洪涝、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因素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农业劳动力转移: 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业老龄化严重。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生产成本上升: 农资价格(化肥、农药、种子)、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都在不断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影响了粮食价格的竞争力。
特定品种的进口需求: 即使中国实现了大部分主粮(如水稻、小麦)的自给自足,但一些品种的粮食,如大豆、玉米、高粱等,国内产量仍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
大豆: 是国内食用油和饲料(尤其是猪肉、禽肉养殖)最重要的原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用于榨油和生产豆粕。
玉米: 尽管玉米产量很高,但用于饲料的玉米需求量巨大,且优质饲料玉米和特定用途玉米(如酿酒、淀粉加工)的进口也无法避免。
其他品种: 如饲料用的小麦、大麦,也存在一定的进口需求。

3. 巨额种粮补贴的目的:为何要鼓励农民种粮?

中国政府之所以投入巨额补贴鼓励农民种粮,是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并实现以下目标:

保障国内粮食产量基本稳定: 补贴旨在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他们的种粮收益,从而激励他们继续种植粮食,不让耕地撂荒,维持和提高国内的粮食产量,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种粮补贴是国家对农民最直接的经济支持之一,可以帮助农民抵御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和收入水平,防止农民因种粮不赚钱而放弃耕作。
稳定粮食价格: 通过补贴,间接控制了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有助于稳定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避免价格过高对消费者造成过大压力,同时也为进口粮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价格缓冲。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补贴也常与推广良种、先进技术、绿色种植等挂钩,引导农民采用更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外部市场风险: 国内粮食产量越高,越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或供应中断时,国内有更强的缓冲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 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的收入和福祉与农村稳定直接相关。种粮补贴是对农民权益的一种保障,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进而为国家整体稳定奠定基础。

4. 补贴的具体形式和效果

中国政府的种粮补贴形式多样,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调整和完善:

粮食直补: 直接给农民的种粮补贴,按种植面积或产量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助。
农资补贴: 对化肥、农药、良种等重要农资产品进行价格补贴或直接发放,降低农民的生产投入。
农机具补贴: 对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鼓励农业机械化。
农业保险补贴: 对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给予保费补贴,帮助他们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绿色生态补贴: 鼓励农民采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生产方式。
价格支持政策(最低收购价): 对小麦、稻谷等主粮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会按此价格收购。

效果:

在稳定国内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补贴有效地激励了农民继续种植粮食,避免了大规模的耕地撂荒,为保障国内粮食自给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提升农民收入和保障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 补贴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粮农的收入相对稳定。
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通过农机、良种等补贴,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技术进步。

总结:战略考量与现实需求的结合

中国“巨资进口粮食”和“巨额种粮补贴”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国家战略安全、庞大人口需求、国内生产局限性以及稳定社会民生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理性选择。

进口是必要的补充: 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某些特定品种(如大豆)的需求,进口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为了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丰富食物种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补贴是基础的保障: 鼓励农民种粮,是确保国内粮食“吃不愁、穿不愁”的基石,是应对国际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举措。它确保了中国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可以说,中国采取的是一种“立足国内、确保自给、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种粮补贴是确保“立足国内、确保自给”的重要手段,而进口则是实现“适度进口”以满足更广泛需求的补充。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屏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上答案:因为积极性解决不了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国内的耕地数量可以查,国内的粮食亩产可以查,国内的粮食缺口可以查,都查完了以后就可以计算得出,就算粮食收购价价一万元一斤,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国家本来就还算不上富裕,然后国际粮价只相当于国内粮价的一半。

关于粮食问题,如果你是执政者,你面前两条路:1倾家荡产疯狂压榨全国农民的积极性然后饿肚子。2烧掉部分积蓄向国外买粮后可以让全国人民混口饱饭。

最后:别信积极性能增产到让全国人民吃饱的鬼话,这是从49年持续到今天的骗局。

user avatar

咱们能不能不耍文字游戏。

你的粮食就是人类可食用植物种子的总称。

而中国人真正吃的粮食,无所谓就是小麦与大米。

而且大米一定是以东北米优先,也就是北方粳米优先。南方籼米其次。

好了!你把你的这些数据再列出来,看看中国粮食进口到底是什么结构。

然后你再查,农业部官网,关于给与粮食补贴,与土地种植补贴的文件看看。中国有没有。

最后你就会发现,中国人还是很有人性的,不会逼迫农民去种植牲口饲料,也不会逼迫农民种植油料作物,工业食品原料。这些根本不赚钱的粮食。

为什么农民补贴拿的少?

这也要问,你家农民有多少亩地?东北农民一家几垧地,一垧十五亩。一年补助七万多。

你家就几分地,一年补助百十元,冤枉吗?你要有本事搞土地兼并,也能拿几百亩土地,你也可以拿到怎么多粮食补贴。

土地不够就去打工,明知道土地面积不够,不种经济作物,非要种粮食。你这属于哪里墙硬,就非撞哪里墙,死了怨社会吗?这坏人做的通透

user avatar

进出口首先是门生意,既然要搞市场经济,那么市场导向必然是影响进出口数据的主要因素。经营者必然倾向于选择最具成本优势的货源。

你可以再查一下食品出口数据嘛。

我随便搜了一下,不要钱的数据只找到16年的,参考一下说明问题还是可以的。

可以看到,我国食品出口也是千万吨级别的生意,而且这是经过一定加工的食品。油料、水产、饼干等等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这还不算我们自己消费的精细食品,比如说饼干我记得我国一年消费也是上千万吨。

所以我国要靠国内产能做到粮食安全,是可以的,要靠国内产能完全满足产业需求,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每年花费巨资进口粮食,同时又进行巨额种粮补贴鼓励农民种粮,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压舱石的作用首先,必须认识到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战略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谁掌握了粮食.............
  • 回答
    中国出生人口远超日本,但人口红利却面临消失的局面,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简单地说,人口红利并不仅仅是出生人口的数量,更关键的是与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息息相关。一、 理解“人口红利”:不仅仅是人多那么简单我们首先要厘清“人口红利”的真正含义。人口红利,通常指.............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些企业在遵守劳动法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关于工作时长的问题。虽然法律规定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周工作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但实际执行中,不少企业常常“变通”或直接忽视这些规定。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1. 经济发展模式与竞争压力: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高速增长,.............
  • 回答
    关于河南高考人数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总人口并非第一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社会、经济和教育因素,而“中招分流不力”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切入点,但并非全部原因。一、 庞大且年轻化的人口基数首先,河南的总人口确实是全国最多的,这一点本身就为高考人数奠定了基础。.............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人在接触中医时常会遇到的疑问。为什么两位中医,看着同一个病人,听着同样的描述,甚至触诊的结果大体相似,最终给出的诊断却可能大相径庭?这背后涉及中医独有的诊疗体系和认识方式,与现代医学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有所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医的“诊断”是什么。在西医那里,诊断往往指向一个具体的疾病.............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与伏地魔的每一次正面交锋,确实都是以“除你武器”(Expelliarmus)这个咒语收尾,这似乎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战术”。很多读者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面对如此强大的黑魔王,哈利总是选择一个看似“温和”的缴械咒,而不是那些能造成更大伤害的攻击性咒语?原著中对此有明确的解释,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中医的一种复杂心态。一方面,很多人对中医抱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不够科学,证据不足;另一方面,中医门诊却常常人头攒动,患者络绎不绝。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一、 “不信”背后的复杂性:科学性、证据与认知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确.............
  • 回答
    西西伯利亚在气象学上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当我们谈论冷空气的起源时。你问得非常精准,为什么不是北极,而是西西伯利亚?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理和大气动力学因素,让我为你详细剖析。西西伯利亚的“冷气之源”效应: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北极地区(特别是北冰洋)确实是地球上最冷的区域之一,它无疑是冷空.............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感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挑衅或挑战时,反应显得不够“强硬”,更多的是通过声明、抗议来回应,实际的“反击”似乎少之又少。这确实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真的好吗?从一个角度看,你觉得“不够强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一些国际事件中,其他国家可能会采取更直接、更具象征.............
  • 回答
    龙珠的世界里,确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曾经势不两立的强敌,最后都变成了悟空的战友。比如,曾经的弗利萨,在“银河巡警篇”里更是成了关键时刻的救兵。还有魔人布欧,虽然分裂成很多个体,但至少有善良形态的布欧跟着撒旦一起生活。就连曾经的“宇宙帝王”弗利萨,也在力量大会上短暂地加入了悟空的队伍,甚至在后续的剧.............
  • 回答
    好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考察了我们对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理解,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数组本身的特性来解决问题。首先,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需要额外存储空间的“高级”方法,比如哈希表(虽然它也能做到O(n)时间复杂度,但占用了O(n)的空间),也不用排序(排序通常是O(n log n))。咱们要用的是.............
  • 回答
    .......
  • 回答
    人人网,这个名字在过去,对于无数中国网民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青春、社交的缩影。它曾被寄予厚望,被誉为“中国的Facebook”,然而,事与愿违,如今它已风光不再,日渐式微。为什么这个曾经的社交巨头,最终走向了衰落?这背后,是时代变迁、战略失误、用户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同一个精心搭建.............
  • 回答
    中国和俄罗斯在军事装备需求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军事战略、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环境以及对不同作战场景的适应性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为何中国不需要苏34,而俄罗斯却需要: 一、苏34的性能特点与设计目标苏34是俄罗斯在2000年代后期研发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双发重型设.............
  • 回答
    中国在养犬管理政策上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借鉴”问题,而是基于国情、文化传统、法律体系、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为何不直接照搬美国的养犬政策,以及中国现行政策的现实逻辑: 一、美国养犬政策的背景与特点美国的养犬管理政策以严格立法和社区参与为核心,例如:1.............
  • 回答
    中国不赋予工商、税务、食药监等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警察权,是基于多方面的历史、法律、政治和实践考量,旨在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司法公正性和权力边界的清晰性。这个问题的背后,牵涉到国家公权力配置的根本原则。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警察权是国家主权的特殊体现,具有严格的限定性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和美国在用电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说“主旋律”作品)的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1. 历史与国家建构的起点不同 美国: 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其国家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和对“美国梦”的追求。从.............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用终身监禁(不得减刑的无期徒刑)来替代死刑,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伦理、社会观念以及国际趋势等多个层面。虽然中国刑法中有“无期徒刑”,但与许多国家所理解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在实际执行上仍有差距,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中国的“无期徒刑”虽然名.............
  • 回答
    中国人口众多,人名重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禁止人名重复的想法确实有过,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细细道来。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字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在西方一些文化中,名字带有强烈的个人身份识别和传承意义,家族的姓氏搭配特定的名字,往往能形成一种独特性。然而,在中国,名字的含义.............
  • 回答
    在中国,离婚后是否需要支付赡养费,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婚姻法和家庭观念的演变,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中国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中国法律体系下,“赡养费”这个词汇通常更多地用在子女赡养父母的语境中,即 “赡养费”。而在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